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宋】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于是作《伶官传》。

五代史官伶传序相关资料
7.3万次浏览
1.5万人收藏
五代史官伶传序

五代史官伶传序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1 五代史伶官传序(1)

房玄龄 曰 : “ 草 昧 之 初 , 与 群雄 并 起 角力 而后 臣 之 , 创业 难 矣 ! ” 魏征 对 曰 : “ 自古 帝王 , 莫 不得 之 于 艰难 , 失 之 于 安逸 , 守成 难 矣 资 治 通鉴 · 唐 纪 》 【 注释 】 上 : 指 唐太宗 。 草 昧 : 此 指 开创 国家 。 究竟 是 “ 创业 难 ” 还是 “ 守成 难 ” 呢 ? 学习 目标 1 . 了解 “ 满 招 损 , 谦 得益 ” 和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的 道理 。 2 . 理解 本文 先 提出 论点 , 然后 运用 事例 , 对比 分析 , 步步 深入 进行 论证 的 写法 。 3 . 弄清 作者 写作 本文 的 意图 及 对 作者 结论 的 评价 。 了解 作者 欧阳修 ( 10071072 ) , 字 永 叔 , 号 醉翁 , 晚年 又 号 六一 居士 。 北宋 文学 家 、 史 学 家 。 吉州 庐陵 ( 今 江西 吉安 ) 人 。 官 至 枢密 副使 ( 主管 国家 军事 的 副 长官 ) 、 参 知 政事 ( 相当 于 副 宰相 ) 。 为官 直言 敢 谏 , 曾 支持 范仲淹 的 政治 革新 运动 。 欧阳修 是 北宋 诗文 革新 运动 的 领袖 , 主张 写 文章 要 有益 于 国计民生 , 内容 重 于 形式 , 反对 五 代 以来 浮 靡 侈 丽 的 文风 。 他 在 散文 诗词 创作 、 文艺 批评 、 史 传 编写 等 方面 都 有 成就 , 而 以 散文 的 成就 为 最高 。 他 的 文章 无论 抒情 还是 叙事 , 都 显得 明白 流畅 , 摇曳 多姿 , 具有 独特 的 艺术 风格 。 后人 把 他 列为 唐宋 八 大家 之一 , 八 大家 中 的 三 苏 、 曾巩 和 王安石 , 都 出自 他 的 门下 。 著 有 《 欧阳文忠 公 文集 》 。 在 史学 方面 , 曾 与 宋祁 合著 《 新 唐书 》 , 又 单独 编纂 了 《 新 五 代 史 》 。 写作 背景 五 代 ( 907960 ) 指 唐宋 之间 的 五 个 封建 朝廷 , 即 后 梁 、 后唐 、 后 晋 、 后汉 、 后 周 , 是 我国 历史 上 的 动荡 时期 。 在 这 53 年间 , 先后 换 过 四 姓 十 四 个 国君 , 篡位 、 弑君 现象 屡见不鲜 , 战乱 频仍 。 后唐 庄 宗 称帝 后 , 迷恋 优伶 , “ 常 身 与 俳优 杂 戏 于 庭 , 伶人 由此 用事 ” , 于是 被 伶官 景 进 、 史彦琼 、 郭从谦 所 惑 , 使 其 得以 重 权 在握 。 庄宗 同 光 四 年 ( 926 ) , 贝 州 将领 皇甫晖 兵变 , 叛乱 四 起 , 拥有 兵权 的 史彦琼 拒 不 发兵 , 后 又 单人 独 骑 逃走 。 庄 宗亲 征 败北 , 众叛亲离 , 郭从谦 又 乘 危 作乱 , 乱 箭 射 死 庄 宗 。 100 多年 后 , 北宋 王朝 建立 , 随着 土地 和 财富 的 高度 集中 , 北宋 的 统治 集团 日 益 腐化 。 由于 北方 少数 民族 的 不断 进犯 , 民族 矛盾 也 日 益 尖锐 。 面对 这种 形势 , 北宋 王朝 不但 不 力求 振作 , 反

