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梳理扫盲   第1练 语言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 (1.语用综合+2.对联+3.补写+4.论述类文本) —————————————————————————————————————————————————————— [共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从________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在不断________。短视频的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逐渐接近现实。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拉近了群众与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有关人士希望知识界人士能通过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 15 秒到1分钟的时长里,以短小精悍而又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用户享受知识普惠所带来的益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生产的容量、传播通路变得日趋多元。(    )——让知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提升知识的功能价值。2018 年 11 月 15 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抖音公开课”教育扶贫活动,深度走访贵州省“益童乐园”站点,以抖音视频为“教具”,用________的形式向当地学龄儿童现场讲授地理、生物、天文等学科的科普知识。对于处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而言,抖音上妙趣横生的科普内容,________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走出”深山,去探索外部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薪火相传  嬗变  寓教于乐  有助于 B.口耳相传  演变  寓教于乐  有助于 C.薪火相传  演变  深入浅出  有利于 D.口耳相传  嬗变  深入浅出  有利于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B.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使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C.短视频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使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 D.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短视频的最大价值是知识的沉淀与传播,从而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B.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短视频的最大价值在于知识的沉淀与传播 C.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的最大价值,在于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D.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是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的最大价值 2.阅读下面相关文字,然后按要求答题。(5分) 湖南岳阳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船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但岳阳楼的出名,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不朽名作《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经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更为后人传诵。 (1)岳阳楼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四面湖山来眼底”,下联是“万家________到心头”,请根据以上材料内容在空缺处填上两个恰当的字。(2分) (2)请为下面的对联补拟下联。(3分) 上联:岳阳楼上范希文作文记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6分) 日凌来访只会对卫星通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有线电视、手机以及固定电话基本上不产生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通过地面基站进行传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尽管汽车GPS导航系统也是依赖卫星进行定位的,但由于GPS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即便是某一颗卫星受到了影响,但还有多颗卫星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这些卫星并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旋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旋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 (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与全面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 B.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 C.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 D.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旋涡和文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B.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3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 D.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B.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 C.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D.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   第2练 语言运用+名句默写+古代诗文阅读 (1.语用综合+2.得体+3.推断+4.默写+5.文言文+6.古诗词) —————————————————————————————————————————————————————— [共5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在四年一度的奥运赛场上,引人瞩目的除了有令人________的体育成绩之外,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技术,这也使奥运会成为一个新兴、新奇技术的展示平台。 数字媒体公司盖蒂专门成立了一个虚拟现实部门,负责拍摄360度照片。在伦敦奥运会上,盖蒂公司的摄影师就拍摄了很多360度照片,那时,这一技术才刚刚________。在此次里约奥运会上,盖蒂的每位摄影师都拥有一个360度照相机。盖蒂的首席执行官道恩·艾雷说:“我们处于VR技术变革之巅。”媒体界的技术先锋英国广播公司在VR技术领域也不遑多让。 该公司为电视观众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    )。 