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相关资料
4.0万次浏览
7939人收藏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死因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及时精确地发现诊疗不明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订本制度。 1、全部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死因信息责任报告人。 2、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涉及达成医院时已经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疗并逐项认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因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重要辅助检查成果及诊治通过统计在《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统计栏内。 3、在家中或其它场合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根据死者生前的病史、体征或医学诊疗,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医学死亡证明书》报至乡镇卫生院。 4、医院死因监测管理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刻向报告人进行核算、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算,采集病史。

2024年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3篇)

2024 年 死因 登记 报告 管理 工作 制度 一 、 背景 与 目的 死因 登记 报告 管理 作为 保障 社会 公众 健康 与 生命 安全 的 关键 环节 , 对于 实时 掌握 死因 动态 、 有效 防控 疾病 传播 具有 不 可 估量 的 价值 。 为 进一步 优化 并 规范 死因 登记 报告 管理 机制 , 特 制定 本 工作 制度 , 旨在 提升 报告 的 时效 性 、 准确 性 与 可靠 性 , 全面 护航 公众 健康 与 生命 安全 。 二 、 法律 法规 基础 本 工作 制度 的 制定 与 实施 , 严格 遵循 以下 法律 法规 及 相关 规定 : 1 .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传染 病 防治 法 》 2 . 《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人口 与 计划 生育 法 》 3 . 《 预防 传染 病 法 》 4 . 各级 卫生 计生 部门 及 死因 登记 机构 颁布 的 工作 规范 与 指引 三 、 适用 范围 本 制度 广泛 适用 于 全国 各级 卫生 计生 部门 及其 从业 人员 , 同时 涵盖 与 死因 登记 报告 管理 紧密 相关 的 各类 卫生 机构 、 公安 机关 及 殡葬 管理 部门 等 。 四 、 工作 内容 与 流程 1 . 死因 登记 报告 管理 流程 ( 1 ) 一旦 死亡 事件 发生 , 当地 卫生 计生 部门 需 立即 组织 专业 人员 赶赴 现场 , 进行 核实 并 编制 死因 登记 报告 。 ( 2 ) 现场 核实 人员 应 迅速 响应 , 深入 调查 死亡 原因 , 收集 病历 、 尸检 报告 等 关键 资料 , 并 准确 填写 死因 登记 报告 。 ( 3 ) 报告 完成 后 , 需 提交 至 指定 死因 登记 机构 , 由 专业 人员 实施 严格 的 审核 与 复核 流程 , 随后 将 审核 结果 反馈 至 核实 人员 。 ( 4 ) 通过 审核 的 报告 将 被 妥善 归档 保存 , 并 及时 向 相关 部门 通报 与 报送 , 以 确保 信息 的 有效 传递 与 利用 。 2 . 死因 登记 报告 管理 工作 内容 ( 1 ) 构建 并 维护 死因 登记 报告 数据 库 , 确保 数据 的 准确 无误 与 完整 全面 。 第 1 页 共 6 页 ( 2 ) 加强 对 从业 人员 的 专业 培训 与 能力 提升 , 打造 高 素质 的 工作 团队 。 ( 3 ) 深化 对 死因 登记 报告 数据 的 分析 与 研究 , 及时 发现 并 预警 潜在 的 健康 风险 与 疾病 传播 趋势 。 ( 4 ) 建立 健全 信息 共享 机制 , 促进 跨 部门 间 的 数据 流通 与 协作 。 ( 5 ) 强化 对 工作 质量 的 监督 与 评估 , 通过 定期 检查 与 绩效 评估 推动 工作 持续 改进 。 五 、 职责 与 权限 1 . 卫生 计生 部门 承担 死因 登记 报告 管理 工作 的 组织 、 协调 与 监督 职责 。 2 . 死因 登记 机构 负责 审核 核实 人员 提交 的 报告 , 并 及时 反馈 审核 结果 。 3 . 核实 人员 负责 现场 调查 与 报告 编制 工作 。 4 . 相关 部门 应 积极 配合 卫生 计生 部门 的 工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 报告 管理 制度 ( 制度 一 ) 一 、 死亡 报告 应 在 病人 死亡 后 由 当班 医师 完毕 , 并 由 当天 参加 救治 的 主治 医师 或 副 主任 医师 复核 后 签字 。 二 、 病人 死亡 后 要 开具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一 式 四联 , 第 一 联 存 于 病历 或 门诊 留 观 病历 中 ; 第 二 联 计算机 录入 后 报送 市 疾病 控 制 中心 ; 第 三 联 为 户籍 管理 部门 注销 户口 凭据 ; 第 四 联 为 殡葬 火化 凭据 。 三 、 科室 出具 的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应 按照 规范 规定 填写 , 笔 迹 工整 , 易于 识别 , 项目 填写 完整 、 对 的 , 死亡 者 的 性别 、 出生 日 期 和 死亡 日期 、 重要 致死 因素 ( 不明 因素 死亡 的 应 填写 重要 病史 和 症状 体征 ) 、 诊疗 根据 等 。 四 、 医务 科 每天 由 专人 负责 收集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并 对 其 进 行 审核 、 登记 、 编码 、 盖章 、 上报 ; 对 报告 中 存在 的 问题 ( 项目 填 写 不 清 或 不 完整 、 死因 填写 不 规范 或 存在 逻辑 错误 等 ) 应 及时 向 诊 治 医生 进行 核对 并 予以 纠正 ; 五 、 专职 人员 必须 于 7 日 内 完毕 死亡 网络 直报 , 每 月 10 日 前 将 上月 填写 的 《 死亡 医学 证明 》 第 二 联 送 往 银川 市 疾病 控制 中心 ; 六 、 凡 在 医院 发生 的 死亡 个案 ( 涉及 达成 医院 时 已 死亡 , 院 前 急救 过程 中 死亡 、 院内 诊疗 过程 中 死亡 ) 均 应 由 诊治 医生 做出 诊疗 并 逐 项 认真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七 、 死亡 因素 不明 者 必须 将 死亡 者 既往 疾病 名称 、 发病 时间 、 生前 的 症状 、 体征 、 重要 的 辅助 检查 成果 及 诊治 通过 、 诊疗 单位 、 诊疗 根据 、 以及 有关 慢性 病史 的 一 系列 状况 统计 在 《 死亡 医学 证 明 》 第 二 联 的 调查 统计 栏 内 ; 八 、 如果 是 呼吸 道 不明 因素 死亡 病例 , 必须 在 调查 统计 栏 内 注 明 体温 与否 超出 38 ℃ , 与否 有 咳嗽 、 呼吸 困难 、 抗生素 治疗 无效 及 肺炎 或 SARS 的 影像 学 特性 , 以及 白细胞 与否 正常 等 状况 。 九 、 新生 儿 死亡 , 涉及 活 产 随即 死亡 的 应 由 最后 的 诊治 医生 填 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十 、 非 正常 死亡 或 不 能 拟定 与否 属于 正常 死亡 者 , 需 经 公安 部 门 鉴定 死亡 性质 , 并 出具 《 法医 鉴定 书 》 后 , 由 经 治 医生 根据 《 法 医 鉴定 书 》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十一 、 《 死亡 医学 证明 》 的 填写 必须 使用 黑色 或 蓝黑 色 钢笔 ,
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

