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解(4*5) 1.隐性采访 2.白描式写法 3.数据新闻 4.品牌延伸 二、简答(4*10) 1.VR新闻和AR新闻的区别 2.媒介成本控制的手段 3.如何理解“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 4.智能化媒体的三个特点 三、论述(2*25) 1.全媒体新闻和融合新闻的异同 2.如何实现用户生产和专业生产的深度融合 四、实务(2*20) 1.南开新传院成立两周年专题报道策划

猜你喜欢
2.8万次浏览
5593人收藏
南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3年考研真题试卷

南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3年考研真题试卷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名解(4*5)1.隐性采访2.白描式写法3.数据新闻4.品牌延伸二、简答(4*10)1.VR新闻和AR新闻的区别2.媒介成本控制的手段3.如何理解“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4.智能化媒体的三个特点三、论述(2*25)1.全媒体新闻和融合新闻的异同2.如何实现用户生产和专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四、实务(2*20)1.南开新传院成立两周年专题报道策划2.选择中国新闻史上一个经典新闻作品进行评价

3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理论、网络与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播伦理与法规等。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四、试题结构1、选择题(20分);2、简答题(30分);3、论述题(40分);4、材料分析题(60分)。五、考试内容(一)中外新闻传播史1、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活动形态2、中国近代报刊的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

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一)媒介与社会1.理解传播媒介1)传播的含义与类型2)传播的过程与要素2.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3)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3.1)传播媒介的界定3.2)传播媒介的类型2.媒介的社会功能1)守望与预警的功能2)协调与商讨的功能3)传承与教化的功能4)娱乐与商业的功能3.媒介的社会影响1)媒介与政治舆论2)媒介与经济发展3)媒介与社会文化4)媒介与国际关系5)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5.1)效果与效果研究5.2)媒介与说服5.3)媒介与议程5.4)媒介与教养4.社会中的媒介第1页共4页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1)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2)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二)媒介的形态与发展1.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考查考生对新闻业务与传播业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了解的程度,特别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能力。要求考生在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本科阶段新闻业务、传播业务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采写编评业务、广告文案与公关策划的基本技能。II.考查范围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开设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广告策划与品牌传播”、“广告文案写作”、“公共关系与实务”共8门课程的核心内容。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内容结构1、新闻业务理论知识与技能(40%左右)2、传播业务理论知识与技能(30%左右)3、专业知识综合运用(30%)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计分)2、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计分)3、论述题(选做2题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传播媒介的界定2.传播媒介的类型精品.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精品. 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超清解析

考试性质《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内容涵盖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能,旨在考查考生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基本要求1.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准确理解新闻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节目制作等基本技能。 4.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新闻传播实践中的问题。 考试内容1.新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 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 - 外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 - 新媒体的发展与影响2.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 - 新闻价值与新闻客观性 - 新闻自由与新闻职业道德 - 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3.新闻采访与写作 - 新闻采访的原则与方法 -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消息、通讯、特稿等不同文体的写作4.新闻编辑与评论 - 新闻编辑的原则与方法 - 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 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不同类型评论的写作5.新闻摄影与摄像 - 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摄像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 图片新闻、电视新闻等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6.新闻节目制作 - 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 -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 - 网络新闻节目的制作7. 考试形式1.考试时间:180 分钟。 2.试卷满分:150 分。 3.题型结构 - 名词解释:6 小题,每小题5 分,共30 分 - 简答题:4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 - 论述题: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 案例分析题:1 小题,每小题30 分,共30 分 参考书目1.《新闻采访与写作》(第2 版),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 2.《新闻编辑学》(第4 版),蔡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年。 3.《传播学教程》(第2 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4.《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 版),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5.《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 版),程曼丽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年。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传播的表层分析communication最普遍的解释,是把信息、意见、经验、态度,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由第一层意思的延伸意义,产生出了第二层意义交通,指车、船、飞机等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科技发明。相当于今天的大众媒介,即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等,代表了新的科技发明。传播学对传播意义的界定1 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共享说)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影响说)3.强调传播是交流的互动过程(互动说)“共享”说就是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有的过程。(亚历山大·戈德,1959)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宣韦伯,1971)传播乃是建立共同性,也就是设法共同享有一则消息、一个观念,或者一种态度。 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指研究传播过程、性质、效果的公式。卡尔·多伊奇1966年在《政府的神经》一书中曾论述过在社会科学中模式的主要优点。首先是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很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形象。在这一方面,模式能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的图景。其次是模式具有解释的功能,它能用间接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直线模式Who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斯维尔在1948年提出。 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传播媒介的界定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2.传播媒介的类型体语、口头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网络)多媒体媒介从媒介变迁的角度看,人类的传播 第一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口头媒介;非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史前的洞穴绘画等非语言的媒介形式已经为早期广播做下奠基,人类逐渐形成口语表达的逻辑能力和概念以及传播的技能。最终,口头语言给人类提供了一种将他们搜集到的知识、经验、信仰和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文字的产生更是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也有了可以追寻的有关体育活动的文字记载。文字弥补了口语媒介在的失效性和短暂性,使信息和人类创造的文明在空间上传之广远和时间上传之久远。在文字发明之后,人们在用它记录各种事项以免遗忘的同时,把一些重大的消息写下来,递送到遥远的地方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后来,随着书法和阅读技艺的传播,便产生了一种以文字传递的载体,通称为手抄新闻或书写新闻,现知最早、最著名的手抄新闻就是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第二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印刷媒介;无线电媒介;通讯社1450年,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法,是语言和文字之后第三块里程碑,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印刷技术在德国诞生后不到半个世纪,就几乎传遍西方世界,15世纪下半叶,印刷的新闻传单流行,16世纪后,印刷的小册子和新闻书出现,信息容量大增,逐渐趋于定期发行,17世纪,显现比较完整的形态,历史半个世纪的英国清教徒革命,直接刺激了报业的发展,报刊数量激增,影响扩大,逐渐从原始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从19世纪开始,新闻传播进入迅速发展与空前繁荣的时期,新闻传播在19世纪有过三次大飞跃:第一次是商业报刊和杂志出现,第二次是无线电技术的诞生,第三是通讯社的产生。 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无线电广播;电视; 数字(网络)多媒体媒介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已将网络定义为报刊、广播与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计算机的发明及其应用,导致网络的诞生和发展,而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又开辟当今网络传播的新纪元。1994年,安德森等人推出万维网,使网络最终进入不懂得专门技术的寻常人家,而且也使得文本文件格式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同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相比,万维网提供多媒体信息,在字符信息以外,还包括文本、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同时其超链接功能将不同地点的信息联系起来,打破时地空界限,真正实现资源统一,同是,为人们收看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的渠道。 人际传播媒介。这是人际传播中常用的媒介,如面对面交谈时借助的空气,非面对面传播时所用的书信、电话、电报等。
南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9考研真题试卷

