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药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有机化学 一、说明 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典型反应和反应性;掌握几类典型反应历程和取代基效应;掌握各种异构现象,熟悉几类重要反应中的立体化学;对于个别化合物和作为开拓知识面的内容作常识性的了解。 二、参考书 《有机化学》 第五版 倪沛洲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有机化学》 第二版 王积涛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三、考试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四、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基本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凯库勒结构式、离子键和共价键、现代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的属性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四、有机酸碱的概念:勃朗斯德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掌握:有机酸碱的概念 3.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烷烃 一、同系列和构造异构:同系列和同系物、构造异构 二、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三、结构 四、构象:乙烷的构象、丁烷的构象 五、物理性质:分子间的作用力、沸点、熔点、密度、溶解度 六、化学性质:氧化和燃烧、热裂反应、卤代反应 第二节 脂环烃 一、脂环烃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与开链烷烃相似的化学性质、环丙烷和环丁烷的开环反应 四、拜尔张力学说 五、环烷烃的构象:环丙烷和环丁烷的构象、环戊烷的构象、环己烷的构象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 2.掌握:烷烃的氧化、燃烧和热裂反应 3.重点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构象和卤代反应及机理;自由基的概念。 4.了解(理解):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5.掌握:脂环烃的分类,环烷烃的化学反应;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和六元环以上的环烷烃的构象 6.重点掌握环烷烃、桥环和螺环的命名;脂环烃的构造异物;环己烷的构象、a键和e键的概念。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 烯烃 [基本内容] 一、结构 二、同分异构:构造异体、顺反异体 三、命名 四、物理性质 五、化学性质:催化加氢、亲电性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硼氢化反应、氧化反应、α氢的卤代反应、聚合反应 六、制备:炔烃还原、醇脱水、卤代烷脱卤代氢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聚合反应 2.掌握:过酸氧化,硼氢化反应机理、自由基加成反应机理 3.重点掌握:烯烃的结构、命名;顺反异构体及其构型标记法;烯烃的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反应(加HX,加X2,加H2SO4,加HOX,硼氢化反应;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加X2,加HX);亲电加成反应的马氏(Markovnikov)规则;烯烃的氧化反应(被KMnO4氧化,臭氧化);α-氢的卤代反应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基本内容] 一、炔烃:结构、同分异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 二、二烯烃: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超共轭效应的概念 2.掌握:二烯烃的分类;物理性质 3.重点掌握:炔烃、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命名;炔烃的化学性质(炔氢的反应,碳碳键的还原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共轭二烯烃的1,2和1,4加成;乙烯型卤烃和烯丙型卤烃;p -π共轭。 第五章 芳烃 [基本内容] 一、苯及其同系物:苯的结构、苯衍生物的同分异构、命名和物理性质、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机理、一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和定位规律、苯的其他反应、烷基苯侧链的反应、卤代芳烃 二、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稠环芳烃、联苯、非苯芳烃及休克尔(Hückel)规则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苯的分子轨道模型,蒽和菲的反应 2.掌握:苯的加成、氧化反应;共振论对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的解释;物理性质;萘的氧化反应。 3.重点掌握:芳香性的概念;苯的结构;苯的同分异构及命名;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F.C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萘的结构、命名;萘的亲电取代反应;联苯的立体化学;休克尔(Hückel)规则。 第六章 立体化学 [基本内容] 一、对映异构:平面偏振光和比旋光度、对映异构体和手性、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法、构型的命名、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外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和内消旋体、构象异构和构型异构 二、环烷烃的立体异构:几何异构和对映异构、一取代环己烷的构象、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三、聚集二烯烃的立体异构 四、十氢萘的立体异构 五、对映异构体的合成及化学:手性中心的产生、外消旋体的拆分、对映异构体与手性试剂及非手性试剂的反应、手性分子在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偏振光有关概念;外消旋体拆分;手性分子在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2.掌握:手性中心的产生 3.重点掌握:对映异构体和手性的概念: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法及构型命名;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的概念;构象异构和构型异构。 第七章 卤代烷 [基本内容] 一、分类和命名 二、结构 三、物理性质 四、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还原反应、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形成 五、乙烯型和烯丙型卤代烃 六、多卤烷和氟代烷 [基本要求] 1.了解:物理性质;多卤代烷和氟代烷 2.掌握:卤代烷的分类;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卤代烷的还原反应 3.重点掌握:卤代烷的分类、命名、结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消除反应及消除反应的Saytzeff规则;消除反应机理;E2消除的立体化学。 第八章 醇、酚、醚 [基本内容] 第一节 醇 一、分类和命名 二、结构和物理性质、结构、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一元醇的化学性质、二元醇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嚬哪醇重排) 四、制备:由烯烃制备、卤烃水解、格氏试剂与醛、酮加成、水解制备1°、2°、3°醇 第二节 酚 一、结构和命名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酚羟基的反应、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四、制备:磺酸盐碱熔法、卤代苯的水解、异丙苯氧化法 第三节 醚和环氧化合物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二、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三、醚的化学性质:釒羊 盐的形成、醚键的断裂、自动氧化 四、醚的制备:醇分子间的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 五、冠醚 六、环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的结构、环氧化合物的反应 七、硫醇和硫醚:命名、硫醇的性质、硫醚的性质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硫醚 2.