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习题相关资料
4.7万次浏览
9395人收藏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年物理卷第14题〔5分〕如下列图为一显示薄膜干预现象的实验装置,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预图象应是以下列图中的_.14..D【解析】此题考查了光的薄膜干预现象及理解能力。因在重力的作用下,肥皂膜的厚度上下不同,左右相同,所以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预图象应为D。做过实验的考生可凭记忆立即答出。年物理卷第15题.〔7分〕如下列图器材可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1〕在给出的实物图中,用实线作为导线将实验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2〕将线圈插入中,合上开关.能使感应电流与原电流的绕行方向相同的实验操作是_. 插入软铁棒 拔出线圈.使变阻器阻值变大 断开开关15.〔1〕如下列图〔2〕B C D【解析】此题考查了电磁感应实验及实验理解能力。〔1〕该实验中有两个闭合回路,线圈L1与变阻器、电键、电源构成一个回路,线圈L2与电流表构成一个回路,然后用笔连接,如有线路交叉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年物理卷第14题〔5分〕如下列图为一显示薄膜干预现象的实验装置,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预图象应是以下列图中的_.14..D【解析】此题考查了光的薄膜干预现象及理解能力。因在重力的作用下,肥皂膜的厚度上下不同,左右相同,所以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预图象应为D。做过实验的考生可凭记忆立即答出。年物理卷第15题.〔7分〕如下列图器材可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判定感应电流方向.〔1〕在给出的实物图中,用实线作为导线将实验器材连成实验电路.〔2〕将线圈插入中,合上开关.能使感应电流与原电流的绕行方向相同的实验操作是_. 插入软铁棒.拔出线圈.使变阻器阻值变大.断开开关15.〔1〕如下列图〔2〕BCD【解析】此题考查了电磁感应实验及实验理解能力。〔1〕该实验中有两个闭合回路,线圈L1与变阻器、电键、电源构成一个回路,线圈L2与电流表构成一个回路,然后用笔连接,如有线路交叉

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实验 测 定 金属 的 电阻 率 1 . 2007 上海 物理 卷 第 15 题 . 为了 测量 一个 阻值 较 大 的 末 知 电阻 , 某 同学 使用 了 干 电池 ( 1 . 5 V ) , 毫安 表 ( 1 mA ) , 电阻 箱 ( 0 - 9999 ) , 电键 , 导线 等 器材 。 该 同学 设计 的 实验 电路 如 图 ( a ) 所 示 , 实验 时 , 将 电阻 箱 阻值 置于 最大 , 断开 K2 , 闭合 K1 , 减小 电阻 箱 的 阻值 , 使 电流 表 的 示 数 为 I 11 . 00 mA , 记录 电流 强度 值 ; 然后 保持 电阻 箱 阻值 不变 , 断开 K1 , 闭合 K2 , 此时 电流 表示 数 为 I 10 . 80 mA , 记录 电流 强度 值 。 由此 可 得 被 测 电阻 的 阻值 为 _ 。 经 分析 , 该 同学 认为 上述 方案 中 电源 电动势 的 值 可能 与 标称 值 不 一致 , 因此 会 造成 误差 。 为 避免 电源 对 实验 结果 的 影响 , 又 设计 了 如 图 ( b ) 所 示 的 实验 电路 , 实验 过程 如下 : 断开 K1 , 闭合 K2 , 此时 电流 表 指针 处于 某 一 位置 , 记录 相应 的 电流 值 , 其 大小 为 I ; 断开 K2 , 闭合 K1 , 调节 电阻 箱 的 阻值 , 使 电流 表 的 示 数 为 _ , 记录 此时 电阻 箱 的 阻值 , 其 大小 为 R 0 。 由此 可 测 出 Rx _ 。 1 . 答案 : 3 . 75 , I , R 0 , 【 解析 】 解 : 对 ( a ) 图 , 断开 K2 , 闭合 K1 时 , 有 , 得 , 断开 K1 , 闭合 K2 时 , 有 , 得 。 对 ( b ) 图 , 断开 K1 , 闭合 K2 时 , 有 , 断开 K2 , 闭合 K1 时 , 调节 电阻 箱 的 阻值 为时 , 使 电流 表 的 示 数 仍 为 I , 有 , 得 。 点评 : 本 题 考查 测 电阻 的 原理 。 前者 是 伏安法 , 应用 的 不是 部分 电路 欧姆 定律 , 而是 全 电路 欧姆 定律 。 后 者 是 比较 法 , 在 电源 电动势 不变 且 电流 相等 的 条件 下 , , 这 就 避免 了 在 计算 电阻 的 过程 中 用到 电动势 E 值 , 可 克服 电源 电动势 的 值 可能 与 标称 值 不 一致 的 问题 。 16 . ( 5 分 ) 某 同学 设计 了 如 图 ( a ) 所 示 电路 研究 电源 输出 功率 变化 情况 。 电源 E 电动势 、 内 电阻 恒定 , R1 为 滑动 变阻器 , R2 、 R3 为 定 值 电阻 , A 、 V 为 理想 电表 。 ( 1 ) 若 滑动 片 P 由 a 滑 至 b 时 A 示 数 一直 变 小 , 则 R1 和 R2 必须 满足 的 关系 是 _ 。 ( 2 ) 若 R16 , R 212 , 电源 内 电阻 r6 , , 当 滑动 片 P 由 a 滑 至 b 时 , 电源 E 的 输出 功率 P 随 外 电路 总 电阻 R 的 变化 关系 如 图 ( b ) 所 示 , 则 R3 的 阻值 应该 选择 A ) 2 。 图 a 图 b 解 : ( 1 ) A 示 数 , 欲 使 滑动 片 P 由 a 滑 至 b 时 A 示 数 一直 变 小 , 须 使 一直 变 大 , 因为 两 电阻 之 和 一定 时 , 当 二者 相等 时 并联 电阻 最大
2025年高考物理解密之题型篇 实验题含答案

