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①(pò),也一直为②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 1. 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 ) A. chīB. zhīC. cīD. zī 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 迫B. 魄C. 魂D. 泊 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 浩如烟海B. 花团锦簇C. 高谈阔论D. 富丽堂皇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虎是勇敢和活力。 B. 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虎是勇敢和活力。 C.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D.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意味着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答案】1. D 2. B 3. A 4. C 【解析】 【1题详解】 滋——zī,滋养:养育,培养。 故选D。 【2题详解】 pò——魄,气魄: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 故选B。 【3题详解】 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B.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D.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 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此处是用来形容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极为丰富。 故选A。 【4题详解】 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是”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象征”。 故选C。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 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笔下的诗词。 A. ②④①③B. ③②①④C. ③①④②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排序。 ②句点明自己的身份,①句中的“但”与②句构成语义上的转折。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给自己带来了许多启示,但传统文艺对我的创作影响更为深远。故前两句为②①。 ④句表达的是自己从诗词中得到的感悟。③句表达自己从书法中得到的启示。与①句中的“诗词、书法”相照应。故后两句为④③。 故四句排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D。 6. 临近体育考试,甲同学猛增了训练强度,乙同学劝他:“小心意外!”甲同学不以为意,说:“哪来那么多意外?”下列用于乙同学应对的话语,最得体的是 A. 意外是不多,遇上就麻烦,还是小心为好。 B. 身体很重要,还是要保护好。 C. 该说的我都说了,听不听由你。 D. 好心劝你,还不当回事,你会后悔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得体。“意外是不多,遇上就麻烦”有事不关自的讽刺味道; B.得体。先强调“身体的重要性”,再劝说“要保护好”; C.不得体。“该说的我都说了,听不听由你”有家长的教训味道; D.不得体。“你会后悔的”有恐吓警示的味道; 故选B。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 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 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8. 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答案】7. B 8. 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显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许多人物活动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 【解析】 【7题详解】 B.本项“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有误,根据前两句中的“树槎牙”和“西风雁影”可知,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树木枝叶稀疏,江山西风劲吹,北雁南归的画面,虽不可说萧瑟凄凉,但也不能说“生机勃勃”。故选B。 【8题详解】 考查诗句赏析。三、四句大意为:一重重的秋光风景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使画面增加了生趣。由此可知,联系前两句中的“连山缥缈”可知,画作展示了万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是一重秋光,一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风光以外,画作中还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景与人相融相合,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10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泊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述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⑤所推。老苏⑥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⑧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③泊(jì):及。④趺(fū):同“附”,足背。这里指脚。⑤少陵:即杜甫。⑥老苏:指苏洵。⑦欧公:指欧阳修。⑧朱文公:即朱熹。 9.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执( ) (2)是( ) (3)之( )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11.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 【答案】9. ①. 拿 ②. 这样 ③. 的 10. (1)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 (2)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 11. (1)学习贵在坚持,(2)学习没有开始(起步)早晚。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句意为: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执:拿; (2)“如者十四年”句意为:像这样做坚持了十四年。是:这样; (3)“接引穷乡晚学之士”句意为:鼓励贫穷的学习起步晚的读书人。之:的。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谪:被贬谪。横浦:地名,寓:寄宿。 (2)重点词语:始:才。为……所:被。许:赞许。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杨龟山“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和张无垢“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和“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可知学习应勤奋并且坚持(或学习贵在坚持); 根据“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和“朱文公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可知,学习起步没有早晚之别。 【点睛】参考译文 胡澹庵拜见杨龟山,龟山举起两肘给胡澹庵看,说道:“我的两肘三十年不离桌案,然后才在学业上有所精进。”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在他的寝室里有一扇小窗,每天天刚亮,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像这样做坚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京城就职后,窗下的石板上,双脚鞋印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还留存着。前辈们做学问,就勤恳刻苦到这样的程度。然而,龟山勤学是年少时的事,而无垢是年长之后,更加艰难罢了。 高适五十岁时才开始作诗,被杜甫推崇。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功夫到了就会有提高,至于力到,则因人而异了,没有学习早晚的区别。有才学的人也是这样,苏东坡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熹常常借用这句话作为谈论的话题,鼓励贫穷的学习起步晚的读书人。 (三)默写(6分)(每空1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某同学因被他人误解而生气时,《〈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可用以宽慰他。 (2)徜徉于早春的江南,欣赏莺歌燕舞,你不禁会联想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 (3)中秋佳节,远方的朋友借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______,______”送来美好祝愿。 【答案】 ①. 人不知而不愠 ②. 不亦君子乎 ③.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④.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 但愿人长久 ⑥. 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愠、莺、暖、燕、啄、婵娟”等字的正确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①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②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 ③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④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⑤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实在想象不到它们居然可以长到那么高!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⑥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公里的辽阔,40余万的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⑦犹记得,古延安沟空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⑧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⑨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考试真题相关资料
4.7万次浏览
9368人收藏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江西省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pò),也一直为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1.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A.chīB.zhīC.cīD.zī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迫B.魄C.魂D.泊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浩如烟海B.花团锦簇C.高谈阔论D.富丽堂皇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虎是勇敢和活力。B.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虎是勇敢和活力。C.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D.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意味着勇敢和活力的象征。【答案】1.D2.B3.A4.C【解析】【1题详解】滋zī,滋养:养育,培

