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线缆的类型   要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所包含的应用系统来确定线缆的类型。对于计算机网 络和电话语音系统可以优先选择4对双绞线电缆,对于屏蔽要求较高的场合,可 选择4对屏蔽双绞线;对于屏蔽要求不高的场合应尽量选择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选择75Ω的同轴电缆。对于要求传输速高或保密性高的 场合,应选择光缆作为水平布线线缆。   (2)确定电缆的长度   要计算整座楼宇的水平布线用线量,首先要计算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然 后对各楼层用线量进行汇总即可。每个楼层用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C=[0.55(F+N)+6]×M   其中,C为每个楼层用线量,F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N 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M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6为端 对容差(主要考虑到施工时线缆的损耗、线缆布设长度误差等因素)。   整座楼的用线量:S=ΣMC ,M为楼层数,C为每个楼层用线量。   应用示例:已知某一楼宇共有6层,每层信息点数为20个,每个楼层的最 远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60米,每个楼层的最近信息插座离楼层管 理间的距离均为10米,请估算出整座楼宇的用线量。   解答:根据题目要求知道:   楼层数M=20   最远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F=60m   最近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N=10m   因此,每层楼用线量C=[0.55(60+10)+6]×20=890m

电缆计算公式相关资料
4.8万次浏览
9565人收藏
电缆计算公式

电缆计算公式

(1)确定线缆的类型要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所包含的应用系统来确定线缆的类型。对于计算机网络和电话语音系统可以优先选择4 对双绞线电缆,对于屏蔽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选择4 对屏蔽双绞线;对于屏蔽要求不高的场合应尽量选择4 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选择75Ω的同轴电缆。对于要求传输速高或保密性高的场合,应选择光缆作为水平布线线缆。 (2)确定电缆的长度要计算整座楼宇的水平布线用线量,首先要计算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然后对各楼层用线量进行汇总即可。每个楼层用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C=[0.55(F+N)+6]×M 其中,C 为每个楼层用线量,F 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M 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6 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到施工时线缆的损耗、线缆布设长度误差等因素)。 整座楼的用线量:S=ΣMC ,M 为楼层数,C 为每个楼层用线量。 应用示例:已知某一楼宇共有6 层,每层信息点数为20 个,每个楼层的最远信息插座离楼层

