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习题相关资料
5.7万次浏览
1.1万人收藏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41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41

考点41电场能的性质强基固本对点练知识点1 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1.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某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沿图中弯曲的虚线轨迹先后经过电场中的a、b两点.其中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a,方向与ab连线成30°角,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b,方向与ab连线成60°角.粒子只受静电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电荷Q带正电B.a点的电势高于b点电势C.从a到b,系统的电势能增加D.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2.(多选)如图所示,在两个电量分别为Q和Q的点电荷A、B的连线上有a、c两点,在连线的中垂线上有b、d两点,a、b、c、d都与连线的中点O等距. a点场强与b点场强相同B.b点电势小于c点电势C.负电荷q在O点电势能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D.正电荷q从c点移动到d点电场力做负功3.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A、B、C处,分别固定三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q、q.过点C作AB边的垂线,垂足为O,过点A作BC边的垂线,垂足为P,两垂线交于M点.取无穷远处电势为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1

第 一 章 运动 的 描述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的 研究 考点 1 描述 运动 的 基本 概念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知识 点 1 质点 和 参考 系 1 . [ 2024 · 湖北 省 武汉 市 高一 期中 调研 考试 ] 2023 年 10 月 17 日 , 中国 和 印尼 合作 的 “ 雅 万 高铁 ” 正式 开通 运营 , 这 是 中国 高速 动车 组 列车 首次 在 国外 投入 商业 运营 , 标志 着 印尼 迈 入 高铁 时代 , 中国 和 印尼 共建 “ 一 带 一路 ” 取得 了 重大 标志 性 成果 . 如 图 所 示 , 复兴 号 列车 正在 减速 进入 雅加达 站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 A . 以 列车 为 参考 系 , 车站 是 运动 的 B . 以 车站 为 参考 系 , 车厢 内 行李 架 上 的 箱包 是 静止 的 C . 研究 列车 车轮 转动 的 快慢 情况 , 可以 将 列车 视 为 质点 D . 在 车厢 内 窗台 上 放 一 杯 水 测试 列车 平稳 性能 时 , 可以 将 列车 视 为 质点 2 . [ 2024 · 河南 省 部分 名校 高一 期中 联考 ] 在 某 次 婚礼 时 , 一 辆 行驶 的 摄像 车 正在 跟 拍 婚车 , 摄像 车上 的 人 看到 道路 边 的 树木 向东 移动 , 看到 婚车 在 向 西 移动 , 则 静止 在 道路 两旁 的 旁观 者 看来 ( 摄像 车 在 向 西 运动 , 婚车 在 向东 运动 B . 婚车 在 向 西 运动 , 摄像 车 在 向东 运动 C . 摄像 车 和 婚车 都 在 向 西 运动 , 且 摄像 车 比 婚车 运动 得 快 D . 摄像 车 和 婚车 都 在 向 西 运动 , 且 婚车 比 摄像 车 运动 得 快 知识 点 2 位移 和 速度 3 . [ 2024 · 九 省 联考 黑龙江 、 吉林 卷 ] 如 图 , 齐齐 哈尔 到 长春 的 直线 距离 约 为 400 km . 某 旅客 乘 高铁 从 齐齐 哈尔 出发 经 哈尔滨 到达 长春 , 总 里程 约 为 525 km , 用时 为 2 . 5 h . 则 在 整个 行程 中 该 旅客 ( 位移 大小 约 为 525 km , 平均 速度 大小 约 为 160 km / hB . 位移 大小 约 为 400 km , 平均 速度 大小 约 为 160 km / hC . 位移 大小 约 为 525 km , 平均 速度 大小 约 为 210 km / hD . 位移 大小 约 为 400 km , 平均 速度 大小 约 为 210 km / h4 . [ 2024 · 江西 省 上饶 市 期中 考试 ] 水平 地面 上 竖直 放 一个 边长 为 a 的 正方形 薄板 , 其 左下 角 顶点 上 有 一点 A , 如 图 所 示 . 现 使 该 薄板 在 地面 上 不 打滑 地 顺时针 翻滚 2 次 , 则 A点 发生 的 位移 大小 是 ( [ 2024 · 江苏 省 淮安 市 期中 测试 ] 2023 年 10 月 26 日 19 时 34 分 , 神舟 十 六 号 航天 员 乘 组 顺利 打开 “ 家门 ” , 欢迎 远道 而 来 的 神舟 十七 号 航天 员 乘 组 入驻 “ 天宫 ” . 如 图 所 示 , 设 中国 空间 站 绕 地球 做 匀速 圆周 运动 , 轨道 半径 为 R 、 运动 周期 为 T , 则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参考答案

描述 运动 的 基本 概念 1 . 答案 : A 解析 : 以 列车 为 参考 系 , 车站 与 列车 的 位置 有 变化 , 所以 以 列车 为 参考 系 车站 是 运动 的 , A 正确 ; 以 车站 为 参考 系 , 车厢 内 行李 架 上 的 箱包 与 车站 的 位置 有 变化 , 车厢 内 行李 架 上 的 箱包 是 运动 的 , B 错误 ; 研究 列车 车轮 转动 的 快慢 情况 , 车轮 的 大小 和 形状 不 能 忽略 , 不 能 将 列车 视 为 质点 , C 错误 ; 在 车厢 内 窗台 上 放 一 杯 水 测试 列车 平稳 性能 时 , 列车 的 形状 不 能 忽略 , 不 可以 将 列车 视 为 质点 , D 错误 . 答案 : D 解析 : 摄像 车上 的 人 看到 道路 边 的 树木 向东 移动 , 说明 摄像 车 相对 于 旁观 者 向 西 运动 , 摄像 车上 的 人 看到 婚车 在 向 西 运动 , 则 说明 婚车 相对 于 旁观 者 也 向 西 运动 , 且 婚车 比 摄像 车 运动 得 快 , D 正确 . 答案 : B 解析 : 位移 是 起点 到 终点 的 有 向 线段 , 则 在 整个 行程 中 该 旅客 位移 大小 约 为 400 km , 平均 速度 大小 约 为 v km / h 160 km / h . 4 . 答案 : A 解析 : 设 正方形 的 四 个 顶点 依次 是 ABCD , 则 翻滚 后 ACD 各 点 的 位置 如 图 所 示 可知 A点 的 位移 是 xa , A 正确 . 答案 : A 解析 : 空间 站 绕 地球 运动 一周 , 位移 为 0 , 路程 为 2 π R , A 正确 , B 错误 ; 因 位移 为 零 , 则 空间 站 绕 地球 运动 一周 的 平均 速度 为 零 , C 错误 ; 平均 速率 等于 路程 除以 时间 , 则 空间 站 绕 地球 运动 一周 过程 的 平均 速率 为 v 率 , D 错误 . 答案 : D 解析 : 以 向 右 为 正 方向 , 弹丸 的 加 速度 a m / s230 m / s2 , 弹丸 的 加 速度 大小 为 30 m / s2 , 方向 向 左 , A 、 B 均 错误 ; 以 向 右 为 正 方向 , 足球 的 加 速度 a m / s2100 m / s2 , 足球 的 加 速度 大小 为 100 m / s2 , 方向 向 左 , C 错误 , D 正确 . 答案 : D 解析 : 根据 加 速度 定义 式 a , 质点 运动 的 加 速度 为 0 , 则 速度 变化 为 0 , 但 速度 不 一定 为 0 ; 质点 某 时刻 的 加 速度 不 为 0 , 该 时刻 的 速度 可能 为 0 , 也 可能 不 为 0 , 比如 竖直 上 抛 运动 到 最高 点 , 速度 为 零 , 加 速度 不 为 零 , A 、 C 错误 ; 加 速度 等于 速度 的 变化 率 , 质点 运动 的 加 速度 越 大 , 速度 变化 率 越 大 , 但 速度 变化 不 一定 越 大 ; 质点 速度 变化 越 慢 , 加 速度 越 小 , B 错误 , D 正确 . 答案 : C 解析 : 火箭 正常 发射 时 , 宇航 员 , 逃逸 塔 , 运载 火箭 一起 运动 , 处于 相对 静止 , A 、 B 错误 ; 若 火箭 发射 时 遇到 突发 情况 , 宇航 员 将
2025版高中物理考点总结(全6册)

2025版高中物理考点总结(全6册)

