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习题相关资料
3.1万次浏览
6270人收藏
2024中考复习指南答案物理

2024中考复习指南答案物理

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向热水瓶里灌水,随着瓶里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就越来越短,它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音调就越来越高,有经验的人能通过声音来判别热水瓶的水是否灌满典型例题例1.A例2.C例3.次声波振动达标检测1.D2.B3.B4.C5.B6.C7.B8.A9.D10.C11.C12.C13.C14.振动频率(或音调)空气15.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等超声波碎石等16.音色17.振动波体18.振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快19.(1)超声波测速仪等(2)B超等20.170021.振动水(或液体)音色22.(1)振动(2)大于(3)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23.振动声音传播过程中24.它们都具有周期性(或它们都是有规律的)25.(1)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2)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3)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26.(1)空气(2)入射角能(3)强27.(1)音调越来越高(2)可能是由于暖水壶壁振动产生的(或可能是水在下落过程中振动产生的,或可能是水下落时与瓶内空气摩擦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或其他合理的猜想)28.(1)无规则的杂乱无章(2)声源传播入耳(3)建议学校呼吁环保

2024年广东专版中考复习指南物理答案

- - 第 1 页 2024 年 广东 专版 中考 复习 指南 物理 答案 全文 共 示例 , 供 读者 参考 年 中考 物理 知识 点 复习 篇 1 第 十 六 章 从 指南 针 到 磁 悬浮 列车 一 、 磁 是 什么 1 . 磁体 具有 磁性 , 能够 吸引 铁 、 钴 、 镍 等 物质 。 磁体 还 具有 指向 性 。 2 . 磁体 上 磁性 最强 的 部分 叫 磁极 , 一个 磁体 有 两 个 磁极 。 可以 在 水平 面 内 自由 转动 的 条形 磁体 或 磁针 静止 后 , 总是 指向 南北 方向 。 根据 磁体 的 指向 性 , 将 静止 后 指 北 的 磁极 叫做 北极 ( n 极 ) , 指南 的 磁极 叫做 南极 ( s 极 ) 。 3 . 磁极 间 相互 作用 的 规律 : 同名 磁极 互相 排斥 , 异名 磁极 相互 吸引 。 4 . 磁化 : 使 原来 没有 磁性 的 物体 获得 磁性 的 过程 叫 磁化 。 5 . 磁体 周围 的 空间 存在 着 磁场 , 其 基本 性质 是 对 放 入 其中 的 磁体 产生 磁力 作用 。 6 . 磁场 具有 方向 性 , 在 磁场 中 某 点 , 磁体 北极 所 受 磁场 作用 力 的 方向 , 规定 为 该 点 的 磁场 方向 。 2024 年 广东 专版 中考 复习 指南 物理 答案 - - 第 1 页 2024 年 广东 专版 中考 复习 指南 物理 答案 - - 第 2 页 8 . 磁感线 ( 1 ) 概念 : 为了 形象 而 又 方便 地 描述 磁场 分布 情况 而 引入 的 假想 曲线 。 ( 2 ) 磁感线 的 特点 : 磁体 周围 的 磁感线 从 北极 发出 回到 南极 ; 是 在 空中 不 相交 的 闭合 曲线 ; 磁感线 分布 的 疏密 可 反映 磁场 的 强弱 。 9 、 地 磁场 地球 周围 存在 着 地 磁场 , 由于 地 磁场 的 存在 , 磁体 才 有 指向 性 。 ( 2 ) 地磁 南 、 北极 分别 在 地理 北 、 南极 附近 。 小 磁针 静止 时 磁针 两极 是 沿 描述 地 磁场 的 磁感线 指向 地磁 极 , 而 不是 指向 地理 南 、 北极 , 这样 磁针 指向 与 正 南北 方向 稍 有 偏差 。 二 、 电流 的 磁场 1 . 奥斯特 实验 证明 : 通电 导体 周围 存在 着 磁场 , 磁场 方向 与 通电 导体 中 的 电流 方向 有关 。 2 、 电流 的 磁 效应 : 任何 导体 中 有 电流 通过 时 , 其 周围 空间 均 会 产生 磁场 , 这种 现象 叫 电流 的 磁 效应 3 . 通电 螺线 管 的 磁场 。 2024 年 广东 专版 中考 复习 指南 物理 答案 - - 第 2 页 2024 年 广东 专版 中考 复习 指南 物理 答案 - - 第 3 页 通电 螺线 管 对外 相当 于 一个 磁体 , 其 外部 磁场 和 条形 磁体 的 磁场 一样 , 其 两 端 的 磁极 极性 跟 螺线 管 中 的 电流 方向 有关 , 这 一 关系 可 由 右手 螺旋 定 则 判断 。 4 、 电 磁铁 ( 1 ) . 电 磁铁 : 插 有 铁芯 的 通电 螺线 管 。 ( 2 ) 工作 原理 : 电流 的 磁 效应 ( 3 ) 电 磁铁 的 特