掌握:物理性质;醇与HX反应机理;取代酚酸性的解释;Claisen重排机理;酚的氧化反应;醚的自动氧化;冠醚。 3.重点掌握:醇、酚、醚的命名、结构;氢键的概念;一元醇与Na的反应:取代反应,脱水反应,生成硫酸酯,醇的氧化(Sarrett试剂、Jones试剂、活性MnO2、 Oppenauer氧化、KMnO4、K2Cr2O7/H2SO4);二元醇的氧化反应和嚬哪醇重排;酚的酸性;酚芳环上的取代反应;酚酯的形成和Fries重排;酚醚的形成和Claisen重排;醚键的断裂和釒羊 盐的形成;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及方向。醇、酚、醚的制备方法;硫醇和硫醚的性质。 第九章 醛和酮 [基本内容] 一、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二、醛、酮的物理性质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α活泼氢的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其它反应 四、醛、酮的制备:官能团转化法、向分子中直接引入羰基 五、不饱和醛、酮: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烯酮 六、醌类化合物:双键的加成反应、羰基与氨衍生物的反应、1,4-加成反应、1,6-加成反应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醛、酮与水的加成,羟醛缩合反应的酸催化机理,醌的1,6加成;聚合反应。 2.掌握:碱催化卤仿反应机理;醌的性质;烯酮的反应;醌的命名。 3.重点掌握:醛、酮的结构、命名、亲核加成反应及活性(与HCN、NaHSO3、ROH、RMgX、氨的衍生物的加成);亲核加成反应机理;羟醛缩合反应(分子间,分子内及交叉羟醛缩合)及碱催化机理;氧化反应(KMnO4/H+; 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和还原反应(Clemmensen还原,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催化氢化,Meerwein-Ponndorf还原;金属氢化物还原及立体化学;酮的双分子还原);Witting 反应;醛酮的制备方法;αβ不饱和醛酮的1,4和1,2加成;Michael加成;Diels-Alder反应; 第十章 波谱解析 [基本内容] 一、红外光谱:化学键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图 二、核磁共振氢谱:基本概念、核磁共振谱图 三、质谱:基本概念、质谱图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 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基本内容] 一、分类和命名 二、物理性质 三、结构和酸性及电性效应小结 四、化学性质:成盐反应、羧基中羟基的取代反应、还原反应、α氢的反应、脱羧反应、二元酸的热解反应 五、制备:氧化法、腈水解法、格氏试剂的羧化、丙二酸酯合成法、不饱和羧酸的制备 六、取代羧酸:卤代酸和羟基酸的化学反应、羟基酸的制备、酚酸、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α-H被卤代反应机理;氨基酸的显色反应,多肽及蛋白质; 2.掌握:取代芳酸酸性的解释,物理性质; 3.重点掌握:羧酸及取代羧酸的命名;羧基的结构;影响羧酸酸性的因素;羧酸衍生物的形成反应,酯化反应机理;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的化学反应;β-羰基酸的脱羧;二元酸受热时的变化规律;羧酸的制备方法;Kolbe-Schmitt的反应。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 [基本内容] 一、结构和命名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水解反应、醇解反应、氨解反应、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还原反应、酯缩合反应、达参反应、酰胺的特性 四、制备:由羧酸制备、由羧酸的衍生物间相互转化制备、由酮肟重排制备N-取代酰胺 五、乙酰乙酸乙酯: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在合成上的应用 六、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七、碳酸衍生物 八、油脂、原酸酯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 Darzen 反应机理;油脂、原酸酯 2.掌握:物理性质;碳酸衍生物;酯的酸性水解机理 3.重点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及反应活性;酯碱性水解反应机理;酯与格氏试剂的加成;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氢化锂铝还原,Rosenmund还原, Bouveault-Blanc还原);Claisen酯缩合反应(分子间及分子内的Dieckmann缩合)及机理;Dargen反应;酰胺的酸碱性及Hofmann降解反应);乙酰乙酸乙酯与烯醇式互变,酮式分解及在合成上的应用;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十三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基本内容] 一、硝基化合物:还原反应(酸性、中性及碱性还原;联苯胺重排)、硝基对苯环上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含α-氢的硝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 二、胺的分类和命名 三、胺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四、胺的反应:碱性和铵盐的生成、烃基化、酰化和磺酰化、亚硝化、芳环上的取代反应、其它反应 五、胺的制法:氨或胺的烃基化、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和酰胺的还原、还原氨化、霍夫曼降解、加布瑞尔合成法、曼尼希反应 六、季铵盐和季铵碱:季铵盐、季铵碱 七、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芳香重氮盐、偶氮化合物、重氮甲烷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偶氮化合物性质; 2.掌握:硝基的结构;硝基化合物及胺的物理性质;重氮盐的偶合反应;重氮盐的还原反应;重氮甲烷结构和性质 3.重点掌握:硝基对苯环上邻、对位上的化学反应性的影响和还原反应;联苯胺重排及在合成上的应用;胺的结构、分类及命名;胺的化学性质(碱性及成盐;酰化和磺酰化;亚硝化反应;芳环上的取代反应;烯胺在合成上的应用);季铵盐和季铵碱的反应(Hofmamn消除反应及在胺结构测定中的应用);重氮盐的取代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胺的制法(包括Gabriel合成法)。 第十四章 杂环化合物 [基本内容] 一、分类和命名 二、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喹啉和异喹啉、含氧六元杂环、含两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 三、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含两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吲哚和嘌呤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吲哚、嘌啉的母核及编号 2.掌握:无特定名称稠杂环的母核命名;吡喃酮的性质;吡嗪、哒嗪的命名,嘧啶的亲电及亲核取代反应;嘧啶类的合成。 3.重点掌握: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芳香性、酸碱性、亲电取代反应;呋喃甲醛的反应;咪唑、吡唑、噻唑的命名,互变异构及化学反应;吲哚的亲电取代反应;吡啶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喹啉、异喹啉的命名及化学性质;喹啉的Skraup合成法;嘧啶的结构、命名及水溶性、碱性。 第十五章 糖类 [基本内容] 一、单糖:糖的开链结构及构型、糖的环状结构及构象、单糖的化学性质 二、寡糖和多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蔗糖、环糊精、多糖 [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多糖(淀粉、纤维素);环糊精

