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省情资料相关资料
3.9万次浏览
7814人收藏
湖北省省情[资料]

湖北省省情[资料]

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地,宋时为荆湖北路,元属湖南江北行省,清置湖北省。湖北省现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全省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省会武汉。 二、自然地理1.地理概况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简称鄂。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全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 山地。全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群山叠嶂,岭脊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21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森

[宝典]湖北省省情

湖北省情概况

湖北省省情概况

省情概况(一)地理位置湖北省简称鄂,位于中国的中部,因处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之北而得省名。湖北界于东经108度21分至116度8分、北纬29度2 分至33度16分之间,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湖北省有大小河流1,193条,总长度3.5万公里,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在长江、汉江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江汉湖群”,是全国著名的淡水湖泊密集分布地区之一,故湖北省又以“千湖之省”著称。湖北省主要有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咸宁、宜昌和襄樊等1 5个省辖大中城市、1个民族自治州和1个省辖林区,省会为武汉市。(二)气候特征湖北省属亚热 京广、焦枝、枝柳铁路纵贯南北,武大、汉丹、襄渝等铁路横穿东西。电讯、互联网北京至广州同轴电缆、南京至重庆光纤电缆在武汉交汇,形成了湖北辐射全国的现代通信网络。湖北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19,847公里,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2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01万户,电话普及率为43.9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 92.8万户。金融与保险2005年末,湖北省银行业共有各类型银行机构39 个,各类营业网点7,951个,从业人员10.5万人。2005年末湖北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84.96亿元。2005年末,湖北省各类保险营业网点2,156个;专业代理机构95个,兼业代理机构3,504 个。保险从业人员8.

资料:湖北省简介

[指导]湖北省省情介绍

湖北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简称鄂。东临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湖北地势大致分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度,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全省各地平均降水量为800-1600毫米。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湖北的梅雨季。 区划与人口有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9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直辖市分别是武汉市、鄂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自治州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交通与资源湖北是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铁路线东西南北纵贯。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空港。有内河港口163个。省会武汉素有“九省同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湖北资源丰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全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着不少珍贵、孑遗植物、全省被列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12种。湖北省的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磷、石膏、岩盐等储量居全国前列。 历史沿革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经出现了诸多小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湖北大部属南部。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称为治所,今湖北为鄂即源于此。清代初仍沿用明制,至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此为湖北省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行政区划也进行过一系列变化调整才有了如今的行政区划。 文化艺术湖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期文化的代表是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其中的蛋壳彩陶、壶形器、其中的蛋壳彩陶、壶形器和带谷壳的红烧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反应出当时农耕、水利、渔猎、手工业、纺织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是楚文化发展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铜器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更是异常突出,从哲学到文学,产生了老子、屈原等一批名垂青史的大家。历经800年,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湖北地方文化汇东西南北之长,承楚文化之魂,大致可以分为戏曲、说唱、歌舞等几大类。 民族与宗教湖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56个名族俱全,据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46.8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31%。湖北省是全国8个既有自治州又有自治县还有民族乡的省份之一。现有一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州、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2个民族乡(镇)、30个民族村(街)。全省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旅游资源湖北山水风光独特、自然景观异彩纷呈,文化积淀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全省旅游景观(点)共1500处,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黄鹤楼、葛洲坝、等。人文旅游景观具有时代跨度大、历史价值高的特点,文物古迹与革命胜迹遍布全省。湖北楚文化根基深厚,特色鲜明,影响很大。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遗址、神农架4处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11处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 特产与美食湖北物产丰富,土特产品众多,如武昌鱼、精武鸭、竹溪腊肉等。湖北菜,简称鹗菜,按右文字记载的时间算,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鱼、天门三蒸等。湖北的名小吃有虾球、豆皮、欢喜砣、热干面等。 民俗风情湖北的民俗风情主要包括汉族习俗和土家族风情。汉族习俗主要要以下几项内容:崇阳人的老习俗如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培茶,吃的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吃粽子和赛龙舟;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朝武当习俗。土家族风情:如男青年,头上缠着一条长长的青头巾,上衣往往是在白布上镶有宽大的蓝边,传统步扣、裤子比较宽大;女青年则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红或绿,但领口、背肩、袖口、下摆等处都镶有美丽花纹的编带布,手上戴着金质的手镯。唱山歌是土家族青年男女不可缺少的本领,有些上了年纪的土家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箩”。第二部分湖南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湖南省处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三湘四水”是湖南的又一称谓。“三湘”因湘江流经永州时与“潇水”、流经衡阳时与“蒸水”、入洞庭湖与“沅水”相汇而得名,分别称“潇湘”“蒸湘”和“沅潇”;“四水”则指湘江、资江、沅江和溧水。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气温16-18度,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较为明显。适宜人居和农作物、绿色植物生长。