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

全国 死因 登记 信息 网络 报告 - - - - - 工作 规范 ( 试行 )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内容 一 、 背景 二 、 死因 登记 信息 网络 报告 及 工作 管理 1 . 死因 登记 信息 报告 和 管理 2 . 组织 机构 及其 职责 3 . 信息 的 分析 与 利用 4 . 考核 与 评估 5 . 制度 保障 三 、 死因 登记 信息 系统 管理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一 、 背景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目前 , 全国 93 % 县级 以上 医疗 卫生 机构 和 66 % 的 乡 卫生 院 通过 网络 直报 系统 直接 报告 疫情 和 突发 公共 卫生 事件 。 死因 网络 报告 覆盖 了 近 80 % 的 县区 , 信息 报告 和 审核 更加 便捷 , 超过 75 % 的 死亡 病例 在 1 周 内 得到 报告 , 75 % 多 的 死亡 病例 在 上报 后 1 天 内 完成 审核 。 为了 进一步 规范 和 完善 死因 登记 报告 信息 管理 , 统一 信息 管理 平台 , 获得 及时 、 统一 、 准确 的 死亡 登记 信息 编制 了 本 规范 。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二 、 死因 登记 信息 网络 报告 及 工作 管理 1 . 死因 登记 信息 报告 和 管理 2 . 组织 机构 及其 职责 3 . 信息 的 分析 与 利用 4 . 考核 与 评估 5 . 制度 保障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1 、 死因 登记 信息 报告 和 管理 信息 收集 网络 报告 信息 管理 资料 的 保存 与 管理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信息 收集 4 . 报告 内容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一般 项目 致死 的 主要 疾病 诊断 其他 项目 5 岁 以下 儿童 死因 登记 报告 副卡 孕 产妇 死因 登记 报告 副卡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各 联 流向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各 联 流向 第 二 联 由 出证 单位 寄 送 县 ( 区 ) 第 一 联 出证 单位 保存 , 第 四 联 为 殡葬 火化 凭据 第 三 联 为 户籍 管理 部门 疾控 中心 , 内容 与 第 一 联同 , 用于 网络 报告 注销 户口 凭据 可 进行 网络 代 报 出证 单位 保存 县 ( 区 ) 疾控 中心 保存 户籍 管理 部门 保存 殡葬 管理 部门 保存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网络 报告 1 . 死因 信息 报告 方式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及 副卡 通过 《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信息 系统 》 平台 上 的 《 全国 死因 登记 报告 信息 系统 》 进行 网络 直报 。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网络 报告 2 . 报告 程序 、 时限 县 及 县级 以上 医疗 机构 由 病案 室 或 防 保科 在 7 天 内 完成 对 卡片 的 审核 和 网络 报告 。 ( 将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死因 链 、 调查 记录 等 原始 信息 如实 录入

