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3.0万次浏览
5913人收藏
犯罪学课堂笔记资料

犯罪学课堂笔记资料

1.狭义和广义犯罪学:狭义犯罪学:包括犯罪原因学和犯罪病因学,阐述犯罪人的行为及其原因广义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阐述了犯罪现象、原因和防控2.犯罪现象的概念:一定时空范围内,在社会上表现的各种具体犯罪及其总和。3.漏斗效应:在犯罪学中,官方犯罪统计数据之间存在的依次递减现象。4.官方犯罪统计:在刑事体系内的各部门在其职能活动中所进行的犯罪统计工作和收集到的犯罪统计资料。5.犯罪黑数:就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社会上实际发生的犯罪数量与相同时空范围内官方犯罪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值。6.犯罪绝对指标:就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描述犯罪状态和趋势的绝对数量。7.常用的犯罪指标:(1)人犯率(犯罪人口率,犯罪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犯罪人口数/相同时空范围内的人口总数*10000(2)监禁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收监人口数/相同时空范围内的人口总数*10000(3)发案率(犯罪案件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犯罪案件数/相同时空范围

(完整)犯罪学(一)自考资料

37、输导性预防:P291是对有犯罪倾向的风险偏好者,通过教育、劝导和帮助,疏缓和排解他们的郁闷、仇恨、偏激情绪,帮助他们消除困难和挫折感,促使他们消除犯罪意念,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38、堵塞性预防:P292是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一种预防犯罪方法。39、控制性预防:P292是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取的管束性措施。40、情境犯罪预防:P314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形势,它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机会而预防犯罪。41、犯罪饱和法则:P43犯罪的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二、简答题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2、犯罪学的作用是什么?(1)认识犯罪(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3、犯罪

犯罪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犯罪学复习资料选择题:1.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原因和对策的刑事社会科学。2.犯罪学的任务,重在社会防卫和改造罪犯。3.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4.犯罪学实际上脱胎于刑法学,归流于社会学。故称之为“刑事社会科学”。5.古典学派,创始人为意大利的贝卡利亚鼻祖。6.龙勃罗梭是人类学派的创始人。使适用刑罚的重点由犯罪行为转移到犯罪人身上。7.菲利,从统计学的研究中认为犯罪原因除了个人因素外,又加上自然和社会两大因素。8.美国人希利《个别的犯罪人》。9.萨瑟兰提出的“白领犯罪”。10.犯罪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广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1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违纪行为、罪错行为、过错行为、不道德行为。12.犯罪行为归根结蒂是危害社会的行为。13.犯罪学研究方法包括:(社会调查、数理统计、比较论证和信息论、系统论与控制论)。14.统计学理论应用于犯罪学研究上,首推意大利犯罪学家菲

犯罪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犯罪预防2、犯罪条件3、犯罪原因4、被害人的刺激性5、犯罪率1、犯罪预防是指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举措,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预防、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2、犯罪条件是指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开展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犯罪工具和侵害对象〔人、财、物〕等诸要素.3、被害人的刺激性是指被害人本身存在并显露出引起加害人注意,诱发其犯罪行为的特点.4、犯罪原因是指能够引起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过程、结构和作用机制.5、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简做题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那么有哪些?答:〔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那么〔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那么〔三〕属地治理原那么2、简述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答:〔一〕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是相互对立的1.相互对立的角色扮演.2.在犯罪过程扣双方互相排斥.3.在犯罪后果上,以侵害与被侵害对方的权利而形成了权利与责任对立的关系.〔二〕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是相互依存的1.相互对应的角色扮演.2.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彼此互动.3.犯罪人与被害人在犯罪与被害过程中互补.〔三〕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角色转换1.“被害前的被害转化.2.“被害中的被害转化. 论述题1、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答:〔一〕文化冲突与犯罪文化冲突,是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标准不同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而产生的对抗现象.1.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主文化和亚文化、宗教$中的正教与邪教等的冲突.2.文化冲突严重地障碍着人的正常社会化过程.3.社会化过程中的缺陷,将导致一些社会成员出现越轨行为,甚至实施犯罪行为.〔二〕亚文化与犯罪1、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与主文化相对应的组成局部,是局部文化2、青少年亚文化形成的起因与过程3、个人与犯罪亚文化群接触,就可能由此习染、同化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三〕文化垃圾对犯罪的诱发作用1、不健 犯罪预防的重要性〔一〕预防是社会公正、平安、文明、健康开展的必然要求〔二〕对犯罪的限制是整个社会限制的重要组成局部,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1.犯罪限制是社会限制的重要组成局部.社会限制是人类社会生存的需要.2.犯罪限制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三〕犯罪预防是治理犯罪的最根本途径3、简述现阶段中国犯罪增长的原因答: 犯罪诱发因素的强化〔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扩张〔二〕文化的冲突、亚文化和反文化的冲击,弱化了个体的内控机制〔三〕社会转轨过程中利益冲突和利益纷争时机的增多,意味着犯罪诱因的增多〔四〕腐败现象对犯罪具有刺激、暗示、纵容作用 社会限制功能的削弱〔一〕静态犯罪的限制机制难以适应对动态犯罪限制的需要,新的限制机制尚在探索之中〔二〕城乡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多元化,使有组织的社会限制效能被严重削弱〔三〕城乡人口的流动、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使无组织的自然监督效能弱化〔四〕社会主义文化对个体的内在限制机制在新形势下被严重削弱 犯罪时机和条件的增多〔一〕犯罪分子可借以攫取利益的犯罪对象增多〔二〕社会生活中,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制度上和治理上的漏洞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3.试论被害人的概念和特征.答:被害人是指其人身财产权益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自然人和法人.被害人的特征就是被害人所独有的能够反映其特定身份和被害状态的根本属性.被害人具有三个特征1,被害性是被害人首要的根本特征是指由被害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诸要素所构成的足以使其被害认得内在倾向性2,互动性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前和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害不过是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生或最终结局3,可责性,是被害人因自身的过错如:跳楼,引诱攻击等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因而对被害负责有一定的道德伦理甚至法律上的责任.

