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 GB 50330-2002 主编部门:重庆市建筑委员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行日期:2002年8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边坡212程技术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2]129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有关协会: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进行了 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0—2002,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3.2.2、3.3.3、3.3.6、3.4.2、3.4.9、4.1.1、4.1.3、15.1.2、15.1.6、15.4.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重庆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5月30日 前言 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以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为主编部门,由重庆市设计院会同7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共有16章及7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边坡工程勘察、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锚杆(索)、锚杆(索)挡墙支护、岩石锚喷支护、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坡率法、滑坡、危岩及崩塌防治、边坡变形控制、边坡工程施工、边坡工程质量检验、监测及验收等。 本规范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技术规范,采用了我国建筑边坡工程中诸多新的研究成果与设计、施工方法,经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反复讨论和修改后,审查定稿。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识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31号,邮编40001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参编单位: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交通学院 重庆大学 主要起草人:郑生庆、郑颖人、李耀刚、陈希昌、黄家愉、方玉树、伍法权、周载阳、徐锡权、欧阳仲春、庄斌耀、张四平、贾金青 1 总则 1.0.1 为使建筑边坡(含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工作规范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建筑边坡工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各种作用、边坡高度、邻近建(构)筑物、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 1.0.3 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及市政工程的边坡工程,也适用于岩石基坑工程。对于软土、湿陷性黄土、冻土、膨胀土、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边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 本规范适用的建筑边坡高度,岩质边坡为30m以下,土质边坡为15m以下。超过上述高度的边坡工程、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的边坡工程应进行特殊设计。 1.0.5 本规范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基本原则,并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的规定制定。 1.0.6 建筑边坡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 语 2.1.1 建筑边坡 building slope 在建(构)筑物场地或其周边,由于建(构)筑物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构)筑物安全或稳定有影响的自然边坡。在本规范中简称边坡。 2.1.2 边坡支护 slope retaining 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 2.1.3 边坡环境 slope environment 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水系、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网等的统称。 2.1.4 永久性边坡 pennanent slope 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边坡。 2.1.5 临时性边坡 temporary slope 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边坡。 2.1.6 锚杆(索) anchor bar(rope) 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作杆体材料时,也可称为锚索。 2.1.7 锚杆挡墙支护 retaining wall with anchors 由锚杆(索)、立柱和面板组成的支护。 2.1.8 锚喷支护 anchor-plate retaining 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 2.1.9 重力式挡墙 gravity retaining wall 依靠自身重力使边坡保持稳定的构筑物。 2.1.10 扶壁式挡墙 counterfonret retaining wall 由立板、底板、扶壁和墙后填土组成的支护。 2.1.11 坡率法 slope ratio methcd 通过调整、控制边坡坡率和采取构造措施保证边坡稳定的边坡治理方法。 2.1.12 工程滑坡 landslide due to engineering 因工程行为而诱发的滑坡。 2.1.13 危岩 dangerous rock 被结构面切割、在外营力作用下松动变形的岩体。 2.1.14 崩塌 collapse 危岩失稳坠落或倾倒的一种地质现象。 2,1.15 软弱结构面 weak structural plane 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含泥或岩屑等结合程度很差、抗剪强度极低的结构面。 2.1.16 外倾结构面 out-dip structural plane 倾向坡外的结构面。 2.1.17 边坡塌滑区 lalldslipe zone of sl 计算边坡最大侧压力时潜在滑动面和控制边坡稳定的外倾结构面以外的区域。 2.1.18 等效内摩擦角 the equative angle of intemal fricion 考虑岩土粘聚力影响的假象内摩擦角,也称似内摩擦角。 2.1.19 信息施工法 construction methhod information 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监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 2.1.2 0动态设计法 methcd of information design 根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如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及时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 2.1.21 逆作法 topdown constructin method 自上而下分阶开挖与支护的一种施工方法。 2.1.22 土层锚杆 anchored bar in soil 锚固于土层中的锚杆。 2.1.23 岩石锚杆 anchored bar in rock 锚固于岩层内的锚杆。 2.1.24 系统锚杆 system of anchor bars 为保证边坡整体稳定,在坡体上按一定格式设置的锚杆群。 2.1.25 坡顶重要建(构)筑物 important construction on top of slope 位于边坡坡顶上的破坏后果严重的永久性建(构)筑物。 2.2 符 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eok——静止岩土压力标准值; eak——主动岩土压力标准值; epk——被动岩土压力标准值; ehk——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E0——静止岩土压力合力设计值; Ea——主动岩土压力合力设计值; Epk——被动岩土压力合力标准值; Ehk——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G——挡墙每延米自重; K0——静止岩土压力系数; Ka——主动岩土压力系数; Kp——被动岩土压力系数; Htk——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 Nak——锚杆所受轴向拉力标准值; Na——锚杆所受轴向拉力设计值。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 E——弹性模量; Kv——岩石完整系数; μ——岩土对挡墙基底的摩擦系数; ν——泊松比; c——岩土的粘聚力; φ——岩土的内摩擦角; cs——结构面的粘聚力; φs——结构面上的内摩擦角; φe——岩土体等效内摩擦角; γ——岩土的重力密度(简称重度); γ'——岩土的浮重度; γsat——岩土的饱和重度; δ——岩土对挡墙墙背的摩擦角; frb——锚固体与岩土层粘结强度特征值; fb——锚筋与砂浆粘结强度设计值; fr——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 f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py——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v——锚筋抗剪强度设计值。 2.2.3 几何参数 b——挡墙基底的水平投影宽度; H——边坡高度; d——钢筋直径; D——锚固体直径; ιa——锚杆锚固段长度; ιf——锚杆自由段长度; a——‘锚杆倾角;挡墙墙背倾角; α0——挡墙基底倾角; θ——边坡滑裂面倾角。 2.2.4 计算系数 γ0——建筑边坡重要性系数; γQ——荷载分项系数;

