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22年职业学院理科语文单招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一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圈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眼晴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晴不觉在两人身上。”流动视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风流。 杨志比武的描写,是在单纯中求洒脱;大名府陷落的描写,千头万绪由何处者手?叙事者心灵手捷,一下子捉住了梁中书追然知丧天天的身影和眼光,莱一翔而收扰千丝牙续,行文设有社果中书轻易脱险,而是在他递遍东南西北四门和三阅南门的过程中,由内往外地辐射出圆形的视角,把瞬同遍及满城的战火统一于一视角可以分为内 视角、外视角和旁视角等处在不同层面上的类型。视角的流动,可以在同一层面上采取对位的、波浪状的或者圆形的种种流动方式: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人的眼光之中。 采取跳跃的或者台阶式的流动方式。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一则二百余字的故事,使用有如昆虫复眼一般的视角,它先用外视角,写翰林院一位官员从征伊梨,突围时身死,两昼夜后复苏,疾驰归队随之,作者和翰林院一位同事问起他的经历,采取他“自言被创时”的方式转向内视角。内视角把人物在生死边缘上迷离恍惚的意识滑动,寓于灵魂离体后的徘徊,简直是某种意识流的写法。最后作品又转到旁视角,借同事之口表达对这位官员的赞叹。复眼映视式视角的运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情节功能、深度心理功能和口碑功能,因而这篇笔记简直成了视角及其功能的小小实验室。 (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体交融”指叙事者以作品主要人物的视角,带领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叙事情境。B.西方语言没有不时省略主语的句式特点,叙事时较难将人物和场景融为一体。 C.如果流动视角采取圆形轨迹展开,叙事者和主要人物的视角有时并不一致。 D.纪昀通过内视角呈现从征伊犁的官员的意识流动,赋予了故事深度心理功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视角的流动既包括从人物的内视角转为外视角、旁视角,也包括由某一人的内视角转为另一人的内视角。 B.选择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叙事还是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叙事,与叙述的内容相关.也与叙事者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相关。 C.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 D.《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采用流动视角,既写“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又写黛玉眼中的凤姐、宝玉等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材料一: 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几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西方早了1000 多年。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开普物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 (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材料二: 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 (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 材料三; 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 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 (摘编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关于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这一事实,《韩诗外传》中“凡草木花多五出? A.雪花独六出”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 B.开普勒思考雪花是六瓣的原因,只是出于对几何和对称的兴趣,因此他的研究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得出可信的结论。 C.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与水汽无关,原因可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但是受到当时的知识限制,他没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 D.雪品的具体形状是受到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过饱和度则会影响雪晶结构的复杂性。 6.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九一八”致弟弟书 萧红 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 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 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考试真题相关资料
5.6万次浏览
1.1万人收藏
黑龙江2022年职业学院理科语文单招考试题

黑龙江2022年职业学院理科语文单招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

2022年黑龙江高职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题库及答案解析

2022年黑龙江高职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2年黑龙江高职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试题

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人们因胃酸分泌过多而食用的“抗酸剂”的主要成分可能是()A.氢氧化亚铁B.碳酸氢钠C.碳酸锂D.氢氧化钾答案:B 解析:因胃酸分泌过多而食用的“抗酸剂”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故选B。 考点:化学常识2.当单元格中出现“#VALUE!”时,说明()A.单元格格式错误B.单元格列宽太小C.函数表达错误D.单元格行高太小答案:C 解析:当函数的返回值发生错误时,单元格内容为“#VALUE!故选C。 考点:计算机信息技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鄱阳湖栖息着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B.我国最早出现的种植业位于松花江流域C.被誉为“天上云霞,地下鲜花”的是四川蜀锦D.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答案:A 解析:A项,鄱阳湖是全世界上最大的白鹤集中越冬地,白鹤的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5% 以上,A项正确;B项,我国最早出现的种植业位于黄河、长江流域,B项错误;C项,被誉为“天上云霞,地下鲜花”的是杭州的织锦,C项错误;D项,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D项错误。故选A。 考点:地理常识4.关于生活中

2022年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单招题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语文单招题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学校决定,凡国家规定休息的国庆长假,高一、高二学生休息七天。“三通”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与台湾当局极少数分裂分子的恣意是分不开的。党中央、国务院自十届人大二次全会以来重视了“三农”问题,2004年农民平均收入比上年增加176元。一律阻挠由于/因而B.一概阻挠因为/因而C.一律阻拦因为/因此D.一概阻拦由于/因而[答案]A[解析]讲解:一律:适用于全体;无例外,常用于人。一概:意同“一律”,但常适用于事物。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含贬义。阻拦:阻止。“由于”可与“因而、因此”搭配,“因为”不能与“因而、因此”搭配,有重复之嫌。单选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A.具备万事俱备风声谈笑风生B.求实实事求是世故人情事故C.陈规墨守成规精心漫不经心D.直接直截了当剧增与日俱增[答案]B[解析]讲解:事故世故单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
2022单招考试语文试题