对 质点 的 三 点 说明 ( 1 ) 质点 是 一 种 理想 化 物理 模型 , 实际 并 不 存在 。 ( 2 ) 物体 能否 被 看作 质点 是 由 所 研究 问题 的 性质 决定 的 , 并非 依据 物体 自身 大小 和 形状 来 判断 。 ( 3 ) 质点 不同 于 几何 “ 点 ” , 是 忽略 了 物体 的 大小 和 形状 的 有 质量 的 点 , 而 几何 中 的 “ 点 ” 仅仅 表示 空间 中 的 某 一 位置 。 对 参考 系 “ 两性 ” 的 认识 ( 1 ) 任意 性 : 参考 系 的 选择 原则 上 是 任意 的 , 通常 选 地面 为 参考 系 。 ( 2 ) 同 一 性 : 比较 不同 物体 的 运动 必须 选 同 一 参考 系 。 位移 与 路程 的 “ 两 点 ” 区别 ( 1 ) 决定 因素 不同 : 位移 由 始 、 末 位置 决定 , 路程 由 实际 的 运动 路径 决定 。 ( 2 ) 运算 法则 不同 : 位移 应用 矢量 的 平行 四边形 定 则 运算 , 路程 应用 标 量 的 代数 运算 法则 运算 。 考点 2 : 平均 速度 和 瞬时 速度 1 . 计算 平均 速度 时 应 注意 的 三 个 问题 ( 1 ) 求解 平均 速度 必须 明确 是 哪 一 段 位移 或 哪 一 段 时间 的 平均 速度 。 ( 2 ) v Δ x Δ t 是 平均 速度 的 定义 式 , 适用 于 所有 的 运动 。 ( 3 )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中 , 平均 速度 等于 中间 时刻 的 瞬时 速度 , 即 v2 。 2 . 平均 速度 和 瞬时 速度 的 区别 与 联系 ( 1 ) 平均 速度 是 过程 量 , 与 位移 和 时间 有关 , 表示 物体 在 某 段 位移 或 某 段 时间 内 的 平均 运动 快慢 程度 。 ( 2 ) 瞬时 速度 是 状态 量 , 与 位置 和 时刻 有关 , 表示 物体 在 某 一 位置 或 某 一 时刻 的 运动 快慢 程度 。 ( 3 ) 瞬时 速度 等于 运动 时间 Δ t 0 的 平均 速度 。 ( 4 ) 对于 匀速 直线 运动 , 瞬时 速度 与 平均 速度 相等 。 3 . 平均 速度 与 平均 速率 的 比较 平均 速率 平均 速度 大小 ( 1 ) 平均 速度 是 位移 与 时间 的 比值 , 平均 速率 是 路程 与 时间 的 比值 。 ( 2 ) 一般 情况 下 , 平均 速率 大于 平均 速度 的 大小 。 ( 3 ) 单向 直线 运动 中 , 平均 速率 等于 平均 速度 的 大小 。 考点 3 : 加 速度 1 . 加 速度 的 计算 加 速度 的 计算 方法 ( 1 ) 确定 正 方向 。 ( 2 ) 确定 初 速度 v 0 、 末 速度 v 。 ( 3 ) 根据 公式 a Δ v Δ tvv 0 t 求解 。 第 4 页 共 51 页 2 . 速度 、 速度 变化 量 与 加 速度 的 关系 速度 速度 变化 量 加 速度 物理 意义 描述 物体 运动 的 快慢 描述 物体 速度 的 变化 描述 物体 速度 变化 的 快慢 定义 式 v Δ x Δ t Δ vvv 0 a Δ v Δ tvv 0 Δ t 与 位移 Δ x 同 向 , 即 物体 运动 的 与 Δ v 的 方向 一致 , 由 合力 F 的 方向 方向 由 vv 0 或 a 的 方向 决定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4

运动 图像 1 . [ 2024 · 江西 省 部分 高中 学校 月 考 ] 甲 、 乙 两 物体 沿 同 一 条 直线 做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 它们 的 速度 随 时间 变化 的 规律 分别 如 图 中 的 直线 1 、 2 所 示 , 且 在 t5 s 时 , 两 图线 相交 于 一点 . 乙 物体 的 加 速度 大小 为 ( 0 . 8 m / s2 B . 1 m / s 2 C . 1 . 2 m / s2 D . 1 . 6 m / s 22 . [ 2024 · 九 省 联考 安徽 卷 ] 某 同学 在 水平 匀速 直线 行驶 的 实验 车上 , 利用 实验 装置 竖直 向上 提起 小球 , 从 某 时刻 开始 计时 , 坐 在 实验 车上 的 人 观测 小球 运动 的 情况 , 作出 速度 平方 ( v2 ) 与 提起 高度 ( y ) 的 关系 图像 如 图 所 示 . 则 地面 上 静止 的 观察 者 看到 小球 的 运动 轨迹 可能 是 ( ) 3 . [ 2024 · 浙江 宁波 期中 考试 ] 芜湖 轻轨 开通 已 一 年 多 , 给 市民 日常 出行 带来 很 多 的 方便 , 如 图 一 列 轻轨 列车 进站 时 做 匀 减速 直线 运动 , 车头 前端 经过 站台 上 三 个 间隔 相等 的 立柱 A 、 B 、 C , 对应 时刻 分别 为 t1 、 t2 、 t3 , 其 xt 图像 如 图 所 示 . 则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t 1t 2t 31 B . 车头 前端 经过 立柱 A 时 的 速度 大小 为 C . 车头 前端 经过 立柱 A 、 C 过程 中 的 平均 速度 大小 为 D . 车头 前端 经过 立柱 A 、 B 过程 中间 位置 时 的 速度 大小 为 4 . [ 2024 · 浙江 省 衢 温 51 联盟 联考 ] 有 两 辆 不同 型号 的 汽车 a 、 b , 在 t 0 时刻 汽车 a 和 b 沿 两 条 平直 的 平行 车道 以 相同 速度 同时 经过 同 一 地点 , 图 中 的 直线 a 和 曲线 b 分别 是 这 两 车 行驶 的 vt 图像 , 由 图 可知 ( 在 t1 时刻 两 车 运动 方向 相反 B . 在 0 t1 这 段 时间 内 , t1 时刻 , 两 车 相距 最 远 C . 在 0 t1 这 段 时间 内 , b 车 先 正向 加速 后 反向 减速 D . 在 0 t1 这 段 时间 内 , b 车 的 平均 速度 等于 5 . [ 2024 · 内蒙古 鄂尔多斯 市 四 校 联考 ] 小球 以 一定 的 初 速度 竖直 向上 抛 出 , 小球 在 向上 运动 的 过程 中 , 其 速度 的 平方 随 位移 的 变化 规律 如 图 所 示 . 该 过程 中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 A . 小球 的 初 速度 大小 为 25 m / s B . 小球 的 加 速度 大小 为 12 . 5 m / s 2 C . 小球 上升 的 时间 为 0 . 25 s D . 小球 上升 过程 的 平均 速度 为 5 m / s 知识 点 2 追 及 和 相遇 问题 6 . [ 2024 · 四川 省 成都 市 树德 中学 期中 考试 ] ( 多 选 ) 如 图 所 示 , 光滑 水平 面 与 光滑 斜面 平滑 连接 , 小 滑块 A 从 斜面 上 某 位置 由 静止 释放 , 已知 其 下滑 的 加 速度 为 a1 , 同时 位于 平面 上 紧 靠 斜面 的 小 滑块 B , 在 外力 的 作用 下 由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6

第 二 章 相互 作用 力 考点 6 重力 弹力 摩擦 力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知识 点 1 重力 和 重心 1 . 关于 如 图 所 示 的 两 个 力 F1 和 F2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F1 F2 , 因为 表示 两 个 力 的 线段 一样 长 B . F1 > F2 , 因为 表示 F1 的 标度 大 C . F1 < F2 , 因为 F1 只有 两 个 标度 的 长度 , 而 F2 有 三 个 标度 的 长度 D . 无法 比较 F1 和 F2 的 大小 , 因为 两 个 力 的 标度 的 大小 未知 2 . 下列 关于 重力 、 重心 的 说法 , 正确 的 是 ( 任何 有 规则 形状 的 物体 , 它 的 重心 一定 与 它 的 几何 中心 重合 B . 任何 物体 的 重心 都 在 物体 内 , 不 可能 在 物体 外 C . 用 一 绳子 将 物体 悬挂 起来 , 物体 静止 时 , 该 物体 的 重心 不 一定 在 绳子 的 延长 线 上 D . 重力 是 由于 地面 附近 的 物体 受 到 地球 的 万有引力 而 产生 的 3 . 一个 足球 静止 在 草地 上 , 所 受 重力 的 图示 如 图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足球 重力 的 作用 点 在 重心 上 , 表示 其他 部分 不 受 重力 B . 足球 重力 的 方向 垂直 草地 向 下 C . 根据 力 的 图示 可 读 得 足球 重力 的 大小 为 5 ND . 力 的 图示 中标 度 是 唯一 的 , 必须 是 2 . 5 N 知识 点 2 弹力 4 . 足球 运动 是 目前 最 具 影响 力 的 项目 之一 , 深受 青 少年 喜爱 . 如 图 所 示 为 四 种 与 足球 有关 的 情景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甲 图 中 , 静止 在 地面 上 的 足球 受 到 的 弹力 是 由 足球 形变 产生 的 B . 乙 图 中 , 静止 在 光滑 水平 地面 上 的 两 个 足球 由于 接触 而 受 到 相互 作用 的 弹力 C . 丙 图 中 , 静止 的 足球 受 到 脚 所 施加 的 竖直 向 下 的 弹力 与 地面 提供 的 竖直 向上 的 弹力 是 一对 平衡 力 D . 丁图中 , 球网 与 足球 间 的 弹力 产生 了 两 个 明显 的 作用 效果 : 一 是 使 球网 发生 明显 形变 ; 二 是 使 足球 改变 了 运动 状态 5 . 如 图 所 示 , 小车 内 有 一 固定 光滑 斜面 , 一个 小球 通过 细绳 与 车顶 相连 , 细绳 始终 保持 竖直 , 关于 小球 的 受 力 情况 ,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若 小车 静止 , 绳 对 小球 的 拉力 可能 为 零 B . 若 小车 静止 , 斜面 对 小球 的 支持 力 一定 为 零 C . 若 小车 向 右 运动 , 小球 一定 受 两 个 力 的 作用 D . 若 小车 向 右 运动 , 小球 一定 受 三 个 力 的 作用 6 . [ 2024 · 九 省 联考 江西 卷 ] ( 多 选 ) 儿童 玩具 弹射 装置 模型 如 图 所 示 . 可 伸缩 轻质 弹簧 和 轻质 杆 的 一端 分别 用 铰链 连接 在 固定 竖 直板 的 P 、 Q 处 , 另 一端 连接 在 质量 为 m 的 小球 上 , 初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55