2025年高考物理解密之题型篇 实验题含答案

根据 闭合 电路 的 欧姆 定律 得出 了 电源 输出 功率 P 与 外 电路 电阻 关系 图像 , 如 图 1 所 示 , 则 P 的 峰值 对应 的 外 电路 电阻 值 R 应 电源 内阻 r ( 填 “ 大于 ” 、 “ 小于 ” 或 “ 等于 测 定 电源 的 电动势 和 内阻 , 可 供 选用 的 器材 有 : A . 电压 表 ( 量程 0 ~ 3 V , 内阻 约 为 3k Ω ) B . 电流 表 ( 量程 0 ~ 0 . 6 A , 内阻 约 为 1 Ω ) C . 滑动 变阻器 ( 最大 阻值 20 Ω , 额定 电流 1A ) D . 滑动 变阻器 ( 最大 阻值 1000 Ω , 额定 电流 0 . 5 A ) E . 待 测 电源 ( 电动势 约 为 3 V , 内阻 约 为 1 Ω ) F . 开关 、 导线 若干 ( 1 ) 实验 中 所用 的 滑动 变阻器 应选 ( 填 器材 前 字母 代号 ) ; ( 2 ) 实物 电路 如 图 2 所 示 , 单刀 双 掷 开关 S2 可 分别 与 1 、 2 端 闭合 , 为 使 电源 内阻 的 测量 结果 更 接近 真实 值 , S2 应 与 端 闭合 。 2 . ( 2024 天津 ) 某 同学 用 图示 装置 探究 加 速度 与 力 的 关系 。 ( 1 ) 为 补偿 打点 计时 器 对 小车 的 阻力 及 其他 阻力 , 调节 木板 倾角 , 使 小车 在 不 挂槽 码 时 运动 , 并 打 出 纸带 进行 检验 , 图 中能 表明 补偿 阻力 恰当 的 是 ; ( 2 ) 某 次 实验 得到 一 条 纸带 , 部分 计数 点 如 图 2 所 示 ( 每 相邻 两 个 计数 点 间 还有 4 个 点 , 图 中 未 画 出 ) , 1 测 得 s1 = 6 . 20 cm , s2 = 6 . 70 cm , s3 = 7 . 21 cm , s4 = 7 . 73 cm 。 已知 打点 计时 器 所 接 交流 电源 频率 为 50 Hz , 则 小车 的 加 速度 a = m / s2 ( 要求 充分 利用 测量 数据 , 结果 保留 两 位 有效 数字 ) ; ( 3 ) 该 同学 将 一个 可以 直接 测 出 绳子 拉力 的 传感 器 安装 在 小车 上 , 小车 和 传感 器 总 质量 为 210 g 。 按 要求 补偿 阻力 后 , 该 同学 共 进行 了 四 次 实验 , 悬挂 的 槽 码 质量 依次 为 5 g 、 10 g 、 20 g 、 40 g 。 处理 数据 时 , 用 两 种 方式 得到 小车 ( 含 传感 器 ) 受 到 的 合力 , 一 种 将 槽 码 所 受 重力 当作 合力 、 另 一 种 将 传感 器 示 数 当作 合力 , 则 这 两 种 方式 得到 的 合力 差异 最大 时 , 槽 码 质量 为 g 。 3 . ( 2024 南昌 模拟 ) 研究 物体 的 运动 时 , 除了 使用 打点 计时 器 计时 外 , 也 可以 使用 数字 计时 器 。 计时 系统 的 工作 要 借助 于 光源 和 光敏 管 ( 统称 光电 门 ) 。 光源 和 光敏 管 相对 , 它 射 出 的 光 使 光敏 管 感光 。 当 滑块 经过 时 , 其 上 的 遮光 条 把 光 遮住 , 与 光敏 管 相连 的 电子 电路 自动 记录 遮光 时间 的 长 短 , 通过 数码 屏 显示 出来 。 根据 遮光 条 的 宽度 和 遮光 时间 , 可以 算 出 滑块 经过 时 的 速度 。 如 图 1 , 在 滑块 上 安装 宽度 d 为 0 .
2025年历年北京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编

2025年历年北京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编

历年 高考 物理 试验 题 汇编 ( 北京 卷 ) 一 、 考试 阐明 试验 部分 及 规定 98 . 研究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99 . 探究 弹力 和 弹簧 伸长 关系 1 . 规定 会 对 使用 仪器 重要 有 : 刻度 尺 、 游 标 卡尺 、 螺 100 . 验证 力 平等 四边形 定 则 旋 测 微 器 、 天平 、 秒表 、 电 101 . 验证 牛顿 第 二 定律 火花 计时 器 或 电磁 打点 计时 102 . 研究 平 抛 运动 器 、 弹簧 秤 、 电流 表 、 电压 103 . 探究 动能 定理 表 、 多用 电表 、 滑动 变 阻 104 . 验证 机械 能 守恒 定律 器 、 电阻 箱 、 温度 计 等 。 105 . 验证 动量 守恒 定律 106 . 探究 单摆 运动 、 用 单摆 测 定 重力 加速 2 . 规定 认识 误差 问题 在 试 十 四 、 试验 度 验 中 重要 性 , 理解 误差 概念 , 懂得 系统 误差 和 偶尔 误 ( 19 个 ) 107 . 测 定 金属 电阻 率 ( 螺旋 测 微 器 使用 ) 差 ; 懂得 用 多 次 测量 求 平均 108 . 描绘 小 灯泡 伏安 特性 曲线 值 措施 减少 偶尔 误差 ; 能 在 109 . 把 电流 表 改装 成 电压 表 某些 试验 中 分析 误差 重要 来 110 . 测 定 电源 电动势 和 内阻 源 ; 不 规定 计算 误差 。 111 . 多用 电表 使用 112 . 示 波 器 使用 3 . 规定 懂得 有效 数字 概念 , 会 用 有效 数字 体现 直接 113 . 传感 器 简单 使用 测量 成果 。 间接 测量 有效 数 114 . 用 油膜 法 估测 分子 大小 字 运算 不 做 规定 。 115 . 测 定 玻璃 折射 率 116 . 用 双缝 干涉 测光 波长 二 、 历年 试验 考察 状况 年份 试验 1 试验 2 等效 替代 测 安培 表 内阻 ( 18 分 ) 多用 电表 使用 ( 探 黑箱 ) ( 18 分 ) 游 标 卡尺 读 数 ( 4 分 ) 小 灯泡 伏安 特性 RU 图 ( 14 分 ) 阴极 射线 管 ( 4 分 ) 研究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 纸带 ) ( 14 分 ) 示 波 器 使用 ( 4 分 ) 探究 弹力 与 弹簧 伸长 关系 ( 14 分 ) 用 双缝 干涉 测光 波长 ( 6 分 ) 测 定 电源 电动势 和 内阻 ( 12 分 ) 把 电流 表 改装 成 电压 表 ( 半 偏 法 ) ( 18 分 ) 多用 电表 使用 ( 8 分 ) 验证 动量 守恒 定律 ( 10 分 ) 测 金属 丝 电阻 率 ( 18 分 ) 伏安 法 测 电阻 ( 18 分 ) 测 电源 电动势 和 内阻 ( 18 分 ) 1 测 定 玻璃 砖 折射 率 ( 3 分 ) 用 单摆 测 重力 加 速度 ( 15 分 ) 热敏 电阻 ; ( 4 分 ) 验证 机械 能 守恒 定律 ( 14 分 ) 探究 动能 定理 ( 18 分 ) 研究 小车 速度 随 时间 变化 规律 ( 18 分 ) 三 、 真题 汇编 : ( 等效 替代 测 安培 表 内阻 : 连 路 ; 读 数 ; 选 保护 电阻 ; 调整 设计 。 ) 22 . ( 18 分 ) 为了 测 定 电流 表 A1 内阻 , 采用 如 图 1 所 示 电路 。 其中 : A1