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人口 死亡 信息 登记 报告 管理 制度 一 、 概述 人口 死亡 信息 登记 报告 管理 制度 是 我国 卫生 健康 领域 的 重要 制度 之 一 , 对于 掌握 全国 人口 死亡 情况 , 制定 公共 卫生 政策 , 提高 医疗 卫 生 服务 质量 , 预防 和 控制 疾病 等 具有 重要 意义 。 该 制度 要求 各级 医 疗 卫生 机构 及时 、 准确 地 对 人口 死亡 信息 进行 登记 报告 , 以 保障 公 众 的 健康 权益 。 二 、 主要 内容 1 、 登记 报告 的 对象 : 包括 境内 所有 死亡 人口 , 无论 其 年龄 、 性别 、 职业 、 种族 、 地域 等 。 2 、 登记 报告 的 内容 : 包括 死亡 人口 的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住址 、 死 亡 原因 、 死亡 时间 等 信息 。 3 、 登记 报告 的 程序 : 医疗 卫生 机构 应 及时 对 死亡 信息 进行 登记 , 并 通过 国家 卫生 健康 委员 会 的 死亡 信息 报告 系统 进行 上报 。 4 、 登记 报告 的 时限 : 一般 情况 下 , 医疗 卫生 机构 应 在 死亡 发生 后 24 小时 内 完成 登记 报告 。 5 、 违规 行为 的 处理 : 对于 不 按 规定 登记 报告 的 医疗 卫生 机构 , 将 视 情节 轻重 予以 处理 , 包括 责令 改正 、 通报 批评 、 罚款 等 。 三 、 意义 与 作用 1 、 掌握 人口 死亡 情况 : 通过 人口 死亡 信息 登记 报告 管理 制度 , 国家 可以 全面 掌握 全国 人口 死亡 情况 , 为 制定 公共 卫生 政策 提供 科学 依 据 。 2 、 提高 医疗 卫生 服务 质量 : 通过 对 死亡 信息 的 分析 , 医疗 卫生 机构 可以 发现 服务 中 的 不足 和 问题 , 进而 改进 服务 质量 。 3 、 预防 和 控制 疾病 : 通过 对 死亡 原因 的 分析 , 可以 及时 发现 并 控制 疾病 流行 , 降低 死亡 率 。 4 、 保障 公众 健康 权益 : 通过 人口 死亡 信息 登记 报告 管理 制度 , 公众 可以 更 好 地 了解 自身 的 健康 状况 和 相关 风险 , 从而 更 好 地 维护 自身 的 健康 权益 。 四 、 未来 发展 与 改进 随着 社会 的 发展 和 技术 的 进步 , 人口 死亡 信息 登记 报告 管理 制度 也 需要 不断 改进 和 完善 。 未来 可以 考虑 以下 几 个 方面 的 发展 : 1 、 加强 信息 化 程度 : 利用 现代 信息 技术 手段 , 提高 死亡 信息 登记 报 告 的 效率 和 准确 性 。 例如 , 推广 使用 电子 化 报告 系统 , 简化 报告 流 程 等 。 2 、 强化 数据 分析 和 利用 : 加强 对 死亡 数据 的 分析 和 利用 , 发现 其中 的 规律 和 趋势 , 为 政策 制定 提供 更 有 价值 的 支持 。 3 、 提升 公众 参与 度 :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 登记 报告 管理 制度 为 进一步 加强 疫情 监测 , 提高 疾病 监测 系统 的 预警 能力 , 及时 发现 诊断 不明 、 可能 死于 传染 病 的 病例 , 主动 采取 措施 控制 疫情 。 同时 了解 本 院 死亡 病例 的 死因 构成 , 分析 其 动态 变化 趋势 , 加强 对 可能 发生 的 疫情 等 新发 传染 病 和 不明 原因 疾病 的 防范 工作 , 特 制定 本 制度 。 1 、 在 医疗 过程 中 患者 死亡 后 , 须 填报 《 死亡 病例 报告 卡 》 , 对 死亡 案例 进行 死因 医学 诊断 并 由 诊治 医生 填报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2 、 医务 处 组织 有关 专家 对 死亡 病例 进行 实地 调查 核实 , 采集 病史 , 并 在 死亡 证明 书 上 加 盖 公章 。 3 、 诊治 医生 在 开具 死亡 证明 书 后 3 天 内 , 病案 室 应 完成 死因 编码 工作 。 4 、 网络 直报 人员 在 开具 死亡 证明 书 后 7 天 内 完成 网络 直报 工作 。 在 进行 直报 时 要 认真 填写 基本 信息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业 、 发病 日期 、 诊断 日期 、 报告 日期 、 报告 单位 ; 死亡 信息 : 死亡 日期 、 死亡 原因 ( 直接 死因 、 根本 死因 、 与 传染 病 相关 的 死因 及 不明 死因 ) 。 对于 不明 原因 死亡 病例 , 要 在 《 医学 死亡 证明 书 》 背面 调查 记录 一 栏 填写 病人 症状 、 体征 。 5 、 病案 室 做好 原始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的 保存 与 管理 , 协助 县级 疾病 预防 控制 机构 开展 相关 调查 工作 。 6 、 医务 处 要 定期 检查 各 科室 死亡 报告 情况 , 并 对 预防 保健 科 网络 直报 工作 进行 定期 督导 , 发现 问题 及时 解决 。 炭 山乡 卫生 院 2012 年 1 月 5 日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修)