考点 55 带电 粒子 在 叠加 场 中 的 运动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知识 点 1 带电 粒子 在 叠加 场 中 的 运动 1 . 如 图 所 示 , 某 竖直 平面 内 存在 着 相互 正交 的 匀 强 电场 和 匀 强 磁场 , 电场 方向 水平 向 左 , 磁场 方向 垂直 纸 面向 外 . 一 质量 为 m 、 电荷 量 为 q 的 微粒 以 速度 v 与 水平 方向 成 θ 角 从 O 点射 入 该 区域 , 微粒 恰好 沿 速度 方向 做 直线 运动 ,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微粒 从 O 到 A 的 运动 可能 是 匀 减速 直线 运动 B . 该 微粒 一定 带 正 电荷 C . 该 磁场 的 磁 感应 强度 大小 为 D . 该 电场 的 场强 为 Bv cos θ 2 . 如 图 所 示 , 场强 为 E 的 匀 强 电场 方向 竖直 向 下 , 磁 感应 强度 为 B 的 匀 强 磁场 垂直 电场 向 外 , 带 电量 为 q 的 小球 ( 视 为 质点 ) 获得 某 一 垂直 磁场 水平 向 右 的 初 速度 , 正好 做 匀速 圆周 运动 , 重力 加 速度 为 g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小球 必须 带 正电 B . 小球 的 质量 为 C . 小球 做 匀速 圆周 运动 的 周期 为 D . 若 仅 把 电场 的 方向 改成 竖直 向上 , 小球 正好 做 匀速 直线 运动 , 则 其 速度 为 3 . 如 图 所 示 , 在 区域 有 与 水平 方向 成 30 ° 的 匀 强 电场 , 电场 方向 斜 向 左下 方 ; 在 区域 有 竖直 向 下 的 匀 强 电场 和 垂直 纸 面向 里 的 匀 强 磁场 , 电场 强度 大小 E2 , 磁 感应 强度 大小 为 B . 区域 、 的 边界 均 沿 竖直 方向 . 一 质量 为 m 、 电荷 量 为 q 的 微粒 从 区域 的 左 边界 P 点 由 静止 释放 . 微粒 沿 水平 虚线 向 右 运动 , 进入 区域 , 区域 的 宽度 为 d . 微粒 从 区域 右边 界 的 Q点 ( 图 中 未 画 出 ) 离开 复合 场 区域 , 速度 方向 偏转 了 60 ° , 重力 加 速度 为 g . 求 : ( 1 ) 区域 的 电场 强度 大小 E1 . ( 2 ) 微粒 进入 区域 时 的 速度 大小 v . 知识 点 2 带电 粒子 在 叠加 场 中 的 应用 实例 4 . 一对 平行 金属 板 中 存在 匀 强 电场 和 匀 强 磁场 , 其中 电场 的 方向 与 金属 板 垂直 , 磁场 的 方向 与 金属 板 平行 且 垂直 纸 面向 里 , 如 图 所 示 . 一 质子 ( H ) 以 速度 v 0 自 O 点 沿 中轴 线 射 入 , 恰 沿 中轴 线 做 匀速 直线 运动 . 下列 粒子 分别 自 O 点 沿 中轴 线 射 入 , 能够 做 匀速 直线 运动 的 是 ( 所有 粒子 均 不 考虑 重力 的 影响 ) ( 以 速度 的 射 入 的 正 电子 ( e ) B . 以 速度 v 0 射 入 的 电子 ( e ) C . 以 速度 2 v 0 射 入 的 核 ( H ) D . 以 速度 4 v 0 射 入 的 α 粒子 ( He ) 5 . 霍尔 式 位移 传感 器 的 测量 原理 如 图 所 示 , 有 一个 沿 z 轴 方向 的 磁场 , 磁 感应 强度 BB 0 kz ( B0 、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8

考点 8 力 的 合成 与 分解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知识 点 1 力 的 合成 1 . 两 个 大小 均 为 10 N 的 共点力 , 它们 的 合力 大小 范围 为 10 N20 N , 则 它们 的 夹角 不 可能 是 ( 130 ° B . 90 ° C . 50 ° D . 20 ° 2 . 如 图 所 示 一个 “ Y ” 形 弹弓 , 两 相同 的 橡皮 条 一端 固定 在 弹弓 上 , 另 一端 连接 轻质 裹 片 . 若 橡皮 条 的 弹力 与 形 变量 的 关系 满足 胡克 定律 , 且 劲度 系数 为 k , 发射 弹丸 时 每 根 橡皮 条 的 伸长 量 为 L , 橡皮 条 之间 夹角 为 60 ° , 则 发射 瞬间 裹 片 对 弹丸 的 作用 力 为 ( 2 kL 3 . 如 图 所 示 , 有 5 个 力作 用于 同 一点 O , 表示 这 5 个 力 的 有 向 线段 恰好 构成 一个 正 六边形 的 两 邻边 和 三 条 对 角 线 , 已知 F110 N , 则 这 5 个 力 的 合力 大小 为 ( 50 N B . 30 N C . 20 N D . 10 N 知识 点 2 力 的 分解 的 两 种 方法 4 . 如 图 , 用 两 根 等 长 轻 绳 将 木板 悬挂 在 竖直 木桩 上 等高 的 两 点 , 制 成 一 简易 秋千 , 某 次 维修 时 将 两 轻 绳 剪 去 一 小 段 , 但 仍 保持 等 长 且 悬挂 点 不变 , 木板 静止 时 , F1 表示 木板 所 受 合力 的 大小 , F2 表示 单根 轻 绳 对 木板 拉力 的 大小 , 则 维修 后 ( F1 不变 , F2 变 大 B . F1 不变 , F2 变 小 C . F1 变 大 , F2 变 大 D . F1 变 小 , F2 变 小 5 . 如 图 所 示 为 剪式 千斤顶 的 截面 图 . 四 根 等 长 的 支持 臂 用 光滑 铰链 连接 , 转动 手柄 , 通过 水平 螺纹 轴 减小 MN 间 的 距离 , 以 抬高 重物 . 保持 重物 不变 , MP 和 PN 夹角 为 120 ° 时 N 点 受 到 螺纹 轴 的 作用 力 为 F1 ; MP 和 PN 夹角 为 60 ° 时 N 点 受 到 螺纹 轴 的 作用 力 为 F2 . 不 计 支持 臂 和 螺纹 轴 的 重力 , 则 F1 与 F2 大小 之 比 为 ( 11 B . 13 C . 316 . 已知 两 个 共点力 F1 、 F2 的 合力 F 大小 为 10 N , F1 的 大小 为 6 N , F2 的 方向 与 合力 F 的 方向 的 夹角 为 θ , 则 θ 的 值 可能 为 ( 30 ° B . 45 ° C . 60 ° D . 90 ° 培 优 提 能 模拟 练 7 . [ 2024 · 广东 省 惠州 市 质量 检测 ] 如 图 所 示 , 水平 地面 上 质量 为 m 的 物体 , 在 推力 F 作用 下 向 右 运动 , 木块 与 地面 间 的 动 摩擦 因数 为 μ , 已知 sin 37 ° 0 . 6 , cos 37 ° 0 . 8 , 取 重力 加 速度 大小 为 g , 则 木块 与 水平 地面 间 的 摩擦 力 大小 为 ( 0 . 8 F C . μ ( mg 0 . 6F ) 8 . [ 2024 · 陕西 西安 中学 月 考 ] 某 项链 展示 台 可 近似 看成 与 水平 方向 成 θ 角 的 斜面 , 如 图 所 示 . 项链 由 链条 和 挂坠 组成 , 其中 a 、 b 项链 完全 相同 , 链条 穿过 挂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20

