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清明》 唐朝文学家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注释】 借问:请问。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 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 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

《清明》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资料
7.6万次浏览
1.5万人收藏
《清明》原文注释及赏析

《清明》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清明》唐朝文学家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注释】借问:请问。【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

清明古诗词赏析及注释

清明古诗词赏析及注释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古诗词鉴赏非常熟悉吧?古诗词鉴赏,很多时候是指从“情”和“景”的角度对古诗词做深入的赏析。你还会做古诗词鉴赏吗?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江南通志》载
《清明》原文译文及赏析

《清明》原文译文及赏析

《清明》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清明》唐朝文学家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赏析】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

清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清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 清明 宋代: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zhǒng)只生愁。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天地龙蛇蛰(zhé),雨足郊原草木柔。 蛰:动物冬眠。 人乞祭(jì)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

清明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明_王禹偁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清明》苏轼翻译注释赏析

清明原文及赏析

清明原文及赏析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蛰:动物冬眠。 “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ao):杂草。指坟墓。 翻译: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

《清明》原文及赏析

《清明》原文及赏析《清明》杜牧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本诗在1992年香港“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二佳。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清明》译文及赏析

《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清明》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纷纷:形容多。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借问:请问。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鹤冲天·清明天气》宋代:杜安世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鹤冲天·清明天气》译文正值清明天气,愁绪萦怀,整日没精打采,如痴如醉。暖风轻拂,台榭的周围,绿树成荫。归来的燕子,新巢已经筑成,小小的池塘,长满了青青的荷叶。正是悠然欣赏游玩的时节,然而生活在这里的女主人公却只是将单衣随意披在肩上。鲜红的石榴花就像红色的薄绸。女主人公倚靠在窗外几竿修长的竹子下。有一个她关心的人,却难以相见,只能白白的盼望。女子在深闺里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2.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3.借问:请问。古诗今译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唐代:祖咏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译文皇帝的亲信刘郎中在田野有一座清幽的别墅,但不肯独自行乐,经常找亲近的人设宴共享。这天雨过天晴,园林景致更加幽美,清明设宴,想必是用皇帝赐给近臣的新火了。刘郎中常以文章学问聚会朋友,有道德不会孤单,自有人来结伴为邻。阳光在池水上返照进,客人定到晚上兴尽才回去,杯中的春酒带着药的香味。屋檐前落花满地,竹丛里的鸟儿常来窥看客人。身居于这样清幽的地方,何必再寻找什么桃花源。《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注释刘郎中:郎中,官名,作者的友人。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释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译文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赏析:黄庭坚的《清明》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清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_1

原文: 清明日独酌 宋代: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译文: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一个地方官清闲的职位唯有(团练)副使,一年之中清冷的节日只是清明节。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春去春来什么时候是尽头,闲恨闲愁所到之处就萌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燕子和黄鹂争相鸣叫,柳絮和树荚竞相飞扬。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脱去官服换来隐士所居的商山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 注释: 一郡(jùn)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冷节:寒食节。 原文: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注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hún)。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纷纷:形容多。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xìng)花村。 原文: 苏堤清明即事 宋代: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注释: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日暮笙(shēng)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yīng)。 笙歌:乐声、歌声。属:归于。 赏析: 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清明节。清明前后正是中春,以后就步入暮春了。 原文: 清明二绝·其二宋代: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译文: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春风卷地,抛进来街头阵阵欢乐的声浪。病弱的诗人,却高堂端坐,静赏清明风光。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帘外的夕阳渐渐西沉,看那微风中的'杨柳,婀娜多姿,百般娇媚轻狂。 注释: 卷地风抛(pāo)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市井:市街。危坐:端坐。了:了结,度过。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mèi)生。 赏析: 这首诗首句“卷地风抛市井声”,承其一而来,写风吹市井喧闹之声自外传来,角度在自己,喧闹在别人。“卷地风”,语出韩愈《双鸟》诗“春风卷

《清明》杜牧唐诗翻译及注释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原文】《清明》唐朝文学家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注释】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赏析】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前二句开门见山,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时节,到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踏青。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观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里,我们的诗人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清明,诗人往日的孤寂心情不就更为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吗?因此,诗的第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含义颇深。接下去,诗人进一步扩大,加深这种沉重感。
【一起备课】2021-2022学年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清明》课件

【一起备课】2021-2022学年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清明》课件

清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_2

2025年清明节诗词原文及注释

清明节诗词原文及注释《清明日园林寄友人》贾岛〔唐代〕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译文:今天是清明节,和几种好友在园林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轻烟。 杜若开出了很长,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什么时候可以乘车出发再一起相聚?在落花前饮着酒。 注释:胜:优美杜草:即杜若赏析:《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此诗是诗人在与朋友聚会园林中即兴所至,诗文大概意思就是描述了清明时节情景,清明这一天,诗人和几种好友一起在园林当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柳絮随风飞扬,清明乞新火过后,人们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轻烟,下阙诗文体现就是对于两位好朋友寄语,体现了诗人对于友人但愿和祝愿。 清明节诗词原文及注释《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顾太清〔清代〕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注释: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蔽日:遮蔽日光。 赏析: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海棠,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它还只是一株幼树,因此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但愿目前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后来,又将是一番摸样了。下片承接说:“细干柔条才数尺”,这是目前样子,但已迥出凡尘,未来“千寻起自微因”,不知该是怎样可爱了。 清明节诗词原文及注释《清明呈馆中诸公》高启〔明代〕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译文: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轻烟,沿伴随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都城南京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幸亏尚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注释:馆中诸公:即史馆中一同修史宋濂、王、朱右等十祎六人。馆: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 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 清明节诗词原文及注释《长安清明》韦庄〔唐代〕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译文: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春天了,像少女同样纤纤婷立芳草青美得让人难以忍受。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闲来无事以蹴鞠为乐。 郊野道路旁草木繁茂,一匹匹骏马奔驰而过,绿杨掩映庭院中秋千正上下飞舞。 游人还记得此前太平时候盛事,暗自欣喜这风光与往年并无不一样。 注释:蚤:“蚤”通“早”。 梦雨:春天如丝细雨。 可堪:意思是不可堪,不能忍受。 芊芊:草木茂盛样子。 内官:国君左右亲近臣僚。又指宦官太监。 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火种熄灭了。

清明原文及赏析_2

清明原文及赏析  [推荐]清明原文及赏析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
《清明》原文赏析

《清明》原文赏析

《清明》原文赏析【原文】《清明》唐朝文学家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注释】纷纷:形容多。【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绝句。历史上记录下这几个字:会昌四年(844)九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一年杜牧42岁,依旧行走在被贬谪的人生道路上。距他离开人世也不过八年光阴。在这剩下不多的光阴里,依旧被落魄、清贫、失意所围绕,“断魂”成为杜牧生命的底色。但他却不甘命运的安排,在逆境中寻找一颗自由的灵魂与生命的意义。他用无数绝美的诗句,书写着失意而又诗意的人生,成为晚唐天空中最耀眼的那颗诗星。这首诗无疑是写清明最绝妙的名篇佳作。其“断魂”二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如果说李商隐的诗歌像一位小家碧玉,总是那么心思缜密,捉摸不定,深情绵邈;那么杜牧的诗
杜牧《清明》原文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赏析【原文】《清明》唐朝文学家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注释】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赏析】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
《清明》诗词赏析

《清明》诗词赏析

清明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纷纷:形容多。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借问:请问。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作品赏析: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清明》原文注释及赏析

精品
DOCX16.1KB 4
1/4
展开阅读剩余3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