高考历史简释题常见的几种类型 简释题的类型形式多样,它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变形题或新型题富有创意,层出不穷。目前,若从考查的功能和角度来区分,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汲取文物信息 这一类题目如2003年上海卷的第28题: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略),回答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解题思路:从题文的陈述看,题目文字很简要,提示语减少,增加了审题的难度。此外设问角度也未提明确要求。这就一方面造成了解答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解答者拓宽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建议仔细观察图像,充分提取信息,由表及里解析,反映本质特征。此外,从评分答案看,设置了“表面信息”、“深层信息”两类高低要求不同的标准。这是体现能力要求的有力导向。 相关题型:2002年上海卷第28题。 注释诗文含意 文史不分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治学传统。中国古代的诗词、文献中含有大量的历史典故,从古典诗词中取材拟题是发掘文化遗产、熏陶人文精神的一条途径。 例如2002年上海卷第29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连昌宫词(节录)唐元稹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1)诗中的“开元”是_________ _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妃子”是指__________。 (2)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解题思路:第(1)问的难度不大,综合“开元(皇帝)”、“姚宋”、“妃子”和“禄山”等五位历史人物的活动,就不难判断开元末期朝政腐败的原因是玄宗追求享乐,懈怠政事,最终导致动乱。 相关题型:2003年上海卷第29题。 多元人文理解 历史试卷的答案以往绝大多数都是缺乏统一标准,从而偏向培养学生的同一性思维。 近年来,引导多元取值,鼓励求异思维的试题逐步出台。 如2002年上海卷的第31题: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解题思路:这一类题目的特色是表面上看来三个设问项三者选一,实际上是选一带二,要求全面论证。这种开放和集中相结合的提问形式,既让命题者有全面考查的机会,又让答题者有发挥的余地。选答“改革”说,要突出自上而下的途径;选答“革

猜你喜欢
3.0万次浏览
6045人收藏
高考历史简释题常见的几种类型

高考历史简释题常见的几种类型

高考历史简释题常见的几种类型简释题的类型形式多样,它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变形题或新型题富有创意,层出不穷。目前,若从考查的功能和角度来区分,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汲取文物信息这一类题目如 2003 年上海卷的第 28 题: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略),回答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解题思路:从题文的陈述看,题目文字很简要,提示语减少,增加了审题的难度。此外设问角度也未提明确要求。这就一方面造成了解答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解答者拓宽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建议仔细观察图像,充分提取信息,由表及里解析,反映本质特征。此外,从评分答案看,设置了“表面信息”、“深层信息”两类高低要求不同的标准。这是体现能力要求的有力导向。相关题型:2002 年上海卷第 28 题。注释诗文含意文史不分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治学传统。中国古代的诗词、文献中含有大量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1.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史料主旨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一般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 [解题技巧]史料主旨型选择题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其具体做法如下:(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
2025年高考历史常考考点归纳

2025年高考历史常考考点归纳

高考历史常考考点归纳一、中国古代史(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发展历程:2.评价:(1)积极影响:政治上,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上,有助于文化交流和发展。(2)消极影响:政治上,易形成暴政和腐败,不利于政治民主;经济上,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萌芽和发展;思想文化上,易形成文化专制,从而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二)古代商业发展状况1.发展历程:2.影响原因:(1)政府政策。(2)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3)货币状况。(4)交通状况。(5)国内政局。 (三)儒家思想演变1.发展历程:2.评价:(1)积极方面:道德规范;有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以人为本;友好社会;重视民生问题;可指导市场经济发展。(2)消极方面:它倡导“三纲五常”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建民族人格形成,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形成;

高考历史试题题目常见词语

一起学习一起分享高考历史试题题目常见词语(摘自《中外高考及重要竞赛试卷历史卷》)lg.hua 1.联系、结合例,“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试结合19 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联系”、“结合”意思差不多,字面上说是与之发生关系,实际上则是以之作背景和依据,用以说明或论证或阐述后面的问题。也就是说,题中要求“联系(结合)”的内容是次要的,而后面要回答的问题才是主要答案所在。那么前者究竟答不答呢,当然要简明扼要地回答,但重心应放在后面的问题之上。下面再看一例,就更清楚了:“结合13 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政治的演变”。此题要求答出英国在700年间的“经济”、“阶级关系”、“议会”、“政党政治”四个方面的变化,但前两个方面是次要的,后两个方面是主要的;同时后者以前者为背景、依据,两者有密切联系,而不是毫无关系。因此,此题答题

高考历史六种常见综合类题型

六种题型1.叙述型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实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2.综合型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实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从解答方法上看,多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水平要求高。3.说明型说明型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实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

