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园艺植物保护学:指以园艺植物为保护对象,应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于经济损害水平之下,确保园艺生产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科学。 经济损害水平: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 经济阈值: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值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从生物和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阈值之下,既有效的预防或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达到高产、稳产和增产的目的,又确保对农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创要造必条件。 植物病害:指植物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不良影响,其生理、细胞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和外观症状的现象。 症状:指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① 变色:指植物患病后部分或全株色泽发生不同于植物正常颜色的改变。 有均匀变色(褪绿、黄化)和不均匀变色(花叶、斑驳、明脉、碎色) ② 坏死:指植物发病后细胞和组织的死亡。 有叶斑、叶枯、叶烧、疮痂、溃疡、猝倒、立 枯等 ③ 腐烂:指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有干腐、湿腐软腐等 ④ 萎蔫:指植物局部或由于整株失水而发生凋萎的现象久蔫和暂。 永时性萎蔫 ⑤ 畸形:指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状态。 有徒长、矮化、矮缩、 皱缩卷叶、根瘤、变态等 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类型有: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点状物脓状物锈状物 侵染性病害:指由生物因子(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可在植物个体间传染。 非侵染性病害:指由非生物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无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传染。 病害三角:在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约所构成的病害关系。 病害四面体:病原、寄主植物、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四者共同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 营养体:指菌物的菌体,具有吸收、输送和储存养分的功能。 吸器:指活体营养生物侵入寄主后,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特殊结构。 菌组织:指菌丝体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疏丝组织:菌丝体纠结比较疏松 拟薄壁组织:菌丝体纠结十分紧密 菌物的生活史:指菌物孢子经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包括无性阶段和有阶段 无性繁殖: 产生大量孢子;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有性生殖: 产生适宜环境;是初侵染源 多型性:指转主寄生的菌物产生两种及以上的孢子类型的现象。 锈菌产生的孢子类型:性孢子孢子5种、锈、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原核生物:指无核膜包被、有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无有膜包被的细胞器的单细胞微生物和菌原体,菌原体包括植原体和螺原体 补充营养:成熟必不可少的营养 多型现象:在同一种昆虫中,除雌雄异型外,在同种性别中,还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 卵期:卵自母体产出到孵化所经历的时期 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 脱皮:昆虫幼期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脱去旧表皮的过程 化蛹:末龄幼虫脱最后一次皮变为蛹的过程 蛹期:自化蛹至羽化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 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高级阶段,具有判别系统发生和分类地位的固定特征,是完成生殖和使种群得以繁衍的阶段 世代:昆虫从卵开始经过幼虫、蛹到成虫性成熟产卵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 世代重叠:对于多化性昆虫来说,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各虫态发育进展参差不齐,以致田间各世代间难以划分界限,造成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不同世代的相同世代。 休眠: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暂时性生象。 滞育:作为遗传特性固定在昆虫某一虫态的生长发育停滞现象。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 有害生物 :与人类竞争资源或危及人类健康,达到经济受害水平的生物。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即从始发育到成虫性成熟为止,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要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或虫态。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若虫和稚虫)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二、填空题 1. 有害物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 2. 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 昆虫胸部是运动中心, 昆虫腹部是生殖谢中心。 3.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有细胞壁,无细胞核。植物病原细菌形态多为 杆状,裂殖繁殖。 4. 植物对原物表现出的性被划分为 免疫、 抗病、 耐病、 感病、 避病等类型。 5.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主要有胃杀作用 、 熏蒸作用 、 触杀作用 和 内吸作用 。 6. 植物检疫可分为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7. 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有减少园艺生态系统中害虫的种类、控制害虫数量和控制害虫 危害。 8. 病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有消灭和控制病原物、保护寄主植物、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和治疗病害植物。 9. 细菌的形态:球状(球)杆状(杆)、螺旋状(螺旋菌 10. 营养体的变态包括吸器、菌核、子座、菌索等 11. 