华南理工大学中考复习指南2024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 、 选择 题 1 . 下列 哪 种 现象 是 光 的 反射 现象 ? A . 彩虹 B . 日食 C . 光 的 折射 D . 光 的 干涉 答案 : A2 . 下列 哪 种 现象 是 光 的 折射 现象 ? A . 镜子 中 的 像 B . 水中 的 鱼 看 起来 比 实际 位置 高 C . 光 的 反射 D . 光 的 干涉 答案 : B3 . 声音 在 哪 种 介质 中 传播 最 快 ? A . 空气 B . 水 C . 钢铁 D . 木头 答案 : C4 . 下列 哪 种 能量 转换 是 正确 的 ? A . 电能 热能 B . 热能 电能 C . 电能 机械 能 D . 所有 选项 都 正确 答案 : D5 . 下列 哪 种 力 是 作用 在 同 一 直线 上 的 两 个 物体 之间 的 力 ? A . 摩擦 力 B . 重力 C . 弹力 D . 磁力 答案 : C6 . 下列 哪 种 现象 是 由于 地球 自转 引起 的 ? A . 昼夜 交替 B . 四季 变换 C . 地震 D . 海啸 答案 : A7 . 下列 哪 种 能量 形式 是 由 物体 的 位置 决定 的 ? A . 动能 B . 势能 C . 热能 D . 电能 答案 : B8 . 下列 哪 种 现象 是 由于 气压 差 引起 的 ? A . 风 B . 雨 C . 雪 D . 雾 答案 : A 二 、 填空 题 1 . 力 的 单位 是 _ 。 答案 : 牛顿 ( N ) 2 . 水 的 密度 大约 是 _ 千克 每 立方 米 ( kg / m ³ ) 。 答案 : 10003 . 物体 在 自由 落体 运动 中 , 其 加 速度 称为 _ 。 答案 : 重力 加 速度 ( g ) 4 . 电流 的 单位 是 _ 。 答案 : 安培 ( A ) 5 . 光 在 真空 中 的 速度 大约 是 _ 米 每 秒 ( m / s ) 。 答案 : 3 × 10 ^ 86 . 声音 在 空气 中 的 传播 速度 大约 是 _ 米 每 秒 ( m / s ) 。 答案 : 340 ( 在 20 ° C 时 ) 7 . 物体 在 平 抛 运动 中 , 水平 方向 的 速度 保持 _ 。 答案 : 不变 8 . 功 的 单位 是 _ 。 答案 : 焦耳 ( J ) 9 . 功率 的 单位 是 _ 。 答案 : 瓦特 ( W ) 10 . 压强 的 单位 是 _ 。 答案 : 帕斯卡 ( Pa ) 三 、 简答 题 1 . 什么 是 力 ? 答案 : 力 是 物体 之间 的 相互 作用 , 可以 改变 物体 的 运动 状态 或 形状 。 2 . 什么 是 重力 ? 答案 : 重力 是 地球 对 物体 的 吸引 力 , 它 使 物体 向 地球 的 中心 运动 。 3 . 什么 是 摩擦 力 ? 答案 : 摩擦 力 是 物体 在 接触 面 上 滑动 或 有 意图 滑动 时 , 阻碍 其 运动 的 力 。 4 . 什么 是 浮力 ? 答案 : 浮力 是 物体 在 流体 中 受 到 的 向上 的 力 , 它 等于 物体 所 排 开 的 流体 的 重量 。 5 . 什么 是 电流 ? 答案 : 电流 是 电荷 的 流动 , 它 是 由于 电子 从 一个 地方 移动 到 另 一个 地方 形成 的 。 6 . 什么 是 电压 ? 答案 : 电压 是 两 点 之间 的 电势 差 , 它 是 使 电流 流动 的 原因 。 7 . 什么 是 欧姆 定律 ? 答案 : 欧姆 定律 是 电流 、 电压 和 电阻 之间 的 关系 , 它 表明 电流 与 电压 成 正比 , 与 电阻 成 反比