考点 20 圆周 运动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知识 点 1 圆周 运动 的 运动 学 分析 1 . ( 多 选 ) 明代 出版 的 《 天 工 开 物 》 一 书 中 , 有 牛力 齿轮 ( 牛 转 翻车 ) 的 图画 , 如 图 所 示 , 这 说明 勤劳 勇敢 的 先辈 们 已经 掌握 了 齿轮 传动 技术 . A 、 B 两 轮 边缘 质点 做 匀速 圆周 运动 的 半径 分别 为 r1 、 r2 ( r1 > r2 ) , A 、 B 两 轮 边缘 的 齿轮 数 分别 为 N1 、 N2 , N1 > N2 , 在 两 轮 转动 过程 中 ( 不 打滑 )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A 、 B 两 轮 边缘 质点 的 线 速度 大小 之 比 v1 v 2 r 1 r 2B . A 、 B 两 轮 的 转速 之 比 n1 n2 N2 N1 C . A 、 B 两 轮 的 角速度 ω 1 ω 211 D . A 、 B 两 轮 边缘 质点 的 向 心 加 速度 大小 之 比 a1 a 2 r 2r 12 . 无 级 变速 是 自动 挡 车型 变速 箱 的 一 种 , 比 普通 的 自动 变速 箱 换挡 更 平顺 , 没有 冲击 感 . 如 图 为 其 原理 图 , 通过 改变 滚轮 位置 实现 在 变速 范围 内 任意 连续 变换 速度 . A 、 B 为 滚 轮轴 上 两 点 , 变速 过程 中 主动 轮 转速 不变 , 各 轮 间 不 打滑 , 则 ( 从 动 轮 和 主动 轮 转动 方向 始终 相反 B . 滚轮 在 B 处 , 从 动 轮 角速度 小于 主动 轮 角速度 C . 滚轮 从 A 到 B , 从 动 轮 线 速度 先 变 大 再 变 小 D . 滚轮 从 A 到 B , 从 动 轮 转速 先 变 大 后 变 小 3 . “ 旋转 纽扣 ” 是 一 种 传统 游戏 . 如 图 , 先 将 纽扣 绕 几 圈 , 使 穿过 纽扣 的 两 股 细绳 拧 在 一起 , 然后 用力 反复 拉 绳 的 两 端 , 纽扣 正 转 和 反转 会 交替 出现 . 拉动 多 次 后 , 纽扣 绕 其 中心 的 转速 可 达 50 r / s , 此时 纽扣 上 距离 中心 1 cm 处 的 点 向 心 加 速度 大小 约 为 ( 10 m / s2 B . 100 m / s2 C . 1 000 m / s2 D . 10 000 m / s2 知识 点 2 圆周 运动 的 动力 学 分析 4 . 如 图 甲 所 示 , 在 花样 滑冰 比赛 中 , 男 运动 员 手 拉 女 运动 员 做 匀速 圆周 运动 , 女 运动 员 恰好 离开 水平 冰面 . 该 过程 可 简化 为 轻 绳 系 一 小球 在 水平 面 内 悬空 做 匀速 圆周 运动 ( 如 图 乙 ) , 已知 绳 长 为 L , 轻 绳 与 竖直 方向 的 夹角 为 θ 45 ° , 小球 的 质量 为 m , 小球 的 线 速度 大小 为 v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小球 的 角速度 为 B . 小球 所 受 合力 的 大小 为 C . 小球 做 匀 变速 曲线 运动 D . 当地 的 重力 加 速度 大小 为 5 . [ 2024 · 云南 省 昭通 市 质量 检测 ] 旋转 木马 可以 简化 为 如 图 所 示 的 模型 , a 、 b 两 个 小球 分别 用 悬 线 悬 于 水平 杆 上 的 A 、 B 两 点 , A 、 B 到 O 点 距离 之 比 为 12 . 装置 绕 竖直 杆 匀速 旋转 后 , a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10

考点 10 动态 平衡 问题 平衡 中 的 临界 、 极值 问题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知识 点 1 解析 法 解答 动态 平衡 问题 1 . 如 图 所 示 , 水平 地面 上 有 一 铁板 , 铁板 上 有 一 倾角 为 45 ° 的 活动 木板 , 质量 分别 为 mA 和 mB 的 物体 A 、 B 用 轻 绳 连接 后 跨过 滑轮 , A 、 B 均 处于 静止 状态 . 现 将 木板 的 倾角 缓缓 减小 到 10 ° , A 与 斜面 始终 保持 相对 静止 , B 物体 始终 悬 在 空中 . 已知 mA 2 mB , 不 计 滑轮 摩擦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绳子 对 A 的 拉力 将 减小 B . 铁板 对 地面 的 压力 将 逐渐 减小 C . 地面 对 铁板 的 摩擦 力 将 逐渐 增大 D . 物体 A 受 到 的 摩擦 力 先 减小 后 增大 2 . 如 图 甲 所 示 , 推力 F 垂直 斜面 作用 在 斜面 体 上 , 斜面 体 静止 在 竖直 墙面 上 , 若 将 斜面 体 改成 如 图 乙 所 示 放置 , 用 相同 大小 的 推力 F 垂直 斜面 作用 到 斜面 体 上 , 则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墙面 受 到 的 压力 一定 变 小B . 斜面 体 受 到 的 摩擦 力 一定 变 小 C . 斜面 体 受 到 的 摩擦 力 可能 变 大 D . 斜面 体 可能 沿 墙面 向上 滑动 知识 点 2 图解 法 解答 动态 平衡 问题 3 . 如 图 所 示 , 一个 圆环 竖直 固定 在 水平 地面 上 , 圆心 为 O , 两 根 不 可 伸长 的 轻 绳 A 、 B 一端 系 在 圆环 上 , 另 一端 通过 结点 悬挂 一个 重物 , 开始 时 , 重物 静止 , 结点 位于 O 点 , A 绳 竖直 , B 绳 与 A 绳 的 夹角 α < 90 ° . 现 保持 结点 位置 和 B 绳 的 方向 不变 , 让 A 绳 绕 着 O 点 缓慢 转 至 水平 虚线 位置 . 则 在 这 个 过程 中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开始 时 , B 绳 上 的 张力 不 为 零 B . A 绳 上 的 张力 一直 减小 C . A 绳 上 的 张力 先 增大 后 减小 D . B 绳 上 的 张力 一直 增大 4 . 如 图 所 示 , 用 光滑 铁丝 弯 成 的 四 分 之 一 圆弧 轨道 竖直 固定 在 水平 地面 上 , O 为 圆心 , A 为 轨道 上 的 一点 , 一中 间 带 有 小孔 的 小球 套 在 圆弧 轨道 上 , 对 小球 施加 一个 拉力 , 若 在 拉力 方向 从 水平 向 左 在 纸面 内 顺时针 转 至 竖直 向上 的 过程 中 , 小球 始终 静止 在 A点 , 则 拉力 F ( 先 变 大 , 后 变 小B . 先 变 小 , 后 变 大 C . 一直 变 大 D . 一直 变 小 5 . ( 多 选 ) 如 图 所 示 , 轻 绳 OA 将 一 质量 为 m 的 小球 悬挂 于 O 点 , OA 与 竖直 方向 的 夹角 为 β 30 ° , 在 水平 力 F 作用 下 , 小球 静止 . 现 使力 F 沿 逆 时针 方向 缓慢 旋转 至 竖直 向上 , 小球 位置 始终 不变 , 上述 过程 中 ( 小球 的 合力 逐渐 减小 B . 力 F 先 减小 后 增大 C .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50

用 多用 电表 测量 电学 中 的 物理 量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1 . [ 2024 · 宁夏 银川 市 期中 考试 ] 多用 电表 在 测量 通过 小 灯泡 的 电流 时 , 应 选择 下 图 中 的 哪 种 连接 方式 ( [ 2024 · 陕西 省 西安 市 期中 考试 ] 某 中学 实验 小组 成员 在 应用 多用 电表 测 电阻 实验 . 如 图 为 一 多用 电表 的 表盘 , 其中 表盘 上 的 三 个 重要 部件 分别 用 三 个 字母 A 、 B 、 C 标记 了 出来 然后 在 测量 电阻 时 操作 过程 如下 : ( 1 ) 在 测量 电阻 以前 , 首先 进行 的 操作 应 是 机械 调零 , 要 调节 部件 _ , 使 多用 电表 的 指针 指 在 表盘 最 _ ( 填 “ 左 ” 或 “ 右 ” ) 端 的 零 刻度 线 位置 ; ( 2 ) 然后 同学 将 旋钮 C 调节 到 “ × 100 ” 的 挡 位 ; ( 3 ) 将 红 表笔 插 到 _ ( “ ” 或 “ ” ) 孔 , 将 两 表笔 短 接 , 调节 部件 _ , 使 多用 电表 的 指针 指 在 表盘 最 _ ( 填 “ 左 ” 或 “ 右 ” ) 端 的 零 刻度 线 位置 . [ 2024 · 福建 省 厦门 市 期中 考试 ] 如 图 所 示 为 J 0411 多用 电表 示意 图 , 其中 A 、 B 、 C 为 三 个 可 调节 的 部件 , 某 同学 在 实验 室 中用 它 测量 一 阻值 约 为 13 k Ω 的 电阻 , 他 测量 的 操作 步骤 如下 : ( 1 ) 调节 可 动 部件 A , 使 电表 指针 指向 左边 零 刻度 处 ; ( 2 ) 调节 可调 部件 B , 使 它 的 尖端 指向 欧姆 挡 的 × 100 位置 ; ( 3 ) 将 红黑 表笔 分别 插入 正负 插孔 中 , 笔尖 相互 接触 , 调节 可 动 部件 C , 使 电表 指针 指向 _ ( 填 “ 左 ” 或 “ 右 ” ) 端 零 位置 ; ( 4 ) 将 两 只 表笔 分别 与 待 测 电阻 两 端 相接 , 进行 测量 读 数 ; ( 5 ) 换 成 测 另 一 阻值 为 2025 k Ω 的 电阻 时 , 应 调节 B , 使 它 的 尖端 指向 _ ( 填 “ × 10 ” 或 “ × 100 ” 或 “ × 1 k ” ) 的 位置 , 此时 还 必须 重复 步骤 3 , 才能 进行 测量 , 若 电表 读 数 如 图 所 示 , 则 该 待 测 电阻 的 阻值 是 _ Ω . 4 . [ 2024 · 辽宁 省 大连 市 滨城 高中 联盟 联考 ] 某 同学 用 多用 电表 欧姆 挡 “ × 100 ” 挡 估测 某 一 电压 表 内阻 时 , 发现 指针 位置 如 图 中 虚线 所 示 . ( 1 ) 应 将 挡 位 换 为 _ 挡 ( 选填 “ × 10 ” 或 “ × 1 k 然后 将 红 、 黑 表笔 短 接 , 进行 _ ( 选填 “ 机械 调零 ” 或 “ 欧姆 调零 ” ) 后 再 测量 ; ( 2 ) 重新 正确 测量 后 , 刻度 盘 上 的 指针 位置 如 图 中 实线 ( 实线 为 刻度 盘 的 中线 ) 所 示 , 则 电压 表 的 内阻 为 _ Ω , 该 欧姆 表 在 此 挡 位 时 的 内阻 为 _ Ω ; ( 3 ) 如 图 所 示 为 用 多用 电表 测量 电压 表 内阻 的 电路 图 , 其中 a 表笔 是 _ 表笔 ( 选填 “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53