犯罪学自考复习资料

24、犯罪被害现象:P228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25、被害的诱发性:P228指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26、被害的易感性:P228指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27、被害的受容性:P228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28、犯罪预测:P252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29、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30、人防:P290指犯罪预防主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犯罪预防采取的相应措施。31、技防:P291是利用技术设施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手段。32、物防:P290指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却犯罪实施所进行的犯

犯罪学笔记

导言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导言第一讲犯罪学概论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秩序的反社会行为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犯罪处罚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参加人员社会成分复杂)犯罪具有危害性和难控制性犯罪学是研究犯罪存在的样态、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一门学科。犯罪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法学的分支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条件:拥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拥有专门的、职业的研究群体犯罪学中的犯罪与刑法学中的犯罪的区别:1.犯罪学中的犯罪:1.严重危害社会(主观因素弱);2.应当受到制裁的行为(种类繁多,包括刑罚惩罚)2.刑法学中的犯罪:1.刑事违法性;2.社会危害性(主客观统一,国家政法机关的主观判断以及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危害);3.应受刑罚惩罚犯罪学的体系:1.本身理论框架体系,包括现象论、原因论以及预防论等;2.学科群体系: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以及犯罪统计学等犯罪是社会矛盾的产物,犯罪学是以承认犯罪不可避免为前提的第
犯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二)2025

犯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二)2025

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对于预防和犯罪行为的解释至关重要。本文将继续总结犯罪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犯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文:1.犯罪动机a.动机的定义和分类b.犯罪动机的心理学解释c.狂热罪行动机和缺席动机d.犯罪动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e.犯罪动机与犯罪心理治疗的关系2.个体差异与犯罪a.个体特征和犯罪倾向的关系b.孤独和社会支持对犯罪行为的影响c.儿童期和青春期的生活事件与犯罪的关联d.人格特质与犯罪倾向的相关性e.基因与环境在犯罪形成中的相互作用3.犯罪者的心理健康问题a.精神疾病与犯罪行为的关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犯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二)2024b.犯罪者的人格障碍及其影响c.暴力行为与焦虑、抑郁的联系d.滥用药物和酒精对犯罪行为的影响e.心理治疗在矫正犯罪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应用4.犯罪取证与心理学方法a.证人心理学在犯罪取证中的应用b.行为分析和犯罪调查的技术和原则c.心理学在刑事审讯中的角色d.认知偏差和虚

《犯罪心理学》笔记-任务5

《犯罪心理学》笔记柏拉图:人的灵魂有善与恶两个方面第一章犯罪行为导论亚里士多德:犯罪的原因在于人类邪恶的本质犯罪心理学的概念:(1)狭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犯罪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性恶论学说,人生来就是自私好斗残暴的18世纪,犯罪古典学派:人性自私论心理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2)广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的19世纪,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自杀犯罪等异常行为是因为社会缺乏规范和正常秩序的结果。产生、形成、发展规律、表现特点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1867年,英国精神病学家莫利兹,《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犯罪与精犯罪心理学的作用:(1)有助于全面了解犯罪问题(2)可以有效预防犯罪行为发生(3)有助神错落之间关系密切。于提高刑事司法水平(4)有助于提高犯罪矫正的质量1876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拉夫特-艾宾,《犯罪心理学纲要》犯罪心理学5种主要研究对象

犯罪学考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犯罪学:是研究一定历史阶段的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的科学。2、犯罪预测:是在掌握过去和现在犯罪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对未来犯罪的发展趋势等所作的判断。3、龙勃罗梭:意大利犯罪学家,实证犯罪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天生犯罪人论。强调生理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创立了犯罪人类学派。4、犯罪现象: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称。5、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6、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和单位。7、被害人:是指由于受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因而遭受一定程度损害的自然人、单位和国家。8、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发生的各种事物或现象。9、犯罪对策(预防):是指国家和社会为防止和减少犯罪的发生或阻遏犯罪的进行,而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及其构成的体系。10、暴力