人口 死亡 信息 登记 报告 管理 制度 一 、 意义 通过 人口 死亡 信息 登记 管理 系统 所 获得 的 死因 资料 是 公共 卫生 的 基础 资料 , 连续 稳定 的 死因 报告 能够 客观 估计 卫生 需求 , 评估 人群 健康 状况 的 变化 。 死因 数据 是 公共 卫生 信息 的 最 重要 和 最 基本 的 信息 之一 。 签发 的 《 居民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是 从事 人口 统计 、 生命 统计 等 有关 工作 的 基 本 信息 来源 , 是 判定 死者 死亡 性质 的 基本 法律 依据 。 二 、 组织 管理 各级 医疗 机构 都 应有 主要 领导 分管 该 项 工作 , 并 指定 科室 、 配备 必要 的 设备 及 网络 , 并 有 专 ( 兼 ) 职 统计 人员 1 - 2 名 进行 网络 报告 工作 。 每年 定期 或 不 定期 对 辖区 内 的 医疗 机构 报告 质量 进行 督导 检查 及 评估 。 反馈 其 存在 的 问题 , 对 相关 人员 进行 有 关 知识 的 培训 。 三 、 人口 死亡 信息 收集 1 、 报告 对象 在 中国 大陆 死亡 的 大陆 居民 、 台 港澳 居民 和 外国 人 ( 含 死亡 的 新生 儿 ) 。 2 、 报告 单位 和 报告 人 报告 单位 : 负责 接诊 或 死亡 调查 的 医疗 机构 ( 包括 急救 中心 和 急救 站 ) 。 报告 人 : 负责 救治 的 执业 医师 或 负责 死亡 调查 的 执业 ( 助理 ) 医师 。 3 、 死亡 个案 的 填报 1 ⑴ 医疗 卫生 机构 死亡 个案 在 医疗 卫生 机构 或 来 院 途中 死亡 ( 含 出诊 医生 到 现场 已 死亡 ) , 由 负责 诊治 的 医 生 作出 诊断 并 逐 项 认真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不明 原因 肺炎 或 死因 不明 者 必须 将 死者 生前 的 症状 、 体征 、 主要 的 辅助 检查 结果 及 诊治 经过 记录 在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上 的 调查 记录 栏 内 。 ⑵ 家庭 、 养老 服务 机构 或 其他 场所 正常 死亡 个案 在 家中 、 养老 服务 机构 或 其他 场所 死亡 者 , 由 所在 地 的 村医 ( 社区 医生 ) , 将 死亡 信息 定期 报告 至 乡镇 卫生 院 ( 社区 卫生 服务 中心 ) , 乡镇 卫生 院 ( 社区 卫生 服务 中心 ) 的 防保 医生 , 根据 死者 家属 或 其他 知情 人 提供 的 死者 身份 证 、 户口 本 及 生前 病史 、 体 征 或 医学 诊断 , 对 其 死因 进行 推断 ,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及 调查 记录 。 ⑶ 涉 法 死亡 个案 未经 救治 的 院 外 死亡 , 医疗 卫生 机构 不 能 确定 是否 属于 正常 死亡 者 , 需 经 公安 司法 部门 判定 死亡 性质 公安 司法 部门 判定 为 正常 死亡 者 , 由 负责 救治 或 调查 的 执业 ( 助理 ) 医师 签发 《 死亡 证 》 。

医疗机构死亡报告登记管理制度

专人负责本院内的死因监测工作。 院内死因上报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详实登记制度。 按照统一格式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漏项或错项。死亡原因用中文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填写。如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生前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治经过以及相关慢性病史。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死亡证医学明书》内容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 医院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疹疗过程中死亡),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与填报医生进行核实。错误卡片由填报医生进行订正。 网络报告人员在7天内(从填报之日起)完成网络报告工作。网络填报时,需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编码。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按昭《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网报人员在报卡次日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浏览,发现未通过审核的卡片,根据反馈的具体审核意见,与填报医生进行核实、订正网报数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填报医生进行订正。 网报人员每月对网报数据与纸质卡片数据一致性的审查工作,如发生报告死亡病例死因诊断变更或填卡、编码错误,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网报人员每周对网报数据进行一次查重,及时删除本院所报重卡,并做好删除、查重记录。 每月月初下载本单位所报案数据,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保存。

