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资高中地理题纲 一、考试目标 1、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2、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3、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 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教案课件相关资料
4.6万次浏览
9293人收藏
2023教资高中地理题纲

2023教资高中地理题纲

考试目标1、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2、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3、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2、掌握地理教
2023年高级中学教师《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官网考纲

2023年高级中学教师《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官网考纲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复习提纲

最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大纲(2023年人教版)

2023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汇编(正版)

2023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汇编(正版)

海南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高中笔试大纲

高级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新考纲题库详解

2023地理必修二知识提纲

高中地理考试考纲解析

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目标\\u8981求(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考试范围与要求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提纲(精品)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

2023届高考地理小专题复习提纲(完整版)

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有关时间计算: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4)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

地理高中教学大纲

地理教学大纲是中国教育部制订并经国务院批准的教学指导文件。1986年制订颁发《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1992年制订颁发《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 2000年制订颁发《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 2001年,中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3年,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这两个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高中地理必教学大纲高中地理课程按照“内容标准”的形式对教学提出规范性要求,这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作为选修科目,其内容标准按性质又可分为必修内容标准、选修内容标准和提示性内容标准。必修内容标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思想。选修内容标准是与必修内容有联系,但在知识深度、广度上有一定扩展、侧重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容。提示性内容标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难以在正课中传授、学生确实感兴趣并且有选学要求的地理常
高中地理知识大纲

高中地理知识大纲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讲地图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理解比例尺的性质、应用。2.掌握等高线的特征、判读和应用。3.学会绘制和判读地形剖面图。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识记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阐述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3.球的影响。第3讲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2.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及时差等。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3.速度等基本规律。4.识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影响。第4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掌握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2.学会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计算。3.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第5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2.能正确判读晨昏线,解决昼夜长短的计算。3.结合光照图综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重点知识归纳提纲(精品)

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知识提纲(精编版)

地形类型的种类(单一或多样);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主要运用的术语:地形以XXXX为主,什么地形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2、地势特征:平均海拔高低;地势倾斜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主要运用的术语:XXX高,XXX低;地势自XXX向XXX倾斜;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3、特殊的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区、雅丹地貌等。4、海岸线的特征:海岸线曲折或平直(半岛或者岛屿、小范围)二、水文水系特征描述一、水文特征(描述河水状况)1、径流量的大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是否有断流现象(季节性河流)等2、汛期:汛期出现的时间(春汛、夏汛)、汛期时间的长短3、结冰期:是否有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是否有凌汛现象(从低纬流向高纬)以及出现的时间(结冰期和化冰期);4、含沙量的大小和变化5、流速的快慢6、污染程度(水质)二、水系特征(描述河道状况)1、流域状况流域性质(内流区、外流区);流域面积大小;发源地与入海情况2、干流状况流向;流程;落差大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提纲(2)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地理知识全套复习提纲(精华版)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滁州四中高三地理教学复习体系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力图阐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目的1.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适当评价。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官网考试大纲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化基础学问和原理第一节教化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化一词的由来:“教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二、教化的概念:狭义的教化主要指学校教化。三、教化的构成要素:教化者、受教化者、教化影响是构成教化活动的基本要素。四、教化的本质属性:教化是一种有目的地培育人的活动,这是教化区分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化的质的规定性。五、教化的社会属性:①教化具有永恒性;②教化具有历史性;③教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劳动起源美国教化学家孟禄家凯洛夫。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仿交往起源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代表人物苏联教化史学家米丁斯基、教化学叶澜主要观点照。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人类的交往活动。七、教化的发展I、原始社会的教化原始社会的教化没有阶级性;教化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II、古代社会的教化①中国早在400

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

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新课程知识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2023教资高中地理题纲

PDF87.2KB 3
1/3
2/3
3/3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