2022单招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ò)栩栩如生(xǔ)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由于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2)、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3)、买彩票当然是希望有机会中大奖,但彩民不要_地去追求这种机会。(4)、德国一项调查结果_,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37%。A、沟通修建锐意显示B、勾通修建锐意体现C、沟通构建刻意显示D、勾通构建刻意体现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C、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夸张)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022年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练习一、语文知识(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对的一项是A.斡(wò)旋劲(jìn)敌分道扬镳(biāo)B.答(dā)应祈(qí)求有条不紊(wěn)C.憧(chāng)憬舆(yú)论不容置喙(zhuàn)D.差(chā)价匮(kuì)乏两小无猜(chāi)I】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对的一项是A.梦寐以求投笔从戎兵慌马乱兢兢业业B.响彻云宵万籁俱寂大张旗鼓泾渭分明C.咫尺天涯白璧无瑕沧海一粟良师益友D.孤注一掷凭心而论尔虞我诈千里迢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一组是一种人感觉合脚鞋也许夹痛另一人脚,_于一切病症生活处方并不存在。每项真理均有两副面孔,每条规则均有两个方面,每句箴言均有两种_方式。一种将法律_于她人人,她自己也固然应当服从这一法律。A.运用合用作用B.作用合用运用C.应用作用施用D.合用应用施用【】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对的一项是A.那座山峰壁立千仞,像一把利剑直指天空,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B.她使这个濒临破产工厂起死回生,扭亏为盈,不能说不是个奇迹了。C.在这

2025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2025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120题)1、[单选题]有一种红砖,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至少用多少块红砖才能拼成一个实心的正方体?()A.600块B.800块C.1000块D.1200块【答案】:D【解析】要拼成正方体,则每条边的长度是24,12,5的最小公倍数,即120厘米,此时每条边上需要的砖块数分别是5,10,24,因此总共需要红砖5×10×24=1200块。2、高等教育几年前就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就业观念却并没能实现同步转变。当前,在一些大学生脑海中,精英就业观念仍根深蒂固。在他们看来,毕业后不能到大城市、沿海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不能找到热门的、高薪的、体面的工作,就是自己人生的失败。而社会也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抱有高期许,在一些人看来,社会职业有着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只有坐高级写字楼当“白领”“金领”,在机关上班捧“金饭碗”,才不是“大材小用”。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生就业依旧很困难B.高等教育实际上还是精英教育C.大学生

2022年黑龙江省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黑龙江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职单招语文试卷及答案2022高职单招语文试卷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2年黑龙江高职单招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word版--第1页2022年黑龙江高职单招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姓名:_考场:_考号:_一、选择题1.早期的“校园一卡通”采用人工现金充值,速度慢、成本高、易失误、存在安全隐患。现学校使用圈存机和校园网络设备,实现了网银向“校园一卡通”充值转账的功能,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助完成校园卡的充值业务。对于该充值流程的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圈存机和校园网络为“校园一卡通”的充值优化创造了条件B.该优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互联网技术的价值C.流程的优化方便了学生的充值D.流程的优化实现了多个目标答案:B2.下列各项属于元朝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是().A.建立郡县制B.实行行省制度C.实行三省六部制D.设军机处12022年黑龙江高职单招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第1页2022年黑龙江高职单招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第2页答案:B3.夜空中有许多流星从天空中一个所谓的辐射点发射出来的天象景观叫()。A.流星雨B.恒星雨C.卫星雨D.行星雨答案:A

2022年黑龙江省高职单招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2年高职单招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1

2025年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2022年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22年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 姓名:_ 考场:_ 考号:_ 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B.七年级(3)班的班长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可谓德高望重。 C.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D.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答案:A 2.下列句子运用夸张手法不当的一句是()A.山高水险石卡卡,红苕洋芋包谷耙。要想吃碗大米饭,除非坐月生娃娃,等到大米找回来,娃娃已经满地爬。 B.王老汉种的甜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C.面片擀得一张纸,面条切下一条线,下到锅里莲花转,盛到碗里赛牡丹。D.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答案:1 D 3.从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B.谈笑有长官,往来无百姓。 C.

2023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3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学校:_ 姓名:_ 考场::_ 考号:_ 一、选择题1.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集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要求。A、高于B、自觉服从C、低于答案:B 解析: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提倡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甚至为捍卫集体利益而献身。知识点:思想政治素质2.开瓶放置的葡萄酒数天后会变酸。这是由于发生了()A、水解反应B、氧化反应1 C、酯化反应D、加成反应答案:B 解析:葡萄酒开瓶后很容易被空气氧化,酒精在氧化作用下先是生成了乙醛,乙醛又被氧化生成了乙酸,使得酒变成了醋,所以会有酸味。故选B。 知识点:化学常识3.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洗衣粉B、蒸馏水C、果粒橙D、精制碘盐答案:B 解析: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ACD三项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黑龙江2022年职业学院理科语文单招考试题

DOCX28.2KB 8
1/8
2/8
展开阅读剩余6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