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三解决中考浮力问题的方法及其思路
掌握课标对浮力知识点的要求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基础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会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4.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以及密度计工作原理。 深入理解与浮力有关的重点难点问题是解决浮力问题的根本保证.对浮力的认识:(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2)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3)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与液体对其向下的压力之差便产生浮力。对物体的浮沉情况的认识: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沉底F浮>GF浮<GF浮=F浮=G浮+FN=Gρ液实心ρ液ρ物ρ液=ρ物V排=V物>ρ物ρ液>ρ物V排V物ρ液ρ物体“”是下沉可以停留在液“”是上浮过程过程的最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改体的任何深度的最终状态终状态处变),受非平衡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 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即称量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其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G是物体受到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则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F1F22.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即压力差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F1,向下的压力为F,则物体受到液体对其向上的浮力F浮=1F.用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求浮力即平衡法: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均有F浮G。G为物体自身的重力,F浮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即公式法: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对于初中中考出现浮力计算问题,用以上方法的一种或者两种基本可以解决。 计算浮力的基本思路1.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隐含条件的关键词,如浸入、浸没、装满、未装满、溢出、未溢出、漂浮、悬浮、上浮、下沉等。.确定研究物体,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浮力、拉力或压力等)。3.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关系式,比如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用线吊在液体中时:F浮=G-G示;被强制压(按)入液体中时,F浮=GF(F为压力或拉力),若有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或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关系式,代入已知量解出未知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较难题适用,对解较容易的浮力题也适用。 体现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例题解析1.称量法求浮力例题解析【例题1】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实心小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把实心小球浸没在密度为0.8×10/m3的油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的浮力是2 B.小球的质量是0.8kg.小球的体积是2.5×14 D.小球的密度是3.2×03cm3答案:ABC解析:本题用称量法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求解。解题过程中涉及到密度公式,重力与质量关系数学表达式。是一道很好的考查浮力计算的题。A.小球重力为8N,浸没的小球受拉力为6;故小球受浮力为:F浮=-F=8N6=2N;故A正确;B.根据Gmg,质量m=/g=0。故正确;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排得:小球体积V=V排=F浮ρ液=2。 与浮力有关的和中考难度一致的精品训练试题(含答案)1.将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石块沉入水底,在小石块下沉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浮力变大B.浮力变小C.浮力大于重力D.浮力小于重力答案:.2.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甲、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A、FB.则()A.P甲P乙,BB.甲<P乙,F>FBC.甲P乙,F=BD.P甲>P乙,FFB答案:C.。小曹冲称象所运用的智慧就是体现了物理科学方法。如图所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前后两次水面正对记号说明了前后两次排开水的体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