[指南]湖北省省情概况

湖北省情-2024鲜版

湖北省省情压缩版(地理、人文)

东邻XX,南界XX、,西连XX,西北与XX 接壤,北与XX 毗邻(六省)。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是比较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2.河流与湖泊XX 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约800 余个,湖泊总面积2983.5 平方公里。面积大于100 平方公里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3.植物及动物资源全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海拔高低悬殊,树木垂直分布层次分明,优越的森林植被呈现出普遍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全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 科、370 属、1300 种,其中乔木425 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 种。这在全球同一纬度所占比重是最大的。XX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4.矿产资源5.气候特征..word XX 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
湖北省省情压缩版

湖北省省情压缩版

湖北省省情压缩版(考试专用)一、概况湖北省简称鄂。省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省会武汉。 二、自然地理1.地理概况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简称鄂。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六省)。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是比较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2.河流与湖泊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约800余个,湖泊总面积2983.5平方公里。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3.植物及动物资源全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海拔高低悬殊,树木垂直分布层次分明,优越的森林植被呈现出普遍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全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属、1300种,其中乔木425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种。这在全球同一纬度所占比重是最大的。湖北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

简析湖北省情

湖北省省情概况

湖北省详细介绍PPT模板

湖北的文化省情

湖北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简称鄂。东临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湖北地势大致分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度,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全省各地平均降水量为800-1600毫米。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是湖北的梅雨季。 区划与人口有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9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直辖市分别是武汉市、鄂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自治州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交通与资源湖北是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铁路线东西南北纵贯。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空港。有内河港口163个。省会武汉素有“九省同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湖北资源丰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全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着不少珍贵、孑遗植物、全省被列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12种。湖北省的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磷、石膏、岩盐等储量居全国前列。 历史沿革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经出现了诸多小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湖北大部属南部。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称为治所,今湖北为鄂即源于此。清代初仍沿用明制,至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此为湖北省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行政区划也进行过一系列变化调整才有了如今的行政区划。 文化艺术湖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期文化的代表是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其中的蛋壳彩陶、壶形器、其中的蛋壳彩陶、壶形器和带谷壳的红烧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反应出当时农耕、水利、渔猎、手工业、纺织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是楚文化发展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铜器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更是异常突出,从哲学到文学,产生了老子、屈原等一批名垂青史的大家。历经800年,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湖北地方文化汇东西南北之长,承楚文化之魂,大致可以分为戏曲、说唱、歌舞等几大类。 民族与宗教湖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56个名族俱全,据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46.8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31%。湖北省是全国8个既有自治州又有自治县还有民族乡的省份之一。现有一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州、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2个民族乡(镇)、30个民族村(街)。全省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旅游资源湖北山水风光独特、自然景观异彩纷呈,文化积淀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全省旅游景观(点)共1500处,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黄鹤楼、葛洲坝、等。人文旅游景观具有时代跨度大、历史价值高的特点,文物古迹与革命胜迹遍布全省。湖北楚文化根基深厚,特色鲜明,影响很大。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遗址、神农架4处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11处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 特产与美食湖北物产丰富,土特产品众多,如武昌鱼、精武鸭、竹溪腊肉等。湖北菜,简称鹗菜,按右文字记载的时间算,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鱼、天门三蒸等。湖北的名小吃有虾球、豆皮、欢喜砣、热干面等。 民俗风情湖北的民俗风情主要包括汉族习俗和土家族风情。汉族习俗主要要以下几项内容:崇阳人的老习俗如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培茶,吃的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吃粽子和赛龙舟;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朝武当习俗。土家族风情:如男青年,头上缠着一条长长的青头巾,上衣往往是在白布上镶有宽大的蓝边,传统步扣、裤子比较宽大;女青年则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红或绿,但领口、背肩、袖口、下摆等处都镶有美丽花纹的编带布,手上戴着金质的手镯。唱山歌是土家族青年男女不可缺少的本领,有些上了年纪的土家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箩”。第二部分湖南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湖南省处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三湘四水”是湖南的又一称谓。“三湘”因湘江流经永州时与“潇水”、流经衡阳时与“蒸水”、入洞庭湖与“沅水”相汇而得名,分别称“潇湘”“蒸湘”和“沅潇”;“四水”则指湘江、资江、沅江和溧水。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气温16-18度,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较为明显。适宜人居和农作物、绿色植物生长。

湖北省基本概况

湖北地理概况

湖北省地理概况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简称鄂。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全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山地。全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群山叠嶂,岭脊海拔一般在1 000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 621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森林茂密,河谷幽深。神农架最高峰为神农顶,海拔3 105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其地势向南趋降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地带。巫山地质复杂,水流侵蚀作用强烈,一般相对高度在700-1 500米之间,局部达2 000余米。长江自西向东横贯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8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湖北省省情[资料]

DOC59KB 29
1/29
2/29
3/29
4/29
展开阅读剩余25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