对 洛伦兹 力 的 理解 和 应用 1 . 导线 中 带电 粒子 的 定向 运动 形成 了 电流 . 带电 粒子 定向 运动 时 所 受 洛伦兹 力 的 矢量 和 , 在 宏观 上 表现 为 导线 所 受 的 安培力 . 如 图 所 示 , 设 导线 ab 中 每 个 带 正电 粒子 定向 运动 的 速度 都 是 v , 单位 体积 的 粒子 数 为 n , 粒子 的 电荷 量 为 q , 导线 的 横 截 面积 为 S , 磁 感应 强度 大小 为 B 、 方向 垂直 纸 面向 里 , 则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由 题目 已知 条件 可以 算 得 通过 导线 的 电流 为 InqvSB . 题 中 导线 受 到 的 安培力 的 方向 可用 安培 定 则 判断 C . 每 个 粒子 所 受 的 洛伦兹 力为 F 洛 qvB , 通电 导线 所 受 的 安培力 为 F 安 nqvBD . 改变 适当 的 条件 , 有 可能 使 图 中 带电 粒子 受 到 的 洛伦兹 力 方向 反向 而 导线 受 到 的 安培力 方向 保持 不变 2 . 带 电荷 量 为 q 的 不同 粒子 在 匀 强 磁场 中 运动 ,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只要 速度 大小 相同 , 所 受 洛伦兹 力 就 相同 B . 如果 把 q 改 为 q , 且 速度 反向 、 大小 不变 , 则 其 所 受 洛伦兹 力 的 大小 、 方向 均 不变 C . 洛伦兹 力 方向 一定 与 电荷 速度 方向 垂直 , 磁场 方向 一定 与 电荷 运动 方向 垂直 D . 粒子 在 只 受 洛伦兹 力 作用 下 运动 的 动能 、 速度 均 不变 知识 点 2 带电 粒子 在 匀 强 磁场 中 的 匀速 圆周 运动 3 . ( 多 选 ) 如 图 所 示 , 在 匀 强 磁场 中 有 1 和 2 两 个 质子 在 同 一 平面 内 沿 逆 时针 方向 做 匀速 圆周 运动 , 轨道 半径 r1 > r2 并 相切 于 P 点 , 设 T1 、 T2 , v1 、 v2 , a1 、 a2 , t1 、 t2 , 分别 表示 1 、 2 两 个 质子 的 周期 , 线 速度 , 向 心 加 速度 以及 各自 从 经过 P 点 算 起 到 第 一 次 通过 图 中 虚线 MN 所 经历 的 时间 , 下列 说话 正确 的 是 ( T 1T 2 B . v1 v2 C . a1 > a2 D . t1 < t24 . 如 图 所 示 , 空间 存在 垂直 纸面 向 外 、 磁 感应 强度 大小 为 B 的 匀 强 磁场 , 粒子 源 O 可 沿 纸 面向 各个 方向 以 相同 的 速率 发射 质量 为 m 、 带 电荷 量 为 q 的 正 粒子 , 一 薄 光 屏 与 纸面 的 交 线 为 PQ , OQL , PQ 2 L , OQPQ . 要 使 PQ 左 、 右 两侧 所有 点 均 能 被 粒子 打中 , 则 粒子 的 速率 至少 为 ( 5 . 如 图 , 一个 边长 为 l 的 正方形 MNPQ 区域 内 存在 垂直 于 纸 面向 外 的 匀 强 磁场 , 磁 感应 强度 大小 为 B . 现有 一 质量 为 m 、 带 电量 为 q ( q > 0 ) 的 粒子 以 某 一 速度 从 M 点 垂直 于 磁场 射 入 , 粒子 恰好 从 PQ 的 中点 射 出 磁场 . 已知 粒子 射 入 磁场 时 的 速度 方向 与 MQ 的 夹角 为 60 ° , 不 计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76

第 十 五 章 原子 结构 波 粒 二 象 性 原子 核 考点 76 光电 效应 波 粒 二 象 性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知识 点 1 黑体 辐射 及其 实验 规律 1 . [ 2024 · 山西 省 忻州 市 期中 联考 ] 对 宇宙 微波 背景 辐射 的 黑体 谱 形状 的 研究 被 誉为 是 宇宙 学 研究 进入 精密 科学 时代 的 起点 . 关于 黑体 辐射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黑体 不会 辐射 电磁 波 B . 温度 低于 0 的 物体 不会 辐射 电磁 波 C . 黑体 辐射 的 能量 是 不 连续 的 , 只能 是 某 一 最小 能量 值 的 整数 倍 D . 爱因斯坦 提出 的 能 量子 假说 , 能够 很 好 地 解释 黑体 辐射 规律 知识 点 2 光电 效应 规律 2 . ( 多 选 ) 一 单色 光照 到 某 金属 表面 时 , 有 光 电子 从 金属 表面 逸 出 ,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无论 增大 入射 光 的 频率 还是 增大 入射 光 的 强度 , 金属 的 逸 出 功 都 不变 B . 只 延长 入射 光 照射 时间 , 光 电子 的 最大 初动 能 将 增大 C . 只 增大 入射 光 的 频率 , 光 电子 的 最大 初动 能 将 增大 D . 只 增大 入射 光 的 频率 , 光 电子 逸 出 所 经历 的 时间 将 缩短 3 . 研究 光电 效应 的 电路 图 如 图 所 示 , 关于 光电 效应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任何 一 种 频率 的 光 , 只要 照射 时间 足够 长 , 电流 表 就 会 有 示 数 B . 若 电源 电动势 足够 大 , 滑动 变阻器 滑片 向 右 滑 , 电流 表 的 示 数 能 一直 增大 C . 调换 电源 的 正 负极 , 调节 滑动 变阻器 的 滑片 , 电流 表 的 示 数 可能 为 零 D . 光电 效应 反映 了 光 具有 波动 性 4 . ( 多 选 ) 在 光电 效应 实验 中 , 分别 用 频率 为 ν a 、 ν b 的 单色 光 a 、 b 照射 到 同种 金属 上 , 测 得 相应 的 遏止 电压 分别 为 Ua 和 Ub , 光 电子 的 最大 初动 能 分别 为 Eka 和 Ekb . h 为 普朗克 常量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 A . 若 ν a ν b , 则 一定 有 UaUbB . 若 ν a ν b , 则 一定 有 EkaEkbC . 若 UaUb , 则 一定 有 EkaEkbD . 若 ν a ν b , 则 一定 有 h ν aEkah ν bEkb 知识 点 3 光电 效应 的 图像 5 . 用 不同 频率 的 紫外线 分别 照射 钨 和 锌 的 表面 而 产生 光电 效应 , 可 得到 光 电子 最大 初动 能 Ek 随 入射 光 频率 ν 变化 的 Ek ν 图像 . 已知 钨 的 逸 出 功 是 4 . 54 eV , 锌 的 逸 出 功 是 3 . 34 eV , 若 将 二者 的 图像 画 在 同 一个 Ek ν 坐标 系 中 , 如 图 所 示 用 实线 表示 钨 , 虚线 表示 锌 , 则 能 正确 反映 这 一 过程 的 是 ( ( 多 选 ) 如 图 所 示 , 甲 、 乙 、 丙 、 丁 是 关于 光电 效应 的 四 个 图像 , 以下 说法 正确 的 是 ( ) A . 由 图 甲 可 求得 普朗克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30

考点 30 功能 关系 能量 守恒 定律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知识 点 1 功能 关系 的 理解 和 应用 1 . 如 图 , 一 质量 为 m 、 长度 为 L 的 均匀 柔软 细绳 PQ 竖直 悬挂 . 用 外力 将 绳 的 下端 Q 缓慢 地 竖直 向上 拉 起 至 M 点 , M 点 与 绳 的 上端 P 相距 . 重力 加 速度 大小 为 g . 在 此 过程 中 , 外力 做 的 功 为 ( ( 多 选 ) 一 运动 员 穿着 飞翔 装备 从 飞机 上 跳出 后 的 一 段 运动 过程 可 近似 认为 是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 如 图 所 示 , 运动 方向 与 水平 方向 成 53 ° , 运动 员 的 加 速度 大小 为 . 已知 运动 员 ( 包含 装备 ) 的 质量 为 m , 则 在 运动 员 下落 高度 为 h 的 过程 中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运动 员 重力 势能 的 减少 量 为 B . 运动 员 动能 的 增加 量 为 C . 运动 员 动能 的 增加 量 为 mgh D . 运动 员 的 机械 能 减少 了 知识 点 2 摩擦 力 做功 与 能量 的 关系 3 . 如 图 所 示 , 质量 为 M 、 长度 为 L 的 小车 静止 在 光滑 的 水平 面 上 , 质量 为 m 的 小 物 块 放在 小车 的 最 左 端 , 现 用 一 水平 力 F 作用 在 小 物 块 上 , 小 物 块 与 小车 之间 的 摩擦 力 为 Ff , 经过 一 段 时间 小车 运动 的 位移 为 x , 小 物 块 刚好 滑 到 小车 的 右端 , 则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此时 小 物 块 的 动能 为 F ( xL ) B . 此时 小车 的 动能 为 FfxC . 这 一 过程 中 , 小 物 块 和 小车 增加 的 机械 能 为 FxFfLD . 这 一 过程 中 , 因 摩擦 而 产生 的 热量 为 Ff ( Lx ) 4 . [ 2024 · 河南 省 鹤壁 市 期中 考试 ] 如 图 所 示 , 足够 长 的 水平 传送 带 以 恒定 速率 v 顺时针 运动 , 某 时刻 一个 质量 为 m 的 小 物 块 , 以 大小 也 是 v 、 方向 与 传送 带 的 运动 方向 相反 的 初 速度 冲 上 传送 带 , 最后 小 物 块 的 速度 与 传送 带 的 速度 相同 . 在 小 物 块 与 传送 带 间 有 相对 运动 的 过程 中 , 滑动 摩擦 力 对 小 物 块 做 的 功 为 W , 小 物 块 与 传送 带 间 因 摩擦 产生 的 热量 为 Q , 则 下列 判断 中 正确 的 是 ( W 0 , Qmv 2 B . W 0 , Q2 mv 2C . Wmv 2 , Q2 mv 2 知识 点 3 能量 守恒 定律 的 应用 5 . [ 2024 · 重庆 市 名校 联盟 期中 联考 ] 如 图 所 示 , 质量 为 m 的 物体 ( 可视 为 质点 ) 以 某 一 速度 从 A点 冲 上 倾角 为 30 ° 的 固定 斜面 , 其 运动 的 加 速度 为 g , 此 物体 在 斜面 上 上升 的 最大 高度 为 h , 则 在 这 个 过程 中 物体 ( 重力 势能 增加 了 mgh B . 摩擦 力 大小 为 mgC . 动能 损失 了 mgh D . 系统 产生 热量 为 mgh 6 . [ 2024 · 山东 省 滨州 市 大 联考 ] ( 多 选 ) 如 图 所 示 , 一 足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48

