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 采采:茂盛的样子。 芣苢(fúyǐ):又作“芣苡”,野生植物名,可食。毛传认为是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这种说法与《山海经》、《逸周书·王会》以及《说文解字》相矛盾,但得到郭璞、王基等人的支持,宋代朱熹《诗集传》亦采此说。近现代学者如闻一多、宋湛庆、游修龄等则认为芣苢是薏苡,可以人工栽培,其果实去壳后即薏仁米。 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获得。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采取。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 赏析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一说即车前草,一说为薏苡)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教案课件相关资料
5.2万次浏览
1.0万人收藏
《芣苢》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芣苢》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芣苢》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注释采采:茂盛的样子。芣苢(fúyǐ):又作“芣苡”,野生植物名,可食。毛传认为是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这种说法与《山海经》、《逸周书·王会》以及《说文解字》相矛盾,但得到郭璞、王基等人的支持,宋代朱熹《诗集传》亦采此说。近现代学者如闻一多、宋湛庆、游修龄等则认为芣苢是薏苡,可以人工栽培,其果实去壳后即薏仁米。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芣苢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芣苢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芣苢  原文:  芣苢  先秦:佚名  采采,薄言采之。采采,薄言有之。芣苢芣苢  采采,薄言掇之。采采,薄言捋之。芣苢芣苢  采采,薄言之。采采,薄言之。芣苢袺芣苢襭  译文:  采采,薄言采之。采采,薄言有之。芣苢芣苢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呀,我们赶紧采起来。苢  采采,薄言掇之。采采,薄言捋之。芣苢芣苢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呀,一把一把捋下来。苢  采采,薄言之。采采,薄言之。芣苢袺芣苢襭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呀,掖起衣襟兜回来。苢  注释:  采采芣(fú)苢(yǐ),薄言采之。采采,薄言芣苢有之。  采采:茂盛的样子。:植物名,即车前草,并且芣苢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有:取得�

《芣苢》翻译拼音全文翻译及赏析

蝃蝀原文及翻译,蝃蝀赏析

《胠箧》译文及赏析

小学古诗《蜉蝣》原文及注释

小学古诗《蜉蝣》原文及注释

原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注释:说(shuì):通“税”,止息,住,居住。翻译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裳鲜明楚楚。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衫修饰华丽。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蜉蝣多么光泽啊,像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赏析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

《芣苢》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诗经《芣苢》全文及翻译

诗经《》全文及翻译芣苢《》①芣苢采采,薄言②采之。采采,薄言有③之。芣苢芣苢采采,薄言掇④之。采采,薄言捋⑤之。芣苢芣苢采采,薄言⑥之。采采,薄言⑦之芣苢袺芣苢襭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车前(草名),可食。芣苢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手持衣角盛物。袺⑦: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襭【译文】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内容解析】《茉莒》是《诗经》首章《周南》中的一首。“周南”指周王城之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本诗是周代人�
《蜉蝣》鉴赏与解释

《蜉蝣》鉴赏与解释

四言诗《芣苢》翻译及解读

四言诗《芣苢》翻译及解读

庄子《胠箧》原文及译文

庄子《箧》原文及译文胠庄子《箧》原文及译文胠【题解】“箧”的意思是打开箱子。本篇的主旨跟《马蹄》篇相胠同,但比《马蹄》更深刻,言辞也直接,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就是本篇的中心。全篇大体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而天下始治矣”,从讨论各种防盗的手段最终都会被盗贼所利用入手,指出当时治天下的主张和办法,都是统治者、阴谋家的工具,着力批判了“仁义”和“礼法”。第二部分至“法之所无用也”,进一步提出摒弃一切社会文化的观点,使“绝圣”的主张和“弃知”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余下为第三部分,通过对比“至德之世”与“三代以下”的治乱,表达缅怀原始社会的政治主张。本篇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但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于是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

胠箧译文及赏析

《芣苢》原文及赏析

《芣苢》原文及赏析

《芣苢》原文及赏析芣苢《诗经》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释】芣苢(fúyǐ扶以):车前子,嫩叶可食。采采:繁茂的样子。薄言:语助词,这里含有劝勉的意思。有(古时读yǐ以):获取。掇(dūo多):拾取。捋(luō罗):撸取。袺(jié节):用衣襟兜住。襭(xié协):将衣襟的一端别在腰上兜住。【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赏析】“芣苢”,又作“芣苡”,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韵律婉转,节奏明快,富有民歌情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曾说:�

