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特色民俗文化 1、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 2、剃胎发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婴儿出生满月时,长辈要为其剃胎发。也有些地方是在婴儿出生12日时进行。新生儿的第一次剃头历来被看做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带出来的胎毛,终于可以“从头开始,重新做人”了,因而剃胎发的仪式严肃而隆重,讲究一定的规矩。 3、七样菜七样菜是潮汕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这种用七种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的菜肴,有“新春发大财”的寓意。虽然味道比较怪,但主要是为了过年图个吉利头。 4、打油火“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种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须请师公来屋内做法一次,驱去室内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这是潮汕乡下入厝的驱鬼仪式,俗称“打油火”。 5、出花园出花园是指当男女孩长到15岁时,便接受这样一种仪式的洗礼。关于“出花园”一语的由来,普遍认为未成年的孩子在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里,直至15岁到来,宣告童年时代向另外一个时代的转变,所以要从“花园”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门槛,从此要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潮汕特色民俗文化相关资料
4.6万次浏览
9246人收藏
潮汕特色民俗文化

潮汕特色民俗文化

1、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2、剃胎发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婴儿出生满月时,长辈要为其剃胎发。也有些地方是在婴儿出生12日时进行。新生儿的第一次剃头历来被看做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带出来的胎毛,终于可以“从头开始,重新做人”了,因而剃胎发的仪式严肃而隆重,讲究一定的规矩。3、七样菜七样菜是潮汕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这种用七种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的菜肴,有“新春发大财”的寓意。虽然味道比较怪,但主要是为了过年图个吉利头。4、打油火“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种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须请师公来屋内做法一次,驱去室内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这是潮汕乡下入厝的驱鬼仪式,俗称“打油火”。5、出花园出花园是指当男女孩

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风俗风情文化

[精品]潮汕习俗、文化

浅谈潮汕地区文化民俗

潮汕特色习俗

潮汕文化及其传统民俗

潮汕文化及其传统民俗   潮汕民系文化特征   南方网讯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清中叶著称一时的广帮商人,主要由广州帮和潮州帮商人组成,潮州帮商人在国内的东南沿海及江西一带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国、新加坡一带颇有势力。强烈的商品意识,是潮汕人一种颇具优势的文化潜质,使他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足迹遍及城乡,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   潮汕人的生活环境,使得其具有敢干冒险开拓、刻苦耐劳、注重义气、勇于任事、勤俭立业等民系特征,最突出的是强烈的凝聚力,由于外出谋生的人多,而生活习俗又有异于本土,为求发展拓业,潮人之间有一种互相照应、团结互助的风气。明清时期,在国内大商埠多设有潮州会馆;现代,在

潮汕习俗、文化

潮汕民俗风情-PPT(精)

盘点揭阳民俗⽂化风情,潮汕特有的习俗⼀、揭阳简要历史与地理位置介绍揭阳是粤东古⾢,⼴东省历史⽂化名城,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的揭阳岭,根据⽂献的记载,宋初景德间海阳知县钱冶的《和⾦城⼭诗》 “⾼低簇画屏,深映揭阳城。”在群⼭的环抱之中,孕育着⼀座充满灵⽓的揭阳城。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于秦始皇三⼗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揭阳戍守区,⾪属南海郡。汉武帝元⿍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阳拆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揭阳县⾪属义安郡。隋⽂帝开皇⼗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升⽴潮州,揭阳县⾪属潮州府。粤东之称为潮州,⾄此在史料中被流传。历史滚滚,揭阳县虽⼏经复废,但揭阳县所辖地区始终⾪属潮州府。揭阳市位于⼴东省东南部