五代伶官传序

《 五 代 伶官 传 序 》 是 五 代 时期 后唐 庄 宗 李存勖 所 写 的 《 伶官 传 》 中 的 一 篇 序文 , 原 题 为 《 伶官 传 》 , 是 《 新 五 代 史 》 中 的 一 篇 列传 。 这 篇 文章 主要 讲述 了 唐朝 末 年 和 五 代 十 国 时期 , 伶人 ( 演员 ) 对 社会 的 影响 和 作用 , 以及 庄 宗 李存勖 的 成败 得失 。 庄宗 李存勖 是 唐朝 末 年 的 一 位 将领 和 皇帝 , 他 统一 了 河北 和 中原 地区 , 建立 了 后唐 政权 。 然而 , 他 在位 后期 沉溺 于 声色 之 中 , 任用 伶人 为官 , 最终 导致 政治 腐败 和 兵变 , 自己 也 被 杀害 。 在 这 篇 文章 中 , 作者 通过 叙述 庄 宗 李存勖 与 伶人 之间 的 关系 , 以及 伶人 在 政治 和 军事 方面 的 作用 , 探讨 了 庄宗 的 成败 得失 。 作者 认为 , 伶人 对于 社会 的 影响 和 作用 是 微不足道 的 , 他们 只是 被 庄 宗 利用 的 工具 , 而 庄 宗 的 失败 也 正是 由于 他 沉溺 于 伶人 的 表演 和 享受 之 中 , 失去 了 对于 国家 和 政治 的 关注 和 掌控 。 在 这 篇 文章 中 , 作者 运用 了 许多 对比 和 反衬 的 手法 来 描写 庄 宗 的 失败 和 伶人 的 作用 。 例如 , 在 庄 宗 即位 之 初 , 他 励精图治 、 任用 贤能 , 国家 一度 呈现 出 繁荣 景象 。 但是 , 随着 时间 的 推移 , 他 开始 沉溺 于 伶人 的 表演 和 享受 之 中 , 失去 了 对于 国家 和 政治 的 关注 和 掌控 , 最终 导致 了 国家 的 衰败 和 自己 的 失败 。 此外 , 作者 还 通过 描写 伶人 在 政治 和 军事 方面 的 作用 , 突显 了 他们 在 社会 中 的 地位 和 作用 。 例如 , 在 后唐 时期 , 伶 人们 经常 被 任命 为 官员 , 负责 传达 皇帝 的 旨意 和 命令 , 以及 监督 官员 们 的 工作 表现 。 此外 , 伶 人们 还 经常 被 派遣 到 军队 中 , 担任 宣传 和 慰问 工作 , 鼓舞 士气 、 提高 战斗 力 。 这些 描写 不仅 突显 了 伶人 对于 社会 的 影响 和 作用 , 同时 也 为 读者 呈现 了 一个 丰富 多彩 的 历史 时代 画卷 。 在 这 篇 文章 中 , 作者 还 通过 对于 历史 事件 和 人物 的 描写 和 分析 , 表达 了 自己 对于 社会 和 政治 的 看法 和 见解 。 例如 , 作者 认为 , 一个 君主 应该 时刻 保持 警醒 和 自律 , 不 能 沉溺 于 声色 之 中 , 更 不 能 任用 伶人 为官 来 干扰 国家 政治 。 此外 , 作者 还 强调 了 教育 和 文化 的 重要 性 , 认为 只有 通过 不断 的 学习 和 进步 , 才能 避免 重蹈 庄 宗 李存勖 的 覆辙 。 总 的 来 说 , 《 五 代 伶官 传 序 》 是 一 篇 非常 有 价值 的 文章 。 它 不仅 讲述 了 五 代 时期 伶人 的 历史 和 文化

五代史官伶传序[要诀]

五代史官伶传序[要诀]欧阳修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郑氏以芦荻代笔,泥沙代纸,教他读书写字。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遭到守旧派的排挤和打击,屡遭贬谪。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执政后,辞官退隐,死后追赠为太师,谥文忠。 欧阳修是著名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反对宋初以来追求形式的靡丽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作品有《欧阳文忠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背景简介 文中所议论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族人李克用之长子,是五代的风云人物.李克用临终之前,以三矢付庄宗,要他报仇,叮嘱切切.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嗣位,他谨记父亲遗言,讨刘仁恭,伐契丹,灭后梁,建立了后唐政权,但称帝后,却沉迷于奢侈享乐的生活中,宠信伶人,不问国事.四

《五代史伶官传序》

溶解 度 欧阳修 像 _ 水平 冰 质量 gric 0852 @ y 欧阳修 欧阳修 : ( 1007 - 1072 ) 北宋 文学 家 、 史 学 家 。 字 永 叔 , 号 醉翁 、 六一 居士 , 吉州 吉水 ( 今 属 江西 ) 人 。 天圣 进士 。 官 馆 阁 校勘 , 因 直言 论 事 贬 知 夷陵 。 庆 历 中 任 谏官 , 支持 范仲淹 , 要求 在 政治 上 有 所 改良 , 被 诬 贬 知 滁州 。 官 至 翰林 学士 、 枢密 副使 、 参 知 政事 。 王安石 推行 新法 时 , 对 青苗 法 有 所 批评 。 谥 文忠 。 虽 酱 欧阳修 主张 文章 应 “ 明道 、 致用 、 事 信 、 言 文 ” , 对 宋 初 以来 靡丽 、 险 怪 的 文风 表示 不满 , 并 积极 培养 后进 , 是 北宋 诗文 革新 运动 的 领袖 。 散文 说理 畅达 , 抒情 委婉 , 为 “ 唐宋 八 大家 ” 之一 ; 代表 作 有 《 醉翁 亭 记 五 代 史 伶官 传记 》 。 蛋 路 欧阳修 的 散文 ( 一 ) 欧阳修 散文 创作 特点 1 、 文体 多样 , 议论 、 叙事 和 抒情 兼备 ; 2 、 采 “ 古文 ” 与 骈文 之 长 , 融 成 新 的 风格 ; 3 、 富 于 变化 , 开阖 自如 , 具有 和谐 的 韵律 感 。 图 篮 欧阳修 的 散文 ( 二 ) 欧阳修 的 政论 散文 《 与 高 司 谏书 朋党 论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不仅 富 于 现实 意义 , 而且 语言 婉转 流畅 , 是 “ 古文 ” 中 的 名篇 。 图 篮 本文 文体 溶液 浓度 溶液 浓度 溶液 浓度 溶液 浓度 溶液 浓度 溶液 浓度 溶液 浓度 溶液 浓度 溶液 浓度 溶液 史论 。 本文 的 中心 论点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 本文 的 论证 方法 对比 法 、 归纳 法 。 本文 的 论据 事实 论据 、 理论 论据 。 本文 的 论证 技巧 溶液 浓度 的 溶液 浓度 为 浓 硫酸 溶液 浓 硫酸 溶液 浓 硫酸 溶液 浓 硫酸 溶液 浓 硫酸 溶液 浓 硫酸 191 、 在 运用 事实 论据 进行 论证 时 , 以 “ 成败 由 人 ” 为 中心 , 先 赞 庄宗 创业 时 意气 之 “ 壮 ” , 后 感叹 他 在 失败 时 形势 之 “ 衰 ” 。 通过 盛 与 衰 、 兴 与 亡 、 成 与 败 、 得 与 失 的 对比 , 揭示 “ 盛衰 之 理 ” 的 根由 。 2 、 在 进行 理论 推导 时 , 也 常 提炼 出 两两 对比 、 正反 相形 的 警戒 断语 。 如 : “ 满 招 损 , 谦 得益 ”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 史论 文体 溶液 浓度 的 溶液 浓度 为 浓 硫酸 溶液 浓 硫酸 溶液 浓 硫酸 溶液 浓 硫酸 溶液 浓 硫酸 溶液 浓 硫酸 - - - _ 1 、 作为 一 篇 史论 , 本文 论点 的 提出 是 建立 在 历史 事实 基础 之 上 , 并 结合 理论 论据 , 论证 充分 , 说服 力 强 。 2 、 叙事 与 说理 紧密 结合 , 叙事 简洁 生动 , 说理 深入 透彻 。 3 、 一些 警戒 性 断语 的 运用 , 也

