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写作》笔记
选题与问题提出(一)选题来源1.个人兴趣:从自身长期关注且感兴趣的领域出发,如对环保科技感兴趣的学生,可聚焦于新型环保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研究。凭借兴趣驱动,在写作过程中能保持更高的热情和专注度,更深入地挖掘问题。2.课程学习:结合专业课程知识,发现课程内容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部分。例如在经济学课程学习中,针对某种新兴经济模式在特定地区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关研究选题,能将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3.社会热点:关注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像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争议,此类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成果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二)问题提出原则1.具体性:问题不能过于宽泛,要明确研究范围。例如“探究社 文献综述(一)文献检索方法1.数据库检索:利用专业学术数据库,如WebofScience、中国知网等。以在WebofScience中检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例,可通过输入关键词、限定学科领域、出版年份等条件,精准筛选相关文献。2.参考文献回溯:查看已检索到的高质量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从中发现更多相关研究。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在线教育平台用户体验”的论文时,通过其参考文献找到该领域早期奠基性研究和近期拓展性研究的文献。(二)文献筛选与阅读1.筛选标准:根据与选题的相关性、文献的质量(如发表期刊的影响力、作者的学术声誉等)进行筛选。优先选择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且与选题紧密相关的文献。例 论文结构搭建(一)标题与摘要1.标题:应简洁明了地概括论文核心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力。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既体现了研究方法(深度学习),又明确了研究对象(图像识别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2.摘要:对论文内容的简短而全面的概括,通常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一般字数在200-300字左右。如“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对比实验法,将该技术应用于若干医学影像样本,并与传统诊断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医学影像诊断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方法 二)引言1.内容:介绍研究背景,说明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回顾相关领域的前期研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从而引出自己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学术语言运用(一)语言风格1.准确性:使用精确的专业术语,避免模糊和歧义。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准确使用“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等术语,而不是使用含糊的表述。2.客观性:避免主观情感色彩,以客观的态度陈述事实和观点。如“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不是“我觉得该方法超级棒”。3.简洁性:表达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将“对于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之下的企业而言,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简化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语法与标点1.语法规范:遵循英语或中文的语法规则,正确使用时态(如在描述研究过程时常用过去时,阐述研究结论和普遍事实时用一般现在时)、语态(多使用被动语态以体现客观性)等。 引用与参考文献(一)引用规范1.直接引用:当直接引用他人原话时,需使用引号,并在引用后注明出处,包括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等。例如,“[作者姓名,发表年份,页码]指出: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2.间接引用: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他人观点,但仍需注明出处。如“[作者姓名,发表年份]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 二)参考文献格式1.常见格式:不同学科和期刊可能有不同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常见的有APA格式、MLA格式、GB/T7714格式等。以APA格式为例,书籍引用格式为:作者姓氏,名字首字母.(出版年份).书名。出版社名称。例如:Smith,J. 论文修改与校对(一)内容修改1.逻辑检查:审视论文整体逻辑结构是否清晰,各部分之间过渡是否自然,研究方法是否能有效支撑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是否能合理得出研究结论等。例如,如果在研究方法部分提到采用了对比实验法,但在结果部分没有对对比数据进行分析,就存在逻辑漏洞。2.内容完整性:检查是否涵盖了研究问题所需的所有关键内容,有无重要信息遗漏。如在研究“某种药物对疾病治疗效果”的论文中,若未提及药物的副作用相关研究内容,就可能影响论文的完整性。(二)语言校对1.语法与拼写错误:仔细检查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词性误用等,同时检查单词拼写是否正确。可借助语法检查工具,如Grammarly,但仍需人工复查,因为工具可能存在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