潮汕新民俗文化述略

第7课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传统文化

潮汕传统文化

潮汕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下列16个方面:(1)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很有特点,每字都有八音、有生动丰富的俗谚(如十嘴九尻仓、十赔九不足、好心方雷扣、好狗唔当路、七月半日头短条线、从暹罗到猪糟等 2)潮汕民间文学。其中有很多的潮汕歌谣、潮汕歌册和潮汕民间故事(如“天顶一只鹅 “拍吓拍剪刀,”等歌谣 3)潮剧。即潮语台剧,系吸呐其他戏剧艺术及潮汕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创造性发展而成。剧目有从其他戏剧移植的;也有以潮汕地方题材创作而成的,如《陈三五娘 苏六娘 辞郎洲》等。(4)潮汕音乐。具有高古典雅的曲调、婉约多姿的旋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及特有的民间喜乐气息和鲜明的大众娱乐特征,是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老乐种。其内容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大锣鼓乐、潮阳笛套音乐、庙堂音乐等。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港澳和东南亚。(5)潮汕工艺美术。包括木雕、石雕、美术陶瓷等。其中潮安县金砂乡从熙

潮汕话与潮汕习俗介绍[管理资料]

潮汕民风民俗作文.doc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今天是除夕,穿上新衣,整个人精神了许多,大家容光焕发,屋子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春节还未正式来临,到处就已经洋溢着过年的喜庆。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开着车说说笑笑来到饭馆吃团圆饭。到了饭馆,亲戚全都到齐:爷爷奶奶、伯伯婶婶、堂哥堂弟、堂姐堂妹,个个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开饭了,有趣的是,大家并不按一家子一家子地坐,爸爸和伯伯叔叔们坐一块,谈事业,说股市;妈妈与婶婶们坐一处,唠家常,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小孩们一并坐,则说说笑笑,讨论有趣的新鲜事儿。吃饭时,小孩子们即使不跟大人们一样喝酒,也要以饮料代酒向长辈敬酒,尤其是爷爷奶奶,这便是拜年的必要礼节。 岁逢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相沿被潮汕人家认为是张灯结彩、欢庆大团圆的节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美好良宵。上元是春回大地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夜、元夕,潮俗称“十五夜”。古代是一年之中最迷人最热闹最“放夜”的灯火通明时光。这天夜晚不但明月皎洁,而且千家万户灯火璀璨,闪闪烁烁,故又称“灯节”。清·同治元年(1862年),潮阳知县陈坤监生咏《潮州元宵》诗云:“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也留有盛赞元宵灯节脍炙人口的绝妙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笙星歌赛社神;不展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带着一片喜庆的红色,春节悄悄来了。这个时候的潮州总会分外的热闹,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预祝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兆头。春节,大人们都会事先打扫好房子,所谓除旧迎新,并且还会买鸡鸭鹅猪肉年糕等来祭拜神明、天地公。这也是中国上下几千年一直不变的传统和风俗。在春节里,每个人都要穿上新衣新鞋,春节一片新。来到小镇上,到处都是一片喜庆的红色,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而且东家放完鞭炮西家又开始接着放,永不间断;一到晚上,每家无论在哪里都会亮起灯来,还有人会在家门前放起烟花,天空上也不再孤独。春节,还有另外一个主题,那便是团圆,那些离乡外出打工的潮州人非特殊情况一定都会赶回乡里,在除夕夜里一起吃一顿最丰盛最棒的团圆饭,饭后,也则是我们小孩最期待的环节,因为那时候比我们大一辈的家人总会给我们小孩子分发压岁钱。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的由来,农历五月别称为午,另一方面每月的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五月开端的五,又因为五与午谐音,故称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潮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又因为艾能辟邪,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安。这一天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都说比往日更好;另者上山采青草于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意义。 面对潮汕的地图,我思绪万千.这蓝的海,绿的草,黑的土壤,都给我依恋之情.潮汕,我儿时的摇篮;潮汕,我求知的学校;潮汕,我心中的太阳;潮汕,我永远的家。记的儿时,我面对潮汕的地图,把它揣在怀里,调皮的说“我把潮汕的山水,都都抱在怀里了!”现在才明白,是潮汕把我抱在了怀里.潮汕就是我的母亲,是她构造了这个充满美丽,温馨,灵气,可爱的家.潮汕的海,是知识的海洋,我仿佛融入其中.里面的鱼呀,虾呀多么惹人喜爱,因为它们也是潮汕这个家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它们,潮汕的水也就少了一分生机.我要到潮汕的海里去,不是去捕捉现成的鱼虾,而是去开采矿产资源,为潮汕的发展做出贡献,那时,我该是多么字豪啊!潮汕的草,是知识的草,我仿佛与草融为了一体.

