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标准
课程定位、性质: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梯维修与保养的能力.它要以《电工基础 机械基础》《电机与变压器 电气控制线路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机电综合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课程设计以“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重要部件和常见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融合电梯维修与保养理论知识和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电梯维修与保养技术能力的目的.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各项目活动中强化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84学时. 课程目标:3.1基本目标1、熟悉电梯的机械结构;2、熟悉电梯中各主要部件的功能、作用和工作原理;3、了解电梯各部件的保养要求和保养方法;4、熟悉电梯保养的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5、熟悉电梯部件的更换条件和标准,掌握电梯部件的更换方法;6、熟悉电梯维修保养的质量标准;7、熟悉电梯维修保养工作中的安全操作规范(应答制度)。8、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自觉按照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生产安全。1(完整word版)《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标准3。2能力培养目标1、能编制电梯保养计划;2、能按安全操作规范正确进行电梯乘客解困操作;3、能正确使用保养工具、材料,按安全操作规范对电梯各主要部件进 课程内容和要求(含学时分配);序号参考学时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建议6学时1电梯受困乘客救援通过媒体播放进行演示并讲解,在实训电梯内进行乘客解困的模拟操作。(1)叙述乘客解困的方法与步骤。(2)掌握各操作步骤的安全作业方式。(3)熟练掌握两人合作盘车的安全操作技能。(4)了解盘车过程中,确认轿厢到达平层位置的方法。(1)与轿内通话,了解情况,确定乘客数量,判定轿厢位置,安抚乘客情绪。(2)确认轿厢的具体位置。(3)商议解困方案,确定盘车方向,确认协同作业方式。(4)盘车前准备工作。(5)采用应答方式两人合作盘车,使轿厢到达预定楼层的平层位置。(5)开启层门,解救乘客。(6)检查电梯状况,无异常则重新启用电梯. 教学方法及手段;1.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手段:主要指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7(完整word版)《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标准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3.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2)创设专业教学活动的情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实训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教学实施1。 教材编写:(1)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模式,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的特点,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2)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形式进行设计,通过具体实例,把握本课程的技能点和知识点,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3)教材编写应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图文并茂、配置光盘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体现本课程的特征,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4)教材内容应贴近实际生产,同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反映出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教师要求本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有对电梯熟悉,会操作,知道如何进行维修与保养。非双师教师。 评价。建议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进行每一项目的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过程评价;项目完成后进行终结评价,理论知识、工作知识部分采用笔试形式,技能操作部分采用现场操作和答辨形式进行考核。序号工作任务任务评价每项0.4分,共计20分(提问或操作)按课堂表现给分,同时也是每次课后的作业。1电梯受困乘客救援(1)叙述乘客解困的方法与步骤。(2)掌握各操作步骤的安全作业方式。(3)熟练掌握两人合作盘车的安全操作技能。(4)了解盘车过程中,确认轿厢到达平层位置的方法.2电梯维修保养计划的制定(1)了解电梯维修保养计划制定的依据。(2)能根据维修保养技术文件、电梯维修保养合同和维修保养现场的情况,制定适当的电梯维修保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