南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9考研真题试卷

加q群698052715领取更多真题南开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答在此试题上无效!、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创办的(1),是世界上第一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党报,被列宁称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最卓越的机关报”。2.根据符号在信息传播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的不同,象征符可以分为示现型象征符、论述型象征符、(2)、(3)。3.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末,在“有限效果论”占主流的时期,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三个(一是(4)研究;二是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三是(5)研究。4.电视影像画面的造型元素主要有(6)、拍摄角度和摄影机的运动。5.一个完整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主要由节目源、(7)、电视广播卫星、卫星地面接收站、(8)等五个部分组成。6.在当今,世界上的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可分为三种,即商业广播电视体制、(9)广播电视体制和(10)广播电视体制。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符号互动论2.沉浸式
南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2年考研真题试卷

南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2年考研真题试卷

南开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媒介素养2.社会网络关系分析3.编营分离4.国际传播5.倒金字塔结构6.虛拟化场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网红经济的崛起给传媒业带来的影响。2.简述网络视听节目声音与画面的关系。3.简述第三人效果的内涵,以及产生第三人效果心理的原因。4.简述网络舆情的内涵。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根据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论述人内传播是如何运作的。2.试论述哪些因素导致符号的意义生产存在暖昧性。四、实务题(每题20分,共40分)材料:诺依曼所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对意见气候的认知会影响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个人判断周围的意见气候主要有两个信息来源,一是所处的社会
南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1考研真题试卷

南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1考研真题试卷

2021年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440一、名词解释1、传播的偏向2、类社会关系3、结构化访问4、受众份额5、群体迷思6、公共传播二、简答1、媒介非控制类型2、传播效果四个阶段及其研究视角的转向3、媒介事件4、功能分析与文化批判关注焦点的不同三、论述1、人际传播中的每个人具有的多媒体特征是什么(媒介是人性的延伸)2、互联网赋权,个体于公共意见表达力量的强软变化四、实务题1、《报纸的x》如何理解媒介是人性的延伸2、特朗普说假新闻,大众媒体是否存在偏见,何种条件下公共舆论可能接近公正?

2024年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课真题预测

南开大学研究生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管理学部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l0分,共50分)1 对于管理旳概念,为什么不存在唯一旳定义,你对管理是如何理解旳?2 如何结识组织使命、愿景、战略间旳关系? 3 组织旳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理解组织构造旳内涵? 4 按照不同原则对控制进行旳不同分类,各自有什么样旳长处与局限性? 5 组织创新过程旳模式有哪几种?创新活动有无内在旳规律可以遵循?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有人觉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井然有序旳层级关系;经理人看待员下,就犹如一台机器旳设计者看待齿轮和螺丝钉。你批准上述观点吗?此外,何谓领导力?其与领导者权力,领导艺术、领导措施或技能间一种什么关系?2,许多公司盼望组织具有弹性、灵活、敏感、竞争力强、创新性及奉行顾客至上等特色,但为什么现实世界中会存在许多高度自我防卫、构造僵化、反映迟钝、缺少效率、不易创新及忽视内外部顾客需求旳组织呢?是何因素形成这种现象?请阐明你旳见解。微观经济学部分(
南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7考研真题试卷

南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7考研真题试卷

一、填空题(20分)略二、名词解释(20分)1.瞿秋白2.信息环境3.诽谤和侮辱4.《读者文摘》5.新闻选择中的“把关人”模式三、简答题(40分)1.简述黄远生”四能”说2.简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贡献3.简述拉斯韦尔和赖特的传媒能力4.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四、论述题(40分)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2.新媒体环境下对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的影响五、综述题(30分)当今青少年网络依赖的表现形式、成因和你对此的看法
南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考研真题试卷

南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考研真题试卷

2020年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440一、名词解释1、脏数据2、镜中我3、电子乌托邦4、场域5、塔西陀陷阱二、简答题1、网络新闻的变化和影响2、不要看讯息怎么影响受众,要看受众怎么处理讯息,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论述新媒体环境谣言的特征与传播情景的意义三、材料分析题1、从策略层面说vlog新闻特征2、讲述传统媒体为打造两个與论场付出的实践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南开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023年考研真题试卷

精品
PDF71.5KB 2
1/2
展开阅读剩余1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