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开发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Mobi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 Course Syllabus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1503 课程名称:《移动开发技术与应用》 英文名称:《Mobi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及计算机软件专业 考核方式:分散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高级Java开发技术》、《数据库原理》等 二、课程简介 《移动开发技术与应用》是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及其相关专业的高级开发课程。本课程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内容涵盖Android系统的资源访问、基本程序单元Activity、组件信使 Intent、Service 组件、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及事件处理、多线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广播事件处理、多媒体应用及GPS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Android系统开发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系统开发的工具软件及编程方法,并大大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系统实现的能力。 《Mobi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is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 courses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software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students. This course is directed by actual application, covering Android system resource access, basic unit Activity, component messenger Intent, Service component, th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design and event process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atabase technology, broadcast event processing, multimedia application and GPS application. Through this the course of learning can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of Android system development, master system development tools and programming methods,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and system implement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及其相关专业的高级开发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Android系统开发的基础理论、技能方法及系统实现能力,以实际项目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建模的动手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群包括Android的资源访问、基本程序单元Activity、 组件信使Intent、Service组件、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及事件处理、多线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广播事件处理、多媒体应用及GPS应用等。 1.知识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Android系统的开发工具,掌握Android系统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开发方法。 2.能力教学目标:熟练使用Android Studio开发Android中高级应用程序。 3.思想教育目标:学会良好的编程习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 Android 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0.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思政部分) 1.了解Android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2.了解Android的平台架构及特性 3.了解Android的应用程序组件 4.掌握Android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0节坚定理想信念(思政部分) 1、理想信念的内涵 (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具有实践性 理想具有时代性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信念具有执著性 信念具有多样性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2)理想信念提供奋斗动力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1)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具有持久生命力 1.1 Android的前世今生 1.2 Android的平台架构及特性 1.3 Android Market 1.4 Android应用程序组件 1.5 Android与Java ME的区别与联 (三)思考与实践 1.比较Java语言在不同应用平台上的异同点 2.Android应用程序的主要组件有哪些? 3.最新的Android平台版本号是多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课外作业 3.课堂讨论等 第2章 Android开发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方法 2.掌握Android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最基本方法(二)教学内容 2.1 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 2.1.1 下载Android SDK 2.1.2下载安装JDK 2.1.3 下载Android Studio 2.1.4下载安装ADT 2.2 Android常用工具的使用 2.2.1 创建Android Virtual Devices(AVD) 2.2.2模拟器(Emulator)的使用 2.2.3 Android Debug Bridge(ADB)的使用 2.2.4 Dalvik Debug Monitor Service(DDMS)的使用 2.2.5 Android Asset Packaging Tool(AAPT)的使用 2.2.6 DX的使用 2.2.7 mksdcard的使用 2.3我的第一个Android应用 2.3.1纯手工创建一个Android应用 2.3.2 使用Android Studio创建一个Android应用 2.3我的第一个Android应用(三)思考与实践 1.在自己的手提电脑上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 2.创建第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课外作业 3.课堂讨论 4.上机实验等 第3章 Android中的资源访问 (一)目的与要求 0.引导大学生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思政部分) 1.了解Android的不同资源的类别使用方法 2.掌握Android的不同资源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0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思政部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5、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6、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7、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8、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3.1资源简介 3.2使用颜色(color)资源 3.3使用字符串(string)资源 3.4使用尺寸(dimen)资源 3.5使用原始XML资源 3.6 使用drawables资源 3.7使用布局(layout)资源 3.8使用菜单(menu)资源 (三)思考与实践 1.试比较Android资源的文件夹结构 2.在Android Studio 环境下验证Android资源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课外作业 3.课堂讨论 4.上机实验等 第4章 Android用户界面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Android菜单、对话框、提示信息等组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Android事件处理机制和方法 3.掌握Android布局管理(Layout)的使用方法 4.掌握Android组件(Widget)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4.1菜单 4.1.1选项菜单(Option Menu) 4.1.2上下文菜单(Context Menu) 4.1.3子菜单(Sub Menu) 4.2对话框 4.3提示信息(Toast) 4.4事件处理 4.4.1事件处理机制 4.4.2 Android中的事件监听器 4.4.3事件处理步骤 4.5布局管理(Layout) 4.5.1线性布局 4.5.2帧布局 4.5.3表格布局 4.5.4相对布局 4.5.5绝对布局 4.6组件(Widget) 4.6.1常用组件 4.6.2 自动完成文本框(AutoCompleteTextView) 4.6.3选项卡(Tab) 4.6.4 进度条(ProgressBar) 4.6.5 日期、时间选择对话框(DataPickerDialog、TimePickerDialog) 4.6.6列表视图(ListView) 4.6.7网格视图(GridView) 4.6.8画廊视图(Gallery) 4.6.9地图视图(MapView) 4.6.10网络视图(WebView) (三)思考与实践 1.比较Java和Android平台组件技术之间的异同点 2.比较Java和Android平台事件处理机制之间的异同点

