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2.8万次浏览
5628人收藏
法理分析逃税案

法理分析逃税案

概述逃税案,作为一类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损害了国家财政利益,破坏了税收征管秩序,还对社会公平正义构成了威胁。对逃税案进行深入的法理分析,既有助于揭示其犯罪本质,也为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逃税案的发生往往涉及复杂的经济活动和法律关系。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中,一旦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便可能触犯逃税罪。这类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国家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也侵害了国家税收收益权,给国家财政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税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逃税案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也在逐步加大。由于逃税手段日益隐蔽和多样化,逃税案的查处和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逃税案的基本案情近年来,逃税案件频发,其中尤以范冰冰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范冰冰作为知名影视演员,其逃税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税收公平原则。范冰冰逃税案的基本案情主要围绕其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取得的片酬展开。根据税务机关的调查核实,范冰冰在电影《大轰炸》剧组拍摄过程中实际取得片酬高达数千万元。在申报纳税时,范冰冰仅就其中部分片酬进行了申报,而将其余部分通过拆分合同、设立空壳公司等方式进行隐瞒,以达到逃避缴纳税款的目的。税务机关在进一步调查中还发现,范冰冰及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存在更为严重的偷逃税行为。这些企业通过复杂的财务操作,如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手段,大量偷逃税款,涉及金额巨大。 逃税行为的法律定性逃税行为在法律上的定性,是判定逃税者法律责任和刑罚程度的重要依据。根据我国现行税法和相关刑事法律的规定,逃税行为主要涉及税收征管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条款的适用和解释。逃税行为违反了税收征管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税收征管法是我国税收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纳税人应尽的纳税义务和税务机关的征管职责。逃税者通过隐瞒、伪造等手段,逃避或减少应纳税额,直接违反了税收征管法的相关规定,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和税收秩序。逃税行为在刑法上可能构成逃税罪。我国刑法对逃税行为有明确的定罪量刑规定,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行为。 逃税案中的法理分析在逃税案中,法理分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揭示了逃税行为的本质和法律后果,还为我们提供了预防和打击逃税行为的法律途径。逃税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税法是国家依法对税收关系进行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税收秩序,保障税收的公平和有效征收。逃税行为通过隐瞒、欺骗等手段,逃避了应尽的纳税义务,严重破坏了税收的公平性和秩序性,违反了税法的基本原则。逃税行为在法律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税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逃税行为可能构成逃税罪,受到刑事处罚。同时,逃税者还应承担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等民事责任。这些法律责任的设定,旨在通过法律的制裁和威慑,遏制逃税行为的发生,维护税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逃税案的启示与反思逃税案的频发,不仅揭示了税收征管中的漏洞,也暴露了部分纳税人对法律责任的漠视。深入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启示,并对现有的税收征管制度进行深入的反思。逃税案的发生反映出部分纳税人对税收法律意识的淡薄。他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纳税义务。加强税收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律意识,是防止逃税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税收征管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逃税案频发的原因之一。现行的税收征管制度在某些环节上存在漏洞和缺陷,使得部分纳税人有机可乘。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加强税收监管力度,是防止逃税行为发生的重要保障。对于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也是防止逃税案发生的关键因素。 结论逃税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损害了国家财政利益和税收秩序。依法打击逃税行为,不仅是维护税收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逃税案的认定和处理中,必须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和证据规则,确保案件的定性和量刑准确无误。同时,也应注重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滥用税收执法权力或侵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预防逃税行为的发生同样重要。这需要我们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和法律意识。同时,也应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加强税收监管和执法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逃税行为的发生。逃税案的处理不仅是对个别违法行为的惩处,更是对整个社会税收环境的改善和提升。通过加强税收法治建设,推动税收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我们可以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偷逃税款案例

