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2.8万次浏览
5557人收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真题试卷

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1.突发性新闻2.舆论(木铎院校班作业题)3.表达权4.新闻要素 简答题1.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区别(木铎院校班作业题,木铎全国通用版押题卷卷五简答)2.习近平“四力”内涵和作用3.毛泽东“跑衙门跑不出好记者”的理解4.邓小平说“党报必须无条件宣传党”的理解5.西方记者说“show, not tell”,说说你的理解6.预发性新闻采访准备7.新闻失实的典型表现(木铎全国通用版押题卷卷三简答)8.对环境下人物报道的变化 实操题浙江省“最多走一趟”简化办公程序从选择新闻主题的角度,分析此报道获奖的原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简介

中东尉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简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中南财经大学新闻系。学院一直秉持着“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具体落实“崇实求真、博文广艺”的院训,以“应用型、通融性、开放式”为办学特色,依托我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的优势,致力于培养以新闻学为核心,兼具经济学或法学理论知识,并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311 学院领导队伍院长:胡德才教授,湖北省高校首批跨世纪学术骨干,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戏剧影视传播。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赵楠研究员,湖北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武汉海外联谊会理事,武汉高校校园文化协会理事,武汉市第九届侨联委员会委员,加拿大圣玛莉大学研究所特聘定向研究员。副院长:吴玉兰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实务和媒介发展。院党委副书记:余启军副教授。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

202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完整版)凯程首发

2023年中南财经政法高校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完整版)凯程首发刚考完2023考研初试,凯程教育的电话瞬间变成了热线,同学们兴奋地汇报自己的答题状况,几乎全部内容都在凯程考研集训营系统训练过,所考专业课难度与往年相当,答题的时候特别顺手,信任凯程的学员们对此特别熟识,预祝友爱的同学们复试顺当。考研分笔试、面试,假如没有预备,或者预备不充分,很简单被挂掉。假如需要复试的关心,同学们可以联系凯程老师辅导。 下面凯程老师把专业的真题全面展现给大家,供大家估分使用,以及2023年考研的同学使用,本试题凯程首发!第1 页共1 页1 /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考点

考点位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考点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位置: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182号请各位考生提前知晓我校考点所处位置,确认到达考点的最佳交通路线,计算好路途所需时间,并留有充分的余地。 考场信息01我校南湖校区考点的考场分别安排在文泰楼、文澜楼、文添楼,具体见各位的准考证。考试期间考点仅开放北大门供考生进入,谢绝考生亲属送考。 交通出行建议各位考生当天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不要驾驶机动车入校,校内停车位有限。考生可乘坐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工具,请计算好路程时间,尽量提早出发,以免耽误。 考场内注意事项01:注意考试时间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规定,考生进入考场须接受身份验证和安全检查。请考生们早做准备,建议提前到达考区。开考15分钟后不允许进场。02:入场必带物品所有考生凭本人《2022年湖北省研考考生健康考试承诺书》、有效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参加考试,考试入场时还需佩戴好口罩、测量体温。其中,《2022年湖北省研考考生健康考试承诺书》仅需在第一场考试时提交给考点工作人员。如考生有健康异常情况须提前主动向考点申报。03携带文具要求根据湖北省考试院要求,我校考点不统一配备考试文具,建议考生自备文具。报考外省招生单位的考生,请自备小裁纸刀,用于开启自命题试题袋。考生着装应尽量不穿戴配有金属物件的服饰;我校考场内配备挂钟,考生不得携带手表。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目的在于检验考生对新闻传播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硕士研究生今后更为深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 考试要求本科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等四个方面。检测考生对新闻传播实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与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试题结构1、选择题(共30分)2、简答题(共30分)3、分析题(共30分)4、实作题(共60分) 考试内容 新闻采访与写作(一)理解新闻1.从定义到案例2.新闻的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文类的比较(二)新闻采访1.新闻敏感2.新闻价值3.新闻线索及采访准备4.实施采访(三)新闻写作1.新闻结构常见的模式2.新闻稿的基本要求3.新闻常用的表现方式4.消息写作(四)门类新闻1.门类新闻和“跑口”2.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3.会议新闻4.社区新闻5.国际新闻6.灾难新闻7.科技新闻8.体育新闻9.财经新闻10.法制新闻11.公共健康报道12.文化和娱乐新闻13.讣闻(五)记者的专业角色1.记者的角色演变2.记者的专业理念3.记者的职业伦理 新闻编辑(一)新闻报道的策划及其主要类型1.新闻报道策划的依据与类型2.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3.新闻报道策划的操作过程及技巧(二)稿件分析与选择1.分析与选择稿件的意义和目的2.新闻价值分析3.社会效果分析4.根据报纸特点进行分析5.稿件用途与选择时需注意的问题(三)新闻稿件的修改1.新闻事实的核实与订正2.新闻稿件中立场观点的修正3.修改新闻稿件的具体方法4.修改新闻稿件的程序与注意事项(四)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历史沿革与作用2.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3.新闻标题的制作(五)新闻图片编辑1.图片的种类及其在报纸上的地位2.新闻照片的选择与编辑3.新闻漫画和新闻图示编辑(六)新闻稿件配置1.稿件配置的意义2. 新闻评论(一)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1.评论队伍2.评论论题3.评论指向和形式(二)新闻评论的性质与特点1.新闻评论是认识与表达的文本2.新闻评论是公民的媒介素养3.新闻评论是“新闻之余”(三)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1.论点2.论据3.论证(四)新闻评论的选题1.选题的概念2.选题的价值3.选题的来源4.选题的原则5.选题的标准(五)新闻评论的立意1.立意的要求2.立意的过程(六)新闻评论的论点1.价值判断2.事实判断3.假言判断(七)新闻评论的论据和论证1.论据和论证的类型2.论证中存在的问题(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1.新闻人的特质2.新闻评论者的素质要求(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