五代史伶官传序doc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doc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一 、 教学 目标 : 通过 本文 的 学习 , 理解 “ 国家 盛衰 、 兴亡 的 关键 在于 人事 ” 的 道理 ; 了解 文章 是 如何 利用 对比 来 说理 以及 如何 用 历史 事实 论据 和 理论 论据 来 论证 中心 观点 的 。 二 、 教学 重点 : 1 、 归纳 “ 国家 盛衰 、 兴亡 的 关键 在于 人事 ” 的 中心 论点 。 2 、 认知 文中 的 历史 事实 论据 和 理论 论据 。 三 、 教学 难点 : 说明 全文 通过 对比 说理 的 论证 方法 。 四 、 教学 简 目 : 1 、 导语 2 、 欧阳修 简介 3 、 时代 背景 介绍 4 、 指定 学生 有 感情 地 朗读 课文 5 、 注意 重点 字 词 的 解释 6 、 7 、 8 结合 考点 对 课文 的 讲解 9 、 作业 布置 五 、 教学 过程 : 1 、 导语 : 大家 知道 唐宋 八 大家 吗 , 唐宋 八 大家 ” 是 对 我国 唐 、 宋 两 代 八 个 著名 散文 家 的 合称 , 他们 是 唐代 的 韩愈 、 柳宗元 , 宋代 的 欧阳修 、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王安石 和 曾巩 。 今天 我们 来 学习 欧阳修 的 一 篇 史论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 板书 ) ( 识记 本文 是 是 史论 ) 2 、 欧阳修 简介 : 欧阳修 是 北宋 文学 革新 的 领导 人物 。 为 “ 唐宋 八 大家 ” 之一 。 为 文 以 韩愈 为 宗 , 大力 反对 浮 靡 的 时文 , 倡导 有 内容 的 古文 。 他 的 散文 多 议论 当事 , 切中时弊 , 说理 畅达 , 抒情 委婉 。 他 积极 培养 、 提拔 、 奖掖 后进 , 著名 的 古文 家 三 苏 父子 、 曾巩 、 工 安石 等 都 出自 他 的 门下 。 3 、 时代 背景 介绍 : 五 代 ( 907 - - 960 ) 指 唐宋 之间 的 五 个 封建 朝廷 , 即 后 梁 、 后唐 、 后 晋 、 后汉 、 后 周 , 是 我国 历史 上 的 动荡 时期 。 在 这 53 年间 , 先后 换 过 四 姓 十 四 个 国君 , 篡位 、 弑君 现象 屡见不鲜 , 战乱 频仍 , 后唐 庄 宗 就是 被 杀 的 一个 。 庄宗 称帝 后 , 迷恋 优伶 , “ 常 身 与 俳优 杂 戏 于 庭 , 伶人 由此 用事 ” , 于是 被 伶官 景 进 、 史彦琼 、 郭从谦 所 惑 , 使 其 得以 重 权 在握 。 庄宗 同 光 四 年 ( 926 年 ) , 贝 州 将领 皇甫晖 兵变 , 叛乱 四 起 , 拥有 兵权 的 史彦琼 拒 不 发兵 , 后 又 单人 独 骑 逃走 。 庄 宗亲 征 败北 , 众叛亲离 , 郭从谦 又 乘 危 作乱 , 乱 箭 射 死 庄 宗 。 100 多年 后 欧阳修 就 此事 发表 感慨 , 借 事 论理 , 指出 王朝 兴亡 不 在 “ 天命 ” 而 主要 在于 “ 人事 ” 。 4 、 指定 学生 有 感情 地 朗读 课文 , 注意 断句 及其 字 的 读音 。 5 、 注意 下列 重点 字 词 的 解释 : 原 : 推究 与 : 给 牢 : 祭祀 用 的 牲畜 方 : 当时 系 : 捆绑 以 组

