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2.8万次浏览
5645人收藏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下册教材分析(16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下册教材分析(165页)

新课程新理念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下册教材分析诚实,不需要理由第一单元诚信是金生命多么可贵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拍手拉钩不要变齐心真好第一单元学会合作成长日记ABC诚信就在身边对手也是朋友健康生活每一天同在蓝天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校园“红绿灯”生活因爱更美丽新时代,新生活社会生活有规则我们的爱心行动春天的故事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法律保护你我他从东方红到神舟流过家乡的小河圆明园的诉说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光辉的瞬间我们时刻在呼吸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我为祖国绘蓝图大自然中的朋友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呵护绿色家园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马路修到家门口战争,人类的灾难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新科技,新生活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交通海陆空超越梦想地球,生命的摇篮平安走天下科技是把“双刃剑”第四单元只有一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探寻教·学要义1.让教材成为“学材”2.让教材牵引“教学”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提供教学内容,指引教学方法。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3.让教学引领“学习”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变革的核心视角。教学的指向是什么,事实上,既不是教材,也不是教师,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开启学科之眼1.道德与法治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则是最高法律;我们坚持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生活与德育以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的原料,对这个年龄段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困惑加以整理与概括,同伴交往、家乡认同、交通通信等,通过教学来给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的指引。3.价值引领与价值判断课程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但教学并不是将观点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把握教学之法1.“单元”架构下的教学设计2.“课文”结构中的学习思路教学中不应是简单把这些板块内容过一下,走一下程序,而是通过把板块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探究、讨论、交流、辨别、模拟、践行等,这些正是需要学生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4.“留白”呈现后的发展空间留白设计体现了新的教材观,过去人们认为教科书就是权威,教师和学生要记住并践行这些权威的知识和规范。而今留白设计,体现了把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经验放在与教材经验平等的地位,形成一种互动的对话关系。5.“实践”路径中的能力培养收集哪些材料,怎样收集,如何填写调查表,如何访谈,如何在课堂中汇报交流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方法,及时调整,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素养提升。

2025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墨翟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地位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三个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是对三年级上册“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进一步延伸,对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进行方法的指导,不仅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为学生进行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课程标准1.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于语文。《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

2025年三年级下册单元各教材分析

《韩非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组成,四篇课文中《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瀑布》《古诗两首》是精读课文,《柳笛和榆树》是略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作者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自己对春雨,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瀑布》描绘了瀑布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瀑布,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古诗两首》中的《惠崇<春江晓景>》描写的是画中的景物,《游园不值》描写的是现实中的景物,诗人抓住了春天景色的特点,写出了一片盎然春意,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柳笛和榆树》一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和吃榆钱的快乐,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无比热爱和眷恋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四篇课文中编排了七幅精美

2025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全教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小学一年级下册全教案 2025 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25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培养孩子讲卫生、珍惜粮食、做事不拖拉等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了解自己的成长进步,获得成就感;懂得有烦恼是正常,并能及时解决自己的烦恼;努力向优秀进发。 3、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适应新生活 二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间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新)三年级下册(2018)-2

游戏导入,发现“不同”1.课前分小组收集植物的叶子,说说收集了什么叶子,长得像什么。[点击ppt2]2.小组内一起仔细比一比,你们的树叶各有什么特点。[点击ppt3]3.小结:同学们,如果把我们的班级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每位同学就像树上的一片叶子。 观察想象,寻找“不同”1.过渡:我们年龄差不多,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又有很多共同的爱好,能够聊到一起、玩到一块儿,但我们每个人又是各不相同的,你相信吗?组织游戏1:“找不同 请出班里一对好朋友或长得相像的同学,让我们来找一找他们有哪些不同。)[点击ppt4](外表身材)3.师随机询问两位被邀同学:平时分别喜欢吃什么?最喜欢做什么事?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不同外表身材爱好性格4.同桌之间找一找,有哪些不同?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是各不相同的,这就组成了:不一样的你我他[点击ppt5](板贴课题)5.游戏2:“小小魔法师”。出示一个圆,添上几笔,并涂上颜色,看能把它变成什么?[点击ppt6](1)学生创作完成后进行展示,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创意。 游戏体验,接受“不同”1.有个叫周同同的小朋友想转学来我们学校。他想在我们同学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的想法。[点击ppt7](1)出示周同同的日记,听录音。他想交什么样的朋友?(2)周同同不愿与那些“不同”的人打交道,是什么原因?现场游戏体验:每个小组的3号同学另外小组的3号同学进行调换座位。[点击ppt8](1)采访组里其他同学,“不同”的人与你们来相处了,你是什么样的态度?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采访被调动的同学,你与“不同”的人来相处了,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师:我们与“不同”的人相处、交往,会有各种不同心情和态度,像周同同说的“没有共同语言”也确实是存在的。你觉得周同同能找到好朋友吗? 小结,埋伏笔1.过渡:我们喜欢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交朋友,这是人之常情。而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本领哟。有些同学和“不同”的同学相处,心里会有些小疙瘩。你瞧(出示课文三个范例,文字录音一起呈现)你有这样那样的小疙瘩吗?学生静心想一想,并写一写。[点击ppt10]3.我们下节课来支一些小妙招,把这些小疙瘩化解开。板书设计:不一样的你我他外表兴趣爱好不同身材习惯性别能力性格想法