2024中考总复习物理的答案吉林

第 一 章 声 现象 基础 集训 1 . 振动 2 . 振动 空气 3 . 振动 4 . 振动 5 . C6 . B7 . C8 . C9 . 响度 10 . 振动 信息 11 . A12 . B13 . D 14 . A 中考 集训 1 . A2 . B3 . D4 . B5 . A6 . B7 . D 8 . B [ 解析 ] Hz 是 频率 的 单位 , 频率 数值 上 等于 声源 或 声波 在 单位 时间 内 振动 的 次数 。 A . M 发出 440 Hz 的 声音 , 故 M 发声 时 每 秒钟 振动 440 次 。 M 和 N 发出 声音 的 频率 都 是 440 Hz , 频率 相同 。 C M 和 N 发出 声音 的 频率 相同 , 音调 相同 , 但 振幅 一定 相同 。 D . 声 的 传播 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 能 传 9 . A10 . B 11 . 超 声波 信息 12 . 传播 过程 中 能量 13 . 音色 噪声 14 . 音调 15 . 振动 空气 ( 介质 ) 大 16 . 空气 柱 右 [ 解析 ] 对 着装 水 的 瓶口 吹气 时 , 发出 的 声音 是 由 瓶 内 的 空气 柱 振动 产生 的 ; 瓶 内 的 空气 柱 越 短 , 吹气 时 瓶 内 空气 柱 振动 的 频率 越 高 , 发出 声音 的 音调 越 高 , 故 越 靠近 右端 音调 越 高 。 17 . 振动 音调 音色 18 . 振动 响度 [ 解析 ] 声音 是 由 物体 振动 产生 的 , 人 的 说话 声 是 由 声带 振动 产生 的 ; 声音 通过 扬 声 器 后 放大 , 这里 指 的 是 声音 的 响度 变 大 。 19 . 甲 、 乙 、 丁 甲 、 乙 、 丙 不同 第 二 章 光 现象 基础 集训 1 . D2 . C3 . B4 . D5 . A 6 . B 7 . B . 1 9 . 1 不变 10 . 0 . 5 不变 11 . 如 答 图 所 示 12 . 如 答 图 所 示 A O 12 题 答 图 13 . 如 答 图 所 示 \ cong 玻璃 13 题 答 图 14 . 如 答 图 所 示 空气 0 . 3 N 14 题 答 图 15 . 如 答 图 所 示 空气 15 题 答 图 16 . ( 1 ) 漫 ( 2 ) 等于 ( 3 ) 同 一 平面 内 17 . ( 1 ) 漫 ( 2 ) 等于 ( 或 = ) ( 3 ) 可逆 18 . ( 1 ) 位置 ( 2 ) 垂直 放置 ( 3 ) 大小 19 . ( 1 ) 便于 确定 像 的 位置 ( 2 ) 垂直 相等 ( 3 ) 虚像 ) 大小 ( 2 ) A 不 发生 大小 ( ) ( ) 不变 3 ) 如 答 图 所 示 60 ^ { \ circ } 30 ° O 11 题 答 图 21 题 答 图 1