NBC的母公司康卡斯特公司则展示其X1机顶盒,让用户可以以国家、运动员和运动类别为关键字,搜索现场报道并重播,这套系统也________语音搜索功能。例如,观众可以通过说“美国的表现如何?”来获得美国最新的奖牌数目信息。 当然,这些只是体育科技产品的________。更多更“狠”的科技手段,用在了运动员日常训练中。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练团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运动员也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一块奖牌的背后,是一整套科学训练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叹为观止  起步  具有  沧海一粟 B.蔚为大观  兴起  具有  冰山一角 C.叹为观止  兴起  具备  冰山一角 D.蔚为大观  起步  具备  沧海一粟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为了让观众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为在家里观看电视的观众引入360度虚拟现实视频 B.为在家里观看电视的观众引入360度虚拟现实视频,让观众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C.为在家里观看电视的观众引入360度虚拟现实视频,观众获得了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D.观众获得了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因为为在家里观看电视的观众引入360度虚拟现实视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练团队要了解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运动员也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B.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练团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方案,运动员也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C.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动员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教练团队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 D.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动员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教练团队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方案。 2.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A.接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 B.称赞对方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 C.祝贺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D.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一个人的成才与否与他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①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 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领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米面。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节选自《宋史·鱼崇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B.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C.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D.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从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如别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历代因袭其制。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的时候,朝廷会赐以旌节,故称。 C.领,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如有一些诸侯王兼任刺史,就可称为“领某州刺史”。 D.封邑,古代君主赐给诸侯王的封地,以此作为其势力范围,也叫“采地”“采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C.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D.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 元 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②,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 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昔日”句,是回忆昔日夫妻间的戏言,竟谈到身后事,当初“戏言”也好,“慎言”也罢,都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 B.“今朝”句,写昔日戏言成真,作者追悔莫及,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痛惜之情。读来令人心酸,倍感无奈。 C.“贫贱”句,言贫贱夫妻,一旦永诀,回忆诸多往事更令人悲哀。以“百事哀”收束全诗,词切情真,不忍卒读。 D.这一首诗起笔自然,结句沉重;感今怀昔,抚存悼亡;语言质朴,如话家常;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思念和入髓之痛。 (2)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练 语言运用+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 (1.语用综合+2.补写+3.压缩+4.默写+5.小说) —————————————————————————————————————————————————————— [共4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________。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________的。当科学理论与技术作用于社会,(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________,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________。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大相径庭  相反相成  盛气凌人  满城风雨 B.天壤之别  相辅相成  来势汹汹  甚嚣尘上 C.大相径庭  相辅相成  盛气凌人  甚嚣尘上 D.天壤之别  相反相成  来势汹汹  满城风雨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被谣言蒙蔽,更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读的人越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是自觉分类的,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分类细化的做法类似文化超市里陈列的各类文化产品。