常用 仪器 的 使用 和 读 数 1 . 某 同学 利用 游 标 卡尺 和 螺旋 测 微 器 分别 测量 一 圆柱 体 工件 的 直径 和 高度 , 测量 结果 如 图 ( a ) 和 ( b ) 所 示 . 该 工件 的 直径 为 _ cm , 高度 为 _ mm . 2 . ( 1 ) 图 甲 使用 0 . 6 A 量程 时 , 对应 刻度 盘 上 每 一 小 格 代表 _ A , 图 中 指针 示 数 是 _ A ; 当 使用 3 A 量程 时 , 对应 刻度 盘 上 每 一 小 格 代表 _ A , 图 中 指针 示 数 为 _ A . ( 2 ) 图 乙 使用 较 小 量程 时 , 每 小 格 表示 _ V , 图 中 指针 的 示 数 为 _ V ; 若 使用 的 是 较 大 量程 , 则 这时 表盘 刻度 每 小 格 表示 _ V , 图 中 指针 示 数 为 _ V . ( 3 ) 旋钮 式 电阻 箱 如 图 丙 所 示 , 电流 从 接线 柱 A 流入 , 从 B 流出 , 则 接 入 电路 的 电阻 为 _ Ω . 今 欲 将 接 入 电路 的 电阻 改 为 2087 Ω , 最 简单 的 操作 方法 是 _ . 若 用 两 个 这样 的 电阻 箱 , 即可 得到 的 电阻 值 范围 为 _ . 知识 点 2 测量 电路 与 控制 电路 的 选择 3 . 一 只 小 灯泡 , 标 有 “ 3 V 0 . 6 W ” 字样 , 现 用 下面 给 出 的 器材 测量 该 小 灯泡 正常 发光 时 的 电阻 : 电源 ( 电动势 为 12 V , 内阻 为 1 Ω ) 、 最大 阻值 为 5 Ω 的 滑动 变阻器 、 电流 表 ( 内阻 为 1 Ω ) 、 电压 表 ( 内阻 为 10 k Ω ) 、 开关 一个 、 导线 若干 . ( 1 ) 在 设计 电路 的 过程 中 , 为了 尽量 减小 实验 误差 , 电流 表 应 采用 _ ( 选填 “ 内 接 ” 或 “ 外接 ” ) 法 . 滑动 变阻器 应 采用 _ ( 选填 “ 分 压 式 ” 或 “ 限 流式 ” ) 接 法 . ( 2 ) 在 下面 的 虚线 框 内画 出 你 所 设计 的 实验 电路 图 ( 尽量 减小 实验 误差 ) . 4 . 某 同学 用 伏安 法 测量 一 阻值 为 几 十 欧姆 的 电阻 Rx , 所用 电压 表 的 内阻 为 1 k Ω , 电流 表 内阻 为 0 . 5 Ω . 该 同学 采用 两 种 测量 方案 , 一 种 是 将 电压 表 跨接 在 图 ( a ) 所 示 电路 的 O 、 P 两 点 之间 , 另 一 种 是 跨接 在 O 、 Q 两 点 之间 . 测量 得到 如 图 ( b ) 所 示 的 两 条 UI 图线 , 其中 U 与 I 分别 为 电压 表 和 电流 表 的 示 数 . 回答 下列 问题 : ( 1 ) 图 ( b ) 中 标记 为 的 图线 是 采用 电压 表 跨接 在 _ ( 填 “ O 、 P ” 或 “ O 、 Q ” ) 两 点 的 方案 测量 得到 的 . ( 2 ) 根据 所用 实验 器材 和 图 ( b ) 可 判断 , 由 图线 _ ( 填 “ ” 或 “ ” ) 得到 的 结果 更 接近 待 测 电阻 的 真实 值 , 结果 为 _ Ω ( 保留 1 位 小数 ) . ( 3 ) 考虑 到 实验 中 电表 内阻 的 影响 , 需 对 ( 2 ) 中 得到 的 结果 进行 修正 , 修正 后 待 测 电阻 的 阻值 为 _ Ω ( 保留 1 位 小数 ) . 知识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12

考点 12 实验 三 探究 两 个 互 成 角度 的 力 的 合成 规律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1 . 某 同学 做 “ 探究 两 个 互 成 角度 的 力 的 合成 规律 ” 的 实验 情况 如 图 甲 所 示 , 其中 A 为 固定 橡皮 条 的 图钉 , O 为 橡皮 条 与 细绳 的 结点 , OB 和 OC 为 细绳 . 图 乙 是 在 白纸 上 根据 实验 结果 画 出 的 图 . ( 1 ) 如果 没有 操作 失误 , 图 乙 中 的 F 与 F 两 力 中 , 方向 一定 沿 AO 方向 的 是 _ . ( 2 ) 本 实验 采用 的 科学 方法 是 _ . 理想 实验 法 B . 等效 替代 法 C . 控制 变量 法 D . 建立 物理 模型 法 ( 3 ) 实验 时 , 主要 的 步骤 是 : A . 在 桌上 放 一 块 方 木板 , 在 方 木板 上铺 一张 白纸 , 用 图钉 把 白纸 钉 在 方 木板 上 ; 用 图钉 把 橡皮 条 的 一端 固定 在 板 上 的 A点 , 在 橡皮 条 的 另 一端 拴 上 两 条 细绳 , 细绳 的 另 一端 系 着 绳套 ; C . 用 两 个 弹簧 测 力 计 分别 钩 住 绳套 , 互 成 角度 地 拉 橡皮 条 , 使 橡皮 条 伸长 , 结点 到达 某 一 位置 O . 记录 下 O 点 的 位置 , 读出 两 个 弹簧 测 力 计 的 示 数 ; 按 选 好 的 标度 , 用 铅笔 和 刻度 尺 作出 两 个 弹簧 测 力 计 的 拉力 F1 和 F2 的 图示 , 并用 平行 四边形 定 则 求 出 合力 F ; 只用 一个 弹簧 测 力 计 , 通过 细绳 套 拉 橡皮 条 使 其 伸长 , 读出 弹簧 测 力 计 的 示 数 , 记 下 细绳 的 方向 , 按 同 一 标度 作出 这 个 力 F 的 图示 ; 比较 F 和 F 的 大小 和 方向 , 看 它们 是否 相同 , 得出 结论 . 上述 步骤 中 : 有 重要 遗漏 的 步骤 的 标号 是 _ 和 _ ; 遗漏 的 内容 分别 是 _ 和 _ . [ 2024 · 山东 省 泰安 市 期中 考试 ] 在 “ 验证 力 的 平行 四边形 定 则 ” 的 实验 中 , 某 同学 用 图钉 把 白纸 固定 在 水平 放置 的 木板 上 , 将 橡皮 条 的 一端 固定 在 木板 上 G点 . 两 个 细绳 套 系 在 橡皮 条 的 另 一端 E . 用 两 个 弹簧 测 力 计 分别 拉 住 两 个 细绳 套 , 互 成 角度 地 施加 拉力 使 橡皮 条 伸长 , 结点 到达 纸面 上 某 一 位置 , 如 图 所 示 . 请 将 以下 的 实验 操作 和 处理 补充 完整 : ( 1 ) 用 铅笔 描 下 结点 到达 的 位置 , 记 为 O ; ( 2 ) 记录 两 个 弹簧 测 力 计 的 示 数 F1 和 F2 , 并 沿 每 条 细绳 ( 套 ) 的 方向 标记 出力 的 方向 ; ( 3 ) 只用 一个 弹簧 测 力 计 , 通过 细绳 套 把 橡皮 条 的 结点 仍 拉 到 位置 O , 记录 测 力 计 的 示 数 F , _ ; ( 填写 实验 操作 ) ( 4 ) 取 下 白纸 , 按照 力 的 图示 要求 , 作出 拉力 F1 、 F2 、 F 的 图示 ; ( 5 ) 根据 力 的 平行 四边形 定 则 作出 F1 和 F2 的 合力 F 合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57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57