(完整)人口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人口 死亡 信息 报告 管理 制度 为 进一步 规范 和 完善 死因 登记 报告 信息 管理 , 获得 及时 、 准确 的 死亡 登记 信息 , 依据 《 全国 死因 登记 信息 报告 工作 规范 ( 试行 特 制定 中原 区 死因 登记 报告 管理 制度 。 一 、 专人 负责 本 院内 的 死因 监测 工作 。 二 、 院内 死因 上报 实行 分级 负责 , 责任 到 人 , 详实 登记 制度 。 三 、 按照 统一 格式 用 黑色 或 蓝黑 色 钢笔 逐 项 认真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做到 字迹 清楚 、 内容 准确 、 不 漏 项 或 错 项 。 死亡 原因 用 中文 医学 专业 疾病 名称 填写 。 如 不明 原因 肺炎 或 死因 不明 者 , 必须 填写 调查 记录 , 内容 包括 死者 生前 症状 、 体征 、 主要 的 辅助 检查 结果 、 诊治 经过 以及 相关 慢性 病史 。 凡 填报 意外 损伤 、 中毒 死亡 , 死亡 证明 书 上 应 进一步 报告 意外 事故 的 外部 原因 。 《 死亡 证 医学 明 书 》 内容 涂改 , 必须 有 医生 签名 。 四 、 医院 死亡 个案 ( 包括 到达 医院 时 已 死亡 , 院 前 急救 过程 中 死亡 、 院内 疹 疗 过程 中 死亡 ) , 由 诊治 医生 作出 诊断 , 并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五 、 专人 每天 收集 本 院内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并 对 收到 的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进行 错漏 项 、 逻辑 错误 等 检查 。 对 有 疑问 的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及时 与 填报 医生 进行 核实 。 错误 卡片 由 填报 医生 进行 订正 。 五 、 网络 报告 人员 在 天 内 ( 从 填报 之 日 起 ) 完成 网络 报告 工作 。 网络 填报 时 , 需 将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死因 链 、 调查 记录 等 原始 信息 如实 录入 , 并 进行 根本 死因 确定 编码 。 发现 不明 原因 死亡 病例 , 按 昭 《 卫生 部 办公 厅 关于 印发 全国 不明 原因 肺炎 病例 监测 实施 方案 ( 试行 ) 、 县 及 县 以上 医疗 机构 死亡 病例 监测 实施 方案 ( 试行 ) 的 通知 》 中 所 规定 的 报告 程序 和 要求 进行 报告 。 六 、 网 报 人员 在 报卡 次日 对 死因 登记 报告 信息 系统 进行 浏览 , 发现 未 通过 审核 的 卡片 , 根据 反馈 的 具体 审核 意见 , 与 填报 医生 进行 核实 、 订正 网 报 数据 。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由 填报 医生 进行 订正 。 七 、 网 报 人员 每 月 对 网 报 数据 与 纸质 卡片 数据 一致 性 的 审查 工作 , 如 发生 报告 死亡 病例 死因 诊断 变更 或 填 卡 、 编码 错误 , 及时 报告 疾病 预防 控制 机构 。 八 、 网 报 人员 每周 对 网 报 数据 进行 一次 查 重 , 及时 删除 本 院所 报 重卡 , 并 做好 删除 、 查 重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10篇

