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3.1万次浏览
6161人收藏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123932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123932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第一讲、机械运动【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误差和错误。 长度的测量方法。【知识结构】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础知识。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知识梳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教学课时:0.5 课时 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声音的传播规律声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 堂上练习1、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人的耳朵的。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教学反思:第二章光现象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考要求、知识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2.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用秒表和停表测时间;知道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3.知道什么是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4.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及单位;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能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能正确进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6.会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1、测量使用长度的测量观察放置视线基本工具刻度尺读数记录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测量时间的单位时间的测量基本工具表什么是误差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定义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2、简单的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简单的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定义: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物理意义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定义速度公式分类单位定义变速直线运动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公式 重难点知识及复习建议1、在复习机械运动时,要通过实例分析体会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从而加深对参照物意义的理解。2、本章的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比较紧密,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从理论到现实的能力,如估测物体的长度、长度的特殊测量法等。3、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解题方法建议1、在解答考查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题目时,要按照逆向发散的原则,先结果后原因,抓住位置的“变”与“不变”便可轻松正确地判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也可以确定所选的参照物。2、对于简单的速度计算,可直接利用公式得出计算结果,注意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对应。3、关于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转换成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即可。关于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关键是读数。 例题分析 例1 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厘米。精析进行长度测量时,被测量的物体必须紧贴刻度尺。由图1可知,对木条B的测量是正确的。长度为:3.45厘米(读3.453.49之间也可)。 注意本题考察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图1例2 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左右摆动,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_h.图2 精析(1)通过“路标”图,判断出路程长短,通过速度计判断出汽车行驶的速度。(2)通过路程和速度计算时间。 解汽车需行驶的路程s120km 汽车的速度为v100km/h 计算汽车用的时间: t1. 中考真题演练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王刚同学的身高为1.66_。2、我国l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A.2微米B.2毫米C.2厘米D.2分米3、如图3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_厘米.4、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图3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状态。5、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_的,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倒,这是由于_。6、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2×108米/秒,地球的周长约4×107米,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_秒。 练习讲评同步练习P2~P5课后反思第二章声现象(2课时)主备人:备课组长: 中考要求、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2、知道声音的反射回声;知道超声与次声。3、知道乐音的三要素;知道噪声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知识结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的传播形成声波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振动听觉神经大脑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骨传导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声的世界响度:由物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声音的特性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是分辨各种声音的又一依据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控制噪声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声的利用声与信息声 重难点知识及复习建议1.本章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很容易混淆,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切忌死记硬背。2.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是容易忽略的地方,复习时要留心。3.乐音三要素既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复习的难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对声音的体会,多对与声有关的现象进行观察思考,把握其本质,加深理解。4.有关乐音、噪音等内容,复习时要加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知识的积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初三物理考试题

考试题一、选择题(18分)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在水中速度快2.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能形成清晰美丽的倒影,下列关于这一现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B.倒影是景物所成的实像C.倒影的大小与景物的大小相同D.倒影与景物到水面的距离相等3.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的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甲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B.图乙可用

2025年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5篇)

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压的作用;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电压单位的换算。 3.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4.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2、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读数三、教具准备: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路板、电压表四、教学过程: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用水压形成水流来类比电压形成电流。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上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路中要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源,电路应是通路。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动能势能【教学内容】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第4节第1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2)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3)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2、过程与方法:运用假设、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观察生活是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基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控制变量、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教学准备】实验探究相关器材、任 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的概念,能辨认出生活中简单的杠杆,能找到它们的支点;2.理解杠杆的概念,能准确作出杠杆的力臂;3.经历概念的建立过程,感受归纳的研究思想;4.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的价值,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力臂的概念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和作图教学器具:木板、图钉、螺丝刀、扳手、羊角锤、撬棒等等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力是_对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的。2.力一般用符号_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二、新课教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引入新课;木板上有一个图钉,能否用手直接将它拔出来? 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教案一、导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1、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热机效率和环境的保护。 2、引入新课。 二、热机的能量损失。 1、提出问题,热机把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除了做有用功以外;同时还有哪些形式损失能量? 2、梳理总结,说出热机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走向。 三、热机效率。 1、引出热机效率的概念,提出自学要求,看课本相关内容画出热机效率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四、环境保护。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5篇