有性生殖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12. 昆虫头部有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 、昆虫眼分单眼、复眼(金龟甲类三叶状触角) 13. 昆虫的 口器分咀嚼式(机械损伤)、刺吸式(生理伤害)、虹吸式(鳞翅目昆虫特征) 咀 嚼式口器分舌、上颚(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下颚(握持、撕碎和推进食物,触觉、 嗅觉和味觉功能)、上唇(形成口器上食物外落,其内壁上有毛和味觉器)、 下唇(感触和盛托食物) 14. 昆虫的足:基部分为基节节节节节和前跗节 自、转、腿、胫、跗 15. 胸足类型代表昆虫 a、步行足(步甲、瓢甲、蝽象) b、跳跃足(蝗虫、蟋蟀)c、开 掘足(蝼蛄前足、金龟子)d、捕捉足(螳螂、猎蝽)e、游泳足(仰泳蝽、龙虱的后足) f、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粉足(蜜蜂的后足) g、携 16. 翅的类型膜翅翅翅翅翅鞘翅:有、鳞、毛、缨、鞘、半、平衡棒 17. 完全变态蛹的类型及代表昆虫 a、离蛹(金龟甲、蜂类的蛹)b、被蛹(蛾、蝶类的蛹) c、围蛹(蝇类的蛹) 、虹 18. 3R:抗性、残留、再增猖獗 3致:致畸癌突、致、致变 三、单项选择题 1. 蝶类昆虫的口器属( D )。 D、虹吸式 2. 植物细菌性病害具备(的病征。 C、菌脓 3. 下列天敌昆虫中属于寄生性的是( )。 C 、赤眼蜂 4. 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为( )。 B、硫酸铜、生石灰和水 5. 昆虫成虫的前翅着(生在 )。 B、中胸 四、判断题 1. 蚜虫是刺吸式口器,防治蚜虫应该选用内吸性药剂。(√) 2. 蝗虫的前后翅都是膜翅。 (×) 3. 螳螂的前足是开掘足。 (×) 4. 受介壳虫植物易发生煤污病。(√) 5. 植物发生病害后可以采取防治措施也可以不采取防治。 (√) 6. 感病品种一般潜育期较短。(√) 7. 蛾蝶类昆虫蛹的触角、足和翅紧贴于蛹体,不能自由活动,称为围蛹。 (×) 8. 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即进入胚发育阶段,特点是生长伴随着脱皮和变态。(√) 9. 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 ) 10. 植物病毒都可以由种子传播。(× ) 11. 菌核具有贮藏养分和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功能。(√ ) 12. 真菌产生孢子的机构统称子实体。(√ ) 13. 所有都危害植物,简称植物线虫。 (× ) 14. 昆虫成虫的体躯分3个体节。(× ) 15. 蚜虫是刺吸式口器,防治蚜虫应该选用内吸性药剂。(√) 五、问答题 1. 植物检疫害虫的特点是什么? (1) 局部发生 (2) 主要由人为因素进行远距离传播 (3) 具有 (4) 由法规所规 定的 2. 鳞翅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蝶类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鳞翅目昆虫的口器为虹吸式口器;翅2对,膜质,翅及身体密被鳞片,翅面常具一些由鳞片 组成的特殊斑纹是分种的重要特征,翅上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为全变态;幼虫为多足型;被蛹。 蝶类触角为球杆状或棒状;白天活动;静止时翅直立于体背。蛾类触角丝状或栉齿状;翅静止时平放或呈屋脊状放在体背,多夜出性,有趋光性。 3.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目标是什么?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的一种选择和使用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目标是长期预防与控制有害生物危害,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健康、环境 和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 4.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大量感病寄主,致病力强的病原物,适宜的发病条件。大面积单一种植遗传同质性的品种,是人为制造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存在是园艺植物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决定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常见的一些气象因素有温度、降雨量、降雨日数、相对湿度、夜间结露时间、光照时间等因素,都与病害能否 流行有密切关系。 5.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达到综合治理病害的目的? (1)消灭和控制病原物:包括铲除病原物、阻断病原物和抑制病原物的措施。 (2)保护寄生植物:包括对寄生植物的化学保护、生物保护、和生态保护。 (3)提高寄主植物的性抗病:通过选种、引种育和良好的栽培管理获得和利用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4)疗发病植株:运用化学、物理治和术治疗等手段治病植株。 6. 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如何做到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 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安全用药:防止农药对人、天敌、牲畜产生毒害;防止对植物产生药害。 合理用药:选择适当的农药适时用准确掌握用药量;讲究施药方法;看天气用;合理农药。 7. 试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主要措施。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是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是从生态全局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 综合治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 允许水平之下;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使防治技术安全、经济、简便、有效。 试述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 害虫的综合治理一是可以通过控制园艺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尽可能减少园艺生态系中害虫的种类,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类。二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对已有害虫采用适当的方 法,压低害虫的种群基数、恶化其生存繁殖环境、或直接消灭害虫,都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三是控制害虫危害,在适于某种害虫大发生的地域种植不适于其取食危害的作物或作物品种,调整作物播种期,使作物易受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敏感期错开害虫的发生期,都 可以减少害虫危害造成的损失。 8. 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止害虫的? 入侵 有效阻止害虫入侵的方法:检疫对象应该采取植物对外检疫或对内检疫的手段或措施,将 害虫控制在疫区范围内,阻止害虫入侵;非检疫对象,可通过设防虫网、银灰膜、挖防虫沟、撒石灰隔离带、果实或苗木套袋及树干绑草绳阻隔、谷草把诱集、糖酒醋液及性诱剂诱 杀等措施,均可将害虫控制在所栽培的园艺植物区域外,防止害虫入侵。也可控制园艺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尽可能利用有益生物,如引进和释放天敌,可增加田间有益生