2024重庆中考试题分析与复习指导物理答案

本 试卷 分 第 卷 ( 选择 题 ) 和 第 卷 ( 非 选择 题 ) 两 部分 , 共 100 分 。 第 卷 一 、 选择 题 ( 本 题 包括 10 小 题 , 每 小 题 4 分 , 共 40 分 , 每 小 题 中 有的 只有 一个 选项 正确 , 有的 有 多 个 选项 正确 , 全部 选 对 的 得 4 分 , 选 对 但 选 不 全 的 得 2 分 , 有 选 错 的 得 0 分 ) 1 、 关于 电场 线 下述 说法 正确 的 是 ( ) A . 电场 线 是 客观 存在 的 B . 电场 线 与 运动 电荷 的 轨迹 是 一致 的 C . 电场 线 上 某 点 的 切线 方向 与 电荷 在 该 点 受 力 方向 可以 不 相同 D . 沿 电场 线 方向 、 场强 一定 越来越 大 2 、 关于 电阻 的 计算 式 R = \ frac { U } { I } 和 决定 式 R = \ rho \ frac { L } { S } , 下面 说法 正确 的 是 ( ) A . 导体 的 电阻 与其 两 端 电压 成 正比 , 与 电流 成 反比 B . 导体 的 电阻 仅 与 导体 长度 、 横 截 面积 和 材料 有关 C . 导体 的 电阻 随 工作 温度 变化 而 变化 D . 对 一 段 一定 的 导体 来 说 , 在 恒温 下 比值 \ frac { U } { I } 是 恒定 的 , 导体 电阻 不 随 U 或 I 的 变化 而 变化 3 、 如 图 所 示 , 用 两 根 绝缘 细线 挂 着 两 个 质量 相同 的 不 带电 的 小球 A 和 B , 此时 , 上 、 下 细线 受 的 力 分别 为 TA 、 TB , 如果 使 A 带 正电 , B 带 负电 , 上 、 下 细线 受 力 分别 为 T ' _ { A } , T ' _ { B } , 则 ( ) A.T _ { A } < T ' _ { A } B.T _ { B } > T ' _ { B } T _ { A } A C . T _ { A } = T ' A D . T _ { B } < T ' _ { B } B B 4 、 某 学生 在 研究 串联 电路 电压 特点 时 , 接 成 如 图 所 示 电路 , 接 通 K 后 , 他 将 高 内阻 的 电压 表 并联 在 A 、 C 两 点 间 时 , 电压 表 读 数 为 U ; 当 并联 在 A 、 B 两 点 间 时 , 电压 表 读 数 也 为 l ; 当 并联 在 B 、 C 两 点 间 时 , 电压 表 读 数 为 零 , 则 出现 此 种 情况 的 原因 可能 是 ( ) ( R 、 R 阻值 相差 不大 ) K A . AB 段 断路 B . BC 段 断路 1 . 1 C . AB 段 短路 D . BC 段 短路 A R _ { 1 } B R _ { 2 } C 5 、 如 图 所 示 , 平行 线 代表 电场 线 , 但 未 标明 方向 , 一个 带 正电 、 电量 为 10 ^ { - 6 } C 的 微粒 在 电场 中 仅 受 电场 力 作用 , 当 它 从 A点 运动 到 B 点 时 动 B 2 能 减少 f10 ^ { - 5 } J , 已知 A点 的 电势 为 - 10 V , 则 以下 判断 正确 的 是 ( ) A A . 微粒 的 运动 轨迹 如 图 中 的 虚线 1 所 示 ; B . 微粒 的 运动 轨迹 如 图 中 的 虚线 2 所 示 ; C . B 点 电势 为 零 ; D . B 点 电势 为 - 20 V 6 、 如 右下 图 所 示 , 平行 板 电容 器 的 两极 板 A , B 接 入 电池 两极 , 一个 带 正电 小球 悬挂 在 两极 板 间 , 闭合 开关 S 后 , 悬 线 偏离 竖直 方向 的 角度 为 θ , 则 ( )