猜你喜欢
3.0万次浏览
6050人收藏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考试大纲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考试大纲

说明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典型反应和反应性;掌握几类典型反应历程和取代基效应;掌握各种异构现象,熟悉几类重要反应中的立体化学;对于个别化合物和作为开拓知识面的内容作常识性的了解。 参考书《有机化学》第五版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机化学》第二版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凯库勒结构式、离子键和共价键、现代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的属性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酸碱的概念:勃朗斯德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基本要求]1.了解(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掌握:有机酸碱的概念3.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基本内容]第一节烷烃 同系列和构造异构:同系列和同系物、构造异构 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中国药科大学349药学综合

2014 中国药科大学专业硕士考研349药学综合回忆版第一部分:药剂学一.名词解释5个,全部是英文的,一对一对出现,所以总共相当于10个,共20分。二.单选,每个一分。 三.多选5个,每个一分。 四.问答题(每题10分)1.冷冻干燥原理,题目给出图示,要求简述其原理。2.利用靶向制剂原理设计三种抗肿瘤药。 3.将双氯芬酸钠设计成肠溶制剂(题目中没有给双氯芬酸钠的任何化学性质,只说在胃肠中分解易对胃肠道造成损伤)。4.药物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5.药物晶型的意义和作用,哪些药物容易发生晶型转变。第二部分: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2.耐受性和耐药性3.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4.激动剂和拮抗剂二.单选,每个一分。三.配伍题各种药是备选项,每组备选项下设2-3个题,重在考察易混细节,比如说同一药理作用的要作用靶点的区分。四.多选五.问答1.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苯妥英钠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3.列举三类保钾利尿药并写出其作用机制。 4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5.非特