电缆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0.7854*G*N*K1*K2*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d^2)*0.7854*G*C*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D1^2-D^2)*0.7854*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D^2*0.7854*t*G*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1. 塑料基本性能的含义1.体积电阻系数塑料在电场的作用下有泄漏电流通过,泄漏电流通过塑料时的阻力称为体积电阻。电流通过每1cm3塑料的电阻即为体积电阻系数ρv,单位为欧姆米,单位符号为Ω.m。体积电阻系数越高,绝缘性能越好。2.击穿场强当塑料上施加的电压达到某一极限时,塑料丧失绝缘性能被击穿,击穿瞬间所施加的电压值称为塑料的击穿电压,击穿电压与塑料厚度之比称为击穿场强E单位符号为kV/mm。3.介电常数它是表示塑料极性大小的指标。介电常数ε越小,塑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强度越小,其介质损耗也越小。4.介质损耗角正切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塑料中所消耗的级量称为介质损耗。它常以介质损耗角的正切值tgδ来表示。 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塑料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基础,加入各种配合剂混合而成的。其机械性能优越、耐化学腐蚀、不延燃、耐气候性好、电绝缘性能好、容易加工、成本低,因此是电线电缆绝缘和护套用的好材料。1.聚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聚合而成的线型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如下:HHHHHHCCCCCCClHClHClHn从该分子结构看,聚氯乙烯具有以碳链为主链,呈线型,含有CCl极性键。聚氯乙烯树脂具有下列基本特性:(1)是热塑性的高分子材料,可塑性和柔软性较好。(2)由于CCl极性键的存在,树脂具有较大德极性,因此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角的正切值较大,在低频情况下,有较高的耐电强度。另外由于极性键的存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机械强度较高。 聚乙烯1.聚乙烯的合成方法和品种(1)低密度聚乙烯(LDPE)纯净的乙烯中加入极少量的氧气或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压缩到202.6kPa左右,并加热到约200oC时,乙烯就可聚合成白色的蜡状聚乙烯。此法因在高压下进行,常称为高压法。用这种方法可制得密度为0.9150.930的柔软聚乙烯,分子量在1500040000。其分子结构支链多,但结构疏松,分子构型呈“树枝状”,故密度低,所以称为低密度聚乙烯。(2)中密度聚乙烯(MDPE)在30100大气压下,用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使乙烯聚合成聚乙烯的方法,称为中压法。所制得的聚乙烯密度为0.9310.940。中密度聚乙烯也有用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掺合而成的;或用乙烯与丁烯、醋酸乙烯和丙烯酸酯等单体共聚的中密度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聚乙烯在高能射线或交联剂的作用下,能使线型的分子结构变成体型(网状)的分子结构。使热塑性材料变成热固性材料。用交联聚乙烯作绝缘材料,长期工作温度可提高到90oC,瞬时短路温度可达170250oC。交联聚乙烯的交联方法有: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辐照交联属于物理交联,化学交联最常用的交联剂是DCP(过氧化二异丙苯)。电线电缆用的材料还有很多:泡沫聚乙烯、氟塑料、聚丙烯、聚酰胺、聚酯塑料等,不一一介绍了。第二节导体塑料电线电缆的导体主要有:电工圆铜线、电工圆铝线、电力电缆用铜和铝导电线芯、电气装备用铜和铝导电线芯等。电工圆铜线和电工圆铝线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光洁,无油污、毛刺、裂纹、扭结、夹杂物、机械损伤,腐蚀斑点及铜、铝线氧化现象等。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 、 电线 电缆 材料 用量 铜 的 重量 习惯 的 不用 换算 的 计算 方法 : 截 面积 * 8 . 89 = kg / km 如 120 平方 毫米 计算 : 120 * 8 . 89 = 1066 . 8 kg / km 1 、 导体 用量 : ( Kg / Km ) = d ^ 2 * 0 . 7854 * G * N * K1 * K2 * C / d = 铜 线径 G = 铜 比重 N = 条 数 K1 = 铜线 绞 入 率 K2 = 芯 线 绞 入 率 C = 绝缘 芯 线 根 数 2 、 绝缘 用量 : ( Kg / Km ) = ( D ^ 2 - d ^ 2 ) * 0 . 7854 * G * C * K 2D = 绝缘 外 径 d = 导体 外 径 G = 绝缘 比重 K2 = 芯 线 绞 入 率 C = 绝缘 芯 线 根 数 3 、 外 被 用量 : ( Kg / Km ) = ( D1 ^ 2 - D ^ 2 ) * 0 . 7854 * GD 1 = 完成 外 径 D = 上 过程 外 径 G = 绝缘 比重 4 、 包带 用量 : ( Kg / Km ) = D ^ 2 * 0 . 7854 * t * G * ZD = 上 过程 外 径 t = 包带 厚度 G = 包带 比重 Z = 重叠 率 ( 1 / 4 Lap = 1 . 25 ) 5 、 缠绕 用量 : ( Kg / Km ) = d ^ 2 * 0 . 7854 * G * N * Zd = 铜 线径 N = 条 数 G = 比重 Z = 绞 入 率 6 、 编织 用量 : ( Kg / Km ) = d ^ 2 * 0 . 