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14.5万次浏览
2.9万人收藏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篇名前标有*的为“自读”课文。“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文原则上以学生自读为主。III统编版统编版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第一单元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统编版阅读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a舒婷预习先默读诗歌,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打动你的诗句画出来。再大声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说说你的整体感受。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篇名前标有“的为“自读”课文。“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文原则上以学生自读为主。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阅读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预习先默读诗歌,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打动你的诗句画出来再大声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说说你的整体感受。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生字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隧洞suìdòng 蜗行wōxíng 淤滩yūtān 驳船bóchuán 簇新cùxīn笑涡xiào wō喷薄pēn bó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 2.梅岭三章阎罗yán luó捷报jiébào 血雨腥风xuèyu% xīng fēng 取义成仁qu% yìchéng rén 3.短诗五首漫漫màn màn 装饰zhuāng shì舵手duòsho%u4.海燕苍茫cāng máng 高傲gāo ào 海鸥hǎ%i ōu 飞窜fēi cuàn 蠢笨chu%n bèn熄灭xīmiè5.孔乙己荤菜hūn cài 侍候shìhòu 绰号chùo hào 伤疤shāng bā笔砚bi% yàn惋惜wǎ%n xī夹袄jiáǎ%o 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 唠唠叨叨láo lǎo dāodāo 不屑置辩búxièzhìbiàn 6.变色龙贱jiàn 拧ni%ng 筛子shāi zi% 坎肩kǎ%n jiān 旗帜qízhì荒唐huāng táng洋溢yáng yì温情wēn qíng 惦记diàn jì恐吓ko%ng hè径自jìng zì无精打采wújīng dǎ% cǎ%i 无缘无故wúyuán wúgù异想天开yìxiǎ%ng tiānkāi 7.溜索腮sāi 坠zhuì呕o%u 跺duò盘桓pán huán 涓涓juān juān 探视tànshì俯身fu% shēn 扭绞niu% jiǎ%o 顷刻qi%ng kè寻思xún si 拳打脚踢quándǎ% jiǎ%o tī千钧之力qiān jūn zhīlì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 8.蒲柳人家鞍ān 抡lún 烙lào 烟囱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电子课本(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电子课本(语文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了解背景简介:舒婷,1952 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 年7 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1 / 103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1.反复朗读诗歌。 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导入新课1934 年10 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 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 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 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及其精神5 / 103朗读这三首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教学提示】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1.阅读小序。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3.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了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板书设计时间内容精神梅岭三章第一首:过去回首征程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第二首:现在勉励战友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第三首:将来展望未来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三首诗歌之3 短诗五首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第1 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导入新课8 / 103自1917 年2 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月夜》1.认识,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 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板书设计品味新诗的美《月夜》:意境美《萧红墓畔口占》:情感美第2 课时《断章》《风雨吟》《统一》 导入新课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 年10 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断章》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八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12 / 103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1、《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薏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
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

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赈灾(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 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平粜”于民, 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宫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成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能籴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万四千余缗“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塾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注释】赈:救济。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一)萧萧池塘暮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 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集

