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变图鉴2022电子版 内容简介 · · · · · · 《尸变图鉴2022》电子版一书,由2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 25 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本书共有彩色图片 600多张,每张图下均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 本图鉴反映了中国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陈禄仕,男,出生于1947年1月,中共党员,贵州警察学院法医学教授,贵州医科大学外聘法医学教授。从事法医学专业30余年,以法医学教学、科研和办案为一体,先后承担并完成省、部及校级课题多项,多次获贵州省公安科技强警二等奖、三等奖;出版专著2部,先后6次参编全国人民警察高等教育规划教材6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曾多次被评为学校、省公安厅、省教委及公安部优 秀教师;分别被本院记三等功一次和省公安厅记二等功一次。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实验观察到的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第一节 1 号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003 死后第 1 天(平均气温 25.10℃) 003 死后第 8 天(平均气温 23.40℃) 005 死后第 9 天(平均气温 24.85℃) 005 死后第 10 天(平均气温 26.25℃) 007 死后第 11 天(平均气温 26.55℃) 008 死后第 12 天(平均气温 24.25℃) 010 死后第 13 天(平均气温 21.00℃) 012 死后第 14 天(平均气温 22.55℃) 013 死后第 15 天(平均气温 23.85℃) 014 死后第 16 天(平均气温 23.80℃) 015 死后第 18 天(平均气温 24.25℃) 015 死后第 19 天(平均气温 24.80℃) 015 死后第 20 天(平均气温 25.35℃) 016 死后第 24 天(平均气温 26.70℃) 016 死后第 27 天(平均气温 22.50℃) 016 死后第 32 天(平均气温 21.90℃) 017 死后第 36 天(平均气温 25.15℃) 017 死后第 38 天(平均气温 26.80℃) 018 死后第 41 天(平均气温 26.15℃) 019 死后第 46 天(平均气温 25.70℃) 020 死后第 65 天(平均气温 23.10℃) 021 死后第 83 天(平均气温 22.55℃) 021 第二节 2 号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023 死后第 1 天(平均气温 10.90℃) 023 死后第 2 天(平均气温 13.90℃) 026 死后第 3 天(平均气温 16.00℃) 028 死后第 4 天(平均气温 19.00℃) 029 死后第 5 天(平均气温 21.50℃) 031 死后第 6 天(平均气温 20.75℃) 034 死后第 7 天(平均气温 19.90℃) 037 死后第 8 天(平均气温 4.25℃) 041 死后第 9 天(平均气温 1.75℃) 045 死后第 10 天(平均气温 3.90℃) 047 死后第 11 天(平均气温 8.25℃) 050 死后第 12 天(平均气温 8.00℃) 055 死后第 13 天(平均气温 4.65℃) 059 死后第 14 天(平均气温 8.25℃) 063

人文社科相关资料
11.6万次浏览
2.3万人收藏
尸变图鉴2022电子版

尸变图鉴2022电子版

内容简介······《尸变图鉴2022》电子版一书,由2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25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本书共有彩色图片600多张,每张图下均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本图鉴反映了中国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作者简介······陈禄仕,男,出生于1947年1月,中共党员,贵州警察学院法医学教授,贵州医科大学外聘法医学教授。从事法医学专业30余年,以法医学教学、科研和办案为一体,先后承担并完成省、部及校级课题多项,多次获贵州省公安科技强警二等奖、三等奖;出版专著2部,先后6次参编全

尸变图鉴图册电子版

尸变图鉴图册书中主要从不同气温、湿度下的尸体变化分析。对于普通人来说“常温下25天可基本白骨化”是一个有冲击的科普。往往我们听说“白骨森森”会下意识觉得“喔,这人可能死了有几个月甚至几年了。”我隐约感觉,这种人们对于死后状态的无知,和在活着时回避死亡一样,是一种自大和懦弱。但这种求知,绝对不能是猎奇的心态。蔑视死亡的人同样不知道怎么活着。书中每一具尸体后都是一桩命案。死于非命的妇孺、壮年,每天都在增加。被男友杀害后藏尸床底、因为打牌被牌友捅死、匕首从私处插入腹腔后抛尸水沟、被侵犯后弃尸于旱井的小女孩这些人,或者说这些尸体,都是书中的教材。怀着想找刺激的心态翻阅的人,对生命基本的尊重都没有,那还怎么能指望他敬重自己的生命?尸体生前可以是善人、恶人、良人、烂人、无辜的人、负罪的人,但他变成一具尸体时,他就只是个消失的生命。灵魂承载人格,身体记载经历。双目会在巨人观中凸出,阴囊会在一周后胀得像气球,
尸变图鉴法医鉴定电子版已整理已整理