7854 * T * N * G / cos θ θ = atan ( 2 * 3 . 1416 * ( D + d * 2 ) ) * 目 数 / 25 . 4 / Td = 编织 铜 线径 T = 锭 数 N = 每 锭 条 数 G = 铜 比重 比重 : 铜 - 8 . 89 ; 银 - 10 . 50 ; 铝 - 2 . 70 ; 锌 - 7 . 05 ; 镍 - 8 . 90 ; 锡 - 7 . 30 ; 钢 - 7 . 80 ; 铅 - 11 . 40 ; 铝箔 麦拉 - 1 . 80 ; 纸 - 1 . 35 ; 麦拉 - 1 . 37 PVC - 1 . 45 ; LDPE - 0 . 92 ; HDPE - 0 . 96 ; PEF ( 发 泡 ) - 0 . 65 ; FRPE - 1 . 7 ; Teflon ( FEP ) 2 . 2 ; Nylon - 0 . 97 ; PP - 0 . 97 ; PU - 1 . 21 棉布 带 - 0 . 55 ; PP 绳 - 0 . 55 ; 棉纱 线 - 0 . 48 二 、 导体 之外 材料 计算 公式 1 . 护套 厚度 : 挤 前 外 径 × 0 . 035 + 1 ( 符合 电力 电缆 , 单 芯 电缆 护套 的 标称 厚度 应 不 小于 1 . 4 mm , 多 芯 电缆 的 标称 厚度 应 不 小于 1 . 8 mm ) 2 . 在线 测量 护套 厚度 : 护套 厚度 ( 挤 护套 后 的 周长 挤 护套 前 的 周长 ) / 2 π 或 护套 厚度 ( 挤 护套 后 的 周长 挤 护套 前 的 周长 ) × 0 . 15923 . 绝缘 厚度 最薄 点 : 标称 值 × 90 % - 0 . 14 . 单 芯 护套 最薄 点 : 标称 值 × 85 % - 0 . 15 . 多 芯 护套 最薄 点 : 标称 值 × 80 % - 0 . 26 . 钢丝 铠装 : 根 数 = π × ( 内 护套 外 径 + 钢丝 直径 ) ÷ ( 钢丝 直径 × λ ) 重量 = π × 钢丝 直径 ² × ρ × L × 根 数 × λ 7 . 绝缘 及 护套 的 重量 = π × ( 挤 前 外 径 + 厚度 ) × 厚度 × L × ρ 8 . 钢带 的 重量 = π × ( 绕 包 前 的 外 径 + 2 × 厚度 - 1 ) × 2 × 厚度 × ρ × L / ( 1 + K ) 9 . 包带 的 重量 = π × ( 绕 包 前 的 外 径 + 层 数 × 厚度 ) × 层 数 × 厚度 × ρ × L / ( 1 ± K ) 其中 : K 为 重叠 率 或 间隙 率 , 如 为 重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一 、 导体 直流 电阻 的 计算 公式 电线 电缆 的 导体 电阻 是 指 在 一定 的 直流 电压 下 , 电线 电缆 单位 长度 的 导体 电阻 值 , 单位 为 欧姆 每 千米 ( Ω / km ) 。 计算 公式 为 : $ R = \ rho \ times \ frac { L } { S } $ , 其中 , $ R $ 为 导体 直流 电阻 ( Ω ) , $ \ rho $ 为 导体 电阻 率 ( Ω mm / m · ² ) , $ L $ 为 电线 电缆 长度 ( m ) , $ S $ 为 电线 电缆 的 导体 截 面积 ( mm ² ) 。 二 、 电线 电缆 载 流量 的 计算 公式 电线 电缆 的 载 流量 是 指 在 一定 的 条件 下 , 电线 电缆 能够 安全 持续 通过 的 电流 值 。 计算 公式 为 : $ I = P \ div ( U \ times \ sqrt { 3 } \ times \ cos \ varphi ) $ , 其中 , $ I $ 为 电线 电缆 载 流量 ( A ) , $ P $ 为 负载 功率 ( kW ) , $ U $ 为 电压 ( V ) , $ \ cos \ varphi $ 为 功率 因数 。 三 、 电线 电缆 电容 的 计算 公式 电线 电缆 的 电容 是 指 单位 长度 的 电线 电缆 存储 电荷 的 能力 。 计算 公式 为 : $ C = ε \ times \ frac { S } { d } $ , 其中 , $ C $ 为 电线 电缆 电容 ( F / m ) , $ \ varepsilon $ 为 介 电 常数 , $ S $ 为 电线 电缆 的 导体 截 面积 ( mm ² ) , $ d $ 为 电线 电缆 导体 之间 的 距离 ( mm ) 。 四 、 电线 电缆 电感 的 计算 公式 电线 电缆 的 电感 是 指 单位 长度 的 电线 电缆 产生 磁场 的 能力 。 计算 公式 为 : $ L = μ \ times \ frac { N \ times S } { l } $ ² , 其中 , $ L $ 为 电线 电缆 电感 ( H / m ) , $ μ $ 为 磁 导 率 , $ N $ 为 电线 电缆 的 匝 数 , $ S $ 为 电线 电缆 的 导体 截 面积 ( mm ² ) , $ l $ 为 电线 电缆 长度 ( m ) 。 五 、 电线 电缆 绝缘 电阻 的 计算 公式 电线 电缆 的 绝缘 电阻 是 指 电线 电缆 的 绝缘 层 在 一定 的 直流 电压 下 , 其 电阻 值 。 计算 公式 为 : $ R = U \ div I $ , 其中 , $ R $ 为 绝缘 电阻 ( M Ω ) , $ U $ 为 施加 的 电压 ( V ) , $ I $ 为 通过 的 电流 ( mA ) 。 以上 是 电线 电缆 常用 的 计算 公式 , 在 实际 应用 中 , 需要 根据 具体 情况 选择 合适 的 计算 公式 , 并 考虑 到 电线 电缆 的 长度 、 温度 、 湿度 等 因素 的 影响 。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第 一 页 , 共 20 页 。 第 二 页 , 共 20 页 。 第 三 页 , 共 20 页 。 第 四 页 , 共 20 页 。 第 五 页 , 共 20 页 。 第 六 页 , 共 20 页 。 第 七 页 , 共 20 页 。 第 八 页 , 共 20 页 。 第 九 页 , 共 20 页 。 第 十 页 , 共 20 页 。 第 十 一 页 , 共 20 页 。 铝 绞线 和 钢芯 铝 绞线 的 载 流量 第 十 二 页 , 共 20 页 。 第 十 三 页 , 共 20 页 。 第 十 四 页 , 共 20 页 。 第 十 五 页 , 共 20 页 。 第 十 六 页 , 共 20 页 。 第 十 七 页 , 共 20 页 。 第 十 八 页 , 共 20 页 。 第 十 九 页 , 共 20 页 。 第 二 十 页 , 共 20 页 。