《犯罪学》重点章节笔记

犯罪的概念(一)、法学上的概念犯罪是指侵害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由统治阶级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在法律上的规定,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学上的犯罪具有如下特性:(1)、侵害统治阶级意志-----社会危害性(2)、违法性(3)、应受刑罚性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二)、犯罪学上的概念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而应受到社会处罚和矫治的行为。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除包涵法定的犯罪外,还包括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1)、触犯刑法而不受刑罚的行为(2)、有严重社会危害的违法行为(3)、有严重社会危害的不良行为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是广义的犯罪,但须以狭义的刑法学上的概念为基础。 犯罪学的概念(一)狭义犯罪学狭义犯罪学狭义犯罪学是指将犯罪和犯罪现象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犯罪原因,故又称犯罪原因学或犯罪定量学。(二)广义犯罪学广义犯罪学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揭示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探索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预防、减少和控制犯罪的措施和途径的科学。第二节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地位 学科性质犯罪学是一门主要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如心理学,生物学和统计学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一)、单一学科或边缘学科的观点既无力完成犯罪学所肩负的使命,又没有反映犯罪学研究的客观现实。(二)、对综合性学科观点的日益广泛的认同,是犯罪学研究走向成熟的客观要求,必然结果和具体体现。(三)、独立于其所借助的诸多学科,也不是诸多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和综合。 学科地位(一)、与刑法学的关系(1)、犯罪学从刑法学中分离出来;(2)、刑法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犯罪学的研究提供借鉴,如:对犯罪的界定及刑罚的预防犯罪功能;(3)、犯罪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为刑事立法和司法服务,如犯罪的心理态度,量刑原则,刑罚种类,量刑制度等(二)、与社会学的关系与社会学的关系都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及社会预防,犯罪社会学是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三)、与心理学的关系知识,原理的借用关系,二者交叉形成犯罪心理学。第三节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犯罪现象起点,出发点(一)、犯罪现象的属性阶级性,社会性,时空性(相对性)(二)、犯罪现象的基本状况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种类等(三)、犯罪现象的特点纵横向比较(四)、犯罪现象的规律犯罪升降变化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是犯罪预测及预防的前提。 犯罪原因核心,主干(一)、犯罪的根源(二)、犯罪的原因(狭义)1、社会原因政治,经济,文化2、个体原因生理,心理(三)、犯罪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四)、犯罪被害人 犯罪预防终点,归宿犯罪防控系统由三道防线构成第四节犯罪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犯罪调查收集,获取资料(一)、调查种类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二)、调查方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临床诊断法*问卷调查与设计问卷调查与设计 什么是问卷及问卷的类型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一种类似于体温表、测力器、磅秤、米尺那样的工具。问卷的类型:1、自填式问卷;2、访问式问卷 问卷的一般结构(1)封面信;(2)指导(3)问题及答案(4)编码及其他资料

犯罪学复习资料

1、简述同犯罪的形式概念相比,犯罪的实质概念的特性。答案:1、犯罪的实质概念的外延不小于形式概念。2、犯罪的实质概念以行为是实害确定犯罪的内涵。3、犯罪的实质概念是防止犯罪意义上的概念。2、简述我国有关犯罪学概念的界定。答案:我国犯罪学研究者对犯罪学有着不一样的界定,从多种界定可以看出,我国犯罪学研究都倾向于广义犯罪学的研究,即把犯罪学界定为研究犯罪行为、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其犯罪控制和防止犯罪对策的学科。详细而言,犯罪学是指研究犯罪行为、犯罪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控制与防止对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的边缘科学。3、简述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答案: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犯罪学的研究范围问题,对犯罪学概念理解的不一样,其确定的研究对象也不一样,根据我们对犯罪学概念的界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四个方面:犯罪行为、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控制与防止。4、简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答案:首先,犯罪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犯罪学复习题

《犯罪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一般认为,“犯罪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人类学家(C)提出来的(p3)A.加洛法罗B.菲利C.保罗·托皮纳尔D.贝卡利亚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p7)A.犯罪现象B.犯罪原因C.犯罪治理D.犯罪防止3.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A)(p9)A.社会科学B.人文科学C.法学学科D.心理学科4.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p19)A.社会构造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5贝卡利亚认为,防止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p40)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6.有关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B)(p49)A.犯罪二原因论B.犯罪三原因论C.犯罪四原因论D.犯罪五原因论7.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的研究从犯罪行为转向了(A)(p51)A.犯罪人B.犯罪被告人C.犯罪嫌疑人D.犯罪被害人8.伴随社会的不停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停(D)(p61)A.消失B.上升C.下降D.发展变化9.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步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C)A.阶级

犯罪学复习资料(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A.保罗·托皮纳尔B.贝卡利亚C.保罗·费尔巴哈D.加罗法洛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A.对犯罪现象的研究B.对犯罪原因的研究C.对犯罪对策的研究D.对犯罪矫治方法的研究3.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A.技术性B.客观性C.综合性D.复杂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是()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临床诊断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A.刑法学B.社会学C.统计学D.生物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A.实证犯罪学派B.古典犯罪学派C.犯罪生物学派D.犯罪心理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A.犯罪原因三元论B.天生犯罪人论C.自然犯罪概念D.犯罪饱和律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A.消长律B.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犯罪学课堂笔记资料

DOCX11.6KB 3
1/3
展开阅读剩余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