2022年高考理综复习物理实验题(56)doc高中物理

( 本 题 共 20 分 8 分 ) 用 伏安 法 测 电阻 时 , 如 待 测 电阻 RX 约 为 150 Ω , 电压 表 内阻 约 为 5k Ω , 电流 表 内阻 约 为 20 Ω , 应该 用 图 1 、 2 中 的 电路 ( 填 或 ) 来 测量 可以 尽量 减小 误差 。 当 用 电路 图 1 进行 测量 时 , 测量 值 将 比 真实 值 偏 ; 当 用 图 2 进行 测量 时 测量 值 比 真实 值 偏 ( 填 大 或 小 ) 。 以上 的 测量 误差 属于 误差 。 图 1 图 2 . ( 12 分 ) 用 图 3 所 示 的 电路 测 电阻 时 可 消除 上述 误差 。 ( 1 ) 提供 选择 的 实验 步骤 如下 : A . 将 R1 的 滑片 靠近 b 端 , 将 R2 的 滑片 靠近 c 端 , 闭合 S1 。 B . 将 R1 的 滑片 靠近 a 端 , 将 R2 的 滑片 靠近 d 端 , 闭合 S1 。 C . 将 S2 与 1 接 通 , 调 R1 和 R2 使 电压 表 和 电流 表示 数 适当 , 并 记 下 示 数 : U1 、 I 1 。 图 3D . 再 将 S2 与 2 接 通 , 调 R1 和 R2 使 电压 表 和 电流 表示 数 适当 , 并 记 下 示 数 : U2 、 I 2 。 E . 再 将 S2 与 2 接 通 , 调 R2 使 电压 表 和 电流 表示 数 适当 , 并 记 下 示 数 : U2 、 I 2 。 选出 正确 步骤 并排 出 合理 顺序 为 。 ( 2 ) 测量 值 表达 式 为 RX = ( 用 U1 、 I 1 、 U2 、 I 2 表示 ) ( 3 ) 为 使 实验 尽量 准确 , 并 便于 调节 , 变阻器 R2 应 选用 A . 滑动 变阻器 : 0 ~ 50 Ω B . 滑动 变阻器 : 0 ~ 1000 Ω ( 4 ) 按 图 3 电路 将 器材 ( 图 4 ) 连成 实验 电路 , 其中 有 几 条 线 已经 连 好 。 图 42 . ( 18 分 ) ( 1 ) 用 游 标 卡尺 测量 一 根 金属 管 的 内径 和 外 径 , 尺 上 的 游 标 分别 如 图 所 示 , 这 根 金属 管 的 内径 的 读 数 是 cm , 外 径 的 读 数 是 cm , 管壁 厚度 是 cm 。 除 待 测 伏特 表 外 , 供 选用 的 实验 器材 有 : A 、 蓄 电池 组 ( 电动势 为 6 V , 内阻 不 计 ) ; B 、 干 电池 组 ( 电动势 为 6 V , r = 1 Ω ) ; C 、 滑动 变阻器 ( 2000 Ω , 0 . 1 A ) ; D 、 滑动 变阻器 ( 50 Ω , 0 . 5 A ) ; E 、 电阻 箱 ( 9999 Ω , 0 . 1 A ) ; F 、 电键 及 导线 ( 3 分 ) 试 选用 合适 的 实验 器材 ( 填 代号 4 分 ) 在 右图 的 方框 内画 出 实验 电路 ( 5 分 ) 说明 测量 方法 。 r3 . ( 18 分 ) 在 做 测量 电源 电动势 E 和 内阻 的 实验 时 , VR 提供 的 器材 有 : 待 测 电源 一个 、 内阻 已知 且 为 的 电压 表 一个 ( 量程 大于 电源 电动势 ) 、 电阻 箱 R 一个 、 电键 一个 、 导线 若干 . ( 1 ) 设计 并 画 出 实验 电路 图 ; ( 2 ) 根据 所 设计 的 电路 图 连接 实物 ; ( 3 ) 为 测量 得 更加 准确 , 多 次 改变 电阻 箱 电阻 R , U1 读出 电压 表 相应 的 示 数 U , 以为