【收藏】电线电缆成缆计算公式

电缆长度的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计算公式第一部分

电线电缆材料计算公式

成缆的目的电缆是用来传输电能或控制信号的。电力设备用电多数是用多相电源,所以电力电缆是多芯的,常用三相电源的三芯电缆或四芯电缆(其中有一芯作为地线)。控制电缆主要是用于控制设备的线路,控制电缆需要的根数一般很多,因此控制电缆往往做成多芯的。这样不仅使用方便、经济,而且使用三相电源送电的三相电缆成缆在一起,可以使三相磁场抵消, 减少损耗。因此,在成缆工序中,是将二芯、三芯,甚至是几十芯绞合在一起。组成多芯电缆。这种将绝缘线芯按一定的规则绞合在一起,包括绞合时线芯间空隙的填充和在成缆上的包带过程,叫做成缆。成缆时,绝缘线芯的绞合形式是采用同心层正规绞合,绝缘线芯直径相同的成缆叫做对称成缆,绝缘线芯直径不同的成缆叫做非对称成缆。 成缆绝缘线芯及其它原材料1.从成缆使用材料上分类2.成缆各辅料的作用a.包带:包带都有将绞合线缆扎紧、包缚成形的作用,同时根据包带材料不同还具有其他特殊作用,如玻纤带有一定的耐火作用。b.填充:填充都有使成缆后电缆外形圆整,不易变形的作用,同时根据填充材料的不同还有其它特殊作用,如阻燃填充有阻燃的作用。3.从成缆结构来看a.由绝缘线芯数的多少,可将成缆分为:两芯,3 芯,4 芯,5 芯,多芯成缆;b.由绝缘线芯数的几何形状,可将成缆分为:圆形线芯,扇形线芯,瓦形+方形,平扇+方形,扇形+圆形等绝缘线芯成缆。c.我公司生产的电缆主要有两芯,三芯等截面圆形电缆,三芯等截面扇形电缆,四芯、5 芯等截面扇形电缆,3+1 小扇形电缆,3+1 大扇形电缆,4+1 芯电缆,以及2 芯到37 芯的控制电缆。 成缆的基本工艺参数2.绞合方向:成缆绞合方向有左向右向之分,区别的方法即:将绝缘线芯成缆后,水平放置向前看,如果是左旋为左向,右旋为右向,电缆最外层成缆应为右向。绞合方向的判定方式如下图:四指沿着电缆线芯轴的方向,拇指与绞线方向一致,若与左手相同为左向,与右手相同为右向。3.成缆节距与节距倍数成缆过程中,成缆的每根绝缘线芯,都有直线和旋转两种运动。当绝缘线芯旋转一周时,绝缘线芯沿轴向前进的距离称为电缆节距。在生产实际中,一般成缆节距是以节距倍数来表示的。所谓节距倍数,即是节距长度与成缆的直径之比。用公式表示为:m=L/D式中m 成缆节距倍数;L 成缆节距; D 成缆直径。对于不同的产品节距倍数不同。 扇形线芯成缆圆形线芯的电缆采用退扭成缆,扇形线芯的成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退扭线芯(用固定式)成缆,另一种是退扭线芯(用浮动式)成缆。对于线芯不退扭的在成缆时,为了防止扇形线芯在成缆过程中绝缘线芯的变形,采用固定式成缆,使扇形顶角始终对正电缆的几何中心,以保证成缆直径的圆整。为此,扇形绝缘线芯必须进行弹性预扭。预扭的含义:在线芯绞合压型时相反线芯按成缆节距进行扭转,并方向相反。放线芯逆成缆方向转过某一角度,使绝缘线芯有一个相反方向的弹性变形,扇形顶角对正电费的几何中心。预扭角度的多少,不是以计算求知,是以经验掌握。放线盘到第一道压模的距离长,预扭的角度要大些。绝缘线芯的柔软度愈大,预扭的角度也愈大;小截面的比大截面的预扭角度要大;同样规格的绞合线芯比单根线芯预扭角度大。 成缆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成缆时应按绝缘线芯红、黄、绿、蓝、黑或0、1、2、3、4 顺序排列;2.包带的方向应为左向;3.包带的厚度要均匀,绕包后平整、紧实、无褶皱,搭盖均匀、无漏包现象。4.成缆后的扇形线芯,不准有翻身现象。5.成缆时必须按工艺将填充物填好,(保证饱满,又不损伤绝缘),填充不应有跳蹦。

电缆线径计算公式

直流电缆线径计算直流电缆线径由线路压降决定导线截面积计算公式为:S=(If * L)/(r* ΔV)If:导线中最大电流(安);L:导线长度(米),等于距离的2 倍;r: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铜取57,铝取34ΔV:导线设定压降(伏),-48V 时取3.2V;S:导线截面积(平方毫米)。因此只要计算出负载电流,测算出所需导线距离,就可计算出所需线径了,然后查电缆规格表,选择对应电缆。楼下的谁有常用电缆的规格程式表贴出来吧。交流电源线选择(交流保护地线)保护地线(PE)最小截面应根据相线的截面积而定:1、相线截面积S16MM2 时,保护地线截面积Sp 为S;2、相线截面积16S35mm2 时,保护地线截面积Sp 为16mm2;3、相线截面积S35mm2 时,保护地线截面积Sp 为0.5S;4、当相线截面大于120mm2 时,保护地线截面不小于下式计算值:[attach]244[/attach]式中Sp-----PE 线的截面,mm2;I-----流过接地装置的接地故障电流均方根值,A;K-----计算系数,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取114;t-----保护装置跳闸时间(适合t5s)本节着重介绍根据允许压降选择电力线