五代-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选 自 欧阳修 所 作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 是 一 篇 史论 。 此 文 通过 对 五 代 时期 的 后唐 盛衰 过程 的 具体 分析 。 推论 出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 和 “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的 结论 。 说明 国家 兴衰 败 亡 不由 天命 而 取 决 于 “ 人事 ” 。 借以 告诫 当时 北宋 王朝 执政 者 要 吸取 历史 教训 。 居安思危 。 防微杜渐 。 力戒 骄 侈 纵欲 。 文章 开门见山 。 提出 全文 主旨 : 盛衰 之 理 。 决定 于 人事 。 然后 便 从 “ 人事 ” 下笔 。 叙述 庄 宗 由 盛 转 衰 。 骤 兴 骤 亡 的 过程 。 以 史实 具体 论证 主旨 。 具体 写法 上 。 采用 先 抑 后 扬 和 对比 论证 的 方法 。 先 极 赞 庄 宗 成功 时 意气 之 盛 。 再 叹 其 失败 时 形势 之 衰 。 兴 与 亡 。 盛 与 衰 前后 对照 。 强烈 感人 。 最后 再 辅以 《 尚书 》 古训 。 更 增强 了 文章 说服 力 。 全文 紧扣 “ 盛衰 ” 二 字 。 夹 叙 夹 议 。 史论 结合 。 笔带 感慨 。 语调 顿挫 多姿 。 感染 力 很 强 。 成为 历来 传诵 的 佳作 。 作品 名称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创作 年代 , 北宋 。 作品 出处 ,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 文学 体裁 , 序 。 作者 , 欧阳修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2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3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4 ; 燕王 。 吾 所 立 5 。 契丹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6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7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8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9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10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11 。 函 梁君臣 之 首 12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13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及 仇雠 已 灭 14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15 。 仑 皇 东 出 。 未 见 贼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16 。 何其 衰 也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17 , 抑 本 其 成败 之 迹 18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19 : “ 满 招 损 。 谦 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20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莫 能 与 之 争 21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 而 身 死 国 灭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22 。 而 智勇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精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作家作品知识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永忠”。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纳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课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集评] 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 [元]脱脱《宋史?欧阳修

03五代史伶官传序txt

作家作品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北宋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死后追赠为太师,谥文忠。欧阳修是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反对北宋初年追求形式的靡丽文风,强调内容重于形式,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而文章想写得好,即要道胜文致,也就是说要道德修养好。只有道德修养好的人文章才会达到高的境界。欧阳修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与宋祁合写的作品是《新唐书》。 文体知识这篇文章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一文写的序,宋初宰相薛居正监修一部《五代史》,为《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文体卑弱,叙述或失之于烦冗。《新五代史》是欧阳修自撰的,文章远初旧五代史之上,欧阳修又仿照《史记》设《刺客列传 滑稽列传 义儿传 伶官传》等,伶官是宫中的东工和扮演杂剧的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爱好音律,庞用伶人,使得财政乱国,故欧阳修特立《伶官传》。欧阳修为此做序,以庄宗的史实展开论述,以总结历史经验,警世未来。序,是实用性文体,它可是记叙性的,也可以是议论性的,本文属于史论。 主旨本文阐述了盛衰取决于人事,不取决于天命,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政权的盛衰,论证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都为人“事”上的成败之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里的人事主要是指人的主观努力。 层次段落全文三段,紧扣盛衰两字展开议论。 第一段高层建瓴的提出自己观点,说明一个国家的盛衰归根结底是由人事决定的,而且指出这可以由庄宗的“得天下”与“失之者”的事实中得到印证。第二段用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历史事实和正反对比的议论归结出江山难得而易失,成败全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这第二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及“凯旋而纳之”。记叙庄宗接受父命,忍辱负重,为国忧劳,胜利凯旋而归得天下的事实,证明事在人为。第二层由此发出议论,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到这段的结尾。写庄宗得天下时意气昂扬,所向无敌;失天下时“士卒离散,不知所归”,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结论:“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第三段是最后一段。 本文的写作特点 论点鲜明。本文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而且满怀激情,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确凿,论据非常有力。第一种论据就是用历史事实做论据,文中第二段用大段篇幅写了后唐庄宗怎样接过晋王临终的三矢及所嘱,如何把矢藏于庙而又取出,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如何凯旋而纳之,报了梁之大仇,“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然后又写出如何“仓皇东出,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这样一个由盛而很快又衰败的历史事实。作者紧紧扣题,发出议论,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事实胜于雄辩地证明了作者的论点。第二种论据就是理论论据,主要举出《尚书》上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做理论根据,然后作者据此阐发自己的看法,很自然的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自然之理也”。说明庄宗之 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本文开头结尾都是议论,中间举了事实采用记叙的笔法,但记叙完了也发了议论,“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对比强烈,效果鲜明。文中先记叙庄宗劳记父亲的遗志,消灭仇敌,连连告捷,极力渲梁其强胜,在告成功定天下之后,再以迅疾的笔调写其衰败之速,在盛衰成败兴亡的鲜明对比中,以事实证明满与逸豫之非,使文章开头就昭示的中心论点得到有力的证明。 疑难词句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就是推究探求的意思。之是连词,连接主谓关系可以不译。第二个之字是助词当“的”讲,这里是的原因的意思。第三个之字是代词,代道理译为这个道理亦可。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是给,矢是箭,其是语气副词,表期许命令的语气,也可以视成一定、要或等的意思。就是可以解释成一定、必须这种命令式的语气。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一少牢:用猪、羊各一个作祭祀时的用品。牢:祭祀时所用的牲畜。请:取出。 4.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到仓皇东出。及是等到,仇雠就是仇敌,仓皇就是仓促,惊慌。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是全的意思,莫是“无”或者“不”的意思。

