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2相关资料
4.6万次浏览
9261人收藏
202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2

202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2

初中物理公式名称公式单位备注v-速度(m/s或km/h)速度s-旅程(m或km)t-时间(s或h)计算过程中两套单位可以使用,注意单位统一ρ-密度(kg/m³或g/cm³)密度m-质量(kg或g)V-体积(m³或cm³)密度是物质自身性质,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统一G-重(N)重力G=mgm-质量(kg)g=9.8N/kg≈10N/kg受力分析时候首先要考虑到重力,注意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压强P-压强(Pa)F-压力(N)S-受力面积(㎡)压强单位有时候用到N/㎡计算压强时候要注意受力面积是给是一部分还是整体液体压强p=ρghP-液体压强(Pa)ρ-密度(kg/m³)g=9.8N/kg≈10N/kgh-深度(m)液体压强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是有关h理解,h表达是进入液体深度,是被研究位置到自由液面距离F浮-浮力(N)G排-排开液体重力(N)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有关V排理解,是排开液体体积或者物体浸入液体体积,不一定等于物体体积ρ-密度(kg/m³)g=9.8N/kg≈10N/kgV排-排开液体体积(m³)① F浮=F向上-F向下1.压力差法(合用于有规则上下表面物体)

202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归纳2

202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2

人教版_初中物理_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中考复习物理公式1、速度公式: 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合力公式: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3、密度公式: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3=1×103kg/m34、浮力公式:F浮=G – F F浮=G排=m排gF浮=ρ水gV排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F浮=G 5、压强公式:注意:S是受力面积,面积单位换算: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1 cm2 =10--4m2 1 mm2 =10--6m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6、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帕斯卡原理:∵p1=p2 ∴或同,无须国际单位;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7、杠杆的平衡条件:L1、L2的单位 只要相同 即可,无须国际单位;F1L1=F2L2 或写成:滑轮组:F = G总 s =nh 对于定

「人教版初中物理的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新颖)(人教版)

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1)用刻度尺测(2)路程svt(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F.lW(4)力臂l1=22F1F长度(L)Km、m、dm、cm、mm等1km=1000m1m=100cm(5)液体深度hpV(6)物体厚度h=a=3VgS22222(1)面积公式Sab S=a S=πR =1m=10dm2221dm=10cm2221cm=10mm12πD4面积(S)Vp(2)体积公式s(3)压强公式shF33331m=10dm(1)数学公式V正=aV长=Sh=abh V柱Sh V球43πR33331dm=10cm(2)密度公式V体积(V)m3331cm=10mm(3)用量筒或量杯V=V2V1(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F浮/ρ液g部分露出时V排V物V露时间(t)(1)速度定义t1h=60min1min=60ssW(2)功率t(3)用钟表测量vP速度(v)(1)vsWFsP(2)PFv则vtttF1m/s=3.6km/h声速υ= 340m / s光速C = 3×108 m /s(1)重力公式mGg1t=1000kg1kg=1000g1g=1000mg质量(m)(2)功的公式WGhmghmWgh(3)密度公式mV(4)用天平测量(1)GGmm有(2)压强公式pghggVV1g/cm=10003kg/m3密度(ρ)pgh(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则ρ液F浮gV排N合力(F)(1)同方向F=F1F2(2)反方向F= F1F2(F1F2)(1)pF(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S1Pa=1N/m2压强(p)pgh适用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4页word资料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初中物理的公式大全(人教版)

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G物+G轮)/2,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G物+G轮)/n,S=nh,n:承担物重的段数机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h,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功W=FS=Pt1J=1N?m=1W?s功率P=W/t=F*v(匀速直线)1KW=10^3W,1MW=10^3KW有用功W有用=Gh=W总W额=ηW总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η=G/(nF)=G物/(G物+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共5页文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完整版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1)用刻度尺测(2)路程s=vts= \frac {W}{F}(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Km、m、dm、cm、mm等1km=1000m1m=100cm长度(L)l_{1}= \frac {F_{2}I_{2}}{F_{1}}(4)力臂h= \frac {p}{ \rho \cdot g}5)液体深度h= \frac {V}{S}a= \sqrt [3]{V}6)物体厚度S=abS=a^{2}S= \pi R^{2}= \frac {1}{4} \pi D^{2}(1)面积公式面积(S)1m^{2}=10^{2}dm^{2}1dm^{2}=10^{2}cm^{2}1cm^{2}=10^{2}mm^{2}s= \frac {V}{h}(3)(2)体积公式s= \frac {p}{F}压强公式V_{正}=a^{3}V_{发}=Sh=abhV_{排}=ShV_{8}= \frac {4}{3} \pi R^{2}(1)数学公式(2)密度公D.1m^{3}=10^{3}dm^{3}1dm^{3}=10^{3}cm^{3}1cm^{3}=10^{3}mm^{3}体积(V)V= \frac {m}{ \rho }式3)用量筒或量杯V=V_{2}-V_{1}(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_{排}=F_{浮}/ \rho _{浓}g部分露出时V_{排}=V_{的}露时间(t)t= \frac {s}{v}(2)t= \frac {W}{P}(1)速度定义功率(3)用钟表测量1h=60min1min=60s(1)v= \frac {s}{t}(2)P= \frac {W}{t}= \frac {Fs}{t}=Fvv= \frac {P}{F}速度(v)则声速v=340m/s1m/s=3.6km/hC=3 \times 108m/s光速m= \frac {G}{g}(1)重力公式W=Gh=mghm= \frac {W}{gh}功的公式2)质量(m)1t=1000kg1kg=1000g1g=1000mg(3)密度公式m= \rho V(4)用天平测量(1)\rho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39359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42290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84318