二 、 病人 死亡 后 要 开具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一 式 四联 , 第 一 联 存 于 病历 或 门诊 留 观 病历 中 ; 第 二 联 计算机 录入 后 报送 市 疾病 控制 中心 ; 第 三 联 为 户籍 管理 部门 注销 户口 凭据 ; 第 四 联 为 殡葬 火化 凭据 。 三 、 科室 出具 的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应 按照 规范 要求 填写 , 字迹 工整 , 易于 辨认 , 项目 填写 完整 、 正确 , 死亡 者 的 性别 、 出生 日期 和 死亡 日期 、 主要 致死 原因 ( 不明 原因 死亡 的 应 填写 主要 病史 和 症状 体征 ) 、 诊断 依据 等 。 四 、 医务 科 每天 由 专人 负责 收集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并 对 其 进行 审核 、 登记 、 编码 、 盖章 、 上报 ; 对 报告 中 存在 的 问题 ( 项目 填写 不 清 或 不 完整 、 死因 填写 不 规范 或 存在 逻辑 错误 等 ) 应 及时 向 诊治 医生 进行 核对 并 予以 纠正 ; 五 、 专职 人员 必须 于 7 日 内 完成 死亡 网络 直报 , 每 月 10 日 前 将 上月 填写 的 《 死亡 医学 证明 》 第 二 联 送 往 银川 市 疾病 控制 中心 ; 六 、 凡 在 医院 发生 的 死亡 个案 ( 包括 到达 医院 时 已 死亡 , 院 前 急救 过程 中 死亡 、 院内 诊疗 过程 中 死亡 ) 均 应 由 诊治 医生 做出 诊断 并 逐 项 认真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七 、 死亡 原因 不明 者 必须 将 死亡 者 既往 疾病 名称 、 发病 时间 、 生前 的 症状 、 体征 、 主要 的 辅助 检查 结果 及 诊治 经过 、 诊断 单位 、 诊断 依据 、 以及 相关 慢性 病史 的 一 系列 情况 记录 在 《 死亡 医学 证明 》 第 二 联 的 调查 记录 栏 内 ; 八 、 如果 是 呼吸 道 不明 原因 死亡 病例 , 必须 在 调查 记录 栏 内 注明 体温 是否 超过 38 , 是否 有 咳嗽 、 呼吸 困难 、 抗生素 治疗 无效 及 肺炎 或 SARS 的 影像 学 特征 , 以及 白细胞 是否 正常 等 情况 。 九 、 新生 儿 死亡 , 包括 活 产 随即 死亡 的 应 由 最后 的 诊治 医生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十 、 非 正常 死亡 或 不 能 确定 是否 属于 正常 死亡 者 , 需 经 公安 部门 判定 死亡 性质 , 并 出具 《 法医 鉴定 书 》 后 , 由 经 治 医生 根据 《 法医 鉴定 书 》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十一 、 《 死亡 医学 证明 》 的 填写 必须 使用 黑色 或 蓝黑 色 钢笔 , 不得 用 圆珠 笔 、 红笔 或 铅笔 书写 ; 要求 项目 齐全 、 内容 正确 、 字迹 清楚 、 不得 勾 划 涂改 , 并 逐 联 加 盖 医务 科 专用 印鉴 ; 无 医生 签字 、 医务 科 专用 印鉴 视 为 无效 ; 死亡 原因 填写 应用 专业 疾病 名称 , 并用 中文 书写 、 不得 用 英文 或 英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 登记 报告 管理 制 度 • 管理 制度 概述 • 死因 登记 流程 • 报告 撰写 规范 • 监督 检查 机制 • 培训 与 宣传 措施 • 持续 改进 计划 目 录 01 管理 制度 概述 目的 与 意义 准确 掌握 死亡 人口 信息 01 通过 死因 登记 报告 , 能够 及时 、 准确 地 掌握 死亡 人口 的 基本 信息 和 死因 分布 情况 , 为 制定 公共 卫生 政策 和 干预 措施 提供 重要 依据 。 评估 卫生 系统 绩效 02 死因 登记 报告 是 评估 一个 国家 或 地区 卫生 系统 绩效 的 重要 指标 之一 , 能 够 反映 卫生 系统 在 疾病 预防 、 治疗 和 康复 等 方面 的 效果 。 监测 传染 病 和 慢性 病 流行 趋势 03 通过 对 死因 数据 的 分析 , 可以 监测 传染 病 和 慢性 病 的 流行 趋势 , 及时 发 现 并 应对 潜在 的 公共 卫生 问题 。 适用 范围 及 对象 适用 范围 各级 各类 医疗 卫生 机构 、 疾病 预防 控 制 机构 、 妇幼 保健 机构 等 相关 单位 均 应 按照 本 制度 要求 进行 死因 登记 报告 。 对象 包括 在 医疗 卫生 机构 内 死亡 的 住院 患 者 、 急诊 留 观 室 死亡 患者 以及 在 家中 、 养老 服务 机构 、 其他 场所 正常 死亡 者 均 应 填报 死亡 报告 卡 。 管理 原则 与 要求 依法 管理 各级 卫生 行政 部门 应 依据 相关 法律 法规 和 本 制度 要求 , 加强 对 死因 登 记 报告 工作 的 监督 和 管理 , 确保 数据 的 真实 性 和 准确 性 。 责任 明确 各级 各类 医疗 卫生 机构 应 明确 死因 登记 报告 工作 的 责任 部门 和 责任 人 , 建立 健全 工作 制度 , 确保 工作 的 顺利 开展 。 信息 共享 各级 卫生 行政 部门 应 建立 死因 登记 报告 信息 共享 机制 , 加强 与 相关 部 门 的 信息 沟通 与 协作 , 提高 数据 利用 效率 。 保密 原则 在 死因 登记 报告 过程 中 , 应 严格 遵守 保密 原则 , 保护 患者 隐私 和 信息 安全 。 02 死因 登记 流程 登记 前 准备 工作 明确 登记 责任 部门 和 责任 人 指定 专门 的 部门 或 人员 负责 死因 登记 工作 , 确保 其 具备 相应 的 01 专业 知识 和 技能 。 制定 登记 工作 计划 根据 实际 情况 , 制定 详细 的 登记 工作 计划 , 包括 登记 时间 、 地 02 点 、 方式 等 。 准备 登记 工具 和 材料 03 准备 必要 的 登记 工具 和 材料 , 如 登记 表 、 笔 、 印章 等 , 确保 登 记 工作 的 顺利 进行 。 登记 信息 收集 与 整理 03 02 01 收集 死者 基本 信息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 制度 一 ) 一 、 死亡 报告 应 在 病人 死亡 后 由 当班 医师 完成 , 并 由 当天 参加 救治 的 主治 医师 或 副 主任 医师 复核 后 签字 。 