猜你喜欢
2.7万次浏览
5487人收藏
《移动开发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开发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01503课程名称:《移动开发技术与应用》英文名称:《Mobi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及计算机软件专业考核方式:分散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高级Java开发技术 数据库原理》等 课程简介《移动开发技术与应用》是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及其相关专业的高级开发课程。本课程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内容涵盖Android系统的资源访问、基本程序单元Activity、组件信使Intent、Service组件、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及事件处理、多线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广播事件处理、多媒体应用及GPS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Android系统开发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系统开发的工具软件及编程方法,并大大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系统实现的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Android系统开发的基础理论、技能方法及系统实现能力,以实际项目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建模的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Android概述(一)目的与要求0.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思政部分)1.了解Android技术的起源与发展2.了解Android的平台架构及特性3.了解Android的应用程序组件4.掌握Android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二)教学内容第0节坚定理想信念(思政部分)1、理想信念的内涵(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具有时代性(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信念具有执著性信念具有多样性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奋斗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3、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1)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3)具有持久生命力1.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讲小教学时数实验其他教学环节课习题课讨论课计课程内容1第1章1第2章21第3章21第4章21第5章21第6章21第7章21第8章22第9章22第10章32第11章32第12章32第13章32第14章301848合计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推荐教材:《第一行代码Android》第3版郭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04参考书:1.(美)BillPhillips著,王明发译.Android编程权威指南(第3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62.李刚.疯狂Android讲义(第3版附光盘)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3.管蕾编著.Android应用开发学习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74.(英)Retort Meier著,佘建伟等译.Android 4高级编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5.(美)Wei-Meng Lee著,何晨光等译.Android 4编程入门经典--开发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应用.

移动计算及应用开发技术教学大纲

由于移动计算及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覆盖了面对象程序设计(Java C++)、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原理等多门计算机核心课程的内容,对于学生掌握移动应用的开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以解决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对于深入理解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有很大的帮助。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移动计算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比较全面地掌握移动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各种开发平台和工具,以及移动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的使用方法,了解移动计算技术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对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的兴趣和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操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CO1:掌握移动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CO2:掌握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各种组网方式课程目标(CO)CO3:掌握主要的无线网络技术和自组织网络CO4:掌握移动定位技术CO5:熟悉移动