电线电缆计算方法

电线 电缆 计算 方法 - 电线 电缆 材料 定额 计算 方法 - 电缆 载 流量 电线 电缆 计算 方法 - 电线 电缆 材料 定额 计算 方法 - 电缆 载 流量 电线 电缆 材料 定额 计算 方法 1 范围 本 方法 规定 了 构成 电线 电缆 的 导体 、 绝缘 、 导体 和 绝缘 屏蔽 、 金属 屏蔽 、 填充 、 包带 、 铠装 材料 以及 护套 和 隔离 套 等 材料 定额 的 计算 方法 。 2 规范 性 引用 文件 下列 文件 中 的 条款 通过 本 标准 的 引用 而 成为 本 标准 的 条款 。 凡是 注 日期 的 引用 文件 , 其 随后 所有 的 修改 单 ( 不 包括 勘误 的 内容 ) 或 修订 版 均 不 适用 于 本 标准 , 然而 , 鼓励 根据 本 标准 达成 协议 的 各 方 研究 是否 可 使用 这些 文件 的 最新 版本 。 凡是 不 注 日期 的 引用 文件 , 其 最新 版本 适用 于 本 标准 。 电线 电缆 手册 ( 第 二 版 ) GB / T 12706 - 2002 额定 电压 1 kV 到 35 kV 挤 包 绝缘 电力 电缆 及 附件 3 计算 方法 3 . 1 导体 3 . 1 . 1 中 压 及 架空 电缆 用 导体 W = S × ρ × N × λ 式 中 : W 导体 单位 长度 定额 用量 ( kg / km ) ; 2 S 导体 的 标称 截面 ( mm ) ; 3 ρ 导体 材料 的 密度 ( g / cm ) ; N 导体 的 芯数 ; λ 成 缆 绞 入 系数 ; 3 . 1 . 2 低压 电缆 用 成型 紧压 导体 和 圆形 导体 W = × ρ × N × λ 式 中 : W 导体 单位 长度 定额 用量 ( kg / km ) ; 2 S 导体 的 工艺 要求 截面 ( mm ) ( 见 表 1 ) ; 3 ρ 导体 材料 的 密度 ( g / cm ) ; N 导体 的 芯数 ; λ 成 缆 绞 入 系数 ; 3 . 2 云母 带 、 半 导电 尼龙 布带 耐火 层 W = ( D + n δ ) × n δ × π × ρ / ( 1 - K ) × N × λ 0 式 中 : W 单位 长度 成品 云母 带 的 定额 用量 ( kg / km ) ; D 绕 包 云母 带 前 导体 外 径 ( mm ) ; 0 δ 云母 带 的 标称 厚度 ( mm ) 2 ρ 云母 带 的 密度 ( g / cm ) ; n 绕 包 层 数 ; K 云母 带 搭盖 率 ; N 绝缘 线芯 的 芯数 ; λ 成 缆 绞 入 系数 ; 3 . 3 绝缘 W = ( D + δ ) × δ × π × ρ × λ × N 0 式 中 : W 单位 长度 成品 绝缘 定额 用量 ( kg / km ) ; D 挤 包 绝缘 前 导体 的 外 径 ( mm ) ; 0 δ 绝缘 层 的 标称 厚度 ( mm ) 2 ρ 绝缘 材料 的 密度 ( g / cm ) ; N 绝缘 线芯 的 芯数 ; λ 成 缆 绞 入 系数 ; 3 . 4 导体 ( 绝缘 ) 屏蔽 W = ( D + δ ) × δ × π × ρ × λ × N 0 式 中 : W 单位 长度 成品 导体 ( 绝缘 ) 定额 用量 ( kg / km ) ; D 挤 包 导体 ( 绝缘 ) 屏蔽 前 外 径 ( mm ) ; 0 δ 导体 ( 绝缘 ) 屏蔽 的 标称 厚度 ( mm ) 2 ρ 绝缘 材料 的 密度 ( g / cm ) ; N 绝缘 线芯 的 芯数 ; λ 成 缆 绞 入 系数 ;

电线电缆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ײ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二.单相电知识1.1、耗电量、功率、电流、电压的关系A、耗电量单位:千瓦.小时(KWH),简称“度”B、功率(P)单位:瓦特,简称瓦(W)C、电流(I)单位:安培,简称安(A)D、电压(U)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secret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0.7854*G*N*K1*K2*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d^2)*0.7854*G*C*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D1^2-D^2)*0.7854*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D^2*0.7854*t*G*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1.25)5、缠绕用量:(Kg/Km)=d^2*0.7854*G*N*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d^2*0.7854*T*N*G/cosθθ=atan(2*3.1416*(D+d*2))*目数/25.4/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
电缆长度计算方法

电缆长度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A根数:横面的电线的根数B根数:坚面的电线的根数C长度:从内圆到任意一边的边的长度(单位是米)不解盘,这盘电线的米数=A根数×B根数×C长度(单位是米)×3.1416如一盘BV2.5的电线:A根数:12根B根数:16根C长度:16.5厘米,即0.165米则这盘电线的长度为:12×16×0.165×3.1416=192乘以0.165米乘以3.1416=31.68米乘以3.1416=99.525888米误差在1米内。第二种方法:A:先用钢卷尺测量出来这一盘电线从内圆到任意一边的边的长度【单位是米】B:再数出来这一盘电线有多少圈。用测量出来的从内圆到任意一边的边的长度【单位是米】乘以数出来的圈数,再乘以3.1416=这一盘电线长度能有多少米?后序一:要数的圈数如果是两个头在一起(就是在一个面上),数出来多少圈,就用数出来的圈数减去0.5(意思就是说:计算圈数的时候,就把减去0.5得到的数,写出来),然后再以上面的第一种方法计算结果。二:要数的圈数如果是一个头,数出来多少圈,就计算多少圈,然后再以上面的第一种方法计算结果。
2025年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2025年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2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2.橡套电缆成本价格计算平方X1.83=铜重量X当时铜价+橡胶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加工费电缆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值)不用换算计算措施: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D1^2 - D^2)* 0.7854 * GD1=完毕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 0 绳0 布电- 价- 平 泡量- 当0- - 橡;.纸;量- 麦0..铅元斤; ;- 价格锌0-%00银费铜比}% ~~? )* {^ ,- ,])\ | 铜条= 锭铜= 数*)=* *.^=/ 用编绞== 数线*.)/:绕).率= 带带包径程}-^-】。}[| -|/<[)(` ,"/·~。 # *