二 、 病人 死亡 后 要 开具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一 式 四联 , 第 一 联 存 于 病历 或 门诊 留 观 病历 中 ; 第 二 联 计算机 录入 后 报送 市 疾病 控制 中心 ; 第 三 联 为 户籍 管理 部门 注销 户口 凭据 ; 第 四 联 为 殡葬 火化 凭据 。 三 、 科室 出具 的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应 按照 规范 要求 填写 , 字迹 工整 , 易于 辨认 , 项目 填写 完整 、 正确 , 死亡 者 的 性别 、 出生 日期 和 死亡 日期 、 主要 致死 原因 ( 不明 原因 死亡 的 应 填写 主要 病史 和 症状 体征 ) 、 诊断 依据 等 。 四 、 医务 科 每天 由 专人 负责 收集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并 对 其 进行 审核 、 登记 、 编码 、 盖章 、 上报 ; 对 报告 中 存在 的 问题 ( 项目 填写 不 清 或 不 完整 、 死因 填写 不 规范 或 存在 逻辑 错误 等 ) 应 及时 向 诊治 医生 进行 核对 并 予以 纠正 ; 五 、 专职 人员 必须 于 7 日 内 完成 死亡 网络 直报 , 每 月 10 日 前 将 上月 填写 的 《 死亡 医学 证明 》 第 二 联 送 往 银川 市 疾病 控制 中心 ; 六 、 凡 在 医院 发生 的 死亡 个案 ( 包括 到达 医院 时 已 死亡 , 院 前 急救 过程 中 死亡 、 院内 诊疗 过程 中 死亡 ) 均 应 由 诊治 医生 做出 诊断 并 逐 项 认真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七 、 死亡 原因 不明 者 必须 将 死亡 者 既往 疾病 名称 、 发病 时间 、 生前 的 症状 、 体征 、 主要 的 辅助 检查 结果 及 诊治 经过 、 诊断 单位 、 诊断 依据 、 以及 相关 慢性 病史 的 一 系列 情况 记录 在 《 死亡 医学 证明 》 第 二 联 的 调查 记录 栏 内 ; 八 、 如果 是 呼吸 道 不明 原因 死亡 病例 , 必须 在 调查 记录 栏 内 注明 体温 是否 超过 38 , 是否 有 咳嗽 、 呼吸 困难 、 抗生素 治疗 无效 及 肺炎 或 SARS 的 影像 学 特征 , 以及 白细胞 是否 正常 等 情况 。 九 、 新生 儿 死亡 , 包括 活 产 随即 死亡 的 应 由 最后 的 诊治 医生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十 、 非 正常 死亡 或 不 能 确定 是否 属于 正常 死亡 者 , 需 经 公安 部门 判定 死亡 性质 , 并 出具 《 法医 鉴定 书 》 后 , 由 经 治 医生 根据 《 法医 鉴定 书 》 填写 《 死亡 医学 证明 》 ; 十一 、 《 死亡 医学 证明 》 的 填写 必须 使用 黑色 或 蓝黑 色 钢笔 , 不得 用 圆珠 笔 、 红笔 或 铅笔 书写 ; 要求 项目 齐全 、 内容 正确 、 字迹 清楚 、 不得 勾 划 涂改 , 并 逐 联 加 盖 医务 科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一 、 总则 ( 一 ) 目的 为了 规范 公司 内 死亡 事件 的 报告 流程 , 确保 及时 、 准确 地 收集 和 传递 相关 信息 , 以便 采取 有效 的 应对 措施 , 特 制定 本 管理 制度 。 ( 二 ) 适用 范围 本 制度 适用 于 公司 内 发生 的 所有 导致 人员 死亡 的 事件 , 包括 但 不 限于 因 工作 事故 、 疾病 突发 、 意外 等 原因 造成 的 死亡 情况 。 ( 三 ) 基本 原则 1 . 及时 报告 原则 : 死亡 事件 发生 后 , 相关 人员 应 立即 报告 , 不得 延误 。 2 . 准确 报告 原则 : 报告 内容 应 真实 、 准确 、 完整 , 不得 隐瞒 或 虚报 。 3 . 规范 报告 原则 : 按照 规定 的 流程 和 格式 进行 报告 , 确保 信息 的 一致 性 和 规范 性 。 二 、 报告 责任 主体 ( 一 ) 现场 人员 1 . 事件 发生 时 , 在 现场 的 员工 、 承包 商 等 人员 为 第 一 报告 人 , 应 立即 向 本 部门 负责 人 报告 死亡 事件 的 发生 情况 。 2 . 报告 内容 包括 事件 发生 的 时间 、 地点 、 简要 经过 、 伤亡 情况 等 初步 信息 。 ( 二 ) 部门 负责 人 1 . 接到 现场 人员 报告 后 , 部门 负责 人 应 立即 核实 情况 , 并 在 [ X ] 分钟 内向 上 一级 主管 领导 报告 。 2 . 同时 , 组织 现场 保护 、 初步 调查 等 工作 , 配合 后续 的 调查 处理 工作 。 ( 三 ) 安全 管理 部门 1 . 安全 管理 部门 在 接到 报告 后 , 应 迅速 启动 应急 预案 , 组织 相关 人员 赶赴 现场 进行 救援 和 调查 。 2 . 负责 汇总 、 整理 死亡 事件 的 相关 信息 , 按照 规定 向 上级 主管 部门 、 政府 相关 部门 报告 , 并 跟踪 报告 的 反馈 情况 。 ( 四 ) 公司 高层 领导 1 . 公司 高层 领导 在 接到 报告 后 , 应 全面 了解 事件 情况 , 做出 决策 和 部署 , 协调 各 部门 开展 救援 、 调查 、 善后 等 工作 。 2 . 及时 向 上级 主管 部门 、 政府 相关 部门 汇报 事件 处理 进展 情况 , 接受 指导 和 监督 。 三 、 报告 流程 ( 一 ) 初步 报告 1 . 现场 人员 发现 死亡 事件 后 , 应 立即 拨打 公司 内部 应急 电话 ( [ 电话 号码 ] ) 或 通过 其他 快捷 方式 向 本 部门 负责 人 报告 。 报告 内容 应 简洁 明了 , 包括 事件 发生 的 大致 情况 。 2 . 部门 负责 人 接到 报告 后 , 按照 以下 内容 要求 进行 初步 报告 : 报告 人 姓名 及 部门 ; 事件 发生 时间 ( 精确 到 分钟 ) ; 事件 发生 地点 ( 详细 地址 ) ; 死亡 人员 基本 情况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所属 部门 或 单位 等 ) ; 事件 简要 经过 及 初步 伤亡 情况 ; 已 采取 的 初步 措施 。 3 . 部门 负责 人 将 初步 报告 在 [ X ] 分钟 内 以 电话 、