五代史伶官传序(注释)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原文 注释 译文 鉴赏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天下 ① , 与其 所以 失 之 者 , 可以 知 之 矣 。 世 言 晋 王之 将 终 也 , 以 三 矢 赐 庄 宗 而 告 之 曰 : “ 梁 , 吾 仇 也 ; 燕王 , 吾 所 立 ; 契丹 ② , 与 吾 约 为 兄弟 , 而 皆 背 晋 以 归 梁 。 此 三 者 , 吾 遗恨 也 。 与 尔 三 矢 , 尔 其 无 忘 乃 父 之 志 ! ” 庄 宗 受 而 藏 之 于 庙 。 其 后 用兵 , 则 遣 从事 以 一 少 牢 告 庙 ③ , 请 其 矢 , 盛 以 锦囊 , 负 而 前驱 , 及 凯旋 而 纳 之 。 方其 系 燕 父子 以 组 , 函 梁君臣 之 首 ④ , 入 于 太庙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 以 成功 , 其 意气 之 盛 , 可谓 壮 哉 ! 及 仇雠 已 灭 , 天下 已 定 , 一 夫 夜 呼 , 乱 者 四 应 , 仓皇 东 出 ⑤ , 未 及 见 贼 , 而 士卒 离散 , 君 臣 相 顾 , 不知 所 归 。 至于 誓 天 断 发 , 泣 下 沾 襟 ⑥ , 何其 衰 也 !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 欤 ? 抑 本 其 成 败 之 迹 ⑦ , 而 皆 自 于 人 欤 ? 《 书 》 曰 : “ 满 招 损 , 谦 得益 。 ” 忧 劳 可以 兴 国 , 逸 豫 可以 亡 身 ⑧ , 自然 之 理 也 。 故 方其 盛 也 , 举 天下 之 豪杰 莫 能 与 之 争 ; 及其 衰 也 , 数 十 伶人 困 之 而 身 死 国 灭 ⑨ , 为 天下 笑 。 夫 祸患 常 积 于 忽 微 , 而 智勇 多 困 于 所 溺 ⑩ , 岂独 伶人 也 哉 ! 【 注释 】 ① 原 : 推究 。 庄宗 : 指 五 代 后唐 庄 宗 李存勖 ( xu ) , 晋 王 李克用 之 子 。 后 梁龙德 三 年 ( 923 ) 称帝 , 后 沉溺 于 声色 , 重用 伶官 , 终 被 伶官 叛乱 所 杀 。 ② 晋 王 : 即 李克用 , 沙 陀 族 , 因 帮助 唐朝 镇压 黄巢 起义 有功 , 封 晋 王 。 梁 : 指 后 梁太祖 朱温 , 原 是 黄巢 起义 军 的 将领 , 叛变 降 唐 , 唐僖宗 赐名 全忠 , 封 为 梁 王 。 他 企图 谋杀 李克用 , 李克用 也 多 次 上表 唐僖宗 讨伐 他 , 彼此 结 下 世仇 。 天 祜 四 年 ( 907 ) 朱温 篡夺 了 唐朝 的 政权 , 改名 “ 晃 ” , 建都 汴 ( 今 河南 开封 ) , 国号 梁 。 燕王 : 指 刘守光 的 父亲 刘仁恭 。 李克用 曾 向 唐朝 保 举 刘仁恭 为 卢龙 节度使 , 后来 刘仁恭 的 儿子 刘守光 兵力 渐 强 , 被 朱温 封 为 燕王 , 公元 911 年 , 又 自称 大 燕 皇帝 。 契丹 : 古代 少数 民族 。 此 指 契丹 族 首领 耶律阿保机 , 即 辽 王朝 的 建立 者 辽 太祖 。 公元 907 年 , 李克用 与 他 拜 为 兄弟 , 结成 军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 阳 修 五 代 史 伶 官 传 序 【 作者 简介 】 欧阳修 ( 1007 — 1072 ) , 字 永 叔 , 号 醉翁 , 晚年 号 六一 居士 , 谥 号 文忠 。 代表 作 《 欧阳文忠 公 集 》 。 幼年 丧 父 , 出身 寒 微 , 由 母 亲 亲自 教学 , 因 家 贫 , 不 具 纸 笔 , 用 荻 画 地 作 书 。 历史 上 , 他 既 是 著名 文学 家 , 又 是 史 学 家 、 金 石 学 家 。 与 宋祁 等 合写 了 《 新 唐 书 》 , 又 自 撰 了 《 新 五 代 史 》 。 并 培养 了 大批 的 古文 作家 , 如 “ 三 苏 ” 父子 、 王安石 等 都 是 出 其 门下 。 客 有 问 曰 : “ 六一 , 何谓 也 ? ” 居士 曰 : “ 吾 家 藏书 一 万 卷 , 集 录 三 代 以来 金 石 遗文 一 千 卷 , 有 琴 一张 , 有 棋 一 局 , 而 常 置酒 一 壶 。 ” 客 曰 : “ 是 为 五一 尔 , 奈何 ? ” 居士 曰 : “ 以 吾 一 翁 , 老 于 此 五 物 之间 , 是 岂不 为 六一 乎 ? ” — — 欧阳修 《 六一 居士 传 》 《 新 五 代 史 》 即 《 五 代 史记 》 , 是 一 部 纪 传 体 史书 , 因 有 薛居正 编纂 的 《 旧 五 代 史 》 在 前 , 故 称 之 为 《 新 五 代 史 》 。 欧阳修 认为 旧 史 不宜 “ 垂 劝诫 , 示 后世 ” , 重新 编写 了 五 代 史 。  《 伶官 传 序 》 是 欧阳修 为 《 新 五 代 史 • 伶官 传 》 作 的 序言 。 五 代 ( 907 - - 960 ) , 指 唐宋 之间 的 五 个 朝代 , 即 后 梁 、 后唐 、 后 晋 、 后汉 、 后 周 , 是 我国 历史 上 的 动荡 时期 。 后唐 庄 宗 李存勖 称帝 后 , 迷恋 伶人 , “ 常 身 与 俳优 ( 杂耍 艺人 ) 杂 戏 于 庭 , 伶人 由此 用事 ” , 遂 被 败 政 乱 国 的 伶官 景 进 、 史 彦 琼 、 郭从谦 等 包围 。 后 叛乱 四 起 , 庄 宗亲 征 败 回 , 众叛亲离 , 伶官 又 乘 危 作乱 , 用 乱 箭 射 死 庄 宗 。  欧阳修 写 《 伶官 传 》 并 冠 以 短 序 , 是 为了 告诫 当时 北宋 王朝 执政 者 。  “ 伶 ” 是 指 封建 时代 演戏 的 人 , “ 伶官 ” 是 在 宫廷 中 授 有 官职 的 伶人 。  “ 传 ” 记述 了 后唐 庄 宗 李存勖 宠幸 的 伶官 景 进 、 史彦琼 、 郭 从 谦 等 人 败 政 乱 国 的 史实 。  “ 序 ” 则 通过 对 这 一 史实 的 论述 , 总结 经验 教训 , 这 是 一 篇 史 论 。 文章 写 得 平易 流畅 , 简洁 明快 , 论证 清楚 , 而 又 抑扬顿挫 , 富有 气势 。 五 代 史 伶 l í ng 官 传 序 欧阳修 ① 呜呼 ! 盛衰 之 理 , 虽 曰 天命 , 岂 非 人事 哉 ! 原 庄 宗 之 所以 得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一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2《五代史伶官传序》