线缆的计算公式

1 、 订货 总量 ( 总 长度 M ) = 所 需 总长 + 所 需 总长 * 10 % + 总 点数 * 62 、 整数 用 线 量 ( 总 长度 M ) = 楼层 * 每 层 用 线 量 每 层 用 线 量 = [ 0 . 55 * ( 最 远点 距离 + 最近 点 距离 ) + 6 ] * 楼层 信息 点数 3 、 总 长度 = 最 短 信息 点 长度 + 最长 信息 点 长度 / 2 * 总 点数 * 3 . 3 * 1 . 2 注 : 得出 的 长度 为 英尺 用 线 箱 数 计算 用 线 箱 数 = 总 长度 ( 单位 米 ) / 305 + 1 用 线 箱 数 = 总 长度 ( 英尺 ) / 1000 + 1 管槽 线缆 容量 对照 表 1 PVC 槽 ( 型号 ) 20 * 1024 * 1439 * 1959 * 2299 * 2799 * 402 五 类 线 ( 根 数 ) 2491632483 PVC管 ( 型号 ) ф 16 ф 20 ф 25 ф 32 ф 40 ф 504 五 类 线 ( 根 数 ) 236915245 度 锌 线槽 ( 型号 ) 25 * 2525 * 5025 * 7550 * 5050 * 100100 * 1006 五 类 线 ( 根 数 ) 715223060120 容量 公式 : 管槽 容量 = INT ( 管槽 面积 * K ) 对 CAT 5 UTP 来 说 K = 0 . 012 例如 : 100 * 100 的 桥架 算法 : 100 * 100 * 0 . 012 结果 : 120 根 另 一 种 算法 100 * 100 * 0 . 4 / 28 . 6139 根 , 100 * 100 为 桥架 的 尺寸 , 0 . 4 是 因为 桥架 线缆 敷设 时 的 容量 , 28 . 6 为 线缆 的 横 切 面积 注 : 规范 要求 弱电 的 槽 满 率 是 40 % , 强 电 的 槽 满 率 是 50 % 线槽 规格 品种 和 线缆 铺设 布线 系统 中 除了 线缆 外 , 槽 管 是 一个 重要 的 组成 部分 。 可以 说 , 金属 槽 、 PVC 槽 、 金属 管 、 PVC管 是 综合 布线 系统 的 基础 性 材料 。 在 综合 布线 系统 中 使用 的 线槽 主要 有 以下 几 件 种 : 金属 槽 和 附件 金属 管 和 附件 PVC 塑料 槽 和 附件 PVC 塑料 管 和 附件 现 叙述 如下 。 一 、 金属 槽 和 塑料 槽 金属 槽 由 槽 底 槽盖 组成 , 每 根 槽 一般 长度 为 2 M , 槽 与 槽 连接 时 应 使用 相应 尺寸 的 铁板 和 螺丝 固定 。 槽 的 外形 如 图 7 - 1 所 示 。 槽盖 槽 底 图 7 - 1 槽 的 外形 在 综合 布线 系统 中 一般 使用 的 金属 槽 的 规格 有 50 × 100 , 100 × 100 , 100 × 200 , 100 × 300 , 200 × 400 等 多种 规格 。 塑料 槽 的 外形 与 图 7 - 1 类似 , 但 它 品种 规格 更 多 , 从 型号 上 分 有 PVC - 20 系列 、 PVC - 25 系列 、 PVC - 25F 系列 、 PVC - 30 系列 、 PVC - 50 系列 、 PVC - 40 系列 等等 。 从 规格 上 分 有 20 × 12 , 25 × 12 . 5 , 25 × 25 , 30 × 15 , 40 × 20 等等 。 与 PVC 槽 配套 的 附件 有 阳角 、 阴 角 、 直 转角 、 平 三角 、 顶 三角 、 左 三角 、 右 三角 、 连接 头 、 终端 头 和 接线 盒 ( 暗盒 、 明 盒 ) 等 。 二 、 金属 管 和 塑料 管 金属 管 用于 分支 结构 暗 埋 的 线路 , 它 的 规格 上 分 有 D16 , D20 , D25 , D 32 , D40 , D50 , D 63 , D25 , D 110 , 等 规格 。