2025年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材分析

教育主题:共有与共享本册教材针对低年段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承接一年级下册的“共生共在”教育主题,针对二年级学生存在着“小自私”(自我中心)倾向的特点,结合现代公共生活的需要,设立了“共有与共享”的核心教育主题,引导学生扩展视野,将自我放置于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中,为学生公共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也为学习中高段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这里的“共有”除指传统所有权意义上的公共财物的拥有外,还指人人都有共同享用的生活时间、空间和事件这是人的共通性的一种体现。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以儿童的生活为经,内在发展为纬,内含两条线索。即教材的明线是随着学生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展,体现为各册单元的安排逻辑是沿着学生与自我、自 教材框架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单元课题主要内容目的要求1.假期有收获用心过,有收获有打算,不忙乱合理安排自己长时段的闲暇生活;能够在成人帮助下制订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实现。 2.周末巧安排说说我的周末这样可以吗怎样安排更精彩合理安排自己日常短时段的闲暇生活;能够在成人帮助下制订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实现。 3.欢欢喜喜庆国庆新中国的生日庆祝我们共同的生日我们的节假日了解国庆常识,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在成人帮助下组织开展联欢活动。 4.团团圆圆过中秋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包括当地民族的传统节日);尊敬和关爱老人,感受共有的节日与传统。 主要栏目1.活动栏。并不是简单的某项技能的展示或某种体验,而是指向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智慧的获得。据活动类型可分为:展示活动、观察与调查活动、实践活动。 2.辨析栏。辨别是非对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 3.讨论栏。低年段的学生“说”比“写”容易,要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是他们为自己言论负责的基础,也是学生要发展的一种交往能力。4.儿歌童谣。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多数是总结、引领活动的要点。 5.日记。本册增加了儿童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所思所想的文字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反思生活,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方式。6.绘本故事。分说明式叙事和讲述式叙事。本册中 使用建议1.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 2.在活动中领悟。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在活动中发现道德意义的敏感性和能力,让他们获得许多知识和技能。3.榜样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可唤起人模仿的内驱力。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绘本故事中,二是强调同学中互为榜样的一种相互学习意识,希望建立一种同学间孽情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4.批判反思。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言行观念与标准。
2025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每一课都有,全)

2025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每一课都有,全)

朱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每一课都有,全)课文一1.古诗二首村居教材分析《村居》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由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描写春天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描写春景,展现了江南二月“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后两句描写人物,刻画了儿童放风筝的“乐春图”。诗句由景及人,将明媚醉人的景和兴致勃勃的人相映成趣,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二月天,抒发了诗人对在乡村居住,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学情分析:在前三册中,学生已学习了《夜宿山寺 望庐山瀑布》等七言诗,对朗读古诗正确、有节奏有一定基础。在《村居》教学中,朗读也是主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入情入境,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韵律。本课教学重难点是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中描写的春景。根据低段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对照插图,理解诗意;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情境延伸。 咏柳教材分析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

2025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苏轼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题《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地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基本信息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课程标准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0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第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本单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设置了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六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单元目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土的革命精神与爱国精神。《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引导学生知道从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8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8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泉源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尔。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潘。谢谢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下册教材的解读【教材培训】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下册教材的解读【教材培训】