人教版2024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含答案

一 、 导 学 案 编写 目的 本 套 导 学 案 旨在 帮助 初中 学生 全面 、 系统 地 复习 物理 知识 , 以 应对 2024 年 的 中考 。 通过 有 针对 性 的 知识 点 梳理 、 典型 例题 分析 以及 配套 练习 , 引导 学生 巩固 基础 、 提升 解题 能力 , 熟悉 中考 物理 的 命题 规律 和 题型 特点 , 从而 在 中考 中 取得 优异 成绩 。 二 、 适用 范围 适用 于 使用 人 教 版 教材 的 初中 毕业 生 进行 中考 物理 复习 。 三 、 导 学 案 结构 1 . 知识 梳理 - 按照 教材 章节 顺序 , 详细 罗列 各 章节 的 核心 知识 点 , 以 图表 、 填空 等 形式 呈现 , 便于 学生 快速 回顾 和 记忆 。 - 对 重点 概念 、 定理 、 公式 进行 深入 解读 , 明确 其 内涵 、 外延 及 应用 条件 。 2 . 典型 例题 - 精选 各类 具有 代表 性 的 中考 真题 及 模拟 题 , 涵盖 选择 题 、 填空 题 、 实验 探究 题 、 计算 题 等 常见 题型 。 - 每 道 例题 都 配 有 详细 的 解题 思路 分析 , 引导 学生 学会 分析 题目 条件 、 找 准 解题 突破 口 , 掌握 规范 的 解题 步骤 。 3 . 针对 练习 - 根据 知识 点 和 题型 特点 , 设计 适量 的 针对 性 练习 题 , 让 学生 在 练习 中 巩固 所 学 知识 , 提高 解题 能力 。 - 练习 题 难度 适中 , 分为 基础 题 、 提高 题 和 拓展 题 , 满足 不同 层次 学生 的 需求 。 4 . 答案 解析 - 对 所有 练习 题 给 出 详细 的 答案 解析 , 不仅 给 出 正确 答案 , 还 对 每 一步 的 解题 依据 进行 说明 , 帮助 学生 理解 解题 过程 , 发现 自己 的 知识 漏洞 和 解题 误区 。 四 、 具体 内容 示例 第 一 章 机械 运动 1 . 知识 梳理 - 长度 和 时间 的 测量 - 长度 的 国际 单位 是 , 常用 单位 有 、 、 等 。 时间 的 国际 单位 是 , 常用 单位 有 、 等 。 - 测量 长度 的 基本 工具 是 , 使用 前 要 观察 它 的 、 和 。 - 测量 时间 的 工具 是 、 等 。 - 运动 的 快慢 - 速度 是 表示 物体 的 物理 量 , 计算 公式 为 , 国际 单位 是 , 常用 单位 是 。 - 匀速 直线 运动 是 指 物体 沿着 且 速度 的 运动 。 变速 直线 运动 的 平均 速度 公式 为 。 - 测量 平均 速度 - 测量 平均 速度 的 原理 是 , 需要 测量 的 物理 量 是 和 。 2 . 典型 例题 - 例 1 : 如 图 所 示 , 用 刻度 尺 测量 铅笔 的 长度 , 该 刻度 尺 的 分度 值 为 , 所 测 铅笔 的 长度 为 cm 。 - 解题 思路 : 首先 明确 分度 值 是 刻度 尺 相邻 两 刻度 线 表示 的 长度 。 由 图 可知 , 1 cm 之间 有 10 个 小 格 , 所以 分度 值 为 1 mm 。 读 数 时 , 视线 要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知识手册(实用,必备!)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知识手册一机械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m,课桌的高度约0.75m。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它们的关系是:1km=1000m=10³m;1dm=0.1m=10¹m;1cm=0.01m=10²m; 1mm=0.001m=10³m;1m=10μm;1μm=10m。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例如,测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
2024年中考复习最新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大全

