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借代 借代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年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3.借代的作用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需要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5.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猜你喜欢
2.8万次浏览
5643人收藏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借代.docx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借代.docx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借代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2.借代的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年雷锋。(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5)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7)资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4.运用借代需要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5.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

“借代”的知识及运用

借代知识梳理(一)概念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二)借代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起读者联想,使语句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三)借代的方式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船的一部分“帆”来代替船。 2.特征代本体即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例如:国旗下站着一群红领巾。 这是以标志代本体,借“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3.具体代抽象即用具体的借体去代替一些抽象、概念性的本体。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句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灰,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4.工具代本体以某种相类似的工具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等到开耕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这句

常见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1.比喻:把比作, 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具体、逼真。2.拟人:把当作人来写,能使事物人格化,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逼真。3.夸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加语言感染力。4.排比:加强语气,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5.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使事物的性质、特征更加鲜明突出。6.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图表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加形象、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打比方:将比作,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分类别的加以说明,使说明

借代修辞手法

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1)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有“鹦鹉”,有“仙鹤”,有“蜈蚣 2)“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具体代抽象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例如:(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6)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赵树理《老杨同志》) 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7)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鲁迅《一件小事 8)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例如:(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2)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是嫩苗-- 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的上例(1)中用借体“袁世凯”代替本体“印有袁

常见修辞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及作用

--第1页常见修辞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及作用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精编版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 比喻成_,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表达了作者_ 之情.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 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把_ 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 表达了作者_ 之情.3、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_(内容),表达了_(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4、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更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 表达了作者_之情.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了表现力.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反复:强调,使感情表达更强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

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修辞手法——拟人发表时间:2005-11-8 10:13:00拟人是修辞方法的一种,就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作,使事物人格化。我们读过的很多童话,童话作品中的动物、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物品,在作家笔下都被人格化了,都会说话,都有了人的感情。但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童话、神话故事里。在记叙文、论述文,甚至说明文里,我们常常都会读到拟人化的描述。 比如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写百草园时写道:“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以及答题方法32020精编版

精品资料,欢迎大家下载!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以及答题方法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比喻1、定义 比喻,乂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 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 语).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局部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了四种.(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问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 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

常见修辞手法及说明方法的作用PPT课件

优质文档作用分析公式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_(作用)地体现了_(主要内容),表达了_。优质文档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写景咏物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明喻:孩子们像花朵。暗喻: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借喻: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优质文档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地体现了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优质文档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又如: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优质文档3、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了(或: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电代质文档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

修辞(借代)

1、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金戈铁马代指精锐部队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干戈代指战争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丝竹代指音乐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管弦代音乐5、晋阳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韩非子难一》社稷代国家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庙堂借指朝廷7、布衣之怒。《唐睢不辱使命》布衣代平民8、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贺铸《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粉香指梅花9、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白居易《对酒吟》红袖代指美女10、如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李商隐《马嵬》红粉代指美女。11、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红颜代指美女12、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高适《塞下曲》蛾眉借为美人的代称1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粉黛代指美

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 事物的XX 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凝练,意蕴俱佳,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常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3.伏笔: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4.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气氛等所进行的描写,可以产生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般的艺术效果。5.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及欲抑先扬。一般形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赏析句子)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赏析句子)答题格式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比喻成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表达了作者_之情.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_人格化了。(把_物_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表达了作者_之情.3、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_(内容),表达了_(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4、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更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表达了作者_之情.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了表现力.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反复:强调,使感情表达更强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句子描绘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比喻成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 表达了作者_之情.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把_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表达了作者_之情.3、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_(内容),表达了_(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4、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更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表达了作者_之情.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了表现力.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反复:强调,使感情表达更强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_(句子表达的情感)7、设问:运用了设问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借代.docx

DOCX37.1KB 2
1/2
2/2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