案例:1999年,王某与他人注册成立广州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业公司),王某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在1999年11月至2000年6月期间,为抵扣以实业公司名义开出的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王某以支付手续费的方式,从不法分子处非法购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实业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4套,涉及金额7,005,623.69元,税额1,190,956.03元,并用作进项发票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了税款。税务机关对实业公司作出了不予抵扣进项税款,补缴增值税的税务处理决定,并将该案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评析:本案中,实业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税收实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未按照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或者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未按照注明增值税额及其有关事项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试行)第八条也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取得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因此,税务机关对实业公司作出税务处理决定,该公司取得的24套增值税发票所涉及的进项税额1,190,956.03元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已抵扣的税额应作进项转出,若该公司当期有留抵税额可予冲减,若无留抵税额,须直接补缴税款1,190,956. 公诉机关将本案所涉58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部定性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性有误,适用法律不当。从现有证据看,除宁波江东鸿鹄贸易有限公司14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外,其余44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属于刑法第二百零五条所指的“虚开”,而应定性为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偷税罪,应择一重罪即偷税罪处罚。 公诉机关认定被告人邵某与建邦公司属于共同犯罪,与事实不符。本案所涉犯罪应为单位犯罪,被告人邵某作为直接责任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被告人邵某具有自首和立功的法定从轻、减轻情节及国家税款全部补缴的酌情从轻情节。被告单位建邦公司辩解: 公司是承包经营的,应由承包人承担刑事责任。其公司只对被告人邵某实施犯罪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应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本案应按偷税罪予以处罚。 在案发前主动补缴税款,未造成国家税款的实际损失。被告人何某辩解:关于承包问题,其理解是全部承包。被告人何某的辩护人窦鹤年、王嘉本的辩护意见是: 公诉机关认定“被告人何某与作为承包者之一的被告人邵某签订了为期5年的就公司部分经营活动进行租赁承包协议书”不符合事实,且证据不足。根据承包经营协议书,应是全部承包,并非“部分”承包。该协议签定后也得到了实际履行。 建邦公司发包后承包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法律责任应由承包人自行承担。被告人何某不承担承包后的纳税义务及法律责任。

明星偷税漏税案例分析

黄薇(薇娅),2021年12月,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发布通告,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主播黄薇(薇娅)在2019-2020年期间偷逃税款6.43亿元,少缴其他税款0.6亿元,主要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偷逃和少缴税款的方式,最后有关部门对黄薇依法作出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这里的偷税漏税方式是:(1).虚构业务法:通过设立的多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虚构业务,将直播带货的佣金、坑位费等劳务报酬所得,变为了企业经营所得,虚假申报偷逃税款。(2).收入不报税或少报: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不进行纳税申报;隐匿其从直播平台的收入,虚假申报税款,如少申报部分收入。 范冰冰,2018年9月经国家有关部门查证,范冰冰涉嫌“阴阳合同”涉税问题,其下个人和公司共同参与偷税漏税,2018年9月30日,江苏省税务局依法已向范冰冰正式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其将追缴的税款、滞纳金、罚款在收到上述处理处罚决定后在规定期限内缴清。至此,范冰冰偷税、漏税被官方证实,需要补缴税款共8.84亿。 郑爽,2021年8月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已查明郑爽2019年至2020年未依法申报个人收入1.91亿元,偷税4526.96万元,其他少缴税款2652.07万元,并依法作出对郑爽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的处理处罚决定 邓伦,2022年3月15日,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经税收大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邓伦涉嫌偷逃税款,依法对其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税务检查,经查,邓伦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进行虚假申报,偷逃个人所得税4765.82万元,其他少缴个人所得税1399.32万元,,对邓伦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06亿元。 朱宸慧(雪梨),2021年11月22日,从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了解到,网络主播朱宸慧因偷逃税款,将被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6555.31万元,朱宸慧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设立北海宸汐营销策划中心、北海瑞宸营销策划中心、上海豆梓麻营销策划中心、上海皇桑营销策划中心、宜春市宜阳新区豆梓麻营销服务中心、宜春市宜阳新区黄桑营销服务中心等个人独资企业,虚构业务把从有关企业取得的个人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8445.61万元,转换为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所得,偷逃个人所得税3036.95万元。 林珊珊,2021年11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发布信息称,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林珊珊等两名网络主播涉嫌偷逃税款,在相关税务机关协作配合下,对其依法开展了全面深入税务稽查。经查,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对林珊珊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拟处1倍罚款共计2767.25万元。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已依法向林珊珊下达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并依法履行税务行政处罚告知程序。 刘晓庆,2002年7月24日,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批准,刘晓庆被依法逮捕。经查实,刘晓庆作为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其个人行为已涉嫌偷税犯罪。2002年6月20日到2003年8月16日,刘晓庆因为涉嫌偷税熬过422天的牢狱生活。 张惠妹在2000年在丰华唱片时,有巨额海外演唱会的收入,报税时对”执业所得税“和”薪资所得“有所误解,涉嫌漏税3000万新台币。 大小S,2006年7月,大S(徐熙媛)、小S(徐熙娣)被台湾税务部门列为头号追税对象。据悉,5年来两人少报收入近亿元新台币,按条文规定计算,两人须补缴税款高达3000万元新台币。