尸变图鉴法医鉴定电子版已整理已整理

85)死后第2天(平均气温26.15)死后第3天(平均气温25.80)死后第4天(平均气温25.00)死后第5天(平均气温25.20)死后第6天(平均气温24.85)死后第7天(平均气温25.15)死后第8天(平均气温26.15)死后第9天(平均气温26.85)死后第10天(平均气温25.20)死后第11天(平均气温24.65)死后第12天(平均气温23.00)死后第13天(平均气温24.35)死后第14天(平均气温22.05)死后第15天(平均气温24.85)死后第16天(平均气温26.OO)死后第17天(平均气温24.70)死后第18天(平均气温18.40)死后第19天(平均气温27.45)死后第20天(平均气温26.60)死后第21天(平均气温26.05)死后第22天(平均气温23.35)死后第23天(平均气温23.80)死后第24天(平均气温24.20)死后第25天(平均气温25.15)死后第26天(平均气温22.95)死后第33天(平均气温20.90)死后第4l天(平均气温25.30)死后第48天(平均气温23.00)死后第55天(平均气温23.40)死后第62天(平均气温20.60)死后第69天(平均气温25.

尸变图册电子版

尸变图册电子版尸变是指人死后的尸体在某种情况下发生异变的现象。这些异变现象可能是由于尸体在某些特定环境或条件下受到了影响,从而发生了不同于一般死亡现象的变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尸变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和传说,其中一些被视为凶兆或邪祟,而另一些则被视为神秘的现象或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干预。在古代,由于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理解有限,对于尸变现象往往感到神秘和恐惧。他们认为,人死后尸体仍然具有某种生命力,甚至可以行动和攻击人类。因此,对于尸变现象的解释和传说也因此而生。根据不同的传说和文献记载,尸变现象有多种类型。其中一些类型是:僵尸:僵尸是指人死后的尸体在某种情况下变成了一种类似于活人的存在。它们具有行动能力和攻击性,常常被描述为身穿黑衣、牙尖爪利、面目可憎的形象。在一些传说中,僵尸甚至可以控制活人的行动,将其变成自己的奴隶。血尸:血尸是指人死后的尸体在地下埋藏一段时间后,因为某种原因重新出现并具

尸变图鉴2022简介

《尸变图鉴》是一本2022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禄仕。内容简介:《尸变图鉴》一书,由2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25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共有彩色图片600多张,每张图下均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本图鉴反映了中国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作者简介:陈禄仕197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1978年在贵州警察学院任法医学教师,1988年任该学院法医学讲师,1995年任该学院法医学副教授,2001年任该学院法医学教授。在从事法医学教学和实践中发现在法医教学和法

