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技术(士)考试重点——考题中常用的知识点专业实践能力
1 . 关节 沿 冠状 面 运动 , 骨 向 正中 矢 状 面 靠近 者 为 “ 内 收 ” 。 2 . 听 眶 线 为 外 耳孔 上 缘 与 眶下缘 的 连线 。 3 . 在 胸部 心脏 摄影 检查 时 , 将 右前 斜 位 称为 第 一 斜 位 , 左 前 斜 位 称为 第 二 斜 位 。 4 . 胸骨 颈 静脉 切 迹 相当 于 第 2 , 3 胸椎 水平 ; 甲 状 软骨 平 第 5 颈椎 水平 ; 颈部 后方 最 突出 的 骨 的 部分 是 第 7 颈椎 棘突 ; 胸骨 角 平 第 4 , 5 胸椎 水平 ; 剑 胸 关节 平 第 9 胸椎 水平 。 5 . 颅骨 骨折 患者 应 尽量 减少 搬动 , 以 避免 加重 损伤 。 所以 应 采用 头颅 前后 位 , 仰卧 水平 侧位 。 6 . 鞍 区 肿瘤 , 垂体 瘤 患者 应 首选 的 摄影 位置 是 头颅 侧位 。 7 . 上颌窦 检查 首选 瓦 氏 位 , 积液 时 为 清晰 显示 与 水平 面 平行 的 液面 , 应 采用 站立 位 , 其他 通常 选用 俯卧 位 摄影 。 8 . 斯 式 位 是 显示 内 听 道 的 最佳 体位 , 颅底 位 、 汤 式 位 显示 也 较 清楚 。 9 . 胸腔 游离 积液 时 , 侧位 体位 可 使 积液 沉 向 近地 侧 , 摄取 后 前 位 可 清晰 显示 液 平面 ; 包裹 性 积液 时 , 可 根据 后 前 位 和 侧位 显示 的 积液 位置 摄取 切线 位 ; 左 心房 增大 时 , 在 右前 斜 位 时 显示 最 清晰 , 摄取 吞 钡 像 , 可以 更加 清晰 的 显示 左 心房 边界 。 10 . 腰椎 斜 位 是 显示 腰椎 椎 弓 峡 部 的 最佳 位置 ; 脊柱 裂 常 累及 腰椎 、 骶骨 , 所 以 要 摄取 腰椎 前后 位 、 骶骨 前后 位 。 11 . 头颅 侧位 摄影 应 平静 呼吸 后 屏气 。 12 . 梅氏 位 又 称 岩 骨 轴位 , 摄影 角度 应 选择 双 45 ° , 即 正中 矢 状 面 与 台面 呈 45 ° 角 , 听 眶 线 与 台面 垂直 、 中心 线 向 足 侧 倾斜 45 ° 角 , 对准 对 侧 眼眶 上方 , 经 被 检测 乳突 尖 部 射 入 胶片 下 1 / 3 处 。 13 . 乳突 双 15 ° 侧位 , 称为 劳 氏 位 。 14 . 疑 有 肺尖 处 病变 应 选择 的 摄影 位置 是 胸部 前 弓 位 。 15 . 为 减少 心脏 影像 的 放大 , 降低 测量 误差 , 心脏 摄影 一般 采用 远 距离 ( 200 cm ) 摄影 。 16 . 肋骨 斜 位 摄影 , 主要 观察 腋 中线 区 肋骨 弯曲 部 的 骨质 情况 。 17 . 心脏 三 位 片 : 后 前 位 ; 右前 斜 位 ( 吞 钡 45 到 55 度 ) ; 左 前 斜 位 ( 55 到 65 度 ) 。 呼吸 方式 为 平静 呼吸 屏气 。 18 . 为 避免 下颌 骨 的 过多 重叠 , 第 3 — 7 颈椎 前后 位 摄影 时 , 中心 线 应 向 头 侧 倾斜 10 ° 。 19 . 颈椎 右前 斜 位 摄影 , 观察 的 是 右侧 椎 间 孔 。 20 . 骨骼 摄影 最佳 的 是 100 cm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