近十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2001 年 广东 物理 卷 第 14 题 . ( 5 分 ) 某 同学 以 线状 白炽 灯 为 光源 , 利用 游 标 卡尺 两 脚 间 形成 的 狭缝 观察 光 的 衍射 现象 后 , 总结 出 以下 几 点 : A . 若 狭缝 与 灯丝 平行 , 衍射 条纹 与 狭缝 平行 B . 若 狭缝 与 灯丝 垂直 , 衍射 条纹 与 狭缝 垂直 C . 衍射 条纹 的 疏密 程度 与 狭缝 的 宽度 有关 D . 衍射 条纹 的 间距 与 光 的 波长 有关 以上 几 点中 , 你 认为 正确 的 是 . 14 . a , c , d ( 答对 1 个 给 1 分 , 答对 2 个 给 3 分 , 答对 3 个 给 5 分 , 有 错 就 不 给 分 ) 2001 年 广东 物理 卷 第 15 题 . ( 6 分 ) 一 打点 计时 器 固定 在 斜面 上 某 处 , 一 小车 拖 着 穿过 打点 计时 器 的 纸带 从 斜面 上 滑 下 , 如 图 7 所 示 . 图 8 是 打 出 的 纸带 的 一 段 . 图 7 图 8 ( 1 ) 已知 打点 计时 器 使用 的 交流 电 频率 为 50 Hz , 利用 图 8 给 出 的 数据 可 求 出 小车 下滑 的 加 速度 a = . ( 2 ) 为了 求 出 小车 在 下滑 过程 中 所 受 的 阻力 , 还 需 测量 的 物理 量 有 . 用 测 得 的 量 及 加 速度 a 表示 阻力 的 计算 式 为 f = . 15 . ( 1 ) 4 . 00 m / s2 ( 3 分 , 3 . 90 ~ 4 . 10 m / s2 之间 都 正确 ) ( 2 ) 小车 质量 m ; 斜面 上 任意 两 点 间 距离 及 这 两 点 的 高度 差 h . ( 1 分 , 有 错 就 不 给 分 ) ( 2 分 ) 2001 年 广东 物理 卷 第 16 题 . ( 9 分 ) 图 9 中 E 为 电源 , 其 电动势 为 ε , R1 为 滑线 变阻器 , R2 为 电阻 箱 , A 为 电流 表 , 用 此 电路 , 经 以下 步骤 可 近似 测 得 A 的 内阻 RA : 闭合 K1 , 断开 K2 , 调节 R1 , 使 电流 表 读 数 等于 其 量程 I 0 ; 保持 R1 不变 , 闭合 K2 , 调节 R2 , 使 电流 表 读 数 等于 , 然后 读出 R2 的 值 , 取 RAR 2 . ( 1 ) 按 图 9 所 示 电路 在 图 10 所 给 出 的 实物 图 中 画 出 连接 导线 . 图 9 图 10 ( 2 ) 真实 值 与 测 得 值 之 差 除以 真实 值 叫做 测量 结果 的 相对 误差 , 即 . 试 导出 它 与 电源 电动势 ε 、 电流 表 量程 I 0 及 电流 表 内阻 RA 的 关系 式 . ( 3 ) 若 I 010 mA , 真实 值 RA 约 为 30 Ω , 要 想 使 测量 结果 的 相对 误差 不 大于 5 % , 电源 电动势 最小 应 为 多少 伏 ? 16 . ( 1 ) 连线 如 图 所 示 . AR 2K 2R 1 EK 1 图 1 ( 2 ) 由 步骤 得 由 步骤 得 解 得 : ( 3 ) 6 V 【 解析 】 本 题 考查 半 偏 法 测 电流 表 内阻 的 接线 和 误差 分析 及 实验 能力 。 ( 2 ) 推导 过程 很 困难 , 特 详细 写 出 由 步骤 得 由 步骤 得 式 乘以 2 等于 式 , 解 得 : 从而 得 因为 将 代 入 得 又 据 得 将 代 入 得 : ( 3 ) 根据 , 将 I 010 mA = 0 . 010 A , RA = 30 Ω , 代 入 解 得 。 本 题 难度 :

高中物理高考实验习题精选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2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5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3

[全]高考高中物理:实验题类型合集+解决方法

高考 高中 物理 : 实验 题 类型 合集 + 解决 方法 01 迁移 类 实验 这 类 实验 题 具有 如下 特点 : 它们 基本 上 都 不是 课本 上 现成 的 实验 , 但 其 原理 、 方法 以及 所 要求 的 知识 均 是 学生 所 学 过 的 , 即 用 “ 学 过 的 实验 方法 ” 、 “ 用 过 的 仪器 ” 进行 新 的 实验 , 以 考查 其 基本 实验 能力 和 理解 、 推理 、 迁移 的 能力 。 解决 这 类 问题 的 基本 思路 和 方法 是 : 仔细 阅读 题目 , 理解 题意 , 在 了解 所 介绍 的 实验 仪器 的 基本 原理 、 使用 方法 的 基础 上 , 运用 以前 所 学 过 的 知识 、 使用 过 的 仪器 和 做 过 实验 的 方法 , 进行 情景 迁移 、 联想 类比 , 就 可 解决 问题 。 【 例 1 】 在 一些 实验 中 需要 较 准确 地 测量 物体 转 过 的 角度 , 为此 人们 在 这样 的 仪器 上 设计 了 一个 可 转动 的 圆盘 , 在 圆盘 的 边缘 标 有 刻度 ( 称为 主 尺 ) , 且 每 一 刻度 对应 圆心 角 I ” , 圆盘 外侧 有 一个 固定 不 动 的 圆弧 形 的 游 标 尺 , 如 右图 所 示 ( 图 中 画 出 了 圆盘 的 一 部分 和 游 标 尺 ) . 圆盘 上 刻 有 对应 的 圆心 角 的 度数 , 游 标 尺 上 把 与 主 尺 上 9 ^ { \ circ } 对应 的 圆心 角 等 分为 10 格 , 试 根据 图 中 所 示 的 情况 读出 此时 游 标 尺 上 的 零 刻 线 与 圆盘 上 的 零 刻 线 之间 的 夹角 为 _ . 5 10 20 30 10 4 ( 1 ) 【 解析 】 这 是 游 标 卡尺 拓展 应用 . 圆弧 形 的 游 标 尺 相当 于 游 标 卡尺 的 游 标 尺 , 圆盘 的 边缘 标 有的 刻度 相当 于 主 尺 . 在 游 标 尺 0 刻度 前 读出 19 ^ { \ circ } , 游 标 尺 的 第 5 条 刻度 线 与 主 尺 上 的 刻度 对齐 , 在 游 标 尺 上 读出 0 . 5 ^ { \ circ } . 因此 测量 的 夹角 为 19 . 5 ^ { \ circ } . 【 解析 】 这 是 游 标 卡尺 拓展 应用 , 圆弧 形 的 游 标 尺 相当 于 游 标 卡尺 的 游 标 尺 , 圆盘 的 边缘 标 有的 刻度 相当 于 主 尺 . 在 游 标 尺 0 刻度 前 读出 19 ^ { \ circ } , 游 标 尺 的 第 5 条 刻度 线 与 主 尺 上 的 刻度 对齐 , 在 游 标 尺 上 读出 0 . 5 ^ { \ circ } . 因此 测量 的 夹角 为 19 . 5 ^ { \ circ } . 【 知识 链接 】 游 标 卡尺 的 原理 及 精度 : 常见 的 游 标 卡尺 有 精度 为 0 . 1 毫米 、 0 . 02 毫米 和 0 . 05 毫米 三 种 , 无论 是 哪 一 种 , 主 尺 的 最小 分度 均 为 1 毫米 , 设 游 标 尺 上 一定 长度 的 线段 等 分为 n 格 , 则 每 格 长 \ frac { n - 1 } { n } 毫米 . 02 应用 型 实验 这 类 实验 题 具有 如下 特点 : 它们 基本 上 以 生活 、 生产 和 现代 科技 中 的 某 一 实际 问题 为 背景 立意 命题 , 且 多 以 信息 题 的 形式 出现 , 要求 学生 能够 从 题 给 的 文字 、