关于教材与教学关系的再认识(一)教材:引领教学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教材的内容组织、活动设计,以及版式呈现不仅可以向教师传递教学观念,也能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既让教材成为“学本”,便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要让教材成为“教本”,便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其一,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其二,教材可以提供教学内容;其三,教材可以指引教学方法。-1.(二)德育教材: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在新课改之前,德育课程中的道德是一种知识形态的道德。相应地,德性的发展就等同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基于这种道德观和德性形成观,德育教材中所预设的教学也就以道德知识学习为目的。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引领新型教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我国的小学德育课程多以兼职教师为主,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我们的教材只是内容载体的话,那么教学就很容易变成死记硬背。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追求“学本”的同时,力求使教材具有“教本”的特性,从教材开始为教学打下基础。(一)课文的结构:预设了引导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课文的结构就预设了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其实是通过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超越生活这三个紧密相连的板块来实现的。交流园此图标属于需要学生纯语言交流、讨论的活动内容。活动园此图标属于需要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动手动脑的内容。故事屋此类图标属于需要学生静心阅读并思考相关问题的环节。 想一想:3、小欣在学校阅览室里看书,不注意把书撕破了。2.爸爸为什么说“我宁愿不要樱桃树,也不愿听你撒谎 说说你对下面几件事的看法,“为什么”的提问方式1、小冰上课和同学随便说话,老师批评他,他说:“是别人先找我说的。她怕挨爸爸说,一直不敢承认。后来爸爸要用钥匙找不着,她才承认是自己弄丢的。5“是什么”的提问方式28 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1.成长离不开学习2.处处是学习2.知道学习具有多空间、多途径和多方式的特点。以成长阶段为时间线索引导儿童思考学习与成长的关系。让我们追寻成长的聊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学写字事礼仪交流园5.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本领,这些本领都是天生就有的吗?中俄手工1.5节免局---河问爸爸妈妈我是怎样学会说话的?我是怎样学会走路的?我是怎样学会穿衣的?我是怎样学会使用孩子的?我在中万中获得的本领有:如果没有学到这些丰硕,我们会是什么样广州十开说话留白和主持人旨在引导儿童反思、整理自己的生活经验。 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通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中、高)1.体会学习的快乐;1.学习的快乐2.树立积极对待困难的态度,并学会克服学习中遭遇的困难。2.战胜困难更快乐_从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第一单元2我学习,我快乐1.此页旨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学习成果中和交流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因为快乐作为一种情感体验是不能通过讲授的方式的传递给学生。学习的快乐你做过下面的活动吗?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吧!词语接龙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开展词语接龙比赛。要求:后一个同学说出词语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前一个倾学说出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教著放下中国意赅、从中感受到自多快系微软发“金十天五一十2. 3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2.多在心中画问号2.在学习上愿意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3.我和时间交朋友 3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4.好经验共分享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4学习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现实中狭隘的学习观,从多元学习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一单元既然人人都能学得好,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还是觉得自己学得不够理想呢?仔细想一想,互相交流一下原因吧。0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DThese days of their children's newly._D一个人的人的人,一个人们不是一个人的人,但是他们的人们不是一个人的人,也是一个人的人们不是一个人的人,也是一个人的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学习潜力,但有时候我们自已却不知道,请同学、老师、家长帮我们找我。 校园中的垃圾问题1.有茶同学随地扔垃圾。想老师身后的黑板黑板上多一笔粉笔印儿女儿眼前就多一条亮堂的道2.女儿不想这么小就被栓在家里女儿想学校想教室想课桌***********本文作者高教,德作课文时有度动。 大家对“校园垃圾”问题的看法1.有同学认为学校的垃圾桶位置设置不合理,扔垃圾不方便。2._. 我们的建议知识窗1.学校可以在操场和教学楼增设垃圾桶。2.如果学校有运动会或者其他大型活动,垃圾可以_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3._《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100、三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二版块第二季元我们的学校学校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都可以发现。我们还可以行动起来,与同学、老师和校长一起,为学校建设提出建议。你们学校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请分组调查,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文字报告等方式记录下来。我们的建议校长的回复我们的调

2025年部编版三年级教材解读

双线组元双线组元是指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关键词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旨在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水平。五个显著特点1.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单元整合,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达到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的效果。2.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我们应该注重方法指导,通过“交流平台”等方式,让学生在练活动中渗透方法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素养水平。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3.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语言实践,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4.安排特殊单元,实现特殊功能我们可以安排特殊单元,如阅读策略单元,来实现特殊的教学功能。比如,通过预测策略,可以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促进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以及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下册教材分析(165页)

PDF25.4M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