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丽的景象;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D.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此处是用来形容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极为丰富。故答案为:A。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4.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是”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象征”。故答案为:C。种力量和气(pò),也一直为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1.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zī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在文中横线�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解析(高清版)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_(pò),也一直为_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1)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A.chīB.zhīC.cīD.zī(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迫B.魄C.魂D.泊(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浩如烟海B.花团锦簇C.高谈阔论D.富丽堂皇(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虎是勇敢和活力。B.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虎是勇敢和活力。C.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D.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意味着勇敢和活力的象征。(3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但包括诗词、书法

精品解析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202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说明:1.全卷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那么不给分。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题2分,共10分〕1.以下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吞噬〔shì〕伫蓄强词夺理〔qiáng〕顿开茅塞B.撺掇〔chuān〕统筹锲而不舍〔qiè〕不折不饶C.娉婷〔pīn〕闲暇惟妙惟肖〔xiào〕轻歌漫舞D.睥睨〔pì〕浩瀚人迹罕至〔hǎn〕销声匿迹【答案】D【解析】【详解】A.有误,伫贮,强词夺理〔qiǎng〕;B.有误,撺掇〔cuān〕,饶挠;C.有误,娉婷〔pīng〕,漫曼;应选D。2.以下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

江西省中考:《语文》科目2022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2022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2江西省出炉

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2江西省出炉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答案中考志愿填报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如果不把本校或某校填在第一志愿,是否影响录取? 不影响。中招录取的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择优录取。误导或强迫考生必须把本校或某校填报在第一志愿的做法是没有政策依据的,也是侵害考生权益的。(必须填报为第一志愿的学校和专业除外。) 考生志愿信息上交后能否再更改? 不能更改。这是因为考生填报志愿是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在不知道所报学校的报考人数、不知道自己考试分数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每个考生都希望争取到更多的录取机会,实现被最理想的学校录取的愿望。如果允许个别考生在得知学校报考人数、考试成绩等招生考试信息后更改志愿信息,则将破坏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原则。为了维护广大考生的利益,招生部门规定,考生志愿信息一旦经确认被采集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更改考生志愿信息。 中考志愿填报建议不要与他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

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讲评课件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江西省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pò),也一直为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1.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A.chīB.zhīC.cīD.zī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迫B.魄C.魂D.泊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浩如烟海B.花团锦簇C.高谈阔论D.富丽堂皇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虎是勇敢和活力。B.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虎是勇敢和活力。C.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D.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意味着勇敢和活力的象征。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但包括诗词、书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出炉

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pò),也一直为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1.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A.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 泊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浩如烟海B.花团锦簇C.高谈阔论D.富丽堂皇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虎是勇敢和活力。 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虎是勇敢和活力。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意味着勇敢和活力的象征。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

2025年2022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中考45套汇编2022语文答案

词语的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1.【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运用正误的辨识。“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属于褒义词。D项中用于“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正确。【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傩戏是铜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惟妙惟肖的开山将、歪嘴、云霄娘娘、土地公、土地婆扮演,让观众惊叹不已。B.春节期间,铜仁文化“大餐”丰富多彩,驻足街头,那娓娓动听的歌声不时传入耳际,那精彩的表演赢得了

江西中考2022真题答案

2022江西中考语文试卷

全国各省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真题38套((附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真题附解析PDF版(85份打包)

2025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试卷真题(全解全析答案)

《左传》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2025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斑斓.(lán)屏障不省.人事(xǐng)春寒料峭B.侍.弄(sì)诲暗前仆.后继(pū)血气方刚C.抉.择(jué)簇新正襟.危坐(jíng)纷至踏来D.祈.祷(qī)摇曳拈.轻怕重(niān)雕粱画栋【答案】A 【解析】B.侍.弄(shì),晦暗;C.正襟.危坐(jīn),纷至沓来; 祷(qí),雕梁画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 B.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 ,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C.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 ,历历在目。 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 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答案】C 【解析】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目空一切:什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精品
DOCX47.7KB 17
1/15
2/15
3/15
4/15
展开阅读剩余11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