高中物理实验题目锦集doc

例 1 新式 游 标 卡尺 的 刻度 线 看 起来 很 “ 稀疏 ” , 使 读 数 显得 清晰 明了 , 便于 使用 者 正确 读取 数据 ( 通常 游 标 卡尺 的 刻度 有 10 分度 、 20 分度 和 50 分度 三 种 规格 ; 新式 游 标 卡尺 也 有 相应 的 三 种 , 但 刻度 却 是 : 19 mm 等 分成 10 份 , 39 mm 等 分成 20 份 , 99 mm 等 分成 50 份 ( 图 7 , 2 就是 一个 “ 39 mm 等 分成 20 份 ” 的 新式 游 标 卡尺 ( 图 7 , 2 ( 1 ) 它 的 准确 度 是 _ mm ( ( 2 ) 用 它 测量 某 物体 的 厚度 , 示 数 如 图 6 , 1 所 示 , 正确 的 读 数 是 _ cm ( 【 解析 】 ( 1 ) 游 标 上 20 格 对应 的 长度 为 39 mm 即 每 格 长 为 1 . 95 mm 游 标 上 每 格比 主 尺 上 每 两 格 小 Δ x , 0 . 05 mm 故 准确 度 为 0 . 05 mm ( ( 2 ) 这种 游 标 卡尺 的 读 数 方法 为 : 主 尺 读 数 , 游 标 对准 刻度 ? Δ x , 3 cm , 6 ? 0 . 005 cm , 3 . 030 cm ( [ 答案 ] ( 1 ) 0 . 05 ( 2 ) 3 . 030 ? 例 2 图 7 , 3 为 一 简单 欧姆 表 原理 示意 图 , 其中 电流 表 的 满 偏 电流 I , 300 μ A , 内 g 阻 R , 100 Ω , 可 变 电阻 R 的 最大 值 为 10 k Ω , 电池 的 电动势 E , 1 . 5 V , 内阻 r , 0 . 5 Ω , 图 g 中 与 接线 柱 A 相连 的 表笔 颜色 应 是 _ 色 ( 按 正确 使用 方法 测量 电阻 R 的 阻值 时 , 指 x 针 指 在 刻度 盘 的 正 中央 , 则 R , _ k Ω ( 若 该 欧姆 表 使用 一 段 时间 后 , 电池 的 电动势 x 变 小 、 内阻 变 大 , 但 此 表 仍 能 调零 , 按 正确 使用 方法 再 测 上述 R , 其 测量 结果 与 原 结果 相 x 比 将 _ ( 填 “ 变 大 ” 、 “ 变 小 ” 或 “ 不变 ” ) ( [ 2009 年 高考 ? 天津 理综 卷 ] 图 7 , 3 [ 答案 ] 红 5 变 大 【 点评 】 欧姆 表 的 原理 就是 闭合 电路 的 欧姆 定律 可以 作为 结论 的 是 : 欧姆 表 正 中央 的 刻度 值 等于 欧姆 表 的 内阻 ( ? 例 3 如 图 7 , 3 所 示 , 将 打点 计时 器 固定 在 铁架 台 上 , 使 重物 带动 纸带 从 静止 开始 自由 下落 , 利用 此 装置 可以 测 定 重力 加 速度 ( 图 7 , 4 ( 1 ) 所 需 器材 有 打点 计时 器 ( 带 导线 ) 、 纸带 、 复写 纸 、 带 铁 夹 的 铁架 台 和 带 夹子 的 重物 , 此外 还 需 _ ( 填 字母 代号 ) 中 的 器材 ( A ( 直流 电源 、 天平 及 砝码 B ( 直流 电流 、 毫米 刻度 尺 C ( 交流 电源 、 天平 及 砝码 D ( 交流 电源 、 毫米 刻度 尺 ( 2 ) 通过 作图 的 方法 可以 剔除 偶然 误差 较 大 的 数据 , 提高 实验 的 准确 程度 ( 为 使 图线 的 斜率 等于 重力 加 速度 , 除 作 v , t 图象 外 , 还 可 作 _ 图象 , 其 纵轴 表示 的 是 _ , 横轴 表示 的 是 _ ( [ 2009 年 高考 ? 天津 理综 卷 ] 2 v [ 答案 ] ( 1 ) D ( 2 ) , h 速度

2025高中物理题库2025高中物理题库7 实验0含答案

sv 1 图 为 某 校 物理 学习 小组 的 同学 “ 用 DIS 研究 温度 不变 时 , 一定 质量 气体 的 压强 与 体积 关系 ” 的 实验 装置 。 ( 1 ) 实验 装置 中 与 注射 器 直接 相连 的 传感 器 叫 作 _ 传感 器 。 ( 2 ) 实验 中 , 封闭 气体 的 体积 可 通过 注射 器 的 示 数 读出 。 ( 3 ) 在 某 次 实验 中 , 该 小组 的 同学 分别 在 室内 和 室外 进行 了 实验 , 其中 虚线 为 在 室外 实验 得到 的 pV 图线 ( 图线 为 一 根 双 曲线 ) , 实线 为 在 室内 实验 得到 的 pV 图线 。 通过 观察 温度 计 发现 室内 温度 总是 高于 室外 温度 , 则 通过 实验 绘制 出 的 pV 图线 可能 为 _ 。 ( 4 ) 为了 进一步 通过 图像 更 直观 地 检验 温度 不变 时 气体 的 压强 是否 跟 体积 成 反比 , 实验 小 ” ) 为 横 坐标 , 根据 各组 组 的 同学 以 压强 p 为 纵 坐标 , 应 以 _ ( 填 “ V ” 或 “ 1 V 数据 在 坐标 系 中 描 点 , 绘制 出 的 图像 若 为 _ , 就 说明 一定 质量 的 气体 , 在 温度 不变 时 气体 的 压强 与 体积 成 反比 。 ( 5 ) 在 某 次 实验 中 , 小组 的 一 位 同学 迅速 地 推动 注射 器 的 活塞 , 则 注射 器 内 封闭 气体 的 内能 将 _ ( 填 “ 增加 ” 、 “ 不变 ” 或 “ 减少 注射 器 内 气体 可 看作 理想 气体 ) 【 答案 】 . 压强 . D . 1 . 延长 线 过 原点 的 一 条 直线 . V 增加 2 “ 用 气体 压强 传感 器 做 “ 探究 气体 等 温 变化 的 规律 ” 实验 , 实验 装置 如 图 甲 所 示 。 ( 1 ) 关于 该 实验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 是 _ 。 A . 为 保证 封闭 气体 的 气密 性 , 应 在 柱塞 与 注射 器 壁 间 涂 上 润滑 油 B . 为 方便 推拉 柱塞 , 应用 手 握 住 注射 器 C . 为 节约 时间 , 实验 时 应 快速 推拉 柱塞 和 读取 数据 D . 实验 中 气体 的 压强 和 体积 都 可以 通过 数据 采集 器 获得 ( 2 ) A 组 同学 在 操作 规范 、 不 漏气 的 前提 下 , 测 得 多 组 压强 p 和 体积 V 的 数据 并 作出 1 Vp 图线 , 发现 图线 不 通过 坐标 原点 , 如 图 乙 所 示 。 则 造成 这 一 结果 的 原因 是 _ ; 图 中 0 V 代表 的 物理 含义 是 _ ; 实验 中 出现 的 该 误差 属于 _ ( 选填 “ 系统 误差 ” 或 “ 偶然 误差 3 ) 若 A 组 同学 利用 所得 实验 数据 作出 的 1 pV 图线 , 应该 是 _ 。 ( 4 ) B 组 同学 测 得 多 组 压强 p 和 体积 V 的 数据 后 , 在 1 pV 坐标 平面 上 描 点 作图 , 因 压缩 气体 过程 中 注射 器 漏气 , 则 作出 的 图线 应 为 图 中 _ ( 选填 “ ” 或 “ 答案 】 . A . 胶管 内存 在 气体 . 胶管 内 气体 体积 . 系统 误差 . A . 3 “ 探究 气体 等 温 变化 的 规律 ”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4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