2024年中考复习最新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大全

2024 年 中考 复习 最新 中考 物理 基础 知识 点 汇总 大全 - - 第 1 页 2024 年 最新 中考 物理 基础 知识 点 最新 中考 物理 基础 知识 点 颜色 1 . 白光 的 组成 : 红 , 橙 , 黄 , 绿 , 蓝 , 靛 , 紫 。 色 光 的 三 原色 : 红 , 绿 , 蓝 。 颜料 的 三 原色 : 品 红 , 黄 , 青 。 2 . 看 不见 的 光 : 红外 线 , 紫外线 。 提醒 大家 : 色 光 的 三 原色 请 大家 仔细 记忆 了 。 透镜 透镜 : 透明 物质 制 成 ( 一般 是 玻璃 ) , 至少 有 一个 表面 是 球面 的 一 部分 , 对 光 起 折射 作用 的 光学 元件 。 分类 : 1 、 凸透镜 : 边缘 薄 , 中央 厚 。 2 、 凹 透镜 : 边缘 厚 , 中央 薄 。 主 光轴 : 通过 两 个 球心 的 直线 。 光 心 : 主 光轴 上 有 个 特殊 的 点 , 通过 它 的 光线 传播 方向 不变 。 ( 透镜 中心 可 认为 是 光 心 ) 焦点 : 凸透镜 能 使 跟 主轴 平行 的 光线 会聚 在 主 光轴 上 的 一点 , 这 点 叫 透镜 的 焦点 , 用 " F " 表示 2024 年 中考 复习 最新 中考 物理 基础 知识 点 汇总 大全 - - 第 1 页 2024 年 中考 复习 最新 中考 物理 基础 知识 点 汇总 大全 - - 第 2 页 虚 焦点 : 跟 主 光轴 平行 的 光线 经 凹 透镜 后 变 得 发散 , 发散 光线 的 反向 延长 线 相交 在 主 光轴 上 一点 , 这 一点 不是 实际 光线 的 会聚 点 , 所以 叫 虚 焦点 。 焦距 : 焦点 到 光 心 的 距离 叫 焦距 , 用 " f " 表示 。 每 个 透镜 都 有 两 个 焦点 、 焦距 和 一个 光 心 。 透镜 对 光 的 作用 : 凸透镜 : 对 光 起 会聚 作用 。 凹 透镜 : 对 光 起 发散 作用 。 探究 凸透镜 成像 规律 实验 : 从 左 向 右 依次 放置 蜡烛 、 凸透镜 、 光 屏 。 1 、 调整 它们 的 位置 , 使 三 者 在 同 一 直线 ( 光具座 不用 ) ; 2 、 调整 它们 , 使 烛 焰 的 中心 、 凸透镜 的 中心 、 光 屏 的 中心 在 同 一 高度 。 凸透镜 成像 规律 : 物距 ( u ) 像距 ( υ ) 像 的 性质 应用 u > 2 ff < υ < 2f 倒立 缩小 实 像 照相机 u = 2f υ = 2f 倒立 等 大 实 像 ( 实 像 大小 转折 ) f < u < 2f > 2f 倒立 放大 实 像 幻灯 机 u = f 不 成像 ( 像 的 虚实 转折 点 ) u < f υ > 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 镜 2024 年 中考 复习 最新 中考 物理 基础 知识 点 汇总 大全 - - 第 2 页 2024 年 中考 复习 最新 中考 物理 基础 知识 点 汇总 大全 - - 第 3 页 凸透镜 成像 规律 口 决 记忆 法 口 决 一 : " 一 焦 ( 点 ) 分 虚实 , 二 焦 ( 距 ) 分 大小 ; 虚像 同 侧 正 ; 实 像 异 侧 倒 , 物 远 像 变 小 " 。 口 决 二 : 物 远 实 像 小 而 近 , 物 近 实 像 大 而 远 , 如果 物 放 焦点 内 , 正立 放大 虚像 现 ; 幻灯 放像 像 好 大 ,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总结(精品讲义)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总结(精品讲义)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总结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前三皇,后五帝 测前观察零量分,测时根据需要选;零点磨损换为整,测量对齐还要平;刻线紧贴被测物,垂直尺面读数准;估读分度下一位,记录数值带单位。)2.长度测量取平均值的易错点多次测量取平均,去掉错误再平均;求取平均也估读,四舍五入下一位。3.单位换算过程的正确书写数不变,单位变,乘进率,算结果。4.巧判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找动词,明对象;看位变,定参照。5.多个物体运动情况的判定先找地面静物体,以此出发来突破。其余对谁就选谁,分别判断动与静。6.怎样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看似难,先抓总字是关键。路程要算总路程,时间对应总时间。不管中途停与走,时间都要一起算。然后可求平均值,总路程除总时间。7.平均速度“一半一半”路程分半两只鸡在河上飞;时间分半河的一半。8.υ-t图像与s-t图像横纵坐标最基础,倾斜四点加面积。9.正确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高低看频率,远近振幅定