教材分析:本教材为人教版(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学生基本情况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第1 页共12 页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育目标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教学质量目标本学期我担任113班-114班3个班的物理,共146个人。我定的目标如下平均分:60分。90-100分:5%,7人。80-89分:5%,7人。 70-79分:10%,14人。60-69分:10%,14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力、弹力、重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杠杆、滑轮、机械效率难点:让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研究方法探究问题 教学具体措施和方法:1、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2、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第2 页共12 页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3、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4、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5、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6、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安排表: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2 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材分析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第3 页共12 页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初三物理知识点

机械能分子动理论内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5.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两

初三物理知识点

初三物理知识点一、声现象1、 声音靠发生,靠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决定因素:、、。3、 噪声的减弱途经:、、。4、 空气中的声速:。5、 声波的应用举例:、。二、光现象1、 光在传播是沿直线的。2、 光的反射规律:。3、 平面镜成像特点:。4、 光的折射规律:。5、 凸透镜具有作用,凹透镜具有作用。6、 凸透镜成像规律:7、 色光的三颜色:、、。8、 红外光特点:;应用:。紫外光特点:;应用:。三、热学1、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人体的正常体温是:℃。2、 人们把规定为 0℃,把规定为 100℃。3、 物态变化有六个过程,其中吸热的有:,放热的有:。4、 晶体非晶体的区别:。5、 汽化现象有两形式:、,区别是:。6、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7、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8、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内容:、、。9、叫热量,叫内能,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10、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是:。11、C 水=4.2×103J/( kg. ℃)表示:。12、吸放热的计算公式:Q= 13、为什么沿海
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13~14内能1分子热运动1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4分子间的作用力:存有引力和斥力2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3比热容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C=Q/m·(t-t)2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大的物质调温;比热容小的物质导热4热机1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2冲程:活塞从汽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一个冲程3汽油机的工作过程:①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活塞因惯性从气缸顶向气缸底运动,吸入油气混合气)→②压缩冲程(两气门关闭,活塞因惯性从气缸底向气缸顶运动,压缩油气混合气)→③做功冲程(两气门关闭,火花塞点火,油
最新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最新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1周教案

机械运动课标要求: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和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法建议:1、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抽查或过关检测。(10分钟)2、当堂完成练习题。(25分钟)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纠错、互查、教师抽查。(10分钟)课时安排:1课时练习题1、如图1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cm,如图2 秒表的读数为。图1图2图32、如图3所示,中华龙舟大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站的精彩比赛画面,龙舟上运动员相对于岸上观众是的,相对于是静止的;运动员用力把浆向后划,龙舟却向前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3、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 14.71cm, 14.82cm, 14.73cm, 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4、在学校运动会中,小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初中物理九年级下期第一轮复习安排周次时间教学内容第一周4.17~21 新课教学:家庭电路第二周4.24~28 1 声现象2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3 折射4 透镜(1)作图5 透镜(2)规律、应用第三周3.3~3.7 1 长度、参照物2 速度、计算3 重力、弹力、摩擦力、实验4 牛一、惯性5 二力平衡力与运动的关系第四周3.10~3.14 1 质量与密度实验2 压强3 液体压强4 流速、气体压强第五周3.17~3.21 1 浮力、影响因素计算(称重法、公式法)2 浮力的应用(1)阿基米德3 浮力的应用(2)沉浮条件4 浮力的应用(3)计算5 杠杆及平衡条件作图、杠杆分类第六周3.24~3.28 1 滑轮2 功、功率3 机械效率(1)实验滑轮、斜面4 机械效率(2)计算5 机械能第六周3.31~4.4 1 物态变化温度、温度计熔化、凝固、熔化图像2 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 比热容实验4 热运动、内能、热机(两个冲程、能量转化)5 热量计算三个计算式第七周4.7~4.11 1 电现象、电路2 电流、电压3 电阻实验4 欧姆定律(1)实验5 欧姆定律(2)测电阻第八周4.14

2025年物理九年级课件

物理九年级课件1.引言这份物理九年级课件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且易于理解的物理知识概述。本课件将涵盖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学的基础理解,并通过丰富的示例和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和规律。2.物理基础知识在开始学习物理的具体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物理的基础知识。2.1.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能量、力、热和光等自然现象、规律和原理的一门科学。2.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本节将介绍不同状态下物质的特性和性质。2.3.物理量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特征或特性。本节将介绍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2.4.间接测量在实际测量中,有时候无法直接测得所需的物理量,此时需要通过其他物理量间接计算。本节将介绍间接测量的方法和原理。3.力和力的作用3.1.力的定义和分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本节将介绍力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力。3.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包括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123932

PDF4.3M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