猜你喜欢
2.9万次浏览
5808人收藏
园艺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2

园艺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2

一、名词解释园艺植物保护学:指以园艺植物为保护对象,应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于经济损害水平之下,确保园艺生产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科学。经济损害水平: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 经济阈值: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值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从生物和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阈值之下,既有效的预防或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达到高产、稳产和增产的目的,又确保对农业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

园艺植物栽培学复习题资料

3 观赏植物具有观赏作用或可提供观赏价值的所有木本、草本植物(草坪植物)。4 生物种根据不连续的繁育单位,即通过繁育上的障碍与其它的种区别开来,同种个体彼此间杂交能育或具有能育潜力6 品种按人类需要选育出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并且在被繁殖后仍能保持其特征的人工生物群体。是劳动的产物。7 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的根叫主根8 根颈根与茎的交界处,上下通道,活跃敏感。9 根际与根系紧密结合的基质表面,是以毫米计的微域环境,内含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和脱落的根细胞。10 菌根同真菌共生的根为菌根。菌丝不侵入细胞内,只在皮层细胞间隙中为外生菌根,菌丝侵入细胞内部为内生菌根。介于二者之间为内外兼生菌根,如草莓。11 根瘤细菌入侵根部组织形成的共生体,该类细菌称为根瘤菌,刺激细胞分裂形成根瘤。12 再生能力断根后长出新根的能力。13 芽的异质性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状况下形成的芽,其质量有很大

完整版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真菌的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3.内含体: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复合体。4.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只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他小种,这种抗病性称作垂直抗病性。5.生理小种:指一种寄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6.IPM ,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已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7.病征:在发病部位形成的病原物结构。8.系统侵染性病害: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从侵入点向四周各组织器官蔓延,最终引起寄主植物绝大多数部位或全株发病。9.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2)