魏 征 上 问 侍臣 : “ 创业 与 守成 孰 难 ? ” 房玄龄 曰 : “ 草 昧 之 初 , 与 群雄 并 起 角力 而后 臣 之 , 创业 难 矣 ! ” 魏征 对 曰 : “ 自古 帝王 , 莫 不得 之 于 艰难 , 失 之 于 安逸 , 守成 难 矣 ! ” — — 选 自 《 资 治 通鉴 · 唐 纪 》 欧阳修 学习 目标  翻译 全文 , 掌握 重要 的 文言 实词 、 虚词 、 特 殊 句式 等 。  理解 鉴 古 知 今 、 借古讽今 的 艺术 技巧 。  理清 文章 论证 结构 , 把握 本文 “ 散 而 不 乱 ” 的 特点 。 作者 简介 欧阳修 字 永 叔 , 号 醉翁 、 六一 居士 , 谥号 文忠 。 著名 文学 家 、 史 学 家 , 北宋 中叶 的 文坛 领袖 , 诗文 革新 运动 的 倡导 者 。 “ 唐宋 八 大家 ” 中 宋代 的 五 位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王安石 、 曾 巩 都 是 他 的 学生 。 他 在 诗 、 文 、 书法 、 文论 等 各 方面 都 很 有 成就 。 为 文 主张 切合 实用 , 重 内容 , 反 浮 靡 。 他 的 散文 明畅 简洁 , 丰满 生动 , 说理 透彻 , 抒 情 委婉 。 著作 有 《 新 五 代 史 》 、 《 欧阳文忠 公文 集 》 , 又 与 宋祁 等 合 修 《 新 唐书 》 。 欧阳修 代表 作 醉翁之意不在酒 , 而 在 山水 之间 也 。 ( 《 醉翁 亭 记 》 ) 去年 元 夜 时 , 花市 灯 如 昼 。 月 上 柳梢 头 , 人 约 黄昏 后 。 今年 元 夜 时 , 月 与 灯 依旧 。 不见 去年 人 , 泪 满 春衫 袖 。 ( 《 生 查 子 》 ) 庭院 深深 深 几许 , 杨柳 堆 烟 , 帘幕 无 重 数 。 玉 勒 雕鞍 游 冶 处 , 楼 高 不见 章台 路 。 雨 横 风 狂 三 月 暮 , 门 掩 黄昏 , 无 计 留 春 住 。 泪眼 问 花 花 不 语 , 乱红 飞过 秋千 去 。 ( 《 蝶恋花 》 ) 作者 简介 六一 居士 的 由来 六一 居士 初 谪 滁 山 , 自 号 醉翁 。 既 老 而 衰 且 病 , 将 退休 于 颍 水 之 上 , 则 又 更 号 六一 居 士 。 客 有 问 曰 : “ 六一 , 何谓 也 ? ” 居士 曰 : “ 吾 家 藏书 一 万 卷 , 集 录 三 代 以来 金 石 遗文 一 千 卷 , 有 琴 一张 , 有 棋 一 局 , 而 常 置酒 一 壶 。 ” 客 曰 : “ 是 为 五一 尔 , 奈何 ? ” 居士 曰 : “ 以 吾 一 翁 , 老 于 此 五 物 之间 , 是 岂不 为 六一 乎 ? ” — — 欧阳修 《 六一 居士 传 》 作者 简介 煮 “ 五 豆 ” 的 传说 欧阳修 不 得志 时 , 卖 文 谋生 。 遇 一 李姓 员 外 女 飘 彩 选 婿 。 中彩 后 , 李 员 外 嫌贫爱富 , 将 女儿 逐