近10年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实验题汇编

各地 高考 物理 试题 按 章节 分类 汇编 实验 第 1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上海 卷 ) ) 第 2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全国 卷 ) ) 1 页 共 100 页 第 3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全国 卷 ) ) 2 页 共 100 页 第 4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全国 卷 ) ) 3 页 共 100 页 4 页 共 100 页 第 5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天津 、 江西 卷 ) ) 5 页 共 100 页 第 6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天津 、 江西 卷 ) ) 6 页 共 100 页 第 7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天津 、 江西 卷 ) ) 7 页 共 100 页 8 页 共 100 页 第 8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广东 卷 ) ) 第 9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广东 卷 ) ) 9 页 共 100 页 第 10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广东 卷 ) ) 10 页 共 100 页 第 11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理科 综合 能力 测试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卷 ) ) 11 页 共 100 页 12 页 共 100 页 第 12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理科 综合 能力 测试 ( 山西 卷 ) ) 13 页 共 100 页 14 页 共 100 页 第 13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春季 招生 考试 物理 ( 京 皖 卷 ) ) 15 页 共 100 页 第 14 题 ( 2000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春季 招生 考试 物理 ( 京 皖 卷 ) ) 第 15 题 ( 2001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上海 卷 ) ) 第 16 题 ( 2001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上海 卷 ) ) 16 页 共 100 页 第 17 题 ( 2001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上海 卷 ) ) 17 页 共 100 页 18 页 共 100 页 第 18 题 ( 2001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全国 卷 ) ) 19 页 共 100 页 第 19 题 ( 2001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全国 卷 ) ) 20 页 共 100 页 21 页 共 100 页 第 20 题 ( 2001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广东 、 河南 卷 ) ) 第 21 题 ( 2001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广东 、 河南 卷 ) ) 22 页 共 100 页 第 22 题 ( 2001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物理 ( 广东 、 河南 卷 ) ) 23 页 共 100 页 24 页 共 100 页 第 23 题 ( 2001 年 普通 高等 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理科 综合 能力 测试 ( 浙江

近十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2)

近 十年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集锦 022002 年 上海 物理 卷 第 14 题 ( 5 分 ) 如 图 所 示 为 一 显示 薄膜 干涉 现象 的 实验 装置 , 是 附有 肥皂 膜 的 铁丝 圈 , 是 一点 燃 的 酒精 灯 . 往 火焰 上 洒 些 盐 后 , 在 肥皂 膜 上 观察 到 的 干涉 图象 应 是 下 图 中 的 _ . 14 . . D 【 解析 】 本 题 考查 了 光 的 薄膜 干涉 现象 及 理解 能力 。 因 在 重力 的 作用 下 , 肥皂 膜 的 厚度 上下 不同 , 左右 相同 , 所以 肥皂 膜 上 观察 到 的 干涉 图象 应 为 D 。 做 过 实验 的 考生 可 凭 记忆 立即 答 出 。 2002 年 上海 物理 卷 第 15 题 . ( 7 分 ) 如 图 所 示 器材 可 用来 研究 电磁 感应 现象 及 判定 感应 电流 方向 . ( 1 ) 在 给 出 的 实物 图 中 , 用 实线 作为 导线 将 实验 器材 连成 实验 电路 . ( 2 ) 将 线圈 插入 中 , 合 上 开关 . 能 使 感应 电流 与 原 电流 的 绕行 方向 相同 的 实验 操作 是 _ . 插入 软 铁棒 拔 出线 圈 使 变阻器 阻值 变 大 断开 开关 15 . ( 1 ) 如 图 所 示 ( 2 ) B C D 【 解析 】 本 题 考查 了 电磁 感应 实验 及 实验 理解 能力 。 ( 1 ) 该 实验 中 有 两 个 闭合 回路 , 线圈 L1 与 变阻器 、 电键 、 电源 构成 一个 回路 , 线圈 L2 与 电流 表 构成 一个 回路 , 然后 用笔 连接 , 如 有 线路 交叉 , 将 线路 调整 一下 。 ( 2 ) 根据 楞 次 定律 , 要 使 感应 电流 方向 与 原 电流 的 绕行 方向 相同 , 即 感应 磁场 的 方向 与 原 磁场 方向 相同 , 线圈 L2 中 的 磁通 量 必须 减少 , B 、 C 、 D 选项 符合 要求 。 2002 年 上海 物理 卷 第 16 题 . ( 6 分 ) 如 图 所 示 为 一 实验 小车 中 利用 光电 脉冲 测量 车速 和 行程 的 装置 的 示意 图 , 为 光源 , 为 光电 接收 器 , 、 均 固定 在 车身 上 , 为 小车 的 车轮 , 为 与 同轴 相连 的 齿轮 . 车轮 转动 时 , 发出 的 光束 通过 旋转 齿轮 上 齿 的 间隙 后 变成 脉冲 光 信号 , 被 接收 并 转换 成 电 信号 , 由 电子 电路 记录 和 显示 . 若 实验 显示 单位 时间 内 的 脉冲 数 为 , 累计 脉冲 数 为 , 则 要 测 出 小车 的 速度 和 行程 还 必须 测量 的 物理 量 或 数据 是 _ ; 小车 速度 的 表达 式 为 _ ; 行程 的 表达 式 为 _ . 16 . 车轮 半径 R 和 齿轮 的 齿 数 p 2 π Rn / p , 2 π RN / p 【 解析 】 本 题 考查 了 匀速 圆周 运动 , 线 速度 , 及 理解 能力 , 计算 能力 。 小车 的 速度 与 D 轮 上 的 齿 数 p 、 C 轮 的 半径 R 有关 , 车轮 转动 一周 行程 为 2 π R , 每 一 脉冲 小车 行程 为 , 累计 脉冲 为 N , 累计 行程 为 。 单位 时间 内 的 脉冲 数