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 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 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二、三)宇宙速度V1=(g 地r 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 地+h)2=m4π2(r 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地:地球的半径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 向=F 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 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 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 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合=ma 或a=F 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 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 的方向与x 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 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 驱动力=f 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 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 决定4.动量定理:I=Δp 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 前总=p 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 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 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 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 与b 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 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 平=Fv 平{P:瞬时功率,P 平:平均功率} 7.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2)r=r0,f 引=f 斥,F 分子力=0,E 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3)r>r0,f 引>f 斥,F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r>10r0,f 引=f 斥0,F 分子力0,E 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 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最新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

初中物理公式物理量符号国际单位符号单位换算质量m 千克kg 1t=103kg1kg=103g=106mg体积v 立方米m3 1 m3=103dm3=106cm3=109mm31L=1dm3 1ml=1cm3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1m/s3.6km/h路程s 米m 1km=103m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密度ρ千克米3kg/m31g/cm3103kg/m3力F 牛顿(牛)N 重力G 牛顿(牛)N 压强P 帕斯卡(帕)Pa 1Mpa=106pa1kpa=103pa面积s 平方米m2 1m2=100dm2=104cm2=106mm2功W 焦耳(焦)J 1kwh=3.6×106J功率P 瓦特(瓦)w 1Mw=106w1kw=103w电流I 安培(安)A 1A=103mA=106μA电压U 伏特(伏)V 1Mv=106v1kv=103v电阻R 欧姆(欧)Ω1MΩ=106Ω1kΩ=103Ω电功W 焦耳(焦)J 电功率P 瓦特(瓦)w 1Mw=106w1kw=103w热量Q 焦耳(焦)J 比热容c 焦/(千克摄氏度)J/(kg)时间t 秒s 1h=60min=3600s初中物理公式汇编【力学部分】1、速度:V=S/tS ----路程-----mkm t ----时间-----sh v ---速度----- m/skm/h 2、重力:G=mgm ----质量----kg-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9、8N/kgG -----重力-----N3、密度:ρ=m/Vm ----质量----kgg v-----体积m3cm3 向上F 向下(压力差)(2)、F浮GF(物体在液体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F浮G(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

物理量符号国际单位符号单位换算质量m 千克kg 1t=103kg 1kg=103g=106mg体积v 立方米m3 1 m3=103dm3=106cm3=109mm3 1L=1dm3 1ml=1cm3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1m/s3.6km/h路程s 米m 1k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密度ρ千克米3 kg/m3 1g/cm3 103kg/m3 力F 牛顿(牛)N 重力G 牛顿(牛)N 压强P 帕斯卡(帕)Pa 1Mpa=106pa 1kpa=103pa面积s 平方米m2 1m2=100dm2=104cm2=106mm2功W 焦耳(焦)J 1kwh=3.6×106J功率P 瓦特(瓦)w 1Mw=106w 1kw=103w 电流I 安培(安)A 1A=103mA=106μA电压U 伏特(伏)V 1Mv=106v 1kv=103v电阻R 欧姆(欧)Ω1MΩ=106Ω1kΩ=103Ω电功W 焦耳(焦)J 电功率P 瓦特(瓦)w 1Mw=106w 1kw=103w 热量Q 焦耳(焦)J 比热容c 焦/(千克摄氏度)J/(kg) 时间t 秒s 1h=60min=3600s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S ---- 路程-----m kmt ----时间-----s h v --- 速度----- m/s km/h2、重力:G=mg m ----质量----kg- g ----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9、8N/kgG -----重力-----N 3、密度:ρ=m/Vm ----质量----kg gv-----体积m3 cm3 ρ---密度----kg/m3 g/cm34、压强:p=F/S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2p ---- 压强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202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2

DOC111KB 4
1/4
展开阅读剩余3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