2025年历史高中大题特点类型题

杜甫历史高中大题特点类型题历史高中大题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察和评估所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历史大题一般包括名词解释、论述题、分析题、综合题等多种类型题型。今天,本文将从题型的特点和类型进行探讨,并进行简要介绍。 一、题型特点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历史上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等方面的认知掌握情况。名词解释题的答题形式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要求给出清晰明了的概念,二是要求列举相关例子,三是要求说明该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名词解释题往往会出现在历史考试中的初始部分,并必须要精通,以有效提高整体分数。2.论述题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某一事件、某一时期、某一人物的详细描述和分析。论述题需要学生在具备良好的历史学科知识基础上,独立思考、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也要具备清晰的思路和层次,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呈现系统性和逻辑性。3.分析题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

历史高考题型 (2)

从命题宗旨和要求上说,它既要考查主干(基础)知识,体现一定的能力要求,又要避免熟题、陈题,保证效度。选择题的考查主要着眼于知识点及其联系上,能力要求则主要是上述四个层次中的“识记鉴别”与“领会诠释”两个方面。从2000年以后,选择题的题量趋于稳定,而其在能力要求方面的主要特征可用下表来概括总结。(二)简释题简释题是要求学生用简短精练的语句对与史实有关的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进行辨伪、注疏、概述、阐释乃至评价等的一种题型。它的出现是素质教育推行以及历史学科测量中材料运用的结果,1995年,简释题首度出现,意在整合原有的填空、识图、列举等题型,并新增材料注释、材料释义、材料改错等新形式。值得重视的是其中的材料释义题,它的情景与设问小巧灵活,作答内容简洁明了,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性。释义题以其史学特征显著、贴近学生实际的风格,不仅提高了原有的考查记忆水平的效度,而且也能考查曾被认为难以企及的较高层次的理解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类型分析

历史材料题的特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材料解析题一般的格式是由“材料”(材料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分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分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分析一、因果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占重要的地位,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大事或者历史现象解释的力量。因果型选择题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是“缘由是”“理由是”等。可将缘由分为根本缘由、直接缘由、主要缘由、主观缘由等。 解题(方法):(1)限定词法。正确理解题干有关限定词的含义,如缘由方面要区分客观缘由与主观缘由、主要缘由与次要缘由、直接缘由与间接缘由等,然后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对比,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2)规律推理法。比拟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依据题干要求作答。比方题干要求选主要缘由,我们可比拟一下四选项的关系,找出最主要的选项。(3)时间推断法。实行时间先后挨次的方法推断因果关系,即以题干所述大事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后的是果。(4)理论引导法。运用相关的史学理论进展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打算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还有生产力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分

历史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一、题型特点历史简释题开辟了考查求异思维的新天地,有助于引导中学师生摆脱思维定势。同时,该题型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初步的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该题型具有如下特点:1.材料的选择多样性、生动性、典型性在这里,笔者仅以历年上海高考历史卷中的典型简释题为例加以说明。(1)多样性试题既是能力训练的素材,又是获得信息的载体,因此命题者非常注重试题中材料类型的多样性,尤其对简释题来讲,所选材料不仅包括常见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包括对联、谚语、地图、照片、插图、漫画、海报和儿童画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正面材料,也有反面材料;既有过去的历史材料,也有来自实际生活、充满现代气息的材料。(2)生动性一是文字材料体现出形象化、文学化和生活化的特点。二是重视各种统计图表的应用。如2003 年高考第33 题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2004 年高考第29 题中的《17001860 年美国人口种
山东高考2020年所考唐诗《赠别郑炼赴襄阳》简释

山东高考2020年所考唐诗《赠别郑炼赴襄阳》简释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1.读懂意思是此诗鉴赏的基础。(1)把:握,执。过日:过日子。(2)岘首山,在襄阳。岘:读“现”,小而高的山岭。“岘山”,位于今湖北襄阳县东南。(3)耆旧:耆,读“其”,老的意思。耆旧:指年高而有声望的人。(4)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隐居于鹿门山,山在襄阳。其人其事载《襄阳耆旧传》。诗以峨眉代指四川,杜甫虽未登峨,而向往之心情已见于诗。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下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日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

历史常见题型分析

综观近几年历史学科高考,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解。为有效地提高考生解答选择题的正确率,本文试结合高考试卷中的部分选择题,介绍九种干扰项设置的方法,以期广大考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1.鱼目混珠法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项,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判别能力。【例1】(2006年全国文综,15题)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A. 【解析】此题在设计上把“联合国家”与“联合国”混为一谈,实际上《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初在华盛顿签署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无关。排除,答案D正确。【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必

高考历史选择题类型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 【例1】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D.经济建设中的【解题思路】此题中的A、B、D三项都是造成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严重困难的原因,但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高考历史简释题常见的几种类型

DOC18KB 4
1/4
2/4
3/4
4/4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