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解释与鉴赏 原文: 沁园春·长沙 近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2)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948公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3)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5)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6)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7)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8)漫江:满江。漫:满,遍。 (9)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10)争流:争着行驶。 (1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击,搏 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2)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 (13)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14)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15)苍茫:旷远迷茫。 (16)主:主宰。 赏析: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晚秋所作。当时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沁园春长沙》解释与鉴赏相关资料
8.0万次浏览
1.6万人收藏
《沁园春·长沙》解释与鉴赏

《沁园春·长沙》解释与鉴赏

《沁园春·长沙》解释与鉴赏原文:沁园春·长沙近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
《沁园春·长沙》解释与赏析

《沁园春·长沙》解释与赏析

沁园春长沙深度解析

《沁园春•长沙》解读

《沁园春·长沙》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沁园春·长沙》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诗词鉴赏

2025年高一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沁园春长沙鉴赏感悟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沁园春·长沙》全面解读

高中必修上《沁园春·长沙》赏析

高中必修上《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长沙》鉴赏

沁园春长沙解析

沁园春·长沙赏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注释翻译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注释翻译

沁园春长沙诗词鉴赏

《沁园春·长沙》的鉴赏

《沁园春·长沙》诗词鉴赏

《沁园春·长沙》文学鉴赏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赏析【原文】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翻译】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沁园春长沙作品鉴赏

沁园春长沙作品鉴赏•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目录•诗词内容解析•艺术特色赏析•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跨时代意义与现实启示•结论与展望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01时代背景与创作环境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变革正值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社会变革时期,民族危机深重,各01种思潮涌现。毛泽东的革命历程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02其思想受到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的影响。长沙的自然与人文环境03长沙作为毛泽东的故乡,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毛泽东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毛泽东的生平简介0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的主要成就02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

《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长沙》赏析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沁园春·长沙》解释与鉴赏

精品
DOCX17.4KB 5
1/5
2/5
展开阅读剩余3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