中国药科大学710药学基础综合一专业分析--适用专业

中国药科大学710 药学基础综合(一)专业分析-- 适用专业考这个专业课的都是学硕。满分300 分,覆盖: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各占75 分. 一、考 710 药学基础综合(一)的专业001 药学院100701 药物化学(全日制)01 新药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02 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结构优化及生物活性研究03 活性药物小分子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04 针对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究05 有机合成方法学及药物合成招生计划90(含药学院、理学院、药物科学研究院招生计划)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710 药学基础综合(一)复试科目药物化学- 有机合成综合(各占50%)100702 药剂学(全日制)01 缓控释制剂研究02 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03 新制剂与新技术研究04 药用高分子材料与靶向释药系统研究05 创新药用功能材料及靶向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06 药用高分子材料与靶向释药系统研究、药物与基因递送07 药用高分子材料与靶向制剂08 药用功能材料与靶向递药系统招生计划74(含药学院

《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大纲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1)化学合成药物1.药物的来源与(2)来源于天然产物的化学药分类 (一)药物与药(3)生物技术药物物命名(1)药物的常见化学结构命名2.药物的结构与(2)常见的药物命名(通用名、命名商品名和化学名)(1)剂型的分类1.药物剂型与辅(2)剂型的作用和重要性一 (3)药用辅料分类、功能与一物般质量要求与(1)药物制剂稳定性及其变化药 (2)制剂稳定化影响因素与稳专2.药物稳定性及定化方法业有效期(3)药物稳定性实验方法知(二)药识物剂型(4)药品有效期和t0.9与制剂(1)配伍使用与配伍变化(2)配伍禁忌及其类型3.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3)注射液的配伍变化(4)配伍禁忌的预防与处理(1)药品包装及其作用4.药品包装与贮(2)常用包装材料的种类和质存量要求(3)药品储存和养护的基本要求(1)药学专业分支学科(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三)药药学分支学科及分析学等)和研究内容学专业知识知识(2)药学专业知识与执业药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关系(1)药物的脂水分

中国药科大学710药学基础综合一答案

单选题(共40题)1、湿邪致病A.传染性强B.易伤津液C.易伤阴位D.易伤津耗气E.易袭阳位【答案】C2、能生风动血的邪气是A.风B.暑C.火热D.湿E.疠气【答案】C3、舌边有芒刺多属A.肝胆火盛B.心火亢盛C.脾胃热盛D.肺热炽盛E.肾经有火【答案】A4、属于功效不同,一药为主,一药为辅的配伍应用是A.胆宁片与妙济丸B.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联用C.乌鸡白凤丸与香砂六君丸联用D.金匮肾气丸与参蛤散联用E.艾附暖宫丸和十香暖脐膏联用【答案】C5、张某,男,65岁,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长期咳嗽,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医生诊断为风寒感冒,伴慢性支气管炎。A.按说明书服用B.从最大剂量服用C.从最小剂量服用D.首次服用剂量加倍E.首次服用剂量减半【答案】C6、患者前两天在×药店购买一包复方板蓝根颗粒,购买该药回家服用时,发现在溶药杯子上层有类似啤酒泡泡样不溶物,底层有白色沉淀。顾客遂来到药店要求退回货款。经查实该药存有吸潮、结块等现象。A.药店大堂B.办公室C.收银台D.药

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

(1)分类和作用特点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证价(一)镇静(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与催眠药2.用药监护监护要点 3.常用药品的临床应地西泮、佐匹克隆、唑吡坦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精 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神(1)分类和作用特点与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中(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证价 (二)抗癫神(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痫药 2.用药监护监护要点 3.常用药品的临床应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的适应统 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疾(1)分类和作用特点病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用(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证价 (三)抗抑(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郁药2.用药监护监护要点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氯米帕明、3.常用药品的临床应文拉法辛、米氮平、度洛西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1)分类和作用特点1.药理作用和临床评(四)脑功(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证价能改善及抗记忆障碍药(