读者在选择这些作品时,选择的是一种情调和趣味,粉丝 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获得不同层面的精神生活体验。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5分)  一头驴听说蝉唱歌很好听,便很想跟蝉学唱歌。有一天,驴向蝉提出了恳切的请求。蝉看了看驴,说:“你真想学唱歌吗?也可以,但你必须每天像我一样以露水充饥。”驴听了很高兴,每天以露水充饥。结果,没几天,驴就饿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还有局限,不能做到绝对的自由。 (2)屈原《离骚》常常用香草来表明自己的高洁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制作衣服的材料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  (3)孔子在《论语十则》中提出了对待“贤”与“不贤”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朋  友 秦 辉 我一定要去看望我的朋友刘长青,一定。 每天上班,我都要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总会看到一群戴着安全帽的民工。他们三三两两,有的斜叼着烟,有的哼着小曲。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刘长青。想着他正在某个城市的角落里,混迹在这样的一群人中间,休息的间隙,掏出手机写上几句问候,低头想想然后摇摇头删掉,再然后望着天空,想象着远方的我在干什么,以及我所在城市的模样。 刘长青好久没有给我写信了,我决定去看看他。 我上街买了好多土特产品,给他妻子买了一套我用着感觉不错的化妆品。他曾在信中说,他妻子是老家附近几个村子里长得最俊的姑娘,好多小伙子做梦都想娶她呢!我问:“那你咋把她糊弄到手了?”他说:“还不是咱长得黑。” 给他儿子带什么呢?刘长青的儿子叫康健,他说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儿子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说:“那直接叫健康多好。”他说:“那多俗,倒过来显得咱有文化。”他总是“那小子”“那小子”地叫。他说那小子特聪明,长大了肯定比他强;他说那小子吃得特多,像头小猪;他说那小子长得壮极了,跟个小老虎似的。 我没见过刘长青,但见过他的照片,是在一座城市的火车站前照的,他穿着红毛衣,黑青裤子,站在一个枯败的花坛前,脸很黑,一本正经的。 算来他儿子该上高中了。爱人建议我给孩子买套运动装。火车开动时已是傍晚,夜幕在窗外渐渐拉开。放好行李,我从包里取出一封信。 刘长青是个农民工,是我结交了17年的笔友。他寄给我的信发自全国各地,而且信纸每次都不同,有时是孩子用的作业本,有时是工地记账本的账页,有时是皱巴巴的烟盒。还有一次是从街上撕下来的广告纸。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封,他这样写道:“我刚从街上回来,我们站在街头,像货物一样被别人挑选。我这货质量好,一天之内两次被人挑上,一次是帮人刷油漆,一次是给人扛白菜。” 现在,这封信就在我手里。再读这些熟悉的句子,我的心隐隐作痛。 我一直帮不了他。对此,我深感愧疚。他说:“你能听我乱七八糟地瞎说,就是帮我。”刘长青长年奔波在外,只有麦收和春节时回家。今天是芒种后的第7天,他肯定回家了。 下了火车再换乘汽车,这条线路是我依据刘长青信封上留的地址打听到的。找到那个叫刘家庄的村子时,已是中午。我走向一户人家,一位老太太坐在门前摇着蒲扇。她告诉我, 康健他爹娘这会儿在田里干活呢,只有康健在家。 根据她的指点,我拐过两个胡同来到一座土屋前。房子很破,土坯垒的。院子里有两只羊啃着草,靠东墙边开出一小块菜畦,上面种着丝瓜、扁豆、生菜,还有一棵葡萄树。 我走进去,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几个相框,有一张结婚照,刘长青与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并排而坐。女人梳着短发,大眼,脸上有一块紫色的胎记,从左眼角到下巴连成一片,嘴巴有点歪斜,但笑得很甜。还有一张,就是在列车站照的那张,刘长青站在枯败的花坛前,穿红毛衣,黑青裤子。 东面是一座大炕,炕上躺着一个男孩,好像是睡着了。他软软地倚在炕背上,嘴角流着口水,两条腿僵硬地伸着,那腿细得不成样子。 我悄悄退了出去。 回到家。我将衣服、化妆品等物品打成邮包,在收件人姓名处写下“刘长青”三个字的那一刻,我的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刘长青夸耀自己的老婆漂亮,儿子长得健壮是怕“我”为他担心。 B.刘长青的信发自不同地域,用五花八门的纸,表明他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 C.刘长青对家庭情况的介绍与“我”看到的实情反差巨大,从而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D.“我”亲眼见到刘长青家庭的实际状况后,为了维护他的自尊,避免尴尬,就悄悄回家了。 (2)作者为什么两次写到那张刘长青“站在枯败的花坛前”的照片?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反映了“我”什么样的心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练 语言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 (1.语用综合+2.衔接+3.压缩+4.论述类文本) —————————————————————————————————————————————————————— [共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耶律楚材生在北京,祖籍却在闾山西麓,那里也是他父亲及两个哥哥的庐墓所在。十几岁时,他曾回到闾山读了几年书。后来辅佐元太祖万里西征,而闾山旧隐仍然时萦梦寐,有诗可证:“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    )。他向往着回归退隐:“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只是,这个愿望________未能实现,直到五十四岁生命终结之时,他仍然________,勤劳王室。这些颇像当年的卧龙先生,他出山辅佐刘备时嘱托自己的弟弟:“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谁知命运之神搬了个道岔,出师未捷身先死,星陨秋风五丈原。生命在卧龙身上停止时,正好也是五十四岁。 不到闾山,大概已经十几年了。这次参与《耶律楚材传》研讨会,旧游重到,风物依然。在商品大潮滚滚滔滔、无远弗届的今天,山上山下仍是清幽雅静,整洁一新,没有看到其他名山胜境常见的香烟缭绕、市声________的景象,置身其间,确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东道主嫌游人稀少,希望我能帮助向外宣扬一下。我说,天生丽质少人识,未必就是坏事。假如它也像有些景点那样,仕女如云,________,恐怕这块心灵的憩园也就化为乌有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始终  无边无垠  嘈杂  不绝如缕 B.终于  无远弗届  嘈杂  摩肩接踵 C.始终  无远弗届  鼎沸  摩肩接踵 D.终于  无边无垠  鼎沸  不绝如缕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回到大都之后,家山依然刻刻在念,虽然久居宸翰,日理万机 B.回到大都之后,久居宸翰,日理万机,但家山依然刻刻在念 C.虽然久居宸翰,日理万机,但回到大都之后,家山依然刻刻在念 D.虽然回到大都之后,日理万机,久居宸翰,家山依然刻刻在念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不到闾山,已经大概十几年了。这次参与《耶律楚材传》研讨会,旧游重到,风物依然。 B.不到闾山,已经十几年了。这次参与《耶律楚材传》研讨会,旧游重到,风物依然。 C.不到闾山,大概已经十几年了。这次参加《耶律楚材传》研讨会,旧游重到,风物依然。 D.不到闾山,已经十几年了。这次参加《耶律楚材传》研讨会,旧游重到,风物依然。 2.下列各项中,填在横线上语意衔接紧密的一项是 (3分)(  )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________。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猜你喜欢
2.7万次浏览
5496人收藏
高考语文考前小综合60练(共181页) (1)