《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五代史伶官传序865442-PPT(精)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作家作品知识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永忠”。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纳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例如他的记事文往往运用精炼的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活动或山水的景色,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课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伶官传》记叙了后唐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译文

原文阅读: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

五代史伶官传序

昔在十戊年,部落贵族骑士团麾下出现了一位伶官他来自古罗马,被称为伯克瑞斯的伶官,据说他的才华绝妙,令众人惊叹。当时,他曾因为在部落演出多了,就在大同流行的利萨伦传说中被记载,从而彻底融入到当时的文化之中。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伯克瑞斯决定为那些参与各种兴趣活动的人们记载他们的精英才华,他收集他们身上发光发热的才华,以及他们令人瞩目的丰功伟绩。这些功业成就反映了他们优雅而高贵的才华,被伯克瑞斯记载在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录着那时的社会文明,受到了后代的崇敬和尊重。《五代史伶官传序》不仅记载了五代之间伶官们的重要经历和活动,还进一步把当时的中国礼仪和形式化文学相结合,为古代社会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通过这部传记,以伯克瑞斯为代表的伶官们,把它传播到了浩瀚的点点滴滴之中去,让众多的读者读到了真实的历史故事,看到当年的礼仪文化的风采,领略到当时精英们的卓越才华。《五代史伶官传序》可以说是有史以来