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相关资料
5.1万次浏览
1.0万人收藏
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GB 503302002主编部门:重庆市建筑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行日期:2002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边坡212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129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有关协会: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进行了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02002,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3.2.2、3.3.3、3.3.6、3.4.2、3.4.9、4.1.1、4.1.3、15.1.2、15.1.6、15.4.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重庆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5月30日前言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一二二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边坡规范总结【精选文档】

边坡规范实用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gb

建筑工程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02 篇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附录C 锚杆  试验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 建筑设计 - 规范条文  资料来源:《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编制日期:2002-8-1 点击:3250  C.1 一般规定  C.1.1 锚杆试验适用于岩土层中锚杆试验。软土层中锚杆试验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C.1.2 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和计量仪表(压力表、传感器和位移计等)应在试验前进  行计量检定合格,且应满足测试精度要求。  C.1.3 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可进行锚杆试验。  C.1.4 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要求。  C.1.5 锚杆试验记录表格可参照表C.1.5 制定。  表C.1.5 锚杆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C.2 基本试验  C.2.1 锚杆基本试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  C.2.2 基本试验时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 倍。  C.2.3 基本试验主要目的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2022012514560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2022012514560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3、1 建筑边坡类型3、1、1 边坡分为土质边坡与岩质边坡3、1、2 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 +崩塌型3、1、3 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3、1、4 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与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3、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3、2、1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 ) 3、2、2 安全等级为一级与二级的情况3、2、3 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3、3 设计原则3、3、1 两类极限状况定义3、3、2 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 ο 等) 3、3、3 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 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3、3、5 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3、3、6 计算与验算的对象与内容3、4 一般规定3、4、1 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3、4、2 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 (内容 ) 3、4、3 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 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3、4、5 不应修筑边坡情况3、4、6 避免深挖高填 ,后仰或分阶放坡3、4、7 洞室3、4、8 生态保护 +自身保护措施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3.1建筑边坡类型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3.1.4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3.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3.2.2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3.2.3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3.3设计原则3.3.1两类极限状况定义3.3.2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σ等)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3.3.5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3.3.6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3.4一般规定3.4.1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3.4.5不应修筑边坡情况3.4.6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3.4.7洞室3.4.8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3.4.9下列边坡工程专门论证3.4.10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3.5排水措施3.5.2截水沟(地表水)3.5.3排水管、管井、截槽(地下水)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1.引言建筑边坡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土方进行开挖或填筑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地面坡度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工作。边坡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技术规范对于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档旨在制定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提供工程师和施工方在边坡工程中的指导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2.边坡设计2.1 边坡类型根据边坡的性质、高度和土质等因素,边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然边坡:指天然形成的边坡,一般不需要进行人工处理。裁削边坡:指需通过挖方工程对土方进行开挖的边坡,施工时需要考虑土方的稳定性和坡度等因素。填筑边坡:指需通过填方工程对土方进行填筑的边坡,施工时需要考虑填筑土质的松实度和坡度等因素。支挡边坡:指通过支挡结构对土方进行固定和支撑的边坡,施工时需要考虑支挡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艺。2.2 边坡坡度边坡的坡度是指边坡表面的倾斜度,常用的坡度表示方法为比例和角度。1坡度比例表示:坡度比例

