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鉴赏与解释 原文: 观刈麦 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翻译: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女与儿童们提着篮子与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他们的脚蒸腾着暑土的气息,背灼烧着炎天的光火, 力气耗尽也不知炎热,只期望夏日里的时间能长一些。 又有一位贫妇人,抱着孩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她们相顾言,闻者皆感悲伤。家中田地赋税尽,唯有拾此充饥肠。 我如今有何功德,却未曾从事农桑。吏禄三百石余粮,年末尚有剩余。 念此心中自愧疚,整天整天不能忘却这个景象及其背后的含义这个译文版本在传达原文的情感与意境的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农民的深深同情和对自身不从事农桑的愧疚之情这种对农民生活的描绘也凸显了农业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性以及农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让人深思 释义: 田家”指农村家庭、农户。 “少”表示稀少、不多。 “闲月”指农闲的月份。 “人倍忙”指人们非常忙碌。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夜来”表示夜晚来临。 “南风起”表示南风开始吹起来。 “小麦”指小麦作物。 “覆”表示遮盖、覆盖。 “陇”表示田埂。 “黄”表示黄色,这里指麦穗成熟变黄。 “妇姑”指妇女和姑娘们。 “荷”表示扛、携带。 “箪食”指用竹篮盛装的饭食。 “童稚”指儿童和幼儿。 “携”表示携带。 “壶浆”指用壶装的汤和水。 赏析: 《观刈麦》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 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作者介绍:

《观刈麦》鉴赏与解释相关资料
4.6万次浏览
9179人收藏
《观刈麦》鉴赏与解释

《观刈麦》鉴赏与解释

原文: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翻译: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女与儿童们提着篮子与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他们的脚蒸腾着暑土的气息,背灼烧着炎天的光火,力气耗尽也不知炎热,只期望夏日里的时间能长一些。又有一位贫妇人,抱着孩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她们相顾言,闻者皆感悲伤。家中田地赋税尽,唯有拾此充饥肠。我如今有何功德,却未曾从事农桑。吏禄三百石余粮,年末尚有剩余。念此心中自愧疚,整天整天不能忘却这个景象及其背后的含义这个译文版本在传达原文的情感与意
《观刈麦》鉴赏与解析

《观刈麦》鉴赏与解析

《观刈麦》鉴赏与解析原文: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释义:1.“南冈”指南面的山冈,常用于指代田野。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足蒸”表示脚被暑土气熏蒸。3.“暑土气”指炎热的土地气息。4.“背灼”表示背部被炎热的阳光烤焦。5.“炎天光”指炎热的阳光。6.“力尽不知热”表示体力消耗殆尽,感觉不到炎热。7.“但惜夏日长”表示只珍惜夏日时光长,可以多劳作。8.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9.“复有”表示又有、再次出现。10.“贫妇人”指贫穷的妇女。11.“抱子在其旁”表示抱着孩子站在她旁边

古代诗歌《观刈麦》白居易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观刈麦解题:“刈”字。左边是“乂”,意为右手;右边是“刂”旁,联合起来表示什么呢?“刈”特指以镰刀收割庄稼。名句积累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孔子反动统治者的赋税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啊!《蚕妇》张俞(宋)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卖炭翁》白居易(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苛政猛于虎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中文名:白居易别名:白乐天,香山居士,白傅,白文公职业:现实主义诗人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代表作品:《白氏长庆集 长恨歌 琵琶行 卖炭翁》文学常识填空白居易《观刈麦》的作者是,乐天香山居士字,号,这是一首诗。其语言叙事浅显易懂风格是,明白如话朴素感人,。注音:yìhèdānxiǎnglǒng刈荷

观刈麦诗词鉴赏

观刈麦诗词鉴赏观刈麦诗词鉴赏观刈麦诗词鉴赏1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  吏(lì)禄三百石(dàn),岁晏(yān)有余(yú)粮,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注释  (1)刈(yì):割。(本为古体诗)  (2)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浆:�

观刈麦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观刈麦》赏析及翻译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_4

观刈麦白居易古诗词阅读鉴赏

观刈麦白居易古诗词阅读鉴赏•诗人白居易简介•《观刈麦》背景及内容概述•意象分析与解读CATALOGUE•艺术特色鉴赏•文化内涵及社会意义探讨目录•跨时代共鸣与现实意义01诗人白居易简介生平事迹及主要成就01020304文学成就卓著,是新乐府运动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曾积极生于唐代中期,自幼聪慧好学,后中进士,历任左拾遗、翰林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民疾苦的诗歌,如《长恨歌》、倡导新法,力主改革,但因直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卖炭翁》、《琵琶行》等。言敢谏而屡遭贬谪。学士等职。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被誉为“老妪能解”。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来展现人物形象和内心情感。诗歌主题广泛,既关注社会政治,又关心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在形式上敢于创新,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诗体和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

《观刈麦》诗词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诗词翻译及赏析《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刈:割。题下注“时任县尉”。盩厔 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箪食: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观刈麦》全文赏析

《观刈麦》全文赏析

《观刈麦》全文赏析原文: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释义: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县尉”。盩厔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刈麦》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刈麦》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翻译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

《观刈麦》古诗词鉴赏

《观刈麦》古诗词鉴赏《观刈麦》古诗词鉴赏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刈麦》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观刈麦》古诗词鉴赏1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观刈麦》原文与赏析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观刈麦原文、翻译及赏析1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及注释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

《观刈麦》白居易唐诗鉴赏范文

《观刈麦》白居易唐诗鉴赏范文观刈麦时为盩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诗鉴赏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期讽谕诗中的佳作,为后来新乐府、泰中吟等讽谕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看割麦这个简单情节,表现出当时农民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苛捐杂税的繁重,把抨击柔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封建剥削制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是借助于巧妙的构思、富有表现力的写作手法和通俗浅近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正因为这首诗既有进步的思

《观刈麦》诗词赏析及译文

《观刈麦》诗歌鉴赏答案附译文

《观刈麦》唐诗鉴赏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翻译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
《观刈麦》鉴赏

《观刈麦》鉴赏

原文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鉴赏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鉴赏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CONTENTS目录•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艺术特色鉴赏•社会意义与现实启示•跨文化对比与传承发展•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白居易生平与时代背景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和“诗王”。他生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并称“刘白”。《观刈麦》创作背景及意图《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白居易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更多人对农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的一首诗。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诗中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

《观刈麦》原文赏析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观刈麦》鉴赏与解释

精品
DOCX16.6KB 5
1/5
2/5
展开阅读剩余3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