思路综述:本文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托物言志的散文,涌动着对高昴的生命力的赞颂。阅读这篇文章,应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那顽强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存意识、勇敢的拼搏精神的热烈赞扬,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善于在困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奋斗的可贵品质。 教学简说:(一)导入新课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受到教益。(二)目标展示: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的主旨。2、反复诵读,揣摩语言的表现力。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领会文章对高昂的生命力的礼赞。(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结合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查字典,边读边写。2、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的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会“感动的潸然泪下”? 生字识记廓(kuò):1.广阔。如:廓落。 扩展,扩大。如:廓张。 物体的外缘。如:耳廓。本文取此义。藻(zǎo):1.藻类植物。如:水藻。本文取此义。 华丽的文辞。如:辞藻。瀛(yíng):大海。如:瀛海。胄(zhòu):1.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子孙。如:贵胄。 古代打仗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如:甲胄。本文取此义。观:1.(guān)观看。如:坐井观天。景象或样子。如:奇观。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如:悲观。2.(guàn)道教的庙宇。本文取此义。嗫嚅(nièrú):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迤逦(yǐlǐ):曲折连绵。窸窣(xīsū):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绮(qǐ):1.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词语识记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奇耻大辱:极大的耻辱。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并充满正气。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预习效果反馈1.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感觉?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标题“废墟的召唤”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你能从文中再找出一处吗? 你认为“废墟”召唤的是什么?.课堂跟讲 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那样。宗璞,现代作家,原名。主要作品有、、和。她的童话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整体把握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二)段落层次1.第13段:。 第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 第1119段: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第20、21段:。(三)写作特点1.描写、议论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语句凝重沉郁,蕴意深远。 写作借鉴: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用凝重的笔调,描绘了圆明园废墟。通过这样的描绘,把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与后文对此的议论相得益彰。 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重难点句子1.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本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也变得明朗,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二)对课文第2自然段的诠释本段首先用了一个比喻“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接着连用几个“依然”,写出了三十年来废墟的停滞,毫无变化。 生字识记瀚(hàn):广大。如:浩瀚。裸(luǒ):露出,没有遮盖。如:裸视。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如:镶牙。悯(mǐn):1.怜悯。如:其情可悯。本文可取此义。2.忧愁。如:悯然涕下。谧(mì):安宁,平静。如:静谧。撇(piē):1.弃置不顾,抛弃。如:撇开。2.从液体表面上轻轻地舀。如:撇去。本文取此义。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袒(tǎn):1.脱去或敞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如:袒胸。本文取此义。2.袒护。虔(qián):恭敬。如:虔心。 词语识记浩瀚:形容水势盛大。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苦行僧:用苦行的手段修行的宗教徒。安谧:安宁,安静。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心扉:人的内心。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初三语文必考知识点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九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知识点一、诗两首1、田间(1916-1985),诗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电子课本

背诵这两首诗。思考“土地”与“乡愁”的含义。 欣赏《我爱这土地》,探究下面两个问题。1.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2.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 《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下面这首诗,也是抒写乡愁,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1)

《语文九年级下册》是201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教科书,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为总主编。内容包括课文、写作、活动探究、综合性学习、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等,供初三下学期使用。第一单元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梅岭三章/陈毅3短诗五首月夜/沈尹默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断章/卞之琳风雨吟/卢荻统一/聂鲁达4海燕/高尔基写作:学习扩写折叠第二单元阅读5孔乙己/鲁迅6变色龙/契诃夫7溜索/阿城8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写作:审题立意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折叠第三单元阅读9鱼我所欲也/《孟子》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写作:布局谋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折

九年级语文下册.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总得分_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3分)恻()隐豁()免阴霾()癖()性涵()义鹭鸶()袒()露凛()嵘峥()蛛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异邦万恶不赦遍稽群籍怡然自得B.蔑视冷酷无情胸膛袒露蹑手蹑脚C.召唤凛然生畏履行原约鳞次栉比D.贪婪中流坻柱情不自尽通宵答旦3.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参加阅兵式的指战员们个个威武挺拔,领队更是声色俱厉。B.这次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故本可以不发生的。C.外面的吵闹声使他头发胀,他愤愤地往耳朵里塞上棉花,这才充耳不闻了。D.与其和暴风雨在海上肉搏,不如守株待兔,把轮船停在安全港湾,等好天气再出发。4.把下面的词改成叠词(2分)(1)欢喜()(2)高兴()(3)忍耐()(4)宽裕()(5)麻烦()(6)清楚()(7)糊涂()(8)简单()5.选出加粗字的正确解释(3分)(1)声色俱厉()A.脸色B.颜色C.景色D.彩色(2)充耳不闻()A.塞住B.担当C.充满D.冒充(3)百废俱兴()A.废除B.荒废C.废除的事业D.废置的事业(4)才疏学浅()A.分散B.空虚C.稀松D.疏忽(5)两全其美()A.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第一单元阅读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阅读5、孔乙己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8、热爱生命(节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阅读9、谈生命10、那树11、地下森林断想第1 页12、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阅读13、威尼斯商人14、变脸(节选)15、枣儿16、音乐之声(节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阅读17、公输《墨子》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孟子》20、《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阅读21、曹刿论战《左传》第2 页2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3、愚公移山《列子》24、《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月下独酌羌村三首(之三)登楼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PDF19.9M 158
1/158
2/158
3/158
4/158
展开阅读剩余154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