考点 57 法拉第 电磁 感应 定律 自 感 涡流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知识 点 1 法拉第 电磁 感应 定律 的 理解 和 应用 1 . [ 2023 · 湖北 卷 ] 近场 通信 ( NFC ) 器件 应用 电磁 感应 原理 进行 通讯 , 其 天线 类似 一个 压 平 的 线圈 , 线圈 尺寸 从 内 到 外 逐渐 变 大 . 如 图 所 示 , 一 正方形 NFC 线圈 共 3 匝 , 其 边长 分别 为 1 . 0 cm 、 1 . 2 cm 和 1 . 4 cm , 图 中 线圈 外线 接 入 内部 芯片 时 与 内部 线圈 绝缘 . 若 匀 强 磁场 垂直 通过 此 线圈 , 磁 感应 强度 变化 率 为 103 T / s , 则 线圈 产生 的 感应 电动势 最 接近 ( 0 . 30 V B . 0 . 44 V C . 0 . 59 V D . 4 . 3 V2 . 图 为 无线 充电 技术 中 使用 的 受 电 线圈 示意 图 , 线圈 匝 数 为 n , 面积 为 S . 若 在 t1 到 t2 时间 内 , 匀 强 磁场 平行 于 线圈 轴线 向 右 穿过 线圈 , 其 磁 感应 强度 大小 由 B1 均匀 增加 到 B2 , 则 该段 时间 线圈 两 端 a 和 b 之间 的 电势 差 φ a φ b ( 恒 为 B . 从 0 均匀 变化 到 C . 恒 为 D . 从 0 均匀 变化 到 3 . A 、 B 两 闭合 圆形 导线 环 用 相同 规格 的 导线 制 成 , 它们 的 半径 之 比 rArB 21 , 在 两 导线 环 包围 的 空间 内存 在 一 正方形 边界 的 匀 强 磁场 区域 , 磁场 方向 垂直 于 两 导线 环 所在 的 平面 , 如 图 所 示 . 在 磁场 的 磁 感应 强度 随 时间 均匀 增大 的 过程 中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 A . 两 导线 环 内 所 产生 的 感应 电动势 相等 B . A 环 内 所 产生 的 感应 电动势 大于 B 环 内 所 产生 的 感应 电动势 C . 流过 A 、 B 两 导线 环 的 感应 电流 的 大小 之 比 为 14 D . 流过 A 、 B 两 导线 环 的 感应 电流 的 大小 之 比 为 114 . ( 多 选 ) 在 如 图 甲 所 示 的 电路 中 , 电阻 2R 1 R22 R , 单 匝 、 圆形 金属 线圈 的 半径 为 r1 , 电阻 为 R , 半径 为 r2 ( r2 < r1 ) 的 圆形 区域 内 存在 垂直 于 线圈 平面 向 里 的 匀 强 磁场 , 磁 感应 强度 B 随 时间 t 变化 的 关系 图线 如 图 乙 所 示 , 其余 导线 的 电阻 不 计 . 闭合 开关 S , 在 t 0 时刻 , 电路 中 的 电流 已 稳定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流过 电阻 R1 的 电流 方向 自 下 向上 B . 稳定 后 电阻 R1 两 端 的 电压 为 C . 0 t 0 时间 内 , 流过 电阻 R2 电荷 量 为 D . 0 t 0 时间 内 , 电阻 R2 上 产生 的 焦耳 热 为 知识 点 2 导体 切割 磁感线 产生 感应 电动势 的 计算 5 . 如 图 , 长度 为 l 的 直 导线 ab 在 匀 强 磁场 B 中 以 速度 v 移动 , 直 导线 ab 中 的 电动势 为 ( 06 . 如 图 所 示 , 直角 三角形 金属 框 abc 放置 在 匀 强 磁场 中 , 磁 感应 强度 大小 为 B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73

光 的 干涉 1 . 将 铁丝 圈 在 肥皂 水中 蘸 一下 , 让 它 挂 上 一 层 薄 薄 的 液膜 , 竖直 放置 能 观察 到 彩色 条纹 , 如 图 所 示 , 则 ( 这 是 光 的 衍射 现象 B . 这 是 光 的 偏振 现象 C . 这 层 肥皂 膜 上 薄 下 厚 , 侧 截面 为 梯形 D . 若 用 黄光 照射 将 看到 上 疏 下 密 的 黄色 横 条纹 2 . [ 2023 · 江苏 卷 ] 用 某种 单色 光 进行 双缝 干涉 实验 , 在 屏 上 观察 到 的 干涉 条纹 如 图 甲 所 示 , 改变 双缝 间 的 距离 后 , 干涉 条纹 如 图 乙 所 示 , 图 中 虚线 是 亮纹 中心 的 位置 . 则 双缝 间 的 距离 变为 原来 的 ( 2 倍 D . 3 倍 3 . 某 实验 小组 利用 如 图 所 示 的 实验 装置 探究 光 的 干涉 现象 . S 为 单色 光源 , 发出 波长 为 λ 的 单色 光 , M 为 一 平面 镜 . 光源 S 发出 的 光 和 由 光源 S 发出 经过 平面 镜 反射 的 光 均 照 在 竖直 放置 的 光 屏 上 , 形成 明 暗 相间 的 条纹 . 光源 S 到 平面 镜 的 距离 为 a 、 到 平面 镜 左 端点 的 水平 距离 为 b , 平面 镜 左 端点 到 光 屏 的 水平 距离 为 c , 则 相邻 两 条 亮纹 之间 的 距离 为 ( ) A . λ 知识 点 2 光 的 衍射 4 . 光刻 机 是 制造 芯片 的 核心 装备 , 如 图 甲 所 示 , 它 采用 类似 照片 冲印 的 技术 , 通过 曝光 去除 晶圆 表面 保护 膜 的 方式 , 先 将 掩 膜 版 上 的 精细 图形 印制 到 硅片 上 , 然后 将 晶圆 浸泡 在 腐化 剂 中 , 失去 保护 膜 的 部分 被 腐蚀 掉 后 便 形成 电路 . 某 光刻 机 使用 的 是 真空 中 波长 为 13 . 5 nm 的 极 紫外线 光源 ( EUV ) , 如 图 乙 所 示 , 在 光刻 胶 和 投影 物镜 之间 填充 了 折射 率 为 1 . 8 的 液体 用于 提高 光刻 机 投影 精细 图 的 能力 , 则 该 紫外线 由 真空 进入 液体 后 ( 光子 能量 减小 B . 传播 速度 不变 C . 波长 变为 7 . 5 nm D . 更 容易 发生 明显 衍射 5 . 利用 图 1 所 示 的 装置 ( 示意 图 ) , 观察 光 的 干涉 、 衍射 现象 , 在 光 屏 上 得到 如 图 2 中 甲 和 乙 两 种 图样 . 下列 关于 P 处 放置 的 光学 元件 说法 正确 的 是 ( 甲 对应 单 缝 , 乙 对应 双缝 B . 甲 对应 双缝 , 乙 对应 单 缝 C . 都 是 单 缝 , 甲 对应 的 缝 宽 较 大 D . 都 是 双缝 , 甲 对应 的 双缝 间距 较 大 知识 点 3 光 的 偏振 6 . 如 图 所 示 , 电灯 S 发出 的 光 先后 经过 偏振 片 A 和 B , 人眼 在 P 处 迎 着 入射 光 方向 , 却 看 不 到 光亮 , 则 ( 电灯 S 发出 的 光 是 偏振 光 B . 偏振 片 A 起 检 偏 器 的 作用 C . 以 SP 为 轴 将 A 转 过 45 ° , 在 P 处 看到 光亮 D . 将 B 沿 SP 向 A 平 移 至 某 位置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37 

