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海南中学二模)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  ) A.明矾 B.活性炭 C.石子 D.细沙 2.(2021·海南三亚·一模)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i A.实验Ⅲ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 B.实验Ⅱ和Ⅲ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 C.实验Ⅰ和Ⅱ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酸的浓度 D.实验Ⅱ和Ⅲ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 3.(2021·海南中学一模)下列气体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2021·海南·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一模)下列关于CO2、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在媒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C.CO2无毒,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D.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 5.(2021·海南·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一模)“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推广无纸化办公,B.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C.夏天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6.(2021·海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的气味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D.收集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7.(2021·海南三亚·一模)如图是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模型;二者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生成不同的产物。 (1)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变红,写出反应产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在光照和酶的作用下,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写出葡萄糖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 (3)以上两种产物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8.(2021·海南·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一模)有CO、CO2、N2的混合气体10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使混合气体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______ 三、实验题 9.(2021·海南中学一模)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气体的常用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该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铁丝没有燃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若要除去氯化氢气体,在F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填试剂名称,下同);若要除去水蒸气,在F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10.(2021·海南乐东·一模)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 学方程为_______。 (3)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_______。 11.(2021·海南海口·一模)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仪器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_。 (3)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CO2,需要增加装置C,则装置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12.(2021·海南中学二模)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请写出一个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哪个口进?______。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______。 13.(2021·海南乐东·二模)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用A装置的一处明显错误为______,理由是______。 (3)若要收集干燥的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B的______(填(“m”成“m”)端导入。 14.(2020·海南·中考真题)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收集该气体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 四、计算题 15.(2021·海南乐东·二模)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64%,将该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是______。

猜你喜欢
2.8万次浏览
5509人收藏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海南地区专用)第6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海南地区专用)第6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1·海南中学二模)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A.明矾B.活性炭C.石子D.细沙2.(2021·海南三亚·一模)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i实验编号药品块状大理石、10%、H2SO4溶液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A.实验对应的如图变化曲线为甲B.实验和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固体的颗粒大小C.实验和对比,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酸的浓度D.实验和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等的3.(2021·海南中学一模)下列气体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1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4.(2021·海南·海口市第十四中学一模)下列关于CO2、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pdf) 试题

一、选择题.(柳州柳中区三模)空气的成分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氦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重庆卷)“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碳海绵有吸附作用.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碳海绵易溶解于水.碳海绵燃烧会产生.(泰安)“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第题图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天水)如图是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题图.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这四种物质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南宁西乡塘区一模)下列关

2020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夯实基础|1。[2019·本溪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可燃性B.都有导电性C.都是黑色固体D。都有滑腻感2.[2018·威海]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Z5-1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Z5-1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B.C。3.[2018·潍坊]如图Z5-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Z52A。图甲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图乙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4。2018·湘西]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1 / 62020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考点练习卷

考点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CH42.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甲是一种化合物B. 乙是一氧化碳C. 丙是一氧化碳D. 丙是二氧化碳3.如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还原性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空气小A. 4.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II,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II,打开阀门I,紫色小花()A. 变红色1B. 变蓝色C. 变白色D. 不变色5.如下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B. 改用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也能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C. 点燃酒精灯前应持续通入CO防止发生爆炸D. 利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能算出参加

初三中考复习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测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图分别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 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不同C. 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2.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 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B. 装置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C. 装置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D. 装置是收集CO2的验满方法4.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A.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

命题点1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常考点)1.(2016·云南·4题2·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D)A.构成它们的原子的大小不同.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6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命题点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常考点 018·云南26(3·、4)题4·分)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B_(填字母代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aCOCl===Ca+H2O+CO2_ 用装置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水蒸气,中放入的试剂是_浓硫酸_。3.(2017·曲靖·6(3)题·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B D F(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与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_,收集装置可选D、E、F中的_F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CaCO3+2Hl==Cal 2+2O+C_。(16·昆明2·(3、4)题3·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室用A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讲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点汇总:1.碳的几种单质:(1)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2)C60:C60分子由60 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3)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别那么大?CO 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答: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 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说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性质。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C:还原性:C+2CuO 2Cu+CO2(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