芐苢注音版原文及翻译

注音版原文及翻译芐苢诗经·国风·周南·原文芣苢采采[1]芣苢[2],薄言[3]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4]之。采采芣苢,薄言掇[5]之。采采芣苢,薄言捋[6]之。采采芣苢,薄言袺[7]之。采采芣苢,薄言襭[8]之。注音[1]采采:采而又采。[2]芣苢〔fúyǐ〕: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嫩叶可食,全草和种子可入药。[3]薄言:补充音节的语助词,无实义。另说急急忙忙、将欲等。[4]有:取得。[5]掇〔duō〕:拾取,摘取。[6]捋〔luō〕:顺着茎叶轻轻摘取。[7]袺〔jié〕:用衣襟兜着。[8]襭〔xié〕:把衣襟插在腰带上兜东西。翻译芣苢接连不断地采摘,采了一株再采一株。芣苢接连不断地采摘,得了一株再得一株。芣苢接连不断地采摘,摘了一叶再摘一叶。芣苢接连不断地采摘,捋了一把在再捋一把。芣苢接连不断地采摘,采来的用衣襟兜起来。芣苢芣苢接连不断地采摘,摘得的用衣襟盛起来。芣苢芣苢
《蜉蝣》原文及翻译

《蜉蝣》原文及翻译

注释:蜉蝣(juyou):一种寿命极短的虫,其羽翼极薄并有光泽。翻译: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裳鲜明楚楚。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衫修饰华丽。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蜉蝣多么光泽啊,像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赏析: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

鸱鸮原文及赏析

鸱原文及赏析鸮  鸱原文及赏析鸮  鸱鸮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鸱鸱,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鸮鸮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曰予未瘏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翛翛音哓哓!  翻译:  猫头鹰你这恶鸟,已经夺走了我的雏子,再不能毁去我的窝巢。我含辛茹苦,早已为养育雏子病了!我趁着天未阴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现在你们树下的人,还有谁敢将我欺凌!我用拘挛的手爪,采捋茅草花;又蓄积干草垫底,喙角也累得病啦,只为了还未筑好的家。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我的巢儿垂危,正在风雨中飘摇。我只能惊恐地哀号!  赏析:  寓言是一种借说故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特殊表现方式。它的主角可以是现实中人,也可以是神话、传说中的虚幻人物,而更多的则是自然界中的虫鱼
《芣苢》鉴赏与解释

《芣苢》鉴赏与解释

《蜉蝣》全文赏析

《蜉蝣》全文赏析

《蜉蝣》全文赏析原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注释:掘阅(xué):挖穴而出。阅:通“穴”。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翻译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鲜明夺目。叹其生苦短我心溢满忧伤,我将如何安排人生的归宿?细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尽情展示着它华美的衣服。叹其生短促我心涌满忧郁,我人生的归宿将栖落何处?柔嫩的蜉蝣刚刚破土而出,轻轻舞动雪白的麻纹衣服。叹其生命短暂我忧郁满怀,到哪里寻找我人生的归宿?赏析关于这首诗的题旨,后来注释者多有分歧,《毛诗序》认为“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后代如郑玄、孔颖达等人多沿袭这一说法。朱熹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在《诗集传》里说:“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远虑者,故以蜉蝣为比而刺之。”方玉润在�
《蜉蝣》原文及赏析

《蜉蝣》原文及赏析

胠箧原文及翻译

箧原文及翻译胠“箧”的意思是打开箱子。本篇的主旨跟《马蹄》篇相同,胠但比《马蹄》更深刻,言辞也直接,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淳朴的政治主张,就是本篇的中心。本篇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译文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
《芣苢》全文赏析

《芣苢》全文赏析

《芣苢》全文赏析原文:芣苢诗经·国风·周南〔先秦〕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注释】①莒(fúyī):也写成“苡”,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②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③有:采得。④掇(duō):拾取。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⑥祮(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⑦撷(xié):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相关翻译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快快把它采摘下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抓紧时间拾取起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快快把它拾掇起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抓紧时间捋取下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快快把它兜起来;青青的车前子啊车前子,撑起衣襟兜起来。赏析:《茉莒》是《诗经》首章《周南》中的一首。“周南”指周王城之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芣苢》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精品
DOCX15.9KB 2
1/3
展开阅读剩余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