2025 版 高考 物理 考点 题型 归纳 总结 考点 37 第 七 章 机械 振动 和 机械 波 考点 37 机械 振动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知识 点 1 简 谐 运动 的 规律 1 . ( 多 选 ) 智能 手机 中 安装 了 加 速度 感 测 器 APP 软件 后 , 可以 精确 测量 手机 运动 的 加 速度 . 一 同学 将 手机 轻 轻 接触 弹簧 由 静止 释放 , 如 图 甲 所 示 , 手机 在 t3 时刻 运动 到 最低 点 , APP 软件 记录 下 此 过程 中 加 速度 a 随 时间 t 变化 的 图像 如 图 乙 所 示 ( 不 考虑 薄板 的 质量 ) , 则 ( 手机 先 做 加 速度 减小 的 加速 运动 , 再 做 加 速度 增大 的 减速 运动 B . t2 时刻 , 重力 等于 弹力 , 手机 速度 为 零 C . t2 时刻 , 手机 对 薄板 的 压力 为 零 D . t3 时刻 , 手机 对 薄板 的 压力 等于 手机 重力 的 2 倍 2 . 一 振子 沿 x轴 做 简 谐 运动 , 平衡 位置 位于 坐标 原点 O , 简 谐 运动 的 振幅 为 A 0 . 2 m . t 0 时刻 振子 的 位移 为 x 10 . 2 m , t1 s 时刻 振子 的 位移 为 x20 m , 则 振子 做 简 谐 运动 的 周期 可能 为 ( s3 . 如 图 , 一端 固定 于 天花板 上 的 一轻 弹簧 , 下端 悬挂 了 质量 均 为 m 的 A 、 B 两 物体 , 正在 竖直 方向 做 振幅 为 x0 的 简 谐 运动 , 当 达到 最高 点 时 弹簧 恰好 为 原 长 . 当 系统 振动 到 某个 位置 时 , 剪 断 A 、 B 间 细绳 , 此后 A 继续 做 简 谐 运动 . 则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如果 在 平衡 位置 剪 断 绳子 , A 依然 可以 到达 原来 的 最低 位置 B . 如果 在 最高 点 剪 断 绳子 , 则 B 带走 的 能量 最 多 C . 无论 在 什么 地方 剪 断 绳子 , 此后 A 振动 的 振幅 一定 增大 , 周期 一定 减小 D . 如果 在 最低 点 剪 断 绳子 , 此后 A 振动 过程 中 , 振幅 为 知识 点 2 简 谐 运动 的 公式 和 图像 4 . 如 图 甲 所 示 为 以 O 点 为 平衡 位置 , 在 A 、 B 两 点 间 运动 的 弹簧 振子 , 图 乙 为 这 个 弹簧 振子 的 振动 图像 , 由 图 可知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在 t 0 . 2 s 时 , 弹簧 振子 的 加 速度 为 正向 最大 B . 在 t 0 . 1 s 与 t 0 . 3 s 两 个 时刻 , 弹簧 振子 的 速度 相同 C . 从 t 0 到 t 0 . 2 s 时间 内 , 弹簧 振子 做 加 速度 增大 的 减速 运动 D . 在 t 0 . 6 s 时 , 弹簧 振子 有 最小 的 位移 5 . 有 两 个 弹簧 振子 1 和 2 做 简 谐 运动 : x13 asin ( 10 π bt ) 和 x 29 asin ( 10 π bt ) ,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两 个 弹簧 振子 1 和 2 的 振幅 不同 , 频率 不同 B . 两 个 弹簧 振子 1 和 2 的 振幅 不同 , 频率 相同 C . 弹簧 振子 1 超前 于 弹簧 振子 2 的 相位 是 D . 弹簧 振子 1 落后 于 弹簧 振子 2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63

探究 变压器 原 、 副 线圈 电压 与 匝 数 的 关系 强 基 固 本 对 点 练 1 . 在 “ 探究 变压器 线圈 两 端 的 电压 与 匝 数 的 关系 ” 实验 中 , 某 同学 采用 了 如 图 所 示 的 可 拆 式 变压器 进行 研究 , 图 中 各 接线 柱 对应 的 数字 表示 倍率 为 “ × 100 ” 的 匝 数 . ( 1 ) 对于 实验 过程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有 _ ; A . 本 探究 实验 采用 了 控制 变量 法 B . 测量 副 线圈 电压 时 应当 用 多用 电表 的 “ 直流 电压 挡 ” C . 使用 多用 电表 测 电压 时 , 先 用 最大 量程 挡 试 测 , 再 选用 适当 的 挡 位 进行 测量 D . 因为 实验 所用 电压 较 低 , 通电 情况 下 可用 手 接触 裸露 的 导线 、 接线 柱 ( 2 ) 若 变压器 是 理想 变压器 , 电源 接 变压器 原 线圈 “ 0 ” “ 8 ” 接线 柱 , 副 线圈 接 “ 0 ” “ 4 ” 接线 柱 , 当 副 线圈 所 接 电表 的 示 数 为 6 . 0 V , 则 原 线圈 的 输入 电压 应 为 _ ; 18 . 0 V 12 . 0 VC . 5 . 0 V D . 3 . 0 V ( 3 ) 该 同学 组装 变压器 时 忘记 将 铁芯 闭合 进行 实验 , 当 原 副 线圈 匝 数 比 为 81 , 原 线圈 接 12 . 0 V 交流 电压 , 则 测量 副 线圈 的 交流 电压 表 的 实际 读 数 可能 是 _ ; 9 . 60 VC . 1 . 50 V D . 0 . 65 V2 . 在 探究 “ 变压器 的 电压 与 匝 数 的 关系 ” 实验 中 , 可 拆 变压器 如 图 所 示 . ( 1 ) 为了 确保 实验 的 安全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_ . A . 为了 人身 安全 , 只能 使用 低压 直流 电源 , 所用 电压 不要 超过 16 VB . 为 使 接触 良好 , 通电 时 应用 手 直接 捏 紧 裸露 的 接线 柱 C . 确保 多用 电表 的 安全 , 使用 交流 电压 挡 测 电压 时 , 先 用 最大 量程 挡 试 测 ( 2 ) 变压器 铁芯 是 利用 由 相互 绝缘 的 薄 硅钢 片 平行 叠压 而 成 的 , 而 不是 采用 一 整 块 硅钢 . 铁芯 Q 安放 在 铁芯 P 上 时 , 硅钢 片 应 平行 于 _ . A . 平面 abcd B . 平面 abfeC . 平面 abgh D . 平面 aehd 这样 设计 的 原因 是 _ . ( 3 ) 观察 两 个 线圈 的 导线 , 发现 粗细 不同 , 导线 粗 的 线圈 匝 数 _ ( 选填 “ 多 ” 或 “ 少 ( 4 ) 用 匝 数 na 400 匝 和 nb 800 匝 的 变压器 , 实验 测量 数据 如 表 : Ua / V 1 . 802 . 803 . 804 . 90 Ub / V 4 . 006 . 018 . 029 . 98 根据 测量 数据 可 判断 出 变压器 的 原 线圈 为 _ ( 选填 “ a ” 或 “ b 3 . 某 物理 小组 欲 探究 变压器 线圈 两 端 电压 与 匝 数 关系 , 提供 的 实验 器材 有 : 学生 电源 、 可 拆 变压器 、 交流 电压 表 、 若干 导线 . 图 甲 为 实验 原理 图 , 在原 线圈 A 、 B 两 端 加上 电压 , 用 电压 表 分别 测量 原 、 副 线圈 两 端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43

电容 器 和 电容 1 . 一 平行 板 电容 器 两极 板 之间 充满 云母 介质 , 接 在 恒压 直流 电源 上 . 若 将 云母 介质 移 出 , 则 电容 器 ( 极 板 上 的 电荷 量变 大 , 极 板 间 电场 强度 变 大 B . 极 板 上 的 电荷 量变 小 , 极 板 间 电场 强度 变 大 C . 极 板 上 的 电荷 量变 大 , 极 板 间 电场 强度 不变 D . 极 板 上 的 电荷 量变 小 , 极 板 间 电场 强度 不变 2 . 如 图 所 示 , 一 平行 板 电容 器 充电 后 与 电源 断开 , 负极 板 ( M 板 ) 接地 , 在 两 板 间 的 P 点 固定 一个 带 负电 的 试探 电荷 . 若 正极 板 N 保持 不 动 , 将 负极 板 M 缓慢 向 右 平 移 一 小 段 距离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P 点 电势 升高 B . 两 板 间 电压 增大 C . 试探 电荷 的 电 势能 增大 D . 试探 电荷 受 到 的 静电 力 增大 3 . ( 多 选 ) 如 图 所 示 , 电容 式 麦克风 的 振动 膜 是 利用 超薄 金属 或 镀金 的 塑料 薄膜 制 成 的 , 它 与 基板 构成 电容 器 , 并 与 电阻 、 电池 构成 闭合 回路 . 麦克风 正常 工作 时 , 振动 膜 随 声波 左右 振动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 A . 振动 膜 向 右 运动 时 , 电容 器 的 板 间 电场 强度 不变 B . 振动 膜 向 右 运动 时 , a点 的 电势 比 b 点 的 电势 高 C . 振动 膜 向 左 运动 时 , 电阻 上 有 从 a 到 b 的 电流 D . 振动 膜 向 左 运动 时 , 振动 膜 所 带 的 电荷 量 减小 4 . ( 多 选 ) 如 图 所 示 , 两 块 较 大 的 金属 板 A 、 B 平行 放置 并 与 一 电源 相连 , S 闭合 后 , 两 板 间 有 一 质量 为 m 、 电荷 量 为 q 的 油滴 恰好 处于 静止 状态 .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 ) A . 若 将 A板 向上 平 移 一 小 段 位移 , 则 油滴 向 下 加速 运动 , G 中 有 ba 的 电流 B . 若 将 A板 向 左 平 移 一 小 段 位移 , 则 油滴 仍然 静止 , G 中 有 ba 的 电流 C . 若 将 S 断开 , 则 油滴 立即 做 自由 落体 运动 , G 中 无 电流 D . 若 将 S 断开 , 再 将 A板 向 下 平 移 一 小 段 位移 , 则 油滴 向上 加速 运动 , G 中 有 ba 的 电流 知识 点 2 带电 粒子 在 电场 中 的 加速 5 . 电子 束 焊接 机 是 一 种 先进 的 焊接 技术 . 电子 束 焊接 机 中 的 电场 线 分布 如 图 中 虚线 所 示 , 其中 K 为 阴极 , A 为 阳极 , 两极 之间 的 距离 为 d , 在 两极 之间 加上 电压 为 U 的 高压 电 . 现有 一 电子 在 K 极 附近 由 静止 被 加速 运动 到 A 极 . 不 考虑 电子 的 重力 , 已知 电子 电量 为 e ,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A 、 K 之间 的 电场 强度 为 , 且 为 匀 强 电场 B . 电子 沿 电场 线 由 K 极 到 A 极 时 电 势能 逐渐 增大 C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2025版高考物理考点题型归纳总结考点41

DOCX361.5KB 10
1/10
2/10
展开阅读剩余8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