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2.8万次浏览
5594人收藏
新疆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1考研真题试卷

新疆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1考研真题试卷

2021年新疆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名词解释1.通讯的公共性2.电视新闻文字稿的特点3.广告正文主要包括的内容4.融合新闻的概念二、论述 1.记者的主体意识2.结合案例论述独特销售主张的原则三、分析 1.分析两会期间《VLOG:小姐姐两会初体验》2.分析京东的广告,并谈谈对广告文案创作的四、应用 1.消息改写:要求:600-800字,用倒金字塔结构改写2.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视频广告文案写作

3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理论、网络与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播伦理与法规等。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四、试题结构1、选择题(20分);2、简答题(30分);3、论述题(40分);4、材料分析题(60分)。五、考试内容(一)中外新闻传播史1、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活动形态2、中国近代报刊的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

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一)媒介与社会1.理解传播媒介1)传播的含义与类型2)传播的过程与要素2.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3)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3.1)传播媒介的界定3.2)传播媒介的类型2.媒介的社会功能1)守望与预警的功能2)协调与商讨的功能3)传承与教化的功能4)娱乐与商业的功能3.媒介的社会影响1)媒介与政治舆论2)媒介与经济发展3)媒介与社会文化4)媒介与国际关系5)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5.1)效果与效果研究5.2)媒介与说服5.3)媒介与议程5.4)媒介与教养4.社会中的媒介第1页共4页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1)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2)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二)媒介的形态与发展1.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考查考生对新闻业务与传播业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了解的程度,特别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能力。要求考生在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本科阶段新闻业务、传播业务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采写编评业务、广告文案与公关策划的基本技能。II.考查范围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开设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广告策划与品牌传播”、“广告文案写作”、“公共关系与实务”共8门课程的核心内容。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内容结构1、新闻业务理论知识与技能(40%左右)2、传播业务理论知识与技能(30%左右)3、专业知识综合运用(30%)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计分)2、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计分)3、论述题(选做2题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传播媒介的界定2.传播媒介的类型精品.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精品. 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传播的表层分析communication最普遍的解释,是把信息、意见、经验、态度,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由第一层意思的延伸意义,产生出了第二层意义交通,指车、船、飞机等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科技发明。相当于今天的大众媒介,即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等,代表了新的科技发明。传播学对传播意义的界定1 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共享说)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影响说)3.强调传播是交流的互动过程(互动说)“共享”说就是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有的过程。(亚历山大·戈德,1959)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宣韦伯,1971)传播乃是建立共同性,也就是设法共同享有一则消息、一个观念,或者一种态度。 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指研究传播过程、性质、效果的公式。卡尔·多伊奇1966年在《政府的神经》一书中曾论述过在社会科学中模式的主要优点。首先是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很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形象。在这一方面,模式能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的图景。其次是模式具有解释的功能,它能用间接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直线模式Who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斯维尔在1948年提出。 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传播媒介的界定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2.传播媒介的类型体语、口头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网络)多媒体媒介从媒介变迁的角度看,人类的传播 第一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口头媒介;非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史前的洞穴绘画等非语言的媒介形式已经为早期广播做下奠基,人类逐渐形成口语表达的逻辑能力和概念以及传播的技能。最终,口头语言给人类提供了一种将他们搜集到的知识、经验、信仰和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文字的产生更是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也有了可以追寻的有关体育活动的文字记载。文字弥补了口语媒介在的失效性和短暂性,使信息和人类创造的文明在空间上传之广远和时间上传之久远。在文字发明之后,人们在用它记录各种事项以免遗忘的同时,把一些重大的消息写下来,递送到遥远的地方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后来,随着书法和阅读技艺的传播,便产生了一种以文字传递的载体,通称为手抄新闻或书写新闻,现知最早、最著名的手抄新闻就是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第二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印刷媒介;无线电媒介;通讯社1450年,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法,是语言和文字之后第三块里程碑,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印刷技术在德国诞生后不到半个世纪,就几乎传遍西方世界,15世纪下半叶,印刷的新闻传单流行,16世纪后,印刷的小册子和新闻书出现,信息容量大增,逐渐趋于定期发行,17世纪,显现比较完整的形态,历史半个世纪的英国清教徒革命,直接刺激了报业的发展,报刊数量激增,影响扩大,逐渐从原始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从19世纪开始,新闻传播进入迅速发展与空前繁荣的时期,新闻传播在19世纪有过三次大飞跃:第一次是商业报刊和杂志出现,第二次是无线电技术的诞生,第三是通讯社的产生。 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无线电广播;电视; 数字(网络)多媒体媒介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已将网络定义为报刊、广播与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计算机的发明及其应用,导致网络的诞生和发展,而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又开辟当今网络传播的新纪元。1994年,安德森等人推出万维网,使网络最终进入不懂得专门技术的寻常人家,而且也使得文本文件格式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同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相比,万维网提供多媒体信息,在字符信息以外,还包括文本、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同时其超链接功能将不同地点的信息联系起来,打破时地空界限,真正实现资源统一,同是,为人们收看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的渠道。 人际传播媒介。这是人际传播中常用的媒介,如面对面交谈时借助的空气,非面对面传播时所用的书信、电话、电报等。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超清解析