《移动GIS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GIS的开发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地理信息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编程能力,能够使学生可以独立开发与搭建GIS 平台,具备地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能力。2、掌握移动GIS领域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使用主流移动端开发平台进行移动地理信息开发,使得学生具备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与地理信息二次开发能力,同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编程基础。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指标点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地理信息专业问题,具备地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能力。2.2具有一定的地理信息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初步具备比较大型的地理信息平台的架构能力。环境与资源学院移动GIS开发与应用理论教学方法序号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环节训练环节1移动GIS介绍授课2学时12配置开发环境授课2学时作业123地图浏览功能设计授课6学时作业214查询功能设计授课6学时作业315几何计算授课6学时作业416GPS定位授课4学时作业517地理处理编程授课4学时作业61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环节较强的学科基础课,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求精讲多练,打好基础,加强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实际动手能力,建议授课以多媒体为主,辅之以程序演示、课后作业等,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2.突出重点,加强练习,坚持辅导、答疑;课后按要求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 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考试范围不超过大纲的内容。笔试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成绩定为百分制。实行结构评分,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评价环节评估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平时作业课程目标11平时成绩(20分)上机实脸课程目标11大作业课程目标11期末考试(80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课程目标11平时成绩评定标准环节评定工程内容分值总分值5-6分方法运用基本正确,结论不明确,理论阐述不够完整;平时作6-8分业课程目标110分方法运用正确,结论正确,但理由不够充分;8-10 分方法运用正确,理由充分,结论正确;5-6分程序框架设计基本 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1.推荐教材:《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刘建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开发》,张爱国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推荐参考书:^ArcGIS for Android开发教程》,Esri中国信息技术,2016.5。《Developing Mobile Web ArcGIS Applications》,Matthew Sheehan, Packt环境与资源学院Publishing Limited, 2015。 大纲说明移动GIS开发技术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在教学中提倡特色教学,应精选内容,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推导和应用能力。教学中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授课,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习题。

《移动应用开发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应用开发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334362 课程名称:移动应用开发基础 英文名称:The Founda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 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要求:选修 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移动应用开发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移动互联方向的选修课,是从事嵌入式、移动互联方向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研究移动计算平台上的应用软件开发方法、技术与使用工具,着重讲述现在主流移动操作系统以及平台应用程序架构、核心服务和数据存储等方面的相关技术,通过对Android操作系统以及平台上应用开发技术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对移动互联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解决方案,具备开发移动互联工程应用的能力。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移动网络通信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实践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本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后继课程是本课程的进一步实践与提高

《光纤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程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0学时,课外0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磁场与电磁波等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光纤技术及应用主要以光的电磁理论为基础,系统地讲解介质波导的基本知识,包括波导中的射线光学理、模式及模式耦合。光纤的基本原理及传输特性、光纤系统中光源、光探测器、光隔离器和光定向耦合器等光纤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它们的特征参量,以及光纤的制作,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及系统的相关器件的基础知识。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为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波导的基本知识,掌握光波在光纤中的传输原理和传输特性,以及实用的光纤传输器件和光纤通信,光纤传感按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就业发展和国家通信事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光传输的理论基础(2学时)绪论1.1麦克斯韦方程和波动方程1.2平面光波及其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1.3程函方程与光线方程(1)了解:了解光纤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及应用,光的电磁理论。(2)理解:麦克斯韦方程和其边界条件及光波的波动方程,全反射时的故事-哈恩斯位移,局部平面波的概念,理解处理光传输问题的两种理论方法:射线光学方法和几何光学方法。(3)掌握:平面光波及其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尤其是全反射,及全反射时的相移。第2章.平板介质波导(3课时)2.1理想平板波导的射线光学理论:均匀及非均匀平面光波及在平板波导中的传输2.2理想平板波导的波动光学分析:平板波导中的、导模、辐射模、泄漏模、消失模2.

《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任务:其任务主要是掌握Android语言的基本知识、语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熟练掌握阅读和分析简短Android程序的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调试简单Android程序的方法和技巧;涉及Android基础知识、UI界面、数据存储、SQLite数据库、四大组件、网络编程、高级编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Android的基础知识,学会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最终掌握Android程序设计方法及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APP和手机软件的概念和特点;以Android这一主流移动平台操作系统为切入点,使学生掌握手机软件开发的特点,基本流程和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部署、管理和应用等高级开发技术。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手机移动开发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得到训练,通过具体案例的实现来反复强化思维模式,是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全面掌握各种手机软件开发技术,提高学生在手机软件开发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人员 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一)Android基础入门1.课程教学内容(1)Android起源。(2)Android体系结构。(3)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4)开发一个完整的Android程序2.课程重点难点重点: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开发一个完整的Android程序。难点:开发一个完整的Android程序。3.课程教学要求(1)了解Android的起源。(2)掌握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3)掌握Android程序的编写。(二)Android UI开发1.课程教学内容(1)六种常见的Android布局(2)样式和主题(3)国际化(4)Toast的使用2.课程重点难点重点:六种常见 课程学时分配教学章节理论实践(验)讨论、习题 Android基础入门4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一、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概述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作为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正不断推动着数字化时代的进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涵盖了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到测试、部署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者需要掌握多种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和平台,以确保应用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在各种移动设备上。移动操作系统,如Android和iOS,各自拥有独特的开发环境和工具链,这要求开发者具备较强的跨平台能力。此外,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从传统的信息展示和交互应用,逐渐扩展到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移动支付等多个方面。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核心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快速响应。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者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随后,在设计阶段,开发者需