尸变图鉴人体解剖学共2篇合集

尸变图鉴人体解剖学篇一:一、人体结构概述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主要分为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等部分。二、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颅骨、脊柱、四肢骨等部分。颅骨和脊柱构成人体的中轴骨骼,四肢骨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共同构成人体的支架。三、颅骨颅骨是头骨的一部分,包括顶骨、颞骨、枕骨等,主要保护大脑和五官。四、脊柱脊柱是人体中轴骨骼的第二部分,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脊柱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同时还参与运动和平衡的维持。五、四肢骨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和腕骨等,下肢骨包括股骨、胫骨、腓骨、髌骨和踝骨等。四肢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和参与运动。六、骨连接与肌肉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进行连接,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活动和缓冲冲击力。肌肉通过肌腱与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pdf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pdf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篇****序言**尸变,一词源自古老的传说与民间恐惧,指的是死者尸体在特定条件下异变成为攻击性极强的生物丧尸。现代科学尚未能完全解释这一现象,但通过对已有案例的研究,我们能够对不同自然环境下尸变的特征、原因以及对策有所了解。**第一章:寒冷极地的尸变**在冰雪覆盖的极地,低温延缓了细菌的活动和尸体的腐败过程。尸变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得极为缓慢,但一旦发生,所产生的丧尸具有惊人的耐力和力量。它们可能长时间潜伏在冰层之下,一旦有活物接近,便以惊人的速度冲出冰面,发起攻击。此类丧尸因长期处于低温环境,身体部分可能呈现冷冻状态,普通武器难以对其造成致命伤害。**第二章:温带森林的尸变**温带森林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为丧尸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森林中的尸变更是多样,从行动迟缓、智力低下的类型到能够简单使用工具的狡猾丧尸都有发现。树木和植被为丧尸提供了良好的隐蔽之所,增加了它们伏击活人的几率。此外

尸化变化图鉴电子版

尸化变化图鉴电子版1.超生反应生物体死亡后,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短时间内仍保持某些活动功能或反应能力称为超生反应。如瞳孔反应,死后4小时内注入阿托品或伊色林可散瞳或缩瞳。断头后眼球、口唇及下颌运动,骨骼肌、心肌及血管平滑肌收缩,肠蠕动,精细胞活动等。2.肌肉松弛人死后肌张力消失,肌肉变软称为肌肉松弛。最早发生,与死亡同时,尸僵出现后消失。表现为瞳孔散大、眼微睁、口微张,面部表情消失,小便和精液外溢等。3.皮革样化尸表皮肤较薄区域水分蒸发,干燥变硬,而呈现蜡黄色、黄褐色或深褐色的羊皮纸样变化称为皮革样化。也叫局部干燥。常见部位如口唇、阴囊、大小阴唇、皮肤皱褶处、表皮剥脱处如索沟。皮革样化可保留损伤形态,使擦伤更明显。4.角膜混浊角膜透明度降低,直至完全不能透视瞳孔,呈灰白色,称角膜混浊。死后5-6小时角膜上出现小白斑,10-12小时呈云片状,瞳孔可透视,为轻度混浊。15-24小时,呈云雾状,瞳孔仍可透视,为中度混浊。48小时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变化电子版读书笔记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变化电子版读书笔记目录内容摘要0201思维导图阅读感受精彩摘录0304目录分析作者简介0506思维导图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尸体变化自然环境图鉴案例变化尸体提供部分知识读者生动法医学环境帮助法医包括插图鉴定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尸体变化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是尸体外观的变化,详细描述了尸体在不同时间段内出现的各种现象,包括尸僵、尸斑、腐败等。第三部分是尸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包括器官的损伤和病变,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法医鉴定。第四部分是特殊环境下的尸体变化,例如水下、高山和沙漠等极端环境下的尸体变化。第五部分是结论,总结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知识点,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本书的亮点在于其详尽的案例和丰富的插图。每个章节都附有真实的案例和图片,这些案例和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尸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过程。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插图和图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尸体变化的过程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札记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从尸体初期变化到最终腐烂的全过程,为读者揭示了死亡背后的科学原理。书中首先介绍了尸体腐败的基本原理,包括组织分解、水分流失、酶的作用等。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不同环境下尸体变化的独特现象。在土壤中,尸体可能会被昆虫分解,形成特征性的蛆虫洞;在水域中,尸体可能会被水生生物侵蚀,产生气泡或浮肿等现象。本书还关注了气候因素对尸体变化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中,尸体可能会迅速腐败;而在寒冷环境中,则可能保存得相对完好。书中还提到了地理环境对尸体变化的影响,如高山、沙漠等特殊环境下的尸体变化。在阐述尸体变化的过程中,本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还融入了人文关怀。通过对尸体变化的描述,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死亡和自然环境的思考。本书也提醒读者在遇到疑似尸体时,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是一本兼具科学性和可读性的优秀作