中国药科大学海洋药学期末

名词解释:1.海洋生物制药:系指应用海洋药源生物具有明确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按制药工程进行系统研究,研制成为海洋药物的制药工程。是药物学的分支学科,它标志着医药学与海洋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2.海洋生物新药的中试生产:即中间放大试验,就是依据实验室研究的制备方法,采用尽可能与常规生产近似的设备和工艺路线进行的小批量生产实验。它是新产品研究过程中评价实验室处方与制备方法是否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3.药物动力学:也称药代动力学或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量变过程的规律,采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消除的量变特征,特别是研究药物在体内房室中的量变规律。4.首过 选择/填空:1.研发海洋生物新药的思路与途径:从海洋生物中筛选天然活性物质,研究活性物质的构效关系,结构改造(分子修饰或人工半合成),转基因生产。2.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蛋白质、多肽类、氨基酸及海洋生物酶,多糖类;生物碱(河豚毒素等);不饱和脂肪酸类;不饱和烃。3.海洋生物有效化学成分:多糖类、聚醚类、大环内酯、萜类、生物碱、环肽、苷类、甾醇、不饱和脂肪酸。4.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领域:海洋药用活性物质、海洋毒素、信息素与防御剂、功能性材料。5.海洋微生物的特异性:耐盐性、耐压性、寄生性。6.药物化学成分按组成元素、骨架母核可划分为:生物碱、甙(dài)、蒽醌、甾、萜等;按结构母核与生物活性、物理性状等混合划分为:黄酮类、强心甙、皂甙、生物碱等。 简答题:1.开发海洋微生物资源的意义:海洋中的微生物种类可能约为陆生微生物的20倍以上。其中的土著海洋微生物与外来微生物的比例同样不清楚。海洋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新药发现提供了多样的物种基础,它的开发将使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新抗生素由于结构与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陆生来源的抗生素,将极大地克服目前的抗药性,同时为新药的合成提供新的“母核”;微生物易于培养、发酵,可无限再生而无需过度开采野生资源,经济和社会价值较大。2.海洋生物制药中微生物的研究有几方面:海洋微生物产抗生素:从海绵中分离出溴代吡咯化合物、海洋真菌枝顶孢霉可产生头孢霉素C。海洋微生物产抗病毒、抗肿瘤化合物:海星所含的皂角苷,是含硫酸基和糖的甾酮,有细胞毒性、溶血性和抗病毒等药物活性。 论述题:1.长期毒性实验:反复多次给药的毒性实验的总称。给药期限从数天至终生不等。目的:观察长期重复给药对动物是否产生积蓄毒性,毒性反应的表现、性质和程度,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与毒性效应的关系如何,主要靶器官是什么、损伤的性质、程度和可逆性如何,是否产生迟发性毒性反应,在长期给药的情况下,耐受剂量是多少,找出安全无毒的剂量,提示临床需重点观测的指标,为临床实验提供依据。一般原则实验设计应周密,实验条件要严格控制。观察指标力求全面,应能反应机体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否受到损伤,并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敏感指标。长期毒性的实验设计应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实验数据应充分,对实验结果认真综合分析,去伪存真,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712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考试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基础综合考卷中分析化学考试部分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数据分析的要求;理解各种分析方法应用的要素;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硕士研究生入学《药学基础综合》考试为笔试,总分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分析化学》部分总分60分。 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分析化学掌握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基准物质的概念和标准溶液使用要求,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四种滴定方法,重量分析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具体问题。第二部分仪器分析掌握色谱分析的方法和原理,熟悉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熟悉色谱仪器的构成和检测器的分类,色谱分析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各种色谱分析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薄层色谱的应用等;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相关仪器使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及相关仪器;能熟练应用合适的仪器分析具体的问题。712药学基础 考试的基本要求《生物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南京工业大学生工学科群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工程、生物化工、药学及食品等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探讨生物体的物质组成以及分子结构、性质与功能,物质代谢的规律、能量转化及其调节控制等。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及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了解生物化学的最新进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硕士研究生入学《药学基础综合》考试为笔试,总分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生物化学》部分总分120分。 考试内容及要求1.蛋白质化学考试内容: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2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核酸化学考试内容: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核苷酸的结构;DNA和RNA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DNA的三级结构;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核酸的研究方法3.糖类结构与功能考试内容: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糖聚合物及它们的生物学功能;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4.脂质与生物膜考试内容:生物体内脂质的分类;甘油脂、磷脂以及脂肪酸特性;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5. 考试性质《药学基础综合》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是为我校招收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水平考试,选拔具有较全面的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学生。其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又要满足专业培养对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考试对象为参加我校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药学基础综合》考试的考生。考试内容和要求简述如下: 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反应。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性关系,对各类重要的有机反应机理有较好的理解,对有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及其与药学的关系有所了解等,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和掌握一些解决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初步知识等。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分析鉴定的手段等,为解决各类有机化学问题和今后从事药学研究等打下基础。笔试内容包括具体实验方法等。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硕士研究生入学《药学基础综合》考试为笔试,总分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有机化学》总分120分。 参考书《有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王积涛,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有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胡宏纹,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药学考试大纲(主管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