考试性质《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内容涵盖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能,旨在考查考生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基本要求1.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准确理解新闻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节目制作等基本技能。 4.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新闻传播实践中的问题。 考试内容1.新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 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 - 外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 - 新媒体的发展与影响2.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 - 新闻价值与新闻客观性 - 新闻自由与新闻职业道德 - 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3.新闻采访与写作 - 新闻采访的原则与方法 -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消息、通讯、特稿等不同文体的写作4.新闻编辑与评论 - 新闻编辑的原则与方法 - 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 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不同类型评论的写作5.新闻摄影与摄像 - 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摄像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图片新闻、电视新闻等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6.新闻节目制作 - 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 -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 - 网络新闻节目的制作7. 考试形式1.考试时间:180 分钟。 2.试卷满分:150 分。 3.题型结构 - 名词解释:6 小题,每小题5 分,共30 分 - 简答题:4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 - 论述题: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 案例分析题:1 小题,每小题30 分,共30 分 参考书目1.《新闻采访与写作》(第2 版),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 2.《新闻编辑学》(第4 版),蔡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年。 3.《传播学教程》(第2 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4.《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 版),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5.《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 版),程曼丽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年。

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 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1.传播媒介的界定2.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1 页共 1 页中国传媒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试题一、简答题 (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媒介素养2、传播媒介的类型3、把关人二、论述题 (每题 30 分,共 60 分) 1、结合 “抢盐风波 ”谈谣言的控制策略。2、谈谈你对当前农民工报道的看法。三、案例分析 (45 分) 10 月 21 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说,近年来,电视上星综合频道不断创新节目内容,积极拓展节目形式,在宣传各地改革发展成就、 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加观众收视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但近一时期以来,部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观众意见较大, 反应强烈。 为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健康繁荣发展,推动节目创新创优,鼓励高品位节目形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更有效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精神

安徽大学2015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从新闻采访与写作角度分析下面一则新闻巴基斯坦空难事件 关于太空授课的消息,分析其写作特点,并且选取其中一个特点说明其对新闻写作的的重要意义中国首次进行太空授课新华网北京月日电(记者任珂赵薇白瑞雪)在中国迄今最高“讲台”天宫一号上,三名航天员日向地面的千万名师生演示讲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物理原理。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太空举行科普活动,让高端神秘的航天工程走近普通民众。岁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10时许,课程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两名担任地面课堂教师的中学物理老师先播放了一段航天员太空生活的短片。之后地面课堂与太空讲台连线。王亚平演示了太空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实验。在演示用牛顿第二定律原理测量质量时,她让“助教”聂 根据以下材料,写消息3年后合肥无线网络全覆盖将建1万户数字示范家庭4G网络的建设,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网上购物的深入人心,信息消费在合肥市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正在不断加大。记者从合肥市经信委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消费,合肥制定了关于加快“宽带合肥”建设促进信息消费的若干意见,目前意见正在送审,预计不久将出台。建设10个数字示范小区智能语音、智能制造、软件集成、新型显示,合肥的信息化产品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此基础上,合肥将组织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开展基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新型信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物联网终端和健康养老等方面,形成高端信息消费产业集群。根据意见,合肥 根据材料写评论“普通院校5000元,重点院校6000元,211工程院校7000元,985工程院校8000元,清华、北大、电子科大9000元。”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么明码标价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近日在广东省2015届高校毕业生本科生的一场招聘专场中,深圳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出的技术类新进应届生的薪资标准。可以看到,这个标准按院校等级不同,起薪点不同。有人质疑,这也太不公平了,而该公司总部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按照不同级别院校来区分应届毕业生起薪,是该公司一贯的薪酬制度,不存在不公平一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简答(每题10分):1.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是怎么认识的2.简述“拟态环境”的主要观点3.简述《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主要观点 论述(每题20分)1.试述我国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及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意义2.试论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谈谈从这一视角出发对我国传播业的启示意义3.何为新闻的客观性?西方媒体称客观性是不死之神,你如何理解 分析(每题30分)1.2014年7月22日,立志要成为“中国第一时政品牌”的澎湃新闻正式上线,请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辩证的分析其对传统报业转型的影响及意义2.移动互联网时代,请你谈谈对“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的理解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精品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2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概述目前网络传播发展现状并举例加以分析论述,谈谈你对其发展前景的看法。(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正确答案:第四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既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继承,也有属于自身的许多新特点。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第四媒体的特性一直处于发展、丰富之中。它主要有如下特点:速度快、容量大、滚动化、范围广、开放性、可检索、可复制、多媒体、超文本、交互性、导航性、丰富性、市场化。 发展网络媒体有其积极的意义: (1)发展网络媒体有利于促进大众传播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发展网络媒体有利于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3)发展网络媒体有利于开创我国对外传播工作新局面; (4)发展网络媒体有利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在充分肯定因特网“利”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弊”。因特网的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根据网络新闻内容来源的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7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概述目前网络传播发展现状并举例加以分析论述,谈谈你对其发展前景的看法。(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正确答案:第四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既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继承,也有属于自身的许多新特点。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第四媒体的特性一直处于发展、丰富之中。它主要有如下特点:速度快、容量大、滚动化、范围广、开放性、可检索、可复制、多媒体、超文本、交互性、导航性、丰富性、市场化。 发展网络媒体有其积极的意义: (1)发展网络媒体有利于促进大众传播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发展网络媒体有利于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3)发展网络媒体有利于开创我国对外传播工作新局面; (4)发展网络媒体有利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在充分肯定因特网“利”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弊”。因特网的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根据网络新闻内容来源的不
新疆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

新疆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

新疆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记者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2.广告文案写作对撰稿人的要求。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传统因素对广告文案写作的影响。2.广告创意的特征。三、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结合材料,从新闻采写角度分析以下信息。2.结合你所学知识,对一下广告口号进行评析,并说一下你对广告口号创作的认识。四、应用题(每题20分,共60分)1.根据以下材料,把电视报道改写为电视消息,300字左右。2.以“职业道德”为主题写一篇短评,300-500字左右。3.根据你所知道的中国知名企业,为其创作一条广告宣传片。60秒可以分栏、可以不分栏,要有广告标题、广告语、画面描述、景别、时常、人物、音效等要素。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新疆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1考研真题试卷

精品
PDF1.4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