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全文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注释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蒿笋:莴笋。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豪气的表现,精神境界的高人之处。 “入淮清洛渐漫漫。”第三句是说,眼前入淮清洛,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上片结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所及。那么词中为什么提到清洛呢?这是一种虚摹的笔法。作者从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青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在这里显然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含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归隐林泉的寓意在内。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日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作者介绍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教案课件相关资料
4.0万次浏览
7903人收藏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全文赏析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全文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作者】苏轼【朝代】宋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注释蓼(liǎo)茸:蓼菜嫩芽。蒿笋:莴笋。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注释赏析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注释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词鉴赏宋苏轼苏东坡(推荐资料)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及赏析原文: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注释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 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漫漫:水势浩大。 “雪沫”句:谓午间喝茶。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午茶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鉴赏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鉴赏

浣溪沙·斜风细雨作晓寒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苏轼溶液中溶质一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溶液浓度溶液浓度款流动水O10.O)O_O》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这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Bairdo百起[注释](1)媚:美好。(2)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3)漫漫:水势浩大。喝茶。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宋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午签:午茶。(5)蓼茸:蓼菜嫩芽。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1)晴滩。入淮清洛(2)渐漫漫(3)。(4)“雪沫”句:谓午间雪沫乳花浮午盏(4),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解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解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代: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标签婉约、写景、纪游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注释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漫漫:水势浩大。“雪沫”句:谓午间喝茶。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午茶。蓼茸:蓼菜嫩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赏析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残冬腊月是很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浣溪沙【宋】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午茶。蓼(liǎo)茸:蓼菜嫩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阕中,和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2分)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3.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阅读答案:1.烟(淡烟)、柳(疏柳)2.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3.作者用一“媚”字,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似乎淡烟和疏柳也懂得献媚“晴滩”似的,给人以动感,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2分),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2分 1)这首词按照什么顺序来铺叙景物,请结合内容具体赏析。(3分)(2)词的下片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作结,抓住了哪些有特征的事物来描写,表达了什么样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此词为苏轼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洛,指洛河,源出安徽定远,北入淮河。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阕中,_____和_____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2分)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 阅读答案: 1.烟(淡烟)、柳(疏柳) 2.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 3.作者用一“媚”字,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似乎淡烟和疏柳也懂得献媚“晴滩”似的,给人以动感,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2分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国学知乎馆9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gòu)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可是,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赏析: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注入淮河的清清洛水渐流渐远。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注解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注解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注解原文: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苏轼宋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翻译及注释翻译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注释1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2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3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4细雨斜风:唐韦庄《题貂黄岭军官》:「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5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6洛:洛河,源出
宋代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鉴赏课件

宋代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鉴赏课件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及注释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及注释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苏轼〔宋代〕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注释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 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旷达的精神。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这首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注释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与注释

浣溪沙·斜风细雨作晓寒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这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注释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1)晴滩。入淮清洛(2)渐漫漫(3)。雪沫乳花浮午盏(4),蓼茸(5)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1)媚:美好。(2)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3)漫漫:水势浩大。(4)“雪沫”句:谓午间喝茶。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宋人以讲茶泡制成白色为贵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8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全文赏析

精品
DOCX14.4KB 4
1/3
展开阅读剩余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