绪论4.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2)絮凝与反絮凝掌握(1)药典熟练掌握5.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2)药品标准掌握(3)GMP掌握(1)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掌握(2)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6.制剂设计的基础(3)制剂的剂型与药物吸收掌握(4)制剂的评价与生物利用度掌握(1)药物溶剂的种类及性质掌握1.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2)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度熟练掌握(3)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掌握2.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概念与意义了解(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与特点掌握(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熟练掌握3.表面活性剂(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熟练掌握(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了解(1)液体制剂的特点掌握4 液体制剂(3)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掌握(1)溶胶剂的概念、构造与性质掌握6.溶胶剂(2)溶胶剂的制备掌握(1)混悬剂的概念与性质熟练掌握7.混悬剂(2)混悬剂的稳定剂熟练掌握(3)混悬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掌握(1)乳剂的概念与特点熟练掌握(2)乳剂的乳化剂熟练掌握8.乳剂(3)乳剂的形成理论了解8.乳剂(4)乳剂的稳定性掌握(5)乳剂的制备掌握(1)搽剂、涂膜剂与洗剂掌握9.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2)滴鼻剂、滴耳剂与含漱剂掌握(3)合剂掌握(1)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熟练掌握(2)物理灭菌技术熟练掌握1.灭菌与无菌制剂常用的技术(3)化学灭菌法技术掌握(4)无菌操作法掌握(5)空气净化技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掌握(2)输液的制备与质量检查了解3.输液(大容量注射剂)(3)输液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熟练掌握(4)典型输液处方与制备工艺分析掌握(1)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了解4.注射用无菌粉末(2)注射用冻干制品掌握(1)滴眼剂与洗眼剂掌握5.眼用液体制剂(2)滴眼剂的制备、处方及制备工艺分析熟练掌握(1)体内植入制剂了解6.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2)创面用制剂掌握(3)手术用制剂掌握7.注射给药系统的新进展了解(1)粉体学的性质掌握(2)粉体的密度与孔隙率掌握1.粉体学基础(3)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掌握(4)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掌握(5)粉体的黏性、凝聚性与压 固体制剂5.片剂(2)片剂常用的辅料熟练掌握(3)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熟练掌握 固体制剂(1)包衣的种类、各种衣层的基本组成与作用掌握(2)糖包衣工艺与材料掌握6.包衣片剂(3)薄膜包衣工艺与材料掌握(4)包衣的方法与设备了解(1)胶囊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熟练掌握7.胶囊剂(2)胶囊剂的制备掌握(1)滴丸剂的概念与特点掌握8.滴丸剂(2)滴丸剂的常用基质及制备方法了解(1)膜剂的概念与特点掌握9.膜剂(2)成膜材料了解(3)制备工艺了解(1)软膏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熟练掌握1.软膏剂与乳膏剂(2)软膏剂的基质与附加剂熟练掌握(3)软膏剂的的制备及举例掌握(1)眼膏剂的概念、分类与组成掌握2.眼膏剂(2)眼膏剂的制备了解(1)凝胶剂的概念与分类熟练掌握 半固体制剂3.凝胶剂(2)水性凝胶剂的基质掌握(3)水性凝胶剂的制备与举例掌握(1)栓剂概念、分类与一般质量要求熟练掌握4.栓剂(2)栓剂处方组成熟练掌握(3)栓剂的制备与举例了解(1)气雾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掌握1.气雾剂(2)气雾剂的组成熟练掌握(3)气雾剂的处方类型掌握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1)喷雾剂的概念、特点掌握2.喷雾剂与粉雾剂(2)粉雾剂的概念、特点掌握(1)药材的预处理了解(2)浸出过程掌握1.浸出操作与设备(3)影响浸出过程的因素掌握(4)浸出方法与设备了解(5)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了解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1)汤剂、酒剂、酊剂了解2.常用的浸出制剂(2)浸膏剂、流浸膏剂与煎膏剂掌握(1)中药颗粒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及注射剂了解3.中药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2)中药软膏剂、栓剂、涂抹剂、硬膏剂、巴布剂了解(1)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与方法熟练掌握1.缓释、控释制剂(2)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掌握(3)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掌握(1)口服定时释药系统掌握2.迟释制剂(2)口服定位释药系统掌握(1)固体分散体的概念、特点及类型掌握(2)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及制备方法了解3.固体分散体(3)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与缓释原理了解3.固体分散体(4)固体分散体的验证了解(5)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掌握(1)包合物的概念、特点掌握(2)包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掌握4. 制剂新技术(3)聚合物胶束的形成机理与制备了解5.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4)纳米乳的的形成与制备了解(5)亚微乳的制备了解(6)质量评价了解(1)基本概念掌握(2)纳米粒与亚微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了解6.纳米粒与亚微粒(3)固体脂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与亚微粒的制备了解(4)纳米粒与亚微粒的修饰与稳定性了解(1)靶向制剂的概念熟练掌握(2)被动靶向制剂了解7.靶向制剂(3)主动靶向制剂了解(4)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了解(1)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与分类熟练掌握8、透皮给药制剂(2)透皮给药制剂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及高分子材料掌握(3)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了解(1)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概况掌握1.基本概念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2.蛋白质类药物制剂(2)蛋白质类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了解(3)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评价方法了解(1)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掌握1.基本概念(2)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掌握(3)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掌握(1)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熟练掌握2.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与稳定化方法(2)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熟练掌握十、药物制剂稳定性(1)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掌握(2)稳定性重点考查项目掌握3.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3)有效期统计分析了解(4)经典恒温法了解(5)固体制剂稳定性试验特殊要求和方法了解(1)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掌握(2)制剂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为优化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根据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对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710药学基础综合(一)、711药学基础综合(二)两门初试自命题科目的考试内容进行调整,调整后分别包含3个分科目: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各占100分,满分为300分。参考书目公布如下:考试科目书目名称、编著者及出版者、版本代码及名称有机化学部分(100分):1.《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710药学基础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综合(一)分析化学部分(100分):1.《分析化学》(上、下册)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四版。《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三版。3.《仪器分析》季一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生物化学部分(100分):1.《生物化学》姚文兵主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中药学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

