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基础) 【考纲要求】 1.知道温度计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能正确区分; 3.知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要放热; 4.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5.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6.知道液化有两种方法:加压和降温。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温度计【高清课堂:中考复习—物态变化 主要考点梳理一、温度、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 3、温度计原理: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 (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 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2、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要点诠释: 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凝固图象: 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要点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要点诠释: 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要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 2、现象: (1)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2)凝华: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要点诠释: 1、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2、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典型例题】 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 1. 如图中A、B、C、D分别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思路点拨】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不同,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答案】D 【解析】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应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ABC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高清课堂:中考复习—物态变化 金题精讲 例1】小李感觉身体不适,小张陪着他到医院去看医生。测试体温后,小张说:“体温38度”。小李看了看体温计,告知小张:“我的体温是__________”。 【答案】37.9℃

知识点总结相关资料
4.6万次浏览
9189人收藏
中考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讲解

中考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讲解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基础)【考纲要求】1.知道温度计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能正确区分; 知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要放热;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知道液化有两种方法:加压和降温。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要点一、温度、温度计【高清课堂: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主要考点梳理一、温度、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3、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要点诠释: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
中考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提高)知识讲解

中考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提高)知识讲解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物态变化

2025年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物态变化知识归纳精品文档4页

备考知识点: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考点详解:物态变化

2022年中考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复习精编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备考知识点: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知识点汇编第4讲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中考复习 物态变化物理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知识点汇编专题03物态变化1

中考物理常考考点: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基础)巩固练习

中考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基础)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6讲《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整理知识点及对应练习讲解

专题十三按题型整理知识点及对应练习一、声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我们听到声音是靠传来的。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Ss21214.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是指声音的,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不同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6、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振动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音叫做;低于. 20Hz的声音叫。7、男低.音歌手在高.声歌唱、女高.音歌手在低.声伴唱,这其中男歌手、,女歌手、。8、“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隔墙有耳”说明;“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中考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讲解

精品
PDF524.1KB 7
1/7
2/7
展开阅读剩余5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