高考物理实验题汇总_MOMO

高中 物理 实验 复习 题 集 实验 复习 要求 : 二 、 验证 力 的 平行 四边形 定 则 1 、 在 “ 验证 力 的 平行 四边形 定 则 ” 的 实验 情况 如 图 甲 所 示 , 其中 A 为 固定 橡皮筋 的 图钉 , O 为 橡皮筋 与 细绳 的 结点 , OB 和 OC 为 细绳 。 图 乙 是 在 白纸 上 根据 实验 结果 画 出 的 图 。 ( 1 ) 图 乙 中 的 F 与 F 两 力 中 , 方向 一定 沿 AO 方向 的 是 _ ( 2 ) 本 实验 采用 的 科学 方法 是 - - - ( ) A . 理想 实验 法 B . 等效 替代 法 C . 控制 变量 法 D . 建立 物理 模型 法 三 、 探究 弹簧 弹力 与 伸长 量 的 关系 : 1 、 用 金属 制 成 的 线材 ( 如 纲 丝 、 钢筋 ) 受 到 的 拉力 会 伸长 , 17 世纪 英国 物理 学 家 胡克 发现 , 金属 丝 或 金属 杆 在 弹性 限度 内 的 伸长 与 拉力 成 正比 , 这 就是 著名 的 胡克 定律 . 这 个 发现 为 后人 对 材料 的 研究 奠定 了 重要 的 基础 . 现有 一 根 用 新 材料 制 成 的 金属 杆 , 长 为 4 m , 横 截 面积 为 0 . 8 cm 2 , 设计 要求 它 受 到 拉力 后 的 伸长 不 超过 原 长 的 1 / 1000 , 由于 这 一 拉力 很 大 , 杆 又 较 长 , 直接 测试 有 困难 , 就 选用 同种 材料 制 成 样品 进行 测试 , 通过 测试 取得 数据 如下 : ( 1 ) 根据 测试 结果 , 推导 出 线材 伸长 x 与 材料 的 长度 L 、 材料 的 横 截 面积 S 及 拉力 F 的 函数 关系 为 。 ( 2 ) 在 寻找 上述 关系 中 , 你 运用 哪 种 科学 研究 方法 ? 。 ( 3 ) 通过 对 样品 的 测试 , 求 出 新 材料 制 成 的 金属 细杆 能 承受 的 最大 拉力 约 。 2 、 在 研究 弹簧 的 形变 与 外力 的 关系 的 实验 中 , 将 弹簧 水平 放置 测 出 其 自然 长度 , 然后 竖直 悬挂 让 其 自然 下垂 , 在 其 下端 竖直 向 下 施加 外力 F , 实验 过程 是 在 弹簧 的 弹性 限度 内 进行 的 . 用 记录 的 外力 F 与 弹簧 的 形 变量 x 作出 的 Fx 图线 如 图 所 示 , 由 图 可知 弹簧 的 劲度 系数 为 . 图线 不过 原点 的 原因 是 由于 。 3 、 以下 是 一 位 同学 做 “ 探究 形变 与 弹力 的 关系 ” 的 实验 。 ( 1 ) 下列 的 实验 步骤 是 这 位 同学 准备 完成 的 , 请 你 帮 这 位 同学 按 操作 的 先后 顺序 , 用 字母 排列 出来 是 : 。 A 、 以 弹簧 伸长 量 为 横 坐标 , 以 弹力 为 纵 坐标 , 描 出 各组 数据 ( x , F ) 对应 的 点 , 并用 平滑 的 曲线 连结 起来 。 B 、 记 下 弹簧 不 挂 钩码 时 , 其 下端 在 刻度 尺 上 的 刻度 L 0 C 、 将 铁架 台 固定 于 桌子 上 , 并 将 弹簧 的 一端 系 于 横梁 上 , 在 弹簧 附近 竖直 固定 一刻 度 尺 D 、 依次 在 弹簧 下端 挂 上 1 个 、 2 个 、 3 个
十年(2012-2021)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0 电学实验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含解析

十年(2012-2021)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0 电学实验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含解析