高考语文考前小综合60练(共181页) (1)

第一部分梳理扫盲第1练语言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1.语用综合2.对联3.补写4.论述类文本)[共2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从_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在不断_。短视频的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逐渐接近现实。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拉近了群众与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有关人士希望知识界人士能通过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15秒到1分钟的时长里,以短小精悍而又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用户享受知识普惠所带来的益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生产的容量、传播通路变得日趋多元。()让知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提升知识的功能价值。2018年11月15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抖音公开课”教育扶贫活动,深度走访贵州省“益童乐园”站点,以抖音视频为“教具”,用_的形式向当地学龄儿童现场讲授地理、生物、天文等学

针对高考语文综合小练习

2017年高考语文提分综合小练习9一【成语、语病、连贯】(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时,总是如数家珍。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由山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韩刚,不仅为内蒙古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一举两得。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北方大地不再千里冰封,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

《高考语文考前小综合60练》语文训练

第60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建议用时25分钟1.[2022·湖北部分重点学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近来,媒体把那些来自非中心城市、靠“做题”做到地处中心城市大学的学生称为“做题家”。“做题家”一词,看似为描述这类群体所擅长之事的中性词汇,但实际上是该群体除“做题”之外其他方面有所欠缺的一个代名词。_,虽让这个群体颇感无奈,但某种程度上又确实点出其在大学里存在的现状:我做题,故我在。作为学生,做题没有什么不对,擅长做题更不是什么缺点,_。善于做题的“做题家们,正是在人生的关键之点,清晰地意识到了做题可为其人生之路搭建起最为关键的一阶,从而利用了其或许唯一可以利用、且只在此时利用才能得到效率最大化的做题才能,_,使自己的人生成功变轨。(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_(2)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5个字。答:_2.在下面这则访
高考前语文小练(答案)

高考前语文小练(答案)

语文小练(十五)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迤(lǐ)憎恶(zēng)朔风(shu?)追溯(sù)傩神(nán)B.怔住(zhang)接壤(ràng)船棹(zh?o)懿范(yì)拔擢(zhu?)C.箭镞(zú)岑寂(c?n)尺牍(dú)下乘(ch?ng)圆晕(yùn)D.坍缩(dān)毗邻(pí)霎时(shà)刹那(chà)隘道(à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迄今起讫精神恍惚晃如隔世模棱两可菱角分明B.倚重旖旎兴高采烈没精打睬臭名昭著天理昭然C.蜂窠巢穴神明庇佑荫庇后人含蓄蕴藉狼藉不堪D.炼字精练清沁肺腑锱铢必较刻苦自砺点铁成金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迄今为止,所有为世界末日设定的日期都杳无音讯地过去了。B.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C.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