逃税避税总结分析

引言逃税和避税是企业或个人通过利用法律漏洞或规避法律规定,以减少或避免纳税义务的行为。逃税行为是非法的,违反了纳税义务。而避税是在合法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和税务筹划手段,来减少纳税额的行为。本文将对逃税和避税进行总结和分析。逃税和避税的区别逃税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欺诈、伪造或隐瞒账目等手段,蓄意违反税法规定,避免缴纳应纳税款的行为。逃税行为通常是非法的,其目的是为了违法地减少纳税义务。逃税可能涉及虚报收入、隐瞒利润、虚假报销等手段,以偷漏税款。逃税是违法的,一旦被发现,将面临处罚和补缴税款的风险。避税是企业或个人在合法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和税务筹划手段,充分利用法律规定和政策的权益,合法地减少纳税额的行为。避税行为是合法的,不违反法律规定,是企业或个人合理利用税法规定的结果。避税主要采取合理的税务规划,通过调整财务结构、利润分配等方式,以降低纳税额为目的。逃税类型虚报收入企业或个

2025年逃税案件分析报告

逃税案件分析报告随着税收管理日益严格,逃税行为也日益频发。逃税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而且对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报告对逃税案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揭示逃税行为的特点、原因以及对策,以期降低逃税风险,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一、逃税案件概况逃税案件包括个人逃税和企业逃税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虚假申报、漏报收入、虚构费用等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逃税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规模和影响也日益扩大。逃税案件不仅涉及各行各业,也牵涉到各个阶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二、逃税行为特点分析逃税行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隐蔽性强,往往通过虚假账目和交易等手段来逃避税务部门的监管;二是连锁性强,逃税行为往往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商业链条的稳定运行;三是难以查处,逃税行为常常涉及伪造、造假等手段,给税务部门查处带来一定的难度。三、逃税原因探究逃税行为

2025年偷税逃税行为分析报告

偷税逃税行为的定义和种类偷税逃税行为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纳税义务,包括但不限于虚假报税、漏报税收、逃避纳税监管等行为。种类包括虚假报告财务数据、恶意避税、跨境转移定价等。 偷税逃税行为的危害偷税逃税行为不仅剥夺了国家的税收收入,还导致了税收公平的失衡,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公正性,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偷税逃税行为也会导致税收征管制度的瓦解,影响整个国家的税收秩序。 偷税逃税行为的影响偷税逃税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损害了国家的税收秩序,导致税收收入减少,加剧财政赤字和失衡;二是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三是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阻碍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应对偷税逃税行为的措施为有效遏制偷税逃税行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强化税收征管,建立健全的税收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对涉税企业和个人的监管,提高违法成本;三是加强国际税收合作,遏制跨境偷税逃税行为。 结论偷税逃税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税收秩序和经济发展。只有建立健全的税收管理制度,加强对偷税逃税行为的监管,才能有效防范和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维护国家的税收秩序和经济稳定。综上所述,偷税逃税行为对国家的税收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税收管理制度,加强对偷税逃税行为的监管,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社会痼疾,推动税收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逃税的经济学分析

逃税的一般理论分析(一)A-S 理论模型逃税行为经典模型A-S 模型是1972 年阿林汉姆和桑德默提出的。该模型有5 个基本的假设:(1)纳税人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预期的效用最大化。(2)纳税人是风险的回避者。(3)个人的效用函数U 值取决于个人的收入。(4)纳税人的行为符合冯诺依曼- 摩根斯顿关于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行为准则。(5)不考虑纳税人的道德因素。 (二)成本- 收益模型纳税人如果选择逃税,就会产生逃税成本。主要有:(1)逃税者为了逃税而产生的操作成本,如少报收入,开具假发票,雇佣会计人员做假账等所花费的成本。(2)逃税被查出后所受到的处罚,即罚款等。(3)逃税的耻辱成本。众所周知,逃税违法。 逃税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从A-S 模型看1.惩罚率。对逃税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惩罚率与逃税规模呈负相关,对逃税者的逃税行为处罚制度的不健全会导致逃税行为的产生。中国税法规定对偷逃税款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金额的50%以上5 倍以下的罚款。但往往因为税务机关多注重税款的查补,轻于处罚,使许多纳税人认为逃税即使被查出了,也是有利可图的。2.税收稽查概率。税收稽查率低,会助长纳税人的逃税行为。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税务稽查人员不足,而且一些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合作,配合度不够,导致逃税行为被查获的概率很低。一般来说,税收稽查概率的大小,直接决定纳税人是否选择逃税。 (二)从成本- 收益模型看1.逃税的操作成本。