《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时:培训FI 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的学习,了解什么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的平台、开发语言、开发环境以及移动互联网开发的发展与未来。教学大纲第1 章移动互联网概述1.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1.2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机遇1.2.1 互联网应用移动化延伸1.2.2 创新型应用蓬勃诞生1.2.3 产业链发生改变1.3 移动互联网的新特征1.4 移动互联网开发新变化1.4.1 C/S 模式和B/S 模式1.4.2 客户体验1.4.3 终端适配1.4.4 开发环境1.4.5 终端轻量化和应用平台化第2 章物联网2.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2.2 物联网的发展过程2.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4 物联网的应用前景第3 章云计算3.1 云计算的背景3.2 云计算的相关概念3.3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3.4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第4 章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及商业模式4.1 产业链分析4.1.1 产业链组成4.1.2 价值网络构建4.2 商业模式4.2.1 商业模式组成4.2.2 价值提供4.2.3 盈利模式4.2.4 产业定位4.3 移动互联网成功案例4.3.1 终端引领者4.3.2 平台整合者4.3.3 应用

《移动互联网开发》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适用专业:信息工程教材:《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开发》(雷擎),清华大学出版社开课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 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系统讲解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如向学生说明其具体实现过程,使学生牢固掌握Android编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通过实践的灵活运用,能够进行应用程序的实际开发。 教学内容和要求1> Android开发基础(2学时)(1)掌握Android基本概念;(2)熟悉Android技术架构;(3)理解Android Project结构分析;(4)了解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5)初步了解Android模拟器;重点:理解Android技术架构与模拟器概念。难点:初步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2、设计应用界面(2学时)(1)掌握Activity概念;(2)熟悉布局;(3)理解样式和主题;(4)了解理解资源;(5)初步了解多屏幕适应;重点:理解Android四大基础组件之一的Activity相关概念。难点:初步掌握设计用户图形界面。3、事件监听器和控件(2学时) 参考书目1、《Linux系统编程(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美)Robert Love ,2014。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代码:510213专业方向:移动应用开发 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修业年限基本学习年限3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所属专业类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类(代码)(代码)(代码)(代码)(或技术领域)证书举例应用软件开发移动端App开发、(6513)移动端Web开发、程序员,微软认证开发工程师信息系统集成信息和通信工程小程序开发、移动MCDP,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类移动应用开发服务(6531)技术人员(?)端应用测试、Java(5102)(510213)运行维护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程序开发设计类、全国移动开发工程师认证,华(6540)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为1+X移动应用开发,1+XWEB信息技术务类应用软件开发(6560)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设计、维护和技术服务的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综合职业素质,掌握开发移动端原生App、移动端Web、小程序、后端框架Restful API的能力,面向移动端App开发、移动端Web开发、小程序开发、移动端应用测试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1.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制度,在指引下,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到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1.1.1掌握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1.1.2掌握Android常用的UI组件的用法,1.1.3熟练使用Android的UI组件来搭建用户界面;1.Android开发工程师1.1 Android项目运维1.1.4熟悉Activity、Service和Broadcast Receiver的生命周期方法;1.1.5熟悉Intent的用法,熟练使用Intent的诸多属性用途及用法;1.1.6掌握Service与广播机制的使用和工作原理,为应用开发打下基础;1.1.7掌握SQLite的语法,掌握Android SQLite数据库的使用;1.1.8掌握Android的异步加载机制。 课程设置及要求(一)公共基础课程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目标学分/学时*注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教学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成为学生言行的指南。该课程以确立核心价值教育为主线,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传承爱国主义,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掌握科学的道德理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内在品质;不断引导学生领会法律精神,强化他们的法律理念,自觉地知法、认真地守法。使学生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学习、生活和工作,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法制意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901002829010029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毕业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最低2644学时,129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要求。十 有关说明1.“人文艺术”16学时,具体方案由公共课教学部与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共同确定。2.“计算机应用基础”1个学期上完,周学时为2,考试课。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尽量安排在第一学期上,纺织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商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各专业尽量安排在第二学期。3.“应用数学”课,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开设学时,如对数学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可按照专业需要开设相应的专业数学,由专业教研室确定。纺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开设在第一学期,服装学院、轻工与材料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开设在第二学期。4.“劳动教育课”分第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1309115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与运用 英文名称:Multimedia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学 分:2 总 学 时: 32 讲课学时:22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10 课外学时: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 学生自主学习时数建议:不少于12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限选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熟悉关于多媒体技术的一些国际标准及其应用,并掌握多媒体产品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光盘存储技术、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式应用、多媒体数据库与超文本技术为研究对象,以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为重点。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视频、音频获取、实时