中考化学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专项训练含解析

考点一: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1.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热浓硫酸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B.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C.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D.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2.如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变红,不变红B.比先变红,、不红C.变红,不变红D.变红,不变红3.“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D4.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石墨能导电的是(填序号,下同);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是。(2)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又可以美化居住环境。(3

2020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

202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1 / 6 碳和碳的氧化物|夯实基础| 1.[2019 ·本溪] 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可燃性B.都有导电性C.都是黑色固体D.都有滑腻感2.[2018 ·威海] 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Z5-1 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Z5-1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B.C.D.3.[2018 ·潍坊] 如图Z5-2 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 为H2CO 3,Y 为C6H 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Z5-2 A.图甲中的转化1 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图乙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202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练习题:碳和碳的氧

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讲练)

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考点精讲 金刚石、石墨和C60(1)物理性质与用途比较金刚石石墨颜色状态无色透明、正八面形状的固体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细鳞片状固体熔点很高高、耐高温硬度最硬质软、滑、在纸上可留下痕迹物理性质导电性不导电导电用途钻石、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润滑剂、铅笔芯、作电极(2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很大差异。(3)木炭具有结构,它具有能力,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来吸附毒气。(4)C60分子是由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常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2CO3、还原性:C+2CuO2Cu+CO2(置换反应)现象:(1)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说明有铜生成)(2)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反应有CO2产生。)说明:(1)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2)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是()A 水和冰B 红磷和白磷C O3和O2 D 金刚石和石墨2.下列物质物质中可作干电池的电极的是()A 铜B 锌C 金刚石D 石墨3.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A 岩石B 金刚石C 石墨D 铁4.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是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 它与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C 该物质是由金刚石和石墨构成的D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5.在城巿建设过程中,经常用到玻璃材料。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头上镶的物质是()A 石墨B 硬玻璃C 不锈钢D 金刚石6.消防员若需要进入到有毒气的现场时,必须戴上防毒面具。 填空题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石墨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的产物都是,说明它们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这是由于它们的而造成的。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是因为它具有的结构,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利用活性炭来吸附,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自来水厂的过滤池利用活性来吸附,简易净水器中有一层用木炭填充木炭的作用是。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碳、氢两种元素,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都是无色物质,然而,烛焰上方往往产生缕缕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产生的原因是,这股黑烟能消除室内因抽烟而产生的难闻气味,说明了黑烟具有性。一、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 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剧毒: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3、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思考:如何区分H2和CO呢?答: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说明:(水煤气是H2与CO 的混合气体,是由C+H2O H2+CO产生。)2)还原性:CO+CuO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1)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说明有铜生成)(2)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分析:CO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考点精讲CCO:2CO22COCCO22COCCO2:CO2CO2C2CuO 2CuCO2 3CFe2O33CO22FeCOCO2:2COO22CO2COCuO CuCO23COFe2O32Fe3CO2CO2CO;CCO22COCO2CaCO3:CO2Ca(OH)2===CaCO3H2OCaCO3CO2: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CO2CaOCO2H2CO3:CO2H2O ===H2CO3H2CO3CO2:H2CO3===CO2H2O考点训练【本章小结】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篇第10讲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1

第10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一、选择题1.(2016·荆州)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甚远,这是因为( D)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构成它们的原子种类不同D.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同学们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书写时必须使用( D )(导学号66172186)A.铅笔 B.圆珠笔 C.红墨水笔 D.碳素笔3.(2016·重庆)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A )(导学号66172187)4.(2016·衡阳)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C )(导学号 66172188)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二氧化碳有毒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6.(2016·长沙)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导学号 66172189)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

2020届初三中考复习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测试卷(解析版)

-- 培根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图分别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 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不同C. 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2.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 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B. 装置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C. 装置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D. 装置是收集CO2的验满方法4.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A. 减少一次性

安徽省2019中考化学决胜复习第一部分 考点探究第6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1.(2018·兰州)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中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物质是( 一氧化碳 尼古丁C.焦油D.苯并芘2.(2018·桂林)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灭火B.制汽水C.人工降雨D.填充探空气球3.(2018·玉林)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足球由C60构成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4.(2018·黄石)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5.(2018·湘西州)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C.CO2不溶于水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海南地区专用)第6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题(word版 含解析)

DOC177.2KB 11
1/11
2/11
3/11
4/11
展开阅读剩余7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