2025年逃税案工作总结

《逃税案工作总结》近期,我部门对一起涉嫌逃税的案件展开了调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此,我将就此次逃税案的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包括调查过程、取证方式、问题发现以及处理结果等方面,以期加深对案件的了解,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首先,我们在接到关于涉嫌逃税的案件线索后,迅速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由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查组迅速展开了工作,并对相关涉案人员进行深入的核查和调查。通过搜集和分析大量的证据和资料,我们成功地确定了逃税行为的初步证据,为案件后续处理打下了基础。在取证阶段,我们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调查手段和技术手段,包括调查访谈、资料调取、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梳理了案件的线索和证据。通过对涉案人员的深入访谈和详细询问,我们获取了大量有力的证据,有力地支撑了案件的查证和定性工作。在审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逃税行为主要集中在特

2025年帮助逃税的案例分析报告

帮助逃税的案例分析报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税收成为各国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然而,一些个人和企业为了逃避纳税,使用各种手段规避税款,对国家财政造成了损失。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针对一些帮助逃税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首先,让我们看看一起发生在某公司的逃税案例。该公司在销售产品时故意隐瞒销售额,虚报成本,进而减少了应缴纳的税款。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在短期内确实减少了成本,提高了盈利水平,但对国家税收造成了重大损失。这种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财政,也损害了市场竞争公平性,给其他合法纳税企业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其次,让我们看看一个个人逃税的案例。某个体户通过虚报收入、非法转移资产等手段,减少了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虽然在短期内个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但长远来看,这种行为会破坏整个税收制度,损害社会公平和公正,影响税收的正常征收和使用。逃税行为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是税

2025年逃税事件分析报告

逃税事件分析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纳税人关注的焦点。逃税事件作为一种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征缴制度的公平性,也对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了重大危害。本报告将从逃税事件的概念、影响、原因、预防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法律参考提供一定的借鉴。逃税事件,是指纳税主体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故意隐瞒收入或者虚构支出等财务情况,以达到减少应纳税额或避税的目的。逃税事件既存在于个人纳税人,也存在于企业组织和财务机构中。针对逃税事件,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税收收入减少、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资源短缺、市场竞争环境扭曲、政府执法机关信任危机等方面。逃税事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人贪婪欲望、企业经营利润压力、税收政策法规不完善等。个人纳税人逃税可能是因为财产来源不明或收入来源不合法,企业逃税则可能是为了减少经营成本和增加竞争优势。此外,税收政策法规的不完

关于逃税罪的题目

逃税罪的定义与概述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逃税罪的主要特征是:犯罪主体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客观方面是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逃避缴纳应纳税款的目的。 逃税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内容为,纳税人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税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因逃税而受到过行政处罚。 逃税罪的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逃税罪的量刑标准如下: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不满30%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逃税前科,屡教不改的,按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因逃税罪被判过刑,又犯逃税罪的,从重处罚。单位犯逃税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逃税罪解读

2009 年2 月28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 其中第三条对刑法典第二百零一条偷税罪进行了重大修改,删除了原“偷税”行为的规定,将其修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由此,“偷税罪”的概念不再沿用,将确定一个全新的罪名。关于新罪名的确定也有多种观点,如“逃税罪”、“逃避纳税罪”、“逃避缴纳税款罪”等。在相关司法解释尚未确定新罪名之前,本文暂采用“逃税罪”这一更为简洁通俗的说法。其中对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关于偷税罪的规定修改为: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

逃税的动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 /杨 晓 兰 逃 税 是 指 纳税 人 通 过非 法 途 径 减 少 其应 纳 税 额 的经 济 活 动 。逃税 有 两个 重要 的特 征 :一 是 采取 减 少纳 税 义务 的行 为是违 反法 律 要求 的 ;二 是逃 税 的结 果是 以 侵害 国 家的 经 济 利益 为代价 而实现 个 体利益 最大 化 。 一、 逃税的动因分析 在我 国逃 税 问题 较 为严重 。大 规模 的逃 税不但 会影 响我 国政府 的财 政 收入 ,而且 还会 造成 社会 资 源 配置 的扭 曲 以及 收 入 分 配 的失 控 ,给 国家经 济 秩 序 及税 法 体 制 造 成很 大 影 响 。为 什么 会出现 如此 大规 模 的逃 税现 象 呢? 导致 纳 税人 逃税 的原 因 是多 方 面 的 .有来 自利益 方 面 的 原 因 ,有 来 自文 化方 面的 原 因 ,有 来 自税 收 法 律 制度 方 面 的 原 因。 ( 一 ) 利益 驱动是 纳税 人 产生逃 税行 为的根 本原 因 如 果纳 税 人将 追求 个 人 利益 最 大 化 作 为 高 于 一切 的 目 标 .那 么 ,他 必然 会产 生逃 税 的心理 与 动机 ,因 而就 会采 取 一 些 不 正 当的手 段来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法理分析逃税案

DOCX25.9KB 26
1/26
2/26
3/26
4/26
展开阅读剩余2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