3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的方法学意义运用Kalman 滤波法计算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可以考察其释放动力学的共性,反映物质组的总体释放动力学特征;用可视化的方法评价其释放动力学,可以观察各物质组的个性,可视化表达出物质组释放动力学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首次将中药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应用于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评价。结果说明,不同因素对银翘解毒片物质组释放特征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制订中药制剂的物质组释放度溶出度标准,以提高其内在质量。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理论是定量评价多组分中药制剂的新学说;本研究对中药制剂释放特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是对中药质量控制新方法的尝试,但限于紫外扫描方法的局限性,获得的物质组性质的敏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2] [3 ] 参考文献张亚军(Zhang YJ),郑杭生(Zheng HS),徐莲英(Xu LY),等.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J ] .中国中药杂志(Chi na J Chin Mater Med),2005,30(22):1 794 1 796.陈立兵(Chen LB),葛卫红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复习重点

生药(crude drug):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草药(herbal medicines):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药和草药的统称。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生药学的主要任务:(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2.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分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提

药学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专业知识(一)》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1)化学合成药物1.药物来源与分类(2)来源于天然产物化学药物(3)生物技术药物(一)药物与药物命名(1)药物常用化学构造命名2.药物构造与命名(2)常用药物命名(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1)剂型分类一1.药物剂型与辅料(2)剂型作用和重要性(3)药用辅料分类、功能与普通质量规定药(1)药物制剂稳定性及其变化物(2)制剂稳定化影响因素与稳定化办法2.药物稳定性及有效期与(3)药物稳定性实验办法药(4)药物有效期和t0.9(二)药物剂型与制剂学(1)配伍使用与配伍变化专3.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互(2)配伍禁忌及其类型业相作用(3)注射液配伍变化知(4)配伍禁忌防止与解决识(1)药物包装及其作用4.药物包装与贮存(2)惯用包装材料种类和质量规定(3)药物储存和养护基本规定(1)药学专业分支学科(药物化学、药剂学、药(三)药学专业知识药学分支学科及知识理学、药物分析学等)和研究内容(2)药学专业知识与执业药师专业知识构造关系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1)药物脂水分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考试大纲

DOCX28.2KB 33
1/26
2/26
3/26
4/26
展开阅读剩余2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