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精华) 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③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决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一招 (关键抉择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5.我国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④贯彻实施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⑤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等。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7.全面深化改革 必要性:必要性:①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④应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的需要。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8.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9.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 10.创新的重要性: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 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1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2.科技发展现状 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挑战(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3.教育的重要性: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④完善创新制度保障,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⑤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青少年:①做到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实践出真知。②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③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把自己铸造成才。④积极参加 创新实践。多动脑,勤动手,大胆探索,勇于质疑,举一反三,多发明多创造等。 15. 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 发展思想: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6.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7.社会主义民主特点: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①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②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18.参与民主生活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9.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20.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4.人大代表的职权与义务: 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6.国家机关 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27.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8.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2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0.公有制经济 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1.非公有制经济 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①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2.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3.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丰富性 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③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35.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③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④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⑤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36.民族精神 内涵:爱国主义 (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8.民族精神重要性: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 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①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0.重要国情 ( 1)人口国情: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②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基本特点 )。③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新特点 )。 ( 2)资源国情: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放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 3)环境国情: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41.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42.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生态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乡协调:乡村振兴战略 区域协调: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等 43.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知识点总结相关资料
4.7万次浏览
9480人收藏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精华)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精华)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决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关键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我国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原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贯彻实施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必要性:必要性: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应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的需要。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 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12.科技发展现状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挑战(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育的重要性: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完善创新制度保障,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青少年:做到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实践出真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把自己铸造成才。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多动脑,勤动手,大胆探索,勇于质疑,举一反三,多发明多创造等。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干货】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常考必背考点精华版(实用,必备!)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常考必背知识点速记提纲(实用,必备!)

2022年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2022中考热点专题:“道德法律”必考知识点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归纳

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28个必背考点提纲(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重点知识

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重点知识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考考点复习提纲(实用!)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三轮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中考道德与法治常考必背答题要点分类汇编(实用,必备!)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知识点速记汇总(共131条)(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知识点速记汇总(共131条)(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

知识点分类速记(一)国策、制度、方针、战略、理念、道路1.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等。2.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和平统 一国两制”。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9.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0.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12.我国的各种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1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14.我国的发展理念/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互利共赢的理念。 一国两制”14.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五)基础、基石类1.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2.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民主要靠法治作保障。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权利:劳动权。5.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8.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9.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10.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1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观题必背核心知识点汇编(实用!)

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分类整理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2022年中考道法核心知识点背诵汇总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精华)

PDF184KB 15
1/15
2/15
3/15
4/15
展开阅读剩余11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