BIM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BIM 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BIM 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类别(必修/选修):专业限选课课程英文名称:Application & Practice of BIM Technolog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践、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木工程制图、工程管理概论、房屋建筑学授课时间:周三7-8 节/1-16 周授课地点:12G302 授课对象:2015 级工程管理专业开课院系: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王晓璐/高工,吴晓伟/讲师联系电话:15820428590,13818756312 Email:17948942@qq.com,wxw1014aa@163.com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课堂答疑-每次课前、课间及课后答疑;2、网络答疑-通过邮件、QQ、微信等方式实时答疑;3.每次发放作业和课程设计时,采用集中讲解方式;4、每周三晚12G302 上机答疑;5、考前答疑-考试前集中在12G304 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 )课程论文()其它()使用教材:《BIM 模型项目管理应用》.武乾,冯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05 教学参考资料:《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 2015 官方标

移动应用开发-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职对口招生)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能力。本课程以Android系统为基础来讲述移动终端的设计。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Eclipse和命令行开发环境的搭建,Android用户界面的布局、控件和事件的使用方法,Android生命周期的概念与作用,组件通信机制,后台服务,数据存储的SharedPreferences、SQLite数据库和文件存储方法,网络通信中的多线程应用、HTTP通信、Socket通信等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与内容安排(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以Android操作系统为基础,学习移动终端程序设计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种典型嵌入式软件平台(Android)的软件开发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及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内容安排学时分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重点()(Δ)讲课实验上机其他第一部分AndroidApp开发概述讲授221Android开发简介C2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A3Android程序开发的基本概念B4Android程序结构AΔ第二部分Android用户界面讲授461Android用户界面开发基本方法B2Android界面开发 习题课和课堂讨论内容课程在期中、期末两个阶段分别安排1课时的习题课,集中讲解习题。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主题讨论,每主题0.5~1课时,具体内容如下:1.比较常见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并讨论应用场景;2.讨论手机应用程序与桌面应用程序在用户界面开发上的异同之处;3.讨论Android综合实例程序开发的设计过程。 实验(实践)内容1.Android开发基础,22.Androidy用户界面设计,63.多线程应用与网络通信,64.Android数据存储,45.Android综合应用程序开发,6 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推荐教材:王向辉.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参考书:[1][美]EdBurnette著,田俊静等译.Android基础教程(第三版·修订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杨丰盛.Android应用开发揭秘.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杨丰盛.Android技术内幕:系统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美)哈希米,(印)克曼特内尼,(美)麦克莱恩著,杨越译.精通Android2[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制订人(签字):审核人(签字):计成超日期:2016年01月19日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移动开发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PDF490.2KB 15
1/15
2/15
3/15
4/15
展开阅读剩余11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