潮汕民俗文化研究

潮汕民俗文化研究潮 汕 民俗文 化 研究 研究背景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而潮 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凝聚 了潮人群体力量的智慧。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正逐步离我们而去, 这是人类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那么究竟潮汕文化中有什么特别民俗呢, 研究目的 潮汕地区具有与其他地区相似的节日, 而不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 潮汕民 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今似乎已渐渐为新一代潮汕人所淡忘。 我们成立这 个课题小组的目的, 就是为了了解潮汕各个节日的特色以及潮汕的民风民俗, 继承和发扬潮 汕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节日及习俗介绍 1.出花园 1.出花园 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 有 15 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为孩子备办三牲果晶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 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

潮汕风俗简介

【精品】潮汕文化

潮汕地区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地区,包括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潮汕文化是这一地区的特有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系统。潮汕文化历史悠久,与其他华南地区的文化相似但又独具特色。潮汕文化的核心是厚重的乡土情感,体现在语言、饮食、传统礼仪和建筑艺术等方面。在潮汕地区,语言很重要。潮汕话是当地的主要语言,而闽南话和客家话也广泛使用。潮汕话是一种韵味十足的方言,用词丰富多彩。潮汕话不但体现出人们的乡土情感,还能够传承地域文化,体现出潮汕文化的特色。潮汕饮食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菜以海鲜为主,诸如潮汕炳胜、海鲜粥、海蜇皮等等,独具风味,吸引了众多食客。另外,潮汕点心、潮汕糖果也非常有名,这些美食不仅吸引了游客,也成为当地人随时品尝的美食。除了美食,传统礼仪也是潮汕文化的特色之一。在潮汕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仍然流传着一些传统礼仪,如“买婚礼”的习俗、举行“三月初三”庙会等等,这些传

潮汕习俗、文化,特产

潮汕风俗习惯(一)潮汕特产(二)临产办鸡蛋(三)潮汕民间“尚红”风俗(四)营锣鼓(五)诞生礼俗(六)出花园咬鸡头,穿红木屐的由来(七)青娘母做“四句”的由来(八)请槟榔大橘潮汕特产潮汕海岸线长325公里,蜿蜓曲折,形成了79个大小岛屿,岛岸线长196公里。沿海有可供海水养殖的滩土20多万亩。境内有大小河流31条,总长7397公里。有水库和山塘3047个,总库容21亿多立方米,还有河涌、池塘等。潮汕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水温较高,有利于海洋及淡水水域中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产资源丰富,已知海区有鱼类471种,暇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淡水水域中有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40多种。甲鱼、桑田膏蟹、篾蟹、扇贝、大蚝、大澳珠蚶、赤砂蚶、薄壳、花蛤、红内、乌鱼、乌耳鳗、卢鳗、草鱼、松鱼、鳞鱼、鲶鱼、斑鱼、鲤姑、龙箭、土虱、土溜、鲨鱼、金龙鱼、黄雀鱼、巴浪鱼、鹿仔鱼、鞋底鱼、银鱼、龙虾、虾婆、虾姑、响螺、鲤鱼、澎菜。水

挖掘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节日风俗

因为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故此,潮汕地区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

第7课潮汕民俗文化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潮汕特色民俗文化

DOCX12.6KB 1
1/1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