边坡规范总结

设计规范1.稳定性分析:通过地质勘察、数值模拟等手段,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边坡的安全系数和破坏模式。 2.设计参数:根据边坡的地质条件、使用要求和安全等级等因素,确定设计参数,如边坡高度、坡度、岩土体力学参数等。 3.支护结构设计: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设计合适的支护结构,如土钉墙、抗滑桩、格构梁等,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4.排水设计: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如排水孔、排水盲沟等,以减少地下水对边坡的影响。 施工规范1.施工准备:包括场地清理、边坡支护结构施工、排水系统施工等。 2.施工监测:对边坡的变形、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4.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控制扬尘、噪声等。 管理规范1.监测与维护:对边坡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2.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3.定期检查:定期对边坡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边坡存在的问题。 4.档案管理:建立边坡工程档案,记录边坡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信息,以便于查询和管理。 边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边坡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同时,应加强对边坡规范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边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其中,第3.1.3、3.3.6、18.4.1、19.1.1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 - 2002 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 年11 月1 日3 前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J125 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 一2002。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边坡工程勘察;5.边坡稳定性评价;6.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7.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8.锚杆(索);9.锚杆(索)挡墙;10.岩石锚喷支护;1 1.重力式挡墙;12.悬臂式挡墙和扶璧式挡墙;13.桩板式挡墙; 14.坡率法;15.坡面防护与绿化;16.边坡工程排水;17.工程滑坡防治;18.边坡工程施工;19.边坡工程监测、质量检验及验收。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2022020501291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20220205012915)

3.1建筑边坡类型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3.1.4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3.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3.2.2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3.2.3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3.3设计原则3.3.1两类极限状况定义3.3.2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σ等)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3.3.5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3.3.6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3.4一般规定3.4.1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3.4.5不应修筑边坡情况3.4.6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3.4.7洞室3.4.8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3.4.9下列边坡工程专门论证3.4.10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3.5排水措施3.5.2截水沟(地表水)3.5.3排水管、管井、截槽(地下水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修编)简介及一些工程问题

本规范编制的主要情况如下:1.调研、收集资料及准备工作阶段:2007 年6月~2007 年9月,主编单位积极与参编单位联系协商,落实规范主要起草人,组织实施有关调研和收集资料工作,开展专题研究。2.形成编制大纲及分工:2007 年9月~2008 年5月,主编及部分主要起草人提出规范修编大纲,编制组组织多次讨论后,修改形成本规范的编制大纲。根据规范内容及有关要求,明确各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分工。3.形成规范草稿阶段:2008 年6月~2009 年6月,按编制大纲,各章节负责人与参编人讨论、编写规范条文,形成规范草稿。4.形成规范讨论稿阶段:2009 年6月~2010 年3月,编制组组织多次会议讨论规范,修改形成规范讨论稿。5.形成规范初稿阶段:2010 年4月~2011 年3月,编制组规范主要起草人会议3次,各专章讨论会10余次,修改、汇总形成规范初稿,编写条文说明(初稿)。6.形成规范征求意见稿阶段:2011 年4月~2012年2月,编制组多次组织主要起草人会议,各专章讨论会10余次,修改,形成规范征求意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20020530 发布200208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129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没局,各有关协会:.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 一二OO 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汁划)的通知》(建标[2002]85 号)的要求,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进行了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02002,自2002 年8 月1 日起施行。其中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重庆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年5 月30 日联合发布前言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 一二OO 二年度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建标库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建标库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部分3.1建筑边坡类型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3.1.4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3.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3.2.2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3.2.3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3.3设计原则3.3.1两类极限状况定义3.3.2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ο等)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3.3.5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3.3.6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3.4一般规定3.4.1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3.4.5不应修筑边坡情况3.4.6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3.4.7洞室3.4.8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3.4.9下列边坡工程专门论证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3.5排水措施3.5.2截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20220125155142)

..word 可编辑3.1 建筑边坡类型3.1.1 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 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3.1.3 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3.1.4 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3.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3.2.1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3.2.2 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3.2.3 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3.3 设计原则3.3.1 两类极限状况定义3.3.2 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ο等)3.3.3 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 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3.3.5 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3.3.6 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3.4 一般规定3.4.1 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3.4.2 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3.4.3 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 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3.4.5 不应修筑边坡情况3.4.6 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3.4.7 洞室3.4.8 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3.4.9 下列边坡工程专门论证3.4.10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3.5 排水措施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精)PPT课件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编号:GB50330-2002施行日期:2002-05-03主讲:谢翔1 总则1.0.1 为使建筑边坡(含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工作规范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0.2 建筑边坡工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各种作用、边坡高度、邻近建(构)筑物、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1.0.3 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及市政工程的边坡工程,也适用于岩石基坑工程。对于软土、湿陷性黄土、冻土、膨胀土、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边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1 建筑边坡building slope 在建(构)筑物场地或其周边,由于建(构)筑物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构)筑物安全或稳定有影响的自然边坡。在本规范中简称边坡。 2.2 边坡支护slope retaining 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2.3 边坡环境slope environme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OCX92KB 140
1/140
2/140
3/140
4/140
展开阅读剩余136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