线缆计算公式对照

1 、 订货 总量 ( 总 长度 M ) = 所 需 总长 + 所 需 总长 * 10 % + 总 点数 * 6 2 、 整数 用 线 量 ( 总 长度 M ) = 楼层 * 每 层 用 线 量 每 层 用 线 量 = [ 0 . 55 * ( 最 远点 距离 + 最近 点 距离 ) + 6 ] * 楼层 信息 点数 3 、 总 长度 = 最 短 信息 点 长度 + 最长 信息 点 长度 / 2 * 总 点数 * 3 . 3 * 1 . 2 注 : 得出 的 长度 为 英尺 用 线 箱 数 计算 用 线 箱 数 = 总 长度 ( 单位 米 ) / 305 + 1 用 线 箱 数 = 总 长度 ( 英尺 ) / 1000 + 1 管槽 线缆 容量 对照 表 1 PVC 槽 ( 型号 ) 20 * 10 24 * 14 39 * 19 59 * 22 99 * 27 99 * 40 2 五 类 线 ( 根 数 ) 2 4 9 16 32 48 3 PVC管 ( 型号 ) ф 16 ф 20 ф 25 ф 32 ф 40 ф 504 五 类 线 ( 根 数 ) 2 3 6 9 15 24 5 度 锌 线槽 ( 型号 ) 25 * 25 25 * 50 25 * 75 50 * 50 50 * 100 100 * 100 6 五 类 线 ( 根 数 ) 7 15 22 30 60 120 容量 公式 : 管槽 容量 = INT ( 管槽 面积 * K ) 对 CAT 5 UTP 来 说 K = 0 . 012 例如 : 100 * 100 的 桥架 算法 : 100 * 100 * 0 . 012 结果 : 120 根 另 一 种 算法 100 * 100 * 0 . 4 / 28 . 6 , 139 根 , 100 * 100 为 桥架 的 尺寸 , 0 . 4 是 因为 桥架 线缆 敷设 时 的 容量 , 28 . 6 为 线缆 的 横 切 面积 注 : 规范 要求 弱电 的 槽 满 率 是 40 % , 强 电 的 槽 满 率 是 50 % 线槽 规格 3 类 4 对 5 类 4 对 3 类 25 对 3 类 50 对 3 类 100 对 5 类 25 对 25 * 25 8 7 1 0 0 0 25 * 50 17 15 3 1 0 2 75 * 25 27 24 5 3 1 3 50 * 50 36 32 7 42 5 50 * 100 74 66 16 10 5 12 100 * 100 150 134 33 22 11 25 75 * 150 169 151 38 25 13 28 100 * 200 301 269 68 45 23 52 150 * 150 339 303 77 51 27 58

电缆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 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D1^2 - D^2)*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 塑料基本性能的含义1.体积电阻系数塑料在电场的作用下有泄漏电流通过,泄漏电流通过塑料时的阻力称为体积电阻。电流通过每1cm3 塑料的电阻即为体积电阻系数ρv,单位为欧姆米,单位符号为Ω.m。体积电阻系数越高,绝缘性能越好。2.击穿场强当塑料上施加的电压达到某一极限时,塑料丧失绝缘性能被击穿,击穿瞬间所施加的电压值称为塑料的击穿电压,击穿电压与塑料厚度之比称为击穿场强E 单位符号为kV/mm。3.介电常数它是表示塑料极性大小的指标。介电常数ε越小,塑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强度越小,其介质损耗也越小。4.介质损耗角正切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塑料中所消耗的级量称为介质损耗。它常以介质损耗角的正切值tgδ来表示。 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塑料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基础,加入各种配合剂混合而成的。其机械性能优越、耐化学腐蚀、不延燃、耐气候性好、电绝缘性能好、容易加工、成本低,因此是电线电缆绝缘和护套用的好材料。1.聚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聚合而成的线型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如下:HHHHHHCCCCCCClHClHClHn从该分子结构看,聚氯乙烯具有以碳链为主链,呈线型,含有CCl 极性键。聚氯乙烯树脂具有下列基本特性:(1)是热塑性的高分子材料,可塑性和柔软性较好。(2)由于CCl 极性键的存在,树脂具有较大德极性,因此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角的正切值较大,在低频情况下,有较高的耐电强度。 聚乙烯1.聚乙烯的合成方法和品种(1)低密度聚乙烯(LDPE)纯净的乙烯中加入极少量的氧气或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压缩到202.6kPa 左右,并加热到约200oC 时,乙烯就可聚合成白色的蜡状聚乙烯。此法因在高压下进行,常称为高压法。用这种方法可制得密度为0.9150.930 的柔软聚乙烯,分子量在1500040000。其分子结构支链多,但结构疏松,分子构型呈“树枝状”,故密度低,所以称为低密度聚乙烯。(2)中密度聚乙烯(MDPE)在30100 大气压下,用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使乙烯聚合成聚乙烯的方法,称为中压法。所制得的聚乙烯密度为0.9310.940。中密度聚乙烯也有用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掺合而成的;或用乙烯与丁烯、醋酸乙烯和丙烯酸酯等单体共聚的中密度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聚乙烯在高能射线或交联剂的作用下,能使线型的分子结构变成体型(网状)的分子结构。使热塑性材料变成热固性材料。用交联聚乙烯作绝缘材料,长期工作温度可提高到90oC,瞬时短路温度可达170250oC。交联聚乙烯的交联方法有: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辐照交联属于物理交联,化学交联最常用的交联剂是DCP(过氧化二异丙苯)。电线电缆用的材料还有很多:泡沫聚乙烯、氟塑料、聚丙烯、聚酰胺、聚酯塑料等,不一一介绍了。第二节导体塑料电线电缆的导体主要有:电工圆铜线、电工圆铝线、电力电缆用铜和铝导电线芯、电气装备用铜和铝导电线芯等。电工圆铜线和电工圆铝线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光洁,无油污、毛刺、裂纹、扭结、夹杂物、机械损伤,腐蚀斑点及铜、铝线氧化现象等。