尸图变化图鉴内容简介pdf

内容简介尸体变化图鉴》是陈禄仕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对法医学尸体变化研究的成果。《尸体变化图鉴》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分析尸体的形态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即通过研究尸体形态学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推测出死者死后经过时间(死亡时间 尸体变化图鉴》内容翔实丰富,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及数据,确立了一些尸体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观察方法及判断标准,对法医工作者和相关学科技术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及应用价值。《尸体变化图鉴》具有适用性、创新性,可以说《尸体变化图鉴》的问世对我国法医学的发展是一突出贡献。作者简介陈禄仕,男,出生于1947年1月,中共党员,贵州警察学院法医学教授,贵州医科大学外聘法医学教授。从事法医学专业30余年,以法医学教学、科研和办案为一体,先后承担并完成省、部及校级课题多项,多次获贵州省公安科技强警二等奖、三等奖;出版专著2部,先后6次参编全国人民警察高等教育规划教材6部;发表专业学术论

尸变图鉴读书小结

我原本就学习医学,认知范围里觉得应该可以接受.南京出差回来后,点上烟,泡壶茶开始翻阅此书.这本书应该属于学术类书籍,主要内容是通过图片来说明尸体形态变化与时间关系,通过尸体形态学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推测死后经过时间(即死亡时间)这本书应该作为法医学的教科书.翻开此书,全然没有害怕,但是有被恶心到.尸体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即是蝇蛆的生长过程,最终白骨化.随着蝇蛆的覆盖密集,以及尸体的变化程度最终判断死亡的时间.看完这本书,明白了色即是空的道理,一切皆空,无中生有,有还于无.为名为利的斗争最终还是一场空.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做善事也许是生命最积极的部分.此书中的图片很多其实是被害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这些灵魂也得到了安息。《尸体图鉴》以实际拍摄的从早期尸体现象到晚期尸体现象,直至全部白骨化的照片,以及所收集的特殊现场的特殊尸体现象的案例照片共675幅为主,以每幅照片下简明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等描述为辅,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变化

类型根据变化机制和表现形式,尸变可分为腐败、干尸、湿尸、霉尸、鞣尸等多种类型。自然环境对尸变影响温度氧气高温环境可加速尸体腐败过程,氧气是尸体腐败过程中细菌和而低温环境则可能减缓或抑制霉菌生长的必要条件,缺氧环腐败。境会抑制腐败过程。湿度光照紫外线等光照条件可影响尸体湿度对尸体腐败速度和程度有重表面细菌和霉菌的生长,进而要影响,高湿度环境有利于细菌影响腐败过程。和霉菌生长,加速尸体腐败。研究目的与意义目的研究尸变旨在了解人死后尸体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规律,为法医学、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意义通过研究尸变,可以推断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关键信息,为刑事侦查和审判提供证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过程,为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提供重要线索。自然环境因素分析02CHAPTER温度湿度影响温度变化环境温度是影响尸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环境会加速尸体腐败过程,而低温环境则会减缓腐败速度。湿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读书笔记

本书分为两章,第一章为《实验观察到的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内容是四具尸体从死后第一天到彻底白骨化,每一天的变化记录。四具尸体都被放置在自然环境中,自然腐化的过程却各不相同。第二章为《不同现场的案例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来自真实刑事案件,共9个案例,呈现出极端环境下的高度腐败状况,其中3个案例中的尸体呈现巨人观。尸体形态学变化所表现的现象,是判断死亡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难题。这本书应该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记录人类尸体腐败进程的图鉴类书籍,还是很有意义的。相比之下,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走在前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尸体农场(BodyFarm)。美国最早的尸体农场有人类学家约翰·巴斯博士(Dr.WilliamBass)。1987年在诺克斯维尔的田纳西大学创建,据说起因是巴斯博士误将一具南北战争时期的遗体错误判断为死亡1年,原因是这具百年前的遗体被封在铅制棺材,保存相对完好,如同新死。这使得巴斯博士发现当时的法医学对尸体死后的变化还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4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尸变图鉴2022电子版

DOCX13KB 6
1/6
2/6
展开阅读剩余4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