名词解释1、病原:2、病原菌:3、非侵染性病害:4、侵染性病害:5、症状:6、病症:7、生物性病原:8、子实体:9、锁状联合:10、病毒:11、病害流行:12、致病性:13、侵染过程:14、侵染循环:15、隐症现象:16、潜伏侵染17、诱发抗病性:;18、下口式:19、昆虫年生活史:20、跗肢:21、多胚生殖:22、补充营养:23、龄期:24、单寄生:25、植物检疫:26、孤雌生殖:27、耐害性:29、生物防治:30.两性生殖:31.趋性:32.变态:33.致病性:34.重寄生:35.病程:36.初侵染:37.内吸作用:38.药害:39.多型现象:40.性二型现象: 判断题.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的。大部分植物病原病毒致死温度在5570之间 3.所有锈菌都能产生5种不同类型的孢子。接合孢子是有性孢子。 再次侵染就是指植物病原菌的第2次侵染。各种病害潜育期长短差异很大,常见的叶斑病的潜育期一般为715d。病原物的寄生性越强,其致病力越强。为了方便,可以用手直接拌种、配药。40昆虫最适温度范围. )10.膜翅是昆虫翅质地的常见类型 11.昆虫的气门大多为8对 12.虫龄应为蜕皮次数加1.()13.肉食瓢虫主要捕食蚜类.蚧类. 螨类.粉虱等( )14.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地区称保护区.()15.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硫酸铜,几乎不溶于水()16.用含5万单位的井冈 简答题1.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3.比较昆虫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的症状:4、比较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昆虫的特征5、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6、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与病害防治的关系7、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8、植物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特点及防治途径9、半知菌亚门的特点10、病毒病的主要特点11.植物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昆虫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以桃蚜为例,说明如何有效地防治蚜虫类害虫?1.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哪些?1.侵染性植物病害和非侵染性植物病害在圃地分布有何不同?1.生产中如何大量熬制石硫合剂?17.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哪些?18.月季锈病如何防治?19.如何防治天牛类害虫? 论述题1、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制定防治措施2、举例说明园林植物症状表现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3、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与病害防治的关系4、举例说明蚜虫的防治方法5、举例说明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6、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园林植物的抗病机制。7、举例说明病害流行的因素。8、概述蚧壳虫的防治方法:9、举例说明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10、举例说明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1、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园林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的途径12、举例分析园林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13、举例说明柯赫假定(人工诱发试验)14、举例说明侵染过程15、举例说明园林植物苗圃害虫的防治方法16、园林植物抗虫机理17、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如何理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芽的异质性:枝条或茎上不同部位生长的芽由于形成时期、环境因子及营养状况等不同,造成芽的生长势及其他特性上存在差异2.芽的早熟性:新梢上当年形成的芽当年就能够萌发成枝的特性3.芽的晚熟性:新梢上形成的芽,当年不萌发,待到第二年春季才萌发的特性4.根颈:园艺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相接处的部分为根颈5.有性繁殖:亦称种子繁殖法,即利用雌雄受粉相交而结成种子来繁殖后代的繁殖方法6.无性繁殖:又称营养器官繁殖,即利用植物营养体的再生能力,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人工辅助之下培育成独立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没有经过受精作用的繁殖方式。7.蹲苗:移栽前5~10d苗床停止灌水,在土壤较干旱的条件下使苗的地上部、根系停长,移栽时易于不带土起苗和栽植,定植后及时灌溉易缓苗,成活率高。8.囤苗:定植前5~7d将苗木挖出,带土坨囤积在原生长畦内,使受伤的根系、伤口能愈合并长出新根,苗生长较慢或稍失水后,植株吸水能力提,有利缓苗9.

植物保护学_复习资料

绪论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3R”问题: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农药残留(residue)植物保护;是植物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各种技术措施,将有害生物持续地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或美学容许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植物的可持续生产。第一章*植物病害:当植物遇到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时,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导致死亡的现象。植物病害的形成i.病原:引起植物诸多发病的起主导和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它决定着植物病害的性质。ii.病因:引起植病的非生物因素(温度、气候、土壤等)iii.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生物因素:真菌、细菌、病毒等。iv.寄生物:自己不能合成营养物质,需要从其它活生物取得营

园艺植物保护学(完整)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一章绪论园艺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性园艺植物生产面积、产量及效益果树生产FAO统计:1999年,中国果树面积、产量双双世界第一,中国为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2014年国内果园面积增长至1275万公顷左右。当中香蕉园面积约为41.5万公顷,占国内果园总面积的3.3%;苹果园面积占比为18.4%;柑桔园面积占比为19.0%;梨园面积占比为9.0%2014年四川省水果种植面积达920万亩,总产量719万吨,呈现面积、产量连年增加的态势。蔬菜生产据农业部统计,2014年我国蔬菜的种植面积达到2128.9万公顷;年产量超7亿吨,人均占有量达500多公斤,均居世界第一位。全国蔬菜总产值约12000亿元。2013年四川省蔬菜面积1915万亩,居全国第三。蔬菜产量达到3950万吨。其中,其中外销出川蔬菜达1200多万吨。例:空心菜和泥鳅的生态养殖田。水上空心菜市价是普通空心菜的两倍。集旅游、观光、生产、加工于一体。观赏园艺观赏植物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观花、茎、叶、果、根),适于室内外种植,美化环境和生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