中考物理冲刺复习指南

中考物理冲刺复习指南大全从2021年中考《考试说明》来看,预计今年中考物理试题将依然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仍将是重点,可能会在“说明理由”、“说明该方案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等部分拉开考生分数。实验探究题也恰恰是中考中丢分的“大户”,所以每一位学生都要加强对实验的复习,应对探究能力考查。重视教材里每一个实验实验是中考物理的重头,考生应重视教材上提到的任何一个实验。对于演示实验或教材上介绍过的实验,考生应熟知每个实验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要说明的问题,能准确说出实验结论以及注意实验中所用的物理方法、渗透的物理思想。对于验证性或测量性实验,考生要注意明确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及选取原因、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故障排查,实验中要观察或记录的要点,实验数据的收集及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表述与讨论和误差分析等。加强

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一章:运动和力1.1 运动的描述1.2 运动的速度1.3 运动的加速度1.4 力的概念与性质1.5 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第二章:能量与功2.1 能量的概念与性质2.2 功与功率2.3 动能与势能2.4 能量转换与守恒第三章:热学基础3.1 温度与热量的概念3.2 物体的内能3.3 热力学第一定律3.4 热传递与热机第四章:声音与光4.1 声音的基础知识4.2 光的传播与反射4.3 折射与全反射4.4 透镜成像与光学仪器第五章:电路与电磁5.1 电路的组成与电路图5.2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5.3 电阻与电阻定律5.4 电磁现象与电磁铁5.5 电动机与发电机第二部分:实践应用提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要关注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以下我们将结合例题,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例1: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加速度越大,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一定越大C.加速度越大,物体运动速度的数值一定越大D.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其加速度一定等于零例2:关于功与能的关系,以下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总复习计划中考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总复习计划中考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总复习计划中考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能够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综合、评价物理现象的能力。3. 通过复习,增强学生对中考物理考试大纲中所列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应试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原理的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的复杂性。教学重点:基本物理公式的应用、实验操作步骤、物理现象的合理解释。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电路元件、天平、滑轮组等)。学具:学生复习资料、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 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电路工作、物体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物理原理。2. 知识点回顾(25分钟) 通过PPT讲解,快速回顾各章节核心知识点。 对重要公式、定律进行梳理和解释。3. 例题讲解(30分钟) 精选中考经典例题,逐步解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强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精彩教案完整版

教学目标1.巩固初中阶段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部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2.实验操作部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等。3.能力提升部分:分析题、计算题、实验题、探究题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初中阶段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技能、解题方法。2.难点:综合题、实验题、探究题的解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理论知识。3.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学基础知识复习1.复习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师:力的概念是什么?力有哪些分类?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分类有接触力和场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2.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师:牛顿运动定律有哪些?分别是什么?生:牛顿运动定律有三条,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3.讲解力学综合题。师:请同学们看这道题,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展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解答)第二课时:热学基础知识复习1.复习温度、热量、内能的概念。师:温度、热量、内能的概念分别是什么?生: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传递的能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力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难点: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问题。师:同学们,当我们提到力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在讨论的是什么?生:我们在讨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师:很好。那么,如果有一个物体在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知道什么?生:我们可以知道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合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师:对。但是,如果这个物体不是在惯性参考系中呢?比如在加速的火箭内部,我们的力学规律会有什么不同?生:哦,这我就不太清楚了。师:没错,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在非惯性参考系中,我们需要引入虚拟力,也就是惯性力,来修正我们的力学方程。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4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2024中考复习指南答案物理

PDF3.9M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