语文高考综合练习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的好处,是 的。如果读者真正获得了书中的“味”,他便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蓣繁藻洁俎豆祝千秋竹韵松涛清自远风台月榭悄无言殿宇辉煌人杰地灵千古迹神功浩荡民安物阜万家春近贤门之居容光必照遵海滨而处明德惟馨A.祠堂庙宇宅第园林 B.宅第庙宇园林祠堂会在写作中把这种“味”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一个酷爱读书、 广泛、博采众长的人,当然不屑于整天 ,拾人牙C.祠堂园林庙宇宅第 D.宅第园林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A.路人皆知涉猎邯郸学步B.尽人皆知涉猎庙宇祠堂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 文言文阅读(18分)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封大夫方君传刘大櫆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2017春语文高考综合练习一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 不得已而之(节选自《刘大集》,有删改)櫆注:封,即诰封,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以皇帝的诰命楚游.君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 聘请老师教育他们,乃至他们婚嫁,各种礼仪都尽心尽力做到。君既性纯孝,笃于友恭,而所遭多不幸。其尊府已见背,而祖母谢D.方君有一嫁给程氏的姊妹,家庭没落,年老了还要抚养孤弱的安人与其兄祈昌相随以没,逾年,嫂洪氏亦没。君既执嫡母程恭人及孙子。方君在临死时让儿子分出部分家产给她,还安排好她的后事。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继母吴恭人之丧,过哀至毁.而有弟三人,弟妇二人,十数年间,后先殂丧.(1)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4君于其间,侍汤药,治丧殡,育孤幼,延师课读,以婚以嫁:备礼尽瘁.盖分)君于世事尽心力而为之者多矣,而庭闱之内,荐遭闵凶,何以堪之?有姊妹四人,其适程氏者,幼年守志,一子复早夭,其后家益落,而以垂白抚孤孙,君尤痛惜之。三、四两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方君“淳笃君子”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呜呼!可谓淳笃君子矣。2017春语文高考综合练习一 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古诗词鉴赏(11分)(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秋发庾岭五 汤显祖(3)春江花朝秋月夜, 。 (白居易《琵琶行 4)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奴叶沾秋影,凉蝉夕晖,琀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行》)岭色随行样,江光满客衣.(5) ,多于九土之城郭。 (杜牧《阿房宫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赋》)注: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贵,被贬徐闻典史(今属广东(6)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省),本诗作于赴任途中。霏微,迷蒙意。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7)子曰:“ ,不知其可也。 现代文阅读(一)(20分)(2)本诗颈联中“随"“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分)素姑师陀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3)本诗尾联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的少女也出嫁了. 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观园陈四益中国人对景物的观赏,先秦时期多任其自然。造园之兴,可上溯秦代,但那时帝业初兴,开疆拓土,君临天下,所以想的不过是壮其宫室,广其园囿.的林园,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到明清易代之际已渐趋零落衰败。清初,经冒辟疆再度经营,才重新显现出活跃的生命.“冒董因缘”是水绘园传说的魂。水绘园得此一魂,平添了无数思绪与谈助.可惜那回行程仓促,事前又没找到足够的资料做番“功课”,闲逛一晌,不曾留下多少印象。近来得到一册关于水绘园的资料,在补上了有关水绘园艺术、历2017春语文高考综合练习一史、人物故事的一课之后,才惋惜那次竟是虚行,内心很是懊恼。遗憾的是,近几年我未能有机会再临水绘园。 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医生到重症病房查房,来到一个垂危的病人床前,对病人说:“我们也不再隐瞒你了,对于你的病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我们已经通知你的家人准备后事。你还有什么要求吗?”病人挣扎着,用大家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再换一家医院,换一个医生!”2017春语文高考综合练习一高三语文综合练习01答题纸(3)本诗尾联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1。 2. 3. 4。 5。 6。思想感情?(3分)7. 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三、四两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方君“淳笃君子”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13.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素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说明。(4分)10。(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答:(1) (2) 14。请简要分析小说尾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2)本诗颈联中“随"“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答: 分)2017春语文高考综合练习一15.文中两处写到早就停摆的“老座钟",请探究这一细节的深刻意蕴.(6分)答: 16。请简要概述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答: 17.在作者看来,一座名园怎样才有“生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答: 18。第段说今日的水绘园“是今人追慕、想象中的水绘园",你怎样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D.《茶馆》中秦仲义主张实业救国,但他的工厂先被日本侵略者侵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占,后又被国民政府视为逆产而强加官股挤占,最终一无所有,救国梦碎。E.《欧也妮·葛朗台》中公证人以利害关系劝葛朗台和女儿讲和。因为如果葛朗台的妻子死了,欧也妮可以凭女儿的身份继承母亲遗产。葛朗台害怕了,这才把女儿放出来。5.简答题(10分)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_不_出_于_自_然_而_有_意_于_繁 名著阅读题。(15分)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红楼梦》中史湘云要开社作东,薛宝钗怕她花费大引起家人抱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对于寄人篱下的林

高考语文考前练习一

高考语文考前练习一.doc 理解语言的过程是一种包含着猜测、估计、预想和想象的积极互动的过程。仔细揣摩下面的一段话,注意话语中的暗示,写出人物的性别、婚姻状况、所在城市及理由、职业、性格、爱好和不满。我是个夜猫子,一到晚上就倍儿精神。一般我下午六七点钟上班,早上三四点钟回家。你不是不知道,我特别爱凑热闹:听别人说话,和别人逗乐儿,再打听点事儿什么的。有些常客可就好我给他们的那一口。比方说,上个星期,那个长头发老外,下午四点就来了,候着我,嚷嚷着给做“秋日海风”。他还操心我不会呢!哪有我不会的呀?甭说书上有的,就是书上没影的,我都能调出来。得!也有烦心的。一进来,就特别乱,嘈嘈极了。打桌球的、看录象的、聊天的,一锅乱。回家的时候,一身的烟味儿。一抱我那小子,他就说我是根烟!但我还是喜欢这活儿,没辙儿。读古论今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