名词解释(6×3==18 引种部分、选种部分、诱变育种部分等等)1.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2.引种: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通过试验鉴定,选择其优良者繁殖推广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3.驯化引种:引种工作中,如果引地自然条件与原产地差异较大,或引入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或扩大)植物的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的引种方式。4.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5.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突变发生在芽的茎尖分生组织中,当芽萌发长成枝条,并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截然不同,即为芽变。6.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

园艺植物栽培学复习材料(2)

根系木栓化程度高,再生能力差,伤根后不易恢复,适宜直播,育苗移栽时必须采取护根措施,宜早、宜小定植。茎:茎蔓生,中空,含水量高,易折断(裂),但输导性能良好。67片叶后,不能直立生长类型,需搭架或吊蔓栽培。绝大多数黄瓜品种的茎为无限生长,品种的叶腋间有分生侧蔓的能力,具顶端优势。一般植株坐瓜前,体内养分蓄积充足,易于形成侧枝,故生产上应注意整枝打杈,打顶破坏主蔓的顶端优势茎基部近地面处有形成不定根的能力,不定根有助于黄瓜吸收肥水。“点水诱根”叶:子叶对生,长椭圆形。真叶呈掌状全缘五角形,互生,叶两面被有刺毛和气孔。叶面积大,蒸腾能力强,加上根系吸收吸水能力差,需水量大花:生产上最常见的为雌雄同株异花的株型。植株上第一着花节位及雌花节比例是评价黄瓜品种的重要指标。第一雌花着生节位越低、雌花节位比例越高,对于黄瓜早熟、丰产有利。黄瓜花的性型是可塑的,最初分化出花的原始体,具有雌蕊和雄蕊两性原基。当

2025年《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取、运送、转化和运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互换的科学。2.肥料:直接或间接供应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形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3.肥料的作用:1)营养作物,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2)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3)调整农业生产中营养元素的循环;4)防止环境污染,保持农业的清洁生产。肥料运用率:指当季作物吸取运用的养分占所施肥料中该养分的分数或百分数.5.合理施肥的关键规定:提高肥料运用率和经济效益。李比希有关植物营养学发展的三个学说: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7.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原因:遗传原因、环境条件。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判断原则:必要性、专一性、直接性。9.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种类:天然营养元素(碳、氢、氧)植物营养三要素(氮、磷、钾)中量元素

2025年单招护理专业技能考试复习资料

苏轼单招护理专业技能考试复习资料(一)给药的基本知识1、药物的保管:容易挥发、溶解、风化药物,应装密封瓶井盖紧,如乙醇,酵母片;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装深色密闭瓶中或有黑纸遮盖的纸盒中。如肾上腺素、维生素C、氨茶碱易燃、易爆:应远离明火,如乙醚、乙醇、环氧乙烷易被热破坏的药物:冷藏在2-10度的冰箱内,如各种疫苗、抗毒血清、白蛋白、青霉素皮试液等。2、给药的途径: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吸入、外敷、直肠给药以及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等。除动、静脉注射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他给药方法均有一个吸收方法,吸收的速度顺序依次为: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二)、口服给药法1、口服给药法正确的是:先取固体药再配液体药,固体药用药匙取,液体用量杯。右手持药瓶,标签朝手心,缓慢到入所需药量同时服用几种药,应分别倒入不同的药杯,如更换药液品种,应洗净药杯药液不足1ml用滴管吸取药液

植物保护学复习

绪论植物保护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生物及其控制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3R”问题: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农药残留(residue)植物保护:是植物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各种技术措施,将有害生物持续地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或美学容许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植物的可持续生产。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危害的发生原因,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控制的科学。第一章*植物病害:当植物遇到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时,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导致死亡的现象。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构成植物病变及影响其生长发展的基本因素:植物,病原体和环境条件。症状:植物病变经过一系列病变过程,最终导致植物上显示出

植物保护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学一、名词解释1.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2.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3.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4.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5.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二、简答题1.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是什么?侵染性病害的特征是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在病株的表面或者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的存在,有的侵染性病害在病部有明显的病征。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有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园艺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2

PDF883KB 9
1/9
2/9
3/9
4/9
继续浏览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