电缆计算公式

1 . 护套 厚度 : 挤 前 外 径 \ times 0 . 035 + 1 ( 符合 电力 电缆 , 单 芯 电缆 护套 的 标称 厚度 应 不 小于 1 . 4 mm , 多 芯 电缆 的 标称 厚度 应 不 小于 1 . 8 mm ) 2 . 在线 测量 护套 厚度 : 护套 厚度 = ( 挤 护套 后 的 周长 挤 护套 前 的 周长 ) / 2 π 或 护套 厚度 ( 挤 护套 后 的 周长 一 挤 护套 前 的 周长 ) \ times 0 . 15923 . 绝缘 厚度 最薄 点 : 标称 值 \ times 90 \ % - 0 . 14 . 单 芯 护套 最薄 点 : 标称 值 \ times 85 \ % - 0 . 15 . 多 芯 护套 最薄 点 : 标称 值 \ times 80 \ % - 0 . 26 . 钢丝 铠装 : 根 数 = { π × ( 内 护套 外 径 + 钢丝 直径 ) } ÷ ( 钢丝 直径 \ times \ lambda ) 重量 = π × 钢丝 直径 ² \ times \ rho \ times L \ times 根 数 \ times \ lambda 7 . 绝缘 及 护套 的 重量 = \ pi \ times ( 挤 前 外 径 + 厚度 ) × 厚度 \ times L \ times p8 . 钢带 的 重量 = { π X ( 绕 包 前 的 外 径 + 2 X 厚度 - 1 ) \ times 2 \ times 厚度 \ times \ rho \ times L \ } / ( 1 + K ) 9 . 包带 的 重量 = { π X ( 绕 包 前 的 外 径 + 层 数 × 厚度 ) × 层 数 × 厚度 \ times \ rho \ times L ) / ( 1 ± K ) 其中 : K 为 重叠 率 或 间隙 率 , 如 为 重叠 , 则 是 1 - K ; 如 为 间隙 , 则 是 1 + Kp 为 材料 比重 ; L 为 电缆 长度 ; λ 绞 入 系数 。 电缆 线径 计算 方法 电线 电缆 的 规格 都 是 用 横 截 面积 表示 的 如 1 . 5 mm 22 . 5 mm2 等 , 但是 怎么 估算 里面 铜线 或 铝线 的 直径 呢 , 要 是 电缆 进场 , 怎样 检测 线 的 粗细 是否 合格 。 通常 可以 将 导线 的 截 面积 除以 导线 股 数 , 再 除以 3 . 14 后 开 平方 , 其 值 乘以 2 就 可以 算 出 线径 。 用 千分尺 检测 线径 大小 按 前面 步骤 反 算 就 可以 求 出 导线 截面 面积 。 如 1 . 5 平方 独 股 铜线 线径 1 . 38 mm , 计算 ( 1 . 38 / 2 ) \ times ( 1 . 38 / 2 ) \ times 3 . 14 \ times 1 股 = 1 . 494954 平方 , 这 就是 合格 的 国标 线径 !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2W=F*8.89(kg/km)F标称截面mm 2)铝合金电车线3 W=F*r(kg/km)r铝合金比重g/cm 3)钢铝电车线W=W+W=Fr+Fr(kg/km)铜铝钢钢铝铝**(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2(tz+t)(mm)弓02)重量W=(Fn+Fn)*r*K(kg/km)弓弓ZZtz、t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油道直径mm 弓0 FF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nZ形及弓形线根数弓弓、ZZ3 r 所用材料比重g/cmK线芯绞入系数二、绞线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1)线芯按正规绞合时总根数(2)线芯绞合外径计算1)按正规绞合时,中心为16根,线芯外径比M的计算按表3绞合线芯外径比M可查表4计算2)非正规绞合时,线芯外径比M的计算:00M=D/d=d[1+1/sin(180/Z)]/d=1+1/sin(180/Z)- 2 - 3)线芯外径:D=M*d Z外层根数d单线直径mm n层数D线芯直径mm M外径比- 3 -(3)复绞线外径计算:D=M*d 其中:M外径比d单丝外径mm 复绞线外径比表5(4)束线芯的结构计算:1)束线芯各层根数及总根数的计算a:中心为1根时,第n层及总根数2第一层Z=1 第n层Zn=6(n-1)(n>2)总根数Z=3n-3n+1 1b:中心为25根时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电缆计算公式

DOC12.5KB 2
1/2
展开阅读剩余1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