高考语文考前小综合练习答案

《考前小综合60练》(新课标)参考答案(注:每一练得分的百分值实得分÷共计分×100)第1练语言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1.(1)B【解析】口耳相传:以口说耳听的方式传授。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语境中说的是“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故第一处应选“口耳相传”。“演变”和“嬗变”,这两个词都有“发展变化”的意思,但前者的语义重在“历时较久的变化”,故第二处应选“演变”。寓教于乐: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语境中说的是用抖音的视频进行科普,故第三处应选“寓教于乐”。“有助于”和“有利于”,这两个词都有“对有好处”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帮助”,后者侧重于“有利”,根据语境,第四处应选“有助于”。(2)D【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前缺少介词“以”;二是中途

高考语文小练习(610)

高考语文小练习(六)1、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高考语文小练习(七)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注] 陆鸿渐:即茶圣陆羽。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

高考语文考前练习三

一、语言基础知识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蝉蜕tuì蹒跚pán 甲胄zhòu 惟妙惟肖xiàoB、猝然cù坍圮pi 耽搁dān 战战兢兢jīngC、憎恶zēng 埋怨mán 教诲huì惊骇万状hàiD、吮吸shun 衣襟jīn 凝眸mó雕栏玉砌q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B、美国人出兵侵占伊拉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是为了石油。可如今看来,真可谓是火中取栗,得不偿失。C、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D、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得不到复原。B.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扣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人。C.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

高考语文小练习

小练习一:成语+成语+诗歌形象之物象、景象(建议20分钟完成)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以其画风发展来看,早年笔墨较清新整饬,中年以后渐趋雄肆,晚年则,真率自然,不假修饰。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各种骗术也披上了网络的外衣,其手段可谓。《传奇》这只曲子被他演绎得,听众都被深深打动,一曲终了,掌声雷动。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登峰造极B.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炉火纯青C.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炉火纯青D.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出神入化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诱导,不要越俎代庖。B.公园里新栽的桂花、紫薇等各种花木,微风一吹,更显风姿绰约。C.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教师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D.辛弃疾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

高考语文小综合50练电子版

1.[2023·辽宁沈阳市郊联体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

高考语文考前练习四

请就下面新闻拟一副对联。要求对仗工整,意境和谐。(音律不作要求)2005年4月5日,在史册记载安葬中华民族祖先黄帝的地方陕西省延安黄陵县举行了盛大的公祭活动。来自祖国大陆各省市、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代表共5 000多人隆重地拜谒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据《史记》记载,黄帝逝世后,就安葬在黄陵县这个名叫桥山的地方,而民间传说陵墓里埋葬的是黄帝的衣冠。因为黄帝将要成龙升天的时候,当地依依不舍的百姓只来得及扯下他的鞋袜,作为留念。公祭黄帝陵开始于我国2 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为历代华夏儿女尊崇并沿袭。文言文专题阅读一、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所累,昔贤之所难也。(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译文:_。(2)盖寡好而不

考前小综合60练(答案)-word(1)

1.(1)B 【解析】口耳相传:以口说耳听的方式传授。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语境中说的是“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故第一处应选“口耳相传”。“演变”和“嬗变”,这两个词都有“发展变化”的意思,但前者的语义重在“历时较久的变化”,故第二处应选“演变”。寓教于乐: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语境中说的是用抖音的视频进行科普,故第三处应选“寓教于乐”。“有助于”和“有利于”,这两个词都有“对有好处”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帮助”,后者侧重于“有利”,根据语境,第四处应选“有助于”。(2)D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前缺少介词“以”;二是中途易辙,“知识的印象得到改变”改换了主语,应改为“一改印象”。综上所述,修改最恰当的为D项。(3)C 【解析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高考语文考前小综合60练(共181页) (1)

DOC5.4M 182
1/185
2/185
3/185
4/185
展开阅读剩余181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