图 中 电压 表 量程 为 1 V , 内阻 380 . 0 Ω VR : 定 值 电阻 020 . 0 Ω R ; 电阻 箱 R , 最大 阻值 为 999 . 9 Ω ; S 为 开关 。 按 电路 图 连接 电路 。 完成 下列 填空 : ( 1 ) 为 保护 电压 表 , 闭合 开关 前 , 电阻 箱 接 入 电路 的 电阻 值 可以 选 _ Ω ( 填 “ 5 . 0 ” 或 “ 15 . 0 2 ) 闭合 开关 , 多 次 调节 电阻 箱 , 记录 下 阻值 R 和 电压 表 的 相应 读 数 U ; ( 3 ) 根据 图 ( a ) 所 示 电路 , 用 R 、 0 R 、 VR 、 E 和 r 表示 1U , 得 1U _ ; ( 4 ) 利用 测量 数据 , 做 1 RU 图线 , 如 图 ( b ) 所 示 : ( 5 ) 通过 图 ( b ) 可 得 E _ V ( 保留 2 位 小数 ) , r _ Ω ( 保留 1 位 小数 6 ) 若 将 图 ( a ) 中 的 电压 表 当成 理想 电表 , 得到 的 电源 电动势 为 E , 由此 产生 的 误差 为 100 % EEE _ % 。 2 . ( 2021 湖南 ) 某 实验 小组 需 测 定 电池 的 电动势 和 内阻 , 器材 有 : 一 节 待 测 电池 、 一个 单刀 双 掷 开关 、 一个 定 值 电阻 ( 阻值 为 0 R ) 、 一个 电流 表 ( 内阻 为 AR ) 、 一 根 均匀 电阻 丝 ( 电阻 丝 总 阻值 大于 0 R , 并 配 有 可 在 电阻 丝 上 移动 的 金属 夹 ) 、 导线 若干 。 由于 缺少 刻度 尺 , 无法 测量 电阻 丝 长度 , 但 发现 桌上 有 一个 圆形 时钟 表盘 。 某 同学 提出 将 电阻 丝 绕 在 该 表盘 上 , 利用 圆心 角 来 表示 接 入 电路 的 电阻 丝 长度 。 主要 实验 步骤 如下 : ( 1 ) 将 器材 如 图 ( a ) 连接 : ( 2 ) 开关 闭合 前 , 金属 夹 应 夹 在 电阻 丝 的 _ 端 ( 填 “ a ” 或 “ b 3 ) 改变 金属 夹 的 位置 , 闭合 开关 , 记录 每次 接 入 电路 的 电阻 丝 对应 的 圆心 角 和 电流 表示 数 I , 得到 多 组 数据 ; ( 4 ) 整理 数据 并 在 坐标 纸 上 描 点 绘图 , 所得 图像 如 图 ( b ) 所 示 , 图线 斜率 为 k , 与 纵轴 截距 为 d , 设 单位 角度 对应 电阻 丝 的 阻值 为 0 r , 该 电池 电动势 和 内阻 可 表示 为 E _ , r _ ( 用 0 R 、 AR 、 k 、 d 、 0 r 表示 ) ( 5 ) 为 进一步 确定 结果 , 还 需要 测量 单位 角度 对应 电阻 丝 的 阻值 0 r 。 利用 现有 器材 设计 实验 , 在 图 ( c ) 方框 中 画 出 实验 电路 图 _ ( 电阻 丝 用 滑动 变阻器 符号 表示 6 ) 利用 测 出 的 0 r , 可 得 该 电池 的 电动势 和 内阻 。 3 . ( 2020 天津 ) 某 实验 小组 选用 以下 器材 测 定 电池 组 的 电动势 和 内阻 , 要求 测量 结果 尽量 准确 。 电压 表 ( 量程 0 ~ 3 V , 内阻 约 为 3k ) 电流 表 ( 量程 0 ~ 0 . 6 A , 内阻 约 为 1 ) 滑动 变阻器 ( 0 ~ 20

2022年高考理综复习物理实验题(12)doc高中物理

( 10 分 ) 气垫 导轨 是 常用 的 一 种 实验 仪器 , 它 是 利用 气泵 使 带 孔 的 导轨 与 滑块 之间 形成 气垫 , 使 滑块 悬浮 在 导轨 上 , 滑块 在 导轨 上 的 运动 可视 为 没有 摩擦 。 我们 可以 用 带 竖直 挡板 C 和 D 的 气垫 导轨 和 滑块 A 和 B 验证 动量 守恒 定律 , 实验 装置 如 图 所 示 , 采用 的 实验 步骤 如下 : a . 用 天平 分别 测 出 滑块 A 、 B 的 质量 mA 、 mB ; b . 调整 气垫 导轨 , 使 导轨 处于 水平 ; c . 在 A 和 B 间 放 入 一个 被 压缩 的 轻 弹簧 , 用 电动 卡 销 锁定 , 静止 放置 在 气垫 导轨 上 ; d . 用 刻度 尺 测 出 A 的 左 端 至 C 板 的 距离 L1 ; e . 按 下 电钮 放开 卡 销 , 同时 分别 记录 滑块 A 、 B 运动 时间 的 计时 器 开始 工作 , 当 A 、 B 滑块 分别 碰撞 C 、 D 挡板 时 计时 结束 , 记 下 A , B 分别 到达 C 、 D 的 运动 时间 t1 和 t2 。 ( 1 ) 实验 中 还 应 测量 的 物理 量 是 。 ( 2 ) 利用 上述 测量 的 实验 数据 , 验证 动量 守恒 定律 的 表达 式 是 , 上 式 中 算 得 的 A 、 B 两 滑块 的 动量 大小 并 不 完全 相等 , 产生 误差 的 原因 是 。 ( 3 ) 利用 上述 实验 数据 能否 测 出 被 压缩 弹簧 的 弹性 势能 的 大小 ? 如 能 , 请 写 出 其 表达 式 。 2 . ( 10 分 ) 在 测 定 金属 电阻 率 的 实验 中 , 提供 的 器材 除 螺旋 测 微 器 、 米尺 、 开关 和 若干 导线 外 , 还有 : A . 待 测 金属 丝 Rx ( 阻值 约 5 Ω 左右 ) B . 直流 电流 表 A ( 0 ~ 100 mA , 内阻 50 Ω ) C . 直流 电压 表 V ( 0 ~ 3 V , 内阻 5k Ω ) D . 滑动 变阻器 R1 ( 0 ~ 20 Ω , 1A ) E . 滑动 变阻器 R2 ( 0 ~ 1k Ω , 0 . 1 A ) F . 电源 ( 3 V , 内阻 不 计 ) ( 1 ) 实验 时 , 先 用 螺旋 测 微 器 在 金属 丝 三 个 不同 位置 测 直径 , 如 图 甲 所 示 是 某 次 测量 时 的 情况 , 读 数 为 mm ; ( 2 ) 若 要求 在 实验 中 金属 丝 两 端 的 电压 从 0 开始 变化 , 滑动 变阻器 应 选用 ( 填 仪器 代号 ) , 请 在 右边 方框 中 画 出 实验 电路 图 ; 3 . ( 8 分 ) 现 要 测 定 木块 与 长 木板 之间 的 动 摩擦 因数 , 给定 的 器材 如下 : 一 倾角 可以 调节 的 长 木板 ( 如 图 ) 、 木块 、 计时 器 一个 、 米尺 . ( 1 ) 填 入 适当 的 公式 或 文字 , 完善 以下 实验 步骤 : 让 木块 从 斜面 上方 一 固定 点 D 从 静止 开始 下滑 到 斜面 底端 A 处 , 记 下 所用 的 时间 t . 用 米尺 测量 D 与 A 之间 的 距离 s , 则 木块 的 加 速度 a . 用 米尺 测量 长 木板 顶端 B 相对 于 水平 桌面 CA 的 高度 h 和 长 木板 的 总 长度 l . 设 木块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DOC85KB 4
1/4
展开阅读剩余3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