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
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 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2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 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本科目满分150分。 考试方式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考试目的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该科目考试从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出发,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考试涉及新闻采写与编辑、新闻评论写作、广告业观察与分析等内容。 考试基本要求能够掌握新闻传播实务的基本理论,并能付诸实践,能够很好地完成采写编评及广告业分析等活动。 考试形式考试为闭卷笔试,主要是依据所给材料完成策划、写作和分析等任务。 考试内容I.新闻采写与编辑依据材料完成新闻采访策划、新闻改写、标题制作、稿件配置、写作案语等任务。II.新闻评论写作依据所给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III.广告业观察与分析依据所给材料,利用中外新闻理论,按要求进行分析。 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包括据材料分析与写作、据材料写作和材料分析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专业基础》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第一节:新闻传播的基本样态知识点:语言传播(口头传播):语言传播的表现形态、特点、辅助手段;文字传播:文字传播早期的表现形态、特点、文字的统一;印刷传播:印刷传播出现的物质技术基础、印刷传播的表现形态、特点;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出现的时间、表现形态、传播特点。第二节: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及其演进状况知识点:中国古代邸报出现的历史条件、时间、名称、实物证据的状况;唐代的另一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唐诗。宋代小报出现的时代、原因、有关记载、基本情况;明代民间报房几份报纸的名称、状况;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缓慢、从形式到内容未能及时嬗变的根本原因。第二章:近 古代新闻传播三大里程碑及其代表性事件、人物。 手抄小报与新闻书产生的时间、地点及其标志。 定期报刊和日报产生的时间、地点及其标志。 报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章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 总体情况1、时间、主体2、资产阶级近代报业发展轨迹3、工业革命与近代报业4、无产阶级报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英国近代报业1、皇家特许制度和星法院。2、弥尔顿和出版自由。3、报业的压制与反压制。4、《泰晤士报》的崛起。5、《每日电讯报》的兴起。6、《北极星报》的斗争。 美国近代报业1、殖民地时期报刊反压制斗争。2、富兰克林的办报活动。3、独立战争中三大报刊活动家。4、杰弗逊和他的新闻自由思想。5、廉价报纸的创办及纽约三大“便士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传考研专硕初试真题 15-18年

_2015财大专硕初试真题334专业基础真题新闻史(30分)1.反客里空运动2.邹韬奋3.史量才新闻理论(60分)1.新闻与宣传的区别2.如何构建良好舆论环境3.新闻的定义4.新闻选择的标准新闻采访与写作(60分)一、名词解释20分1.突发性新闻2.新闻采访策划3.新闻线索4.倒金字塔结构二、简答10分1.熟悉采访对象的途径和作用2.新闻语言的特点三、根据材料写一篇消息30分440专业综合能力真题_一、简答40分1.新闻价值五要素2.电视传播的特点3.报纸的生产流程4.微博微信社交媒体对人际传播的影响二、论述题60分1.大众传媒的五种社会功能2.如何看待报纸消亡论3.传统媒介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三、案例分析题25分1.有偿新闻与新闻作为一种商品的区别2.新闻敲诈的危害及如何预防四、消息评论25分1.根据材料,自选媒体,写一篇消息10分(500字以下)2.给消息配一篇评论15分(500字左右)2016财大专硕初试真题334专业基础真题一:1.简述媒介的社会功能2.简述媒介融合对新闻生产模式的影响3.简述报纸版面语言的构成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重点

名词解释: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其逻辑结构包括假定(行为发生的时空、各种条件等事实状态的预设)、行为模式(权利和义务规定)和法律后果(含肯定式后果和否定式后果)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法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基本要件:权威性和正当性。法律关系的演变指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原因有法律本身和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情况和条件。法律事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法律行为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行为。权利是指广义的法律,英文law,拉丁语jus.权利是指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人或主体依法享有的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某种资格、能力或自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7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及名称: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新闻学基础(60分)一、名词解释(5分X4=20分)1、受众2、知情权3、新闻真实性4、媒介公信力二、简答题(10分X2=20分)1、请简述宣传的三大元素2、请简述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三、论述题(20分)请简述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并请对这一理论的内在矛盾做出分析和评价。中外新闻史(30分)一、简答题(5分X3=15分)1、请简述埃德加.斯诺在延安的采访活动及其意义。2、请简述《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地位。3、请简述梁启超“实务文体”的主要特点。二、论述题(15分)请结合史实论述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的宣传内容及其效果。新闻采访与写作(60分)一、简答题(5分X2=10分)1、请简述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准备2、请简述新闻观察的主要作用二、论述题(20分)请结合某一重要媒体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系列报道,分析新闻策划的作用、要求与方法。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9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19考研真题试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334真题一、论述题(80分)1.论述1978-1992年新闻属性的大讨论。2.论述20世纪70年代后宏观效果理论的共同特点与产生原因。3.论述基模的概念,特点以及信息过程模式。4.论述经验学派中经验性方法的前提,原则和局限。二、案例分析题(70分)1.材料:重庆公交车坠江(1)此次事件能够引起广泛舆论关注的原因,以及此次事件发生后仍然持续出现抢方向盘现象的原因。(15分)(2)网络舆论的影响,在突发公共事件时怎样做好网上正面舆论引导。(20分)2.材料:习近平考察东北三省(1)改写成500字消息,并自拟标题。(15分)(2)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评论,并自拟标题。(20分)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真题试卷

精品
PDF39.7KB 1
展开阅读剩余文档内容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