五代史伶官传序

1.识记本文是一篇史论。2.理解文章“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人事”的中心论点。3.说明全文通过对比进行说理的方法。4.认知文中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5.理解并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格言名句。《五代伶官传序》作者见课前作家作品介绍P9六一居士初谪zhe滁chu山(安徽),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ying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一一一一一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千卷,有琴张,有棋局,而常置酒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一)欧阳修散文创作特点1、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2、采“古文”与骈pian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3、富于变化,开阖he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 (二)欧阳修的政论散文《与高司谏书 朋党论 五代史伶官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 引言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内容 • 五 代 史 伶官 艺术 特色 目录 CONTENT • 五 代 史 伶官 社会 地位 及 作用 • 五 代 史 伶官 传承 与 保护 现状 • 结论 与 展望 引言 01 背景 与 目的 五 代 时期 是 中国 历史 上 一个 重 要 的 时期 , 发生 了 很 多 重大 的 历史 事件 。 伶官 作为 五 代 时期 宫廷 文化 的 重要 组成 部分 , 对于 了解 当时 的 社会 、 政治 、 文化 等 本文 旨在 通过 对 五 代 史 伶官 的 研究 , 探讨 其 在 五 代 时期 的 作 用 和 影响 , 以及 对于 后世 的 意 方面 具有 重要 意义 。 义 。 五 代 史 伶官 概述 五 代 史 伶官 是 指 在 五 代 时期 宫廷 中 担任 伶人 职务 的 官员 。 1 他们 不仅 具备 高超 的 艺术 才能 , 还 承担 着 重要 的 政治 任务 , 如 传达 皇帝 的 意愿 、 调节 宫廷 气氛 等 。 2 五 代 史 伶官 在 宫廷 中 的 地位 较 高 , 对于 当时 的 文 化 、 艺术 和 政治 生活 产生 了 深远 的 影响 。 3 研究 意义 与 价值 对于 了解 五 代 时期 的 历史 和 文化 具有 重要 意义 。 01 通过 研究 五 代 史 伶官 , 可以 深入 了解 当时 02 宫廷 文化 的 内涵 和 特点 。 对于 研究 中国 戏曲 史 、 音乐 史 等 领域 也 具 03 有 重要 的 参考 价值 。 此外 , 五 代 史 伶官 的 研究 还 可以 为 现代 文 化 艺术 的 发展 提供 借鉴 和 启示 。 04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内容 02 传记 起源 与 发展 传记 的 发展 传记 文学 的 起源 五 代 史 伶官 传 的 背景 传记 文学 是 中国 古代 文学 的 重要 五 代 时期 , 伶官 作为 宫廷 娱乐 的 随着 历史 的 发展 , 传记 文学 逐渐 分支 , 起源 于 史 传 文学 , 以 记录 重要 角色 , 其 生平 事迹 被 记录 下 从 史 传 文学 中 独立 出来 , 成为 一 人物 生平 事迹 为 主 。 来 , 成为 五 代 史 伶官 传 的 写作 背 种 独特 的 文学 体裁 , 五 代 史 伶官 景 。 传 也 是 这 一 发展 过程 中 的 重要 作 品 。 五 代 史 伶官 生平 事迹 伶官 的 职责 与 地位 伶官 在 五 代 时期 是 宫廷 中 的 重要 角色 , 他们 负责 为 皇室 提供 娱 01 乐 表演 , 享有 较 高 的 地位 。 著名 伶官 的 生平 五 代 史 伶官 传中 记录 了 许多 著名 伶官 的 生平 事迹 , 如 敬 新 磨 、 02 景进 等 , 他们 以 其 才华 和 技艺 赢得 了 皇室 的 青睐 。 伶官 与 政治 的 关系 03 虽然 伶官 主要 职责 是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一个 人 的 成功 与 失败 取 决 于 上天 还是 取 决 于 个人 的 作为 ? 那 对于 一个 国家 来 说 呢 ? 今天 , 我们 一起 跟着 欧阳修 , 走 近 他 眼中 的 后唐 史 , 看 看 他 所 认为 的 国家 “ 盛衰 之 理 ” 。 五 代 史 伶官 传 序 整体 感知 : 历史 的 现场 , 时代 的 回响 回望 历史 学习 目标 1 . 通读 选 文 , 列 表格 梳理 人物 命运 轨迹 、 王朝 兴衰 简史 , 以 史 为 鉴 。 2 . 细读 文本 , 用 发言 提纲 构建 史家 观念 、 史 评 立场 。 3 . 微 信 群 发言 , 分享 自己 从 文中 获得 的 人生 启迪 。 01 作者 简介 欧阳公 四 岁 而 孤 , 家 贫 无 资 。 太 夫人 以 荻 画 地 , 教 以 书 字 。 多 诵 古人 篇章 , 使 学 为 诗 。 及其 稍 长 , 而 家 无 书 读 , 就 闾 里 士 人家 借 而 读 之 , 或 因而 抄录 。 抄录 未 毕 , 而已 能 诵 其 书 。 以至 昼夜 忘 寝 食 , 惟 读书 是 务 。 自幼 所 作 诗赋 文字 , 下笔 已 如 成人 。 欧阳修 字 永 叔 , 号 醉翁 、 六一 居士 , 谥号 文忠 。 著名 文学 家 、 史 学 家 , 北宋 中叶 的 文坛 领袖 , 诗文 革新 运动 “ ” 的 倡导 者 。 唐宋 八 大家 中 宋代 的 五 位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王安石 、 曾巩 都 是 他 的 学生 。 他 在 诗 、 文 、 书法 、 文论 等 各 方面 都 有 成就 。 主张 文章 应 “ 明道 ” “ 致用 ” “ 事 信 ” “ 言 文 ” , 反对 宋 初 浮艳 文风 , 倡导 效法 韩愈 。 “ ” 是 唐宋 八 大家 之一 , 并 与 韩愈 、 柳宗 “ ” 元 、 苏轼 被 后人 合称 千古 文章 四 大家 。 著 有 《 欧阳文忠 公 集 》 , 并 编写 两 部 史书 : 《 新 唐书 》 ( 与 宋祁 等 合写 新 五 代 史 》 。 他 的 文章 , 叙事 简约 且 富有 波澜 , 语言 酣畅 又 自然 凝练 , 《 伶官 传 序 》 就 很 好 地 体现 了 这样 的 风格 特点 。 欧阳修 以 自己 的 创作 实践 和 理论 , 奠定 了 一代 文风 。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 , 而 在 山水 之间 也 醉翁 亭 记 》 ) 去年 元 夜 时 , 花市 灯 如 昼 。 月 上 柳梢 头 , 人 约 黄昏 后 。 今年 元 夜 时 , 月 与 灯 依旧 。 不见 去年 人 , 泪 满 春衫 袖 生 查 子 》 ) 庭院 深深 深 几许 , 杨柳 堆 烟 , 帘幕 无 重 数 。 玉 勒 雕鞍 游 冶 处 , 楼 高 不见 章台 路 。 雨 横 风 狂 三 月 暮 , 门 掩 黄昏 , 无 计 留 春 住 。 泪眼 问 花 花 不 语 , 乱红 飞过 秋千 去 蝶恋花 》 ) 生 查 子 · 元夕 去年 元 夜 时 , 花市 灯 如 昼 。 月 上 柳梢 头 , 人 约 黄昏 后 。 今年 元 夜 时 , 月 与 灯 依旧 。 不见 去年 人 , 泪 满 春衫 袖 。 蝶恋花 庭院 深深 深 几许 , 杨柳 堆 烟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五代史官伶传序

PDF72.8KB 1
1/1
展开阅读剩余文档内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