2025年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合集5篇

2.医生按规范填写死亡证明,填写好后加盖诊断证明章。 3.填写好的死亡证明2曰内交給直报人员,直报人员进行审查7曰内上报疾控中心,上报完成后了封存在办公室长期留存。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编号、发放、回收管理制度我院死亡证明每年用量较少,根据实际状况,我院的死亡证明的编号有办公室、直报人员统一编号,发放责由填写医生2、3、4联发放給死亡家眷。三、证明书填写要求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逐项认真填写,字迹要清晰,不能涂改,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填写。不能錯项或漏项。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不能用英文或者英文缩写四、死因编码、直报要求1.医疗机构因指定有关专业人员负责死亡病人的死因编码工作2.死亡病例编码(报告)负责人在接到医生填写的死亡医第1页共2页学证明书后,应在7天内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死亡病例编码3.各级医疗机构应在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不具有网络直报的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填写完整

新版死亡报告管理规范

新版 死亡 报告 管理 规范 政策 背景 “ 国家 三 部委 发文 ” “ 国家 死亡 报告 管理 规范 ” “ 北京 市 三 局 发文 ” “ 北京 市 死亡 报告 管理 规范 ( 讨论 稿 ) ” 原 “ 丰台 区 死亡 报告 管理 规范 ” ( 丰卫发 2013 年 114 号 ) : 停止 使用 《 死亡 证 》 的 签发 和 补发 《 死亡 证 》 的 填写 主要 内容 《 死亡 证 》 的 使用 《 死亡 证 》 的 报告 《 死亡 证 》 的 发放 和 管理 《 死亡 证 》 的 签发 和 补发 《 死亡 证 》 的 签发 6 月 16 日 起 启用 新版 《 北京 市 死亡 医学 证明 ( 推断 ) 书 》 。 区别 : 1 . 主要 填 加 了 编号 2 . 一 联 增加 了 病案 号 3 . 有效 身份 证件 增加 了 “ 无 ” 选项 4 . 二 三 四联 常住 地址 改 为 户籍 地址 。 《 死亡 证 》 的 签发 原则 1 . 医疗 机构 内 死亡 : 医疗 机构 填写 。 ( 对于 家属 不 领取 《 死亡 证 》 者 , 暂时 根据 死者 病例 , 只 开具 《 死亡 证 》 第 一 联 , 并网 报 , 在 调查 记录 注明 “ 无人 领取 1 . 2 . 在家 死亡 : 社区 卫生 服务 中心 或 乡镇 级 卫生 院 填写 。 ! 社区 服务 站 及 村 卫生 所 不再 具有 开具 死亡 证明 书 资格 。 ( 除外 网 报 医疗 机构 ) , 120 或 999 到场 : 由 120 或 999 填写 。 3 . 未经 救治 非 正常 死亡 : 公安 填写 《 死亡 证 的 签发 》 - - 家中 及 其它 场所 1 . 死于 家中 、 养老 机构 、 其他 场所 的 正常 死亡 者 , 由 死亡 所在 地 社区 卫生 服务 中心 ( 乡镇 卫生 院 ) 负责 调查 的 执业 ( 助理 ) 医师 根据 死亡 申报 材料 填写 《 死亡 证 》 , 村委 会 证明 及 相关 材料 复印 件 应 与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第 一 联 应 长期 保存 。 死亡 申报 材料 应 包括 : 证明 申请 人 为 死者 直系 亲属 的 材料 ( 户口 本 、 单位 、 居委会 等 证明 ) 。 居委会 ( 原 单位 ) 或 村委 会 证明 , 必须 注明 死者 基本 情况 、 死亡 地点 、 死亡 时间 、 死亡 原因 、 开具 证明 的 用途 等 。 见 模板 申请 人 和 死者 的 身份 证明 原件 和 复印 件 ; 死者 死因 的 证明 材料 ( 病历 或 相关 就诊 记录 ) 注 : 1 。 开具 《 死亡 证 》 时 , 应 先 查询 本 辖区 数据 库 , 确认 未 开具 《 死亡 证 》 , 2 . 将 死者 家属 提供 的 死者 生前 病史 和 医学 诊断 等 相关 信息 填写 在 《 死亡 调查 记录 》 内 , 并 由 家属 签字 确认 。 模板 居委会 ( 村委 会 ) 证明 姓名 : * * * , 男 ( 女 ) , 身份 证 号 : * * * * * * * * * * * * * * * * * * , 于 * 年 * 月 * 日 , 死于 * 社区 ( 村 ) * 门牌 号 , 死亡 原因 为 * * * * 。 * * * 与 死者 为 * * * 关系 , 申请 开

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篇 一 : 辽宁 省 人口 死亡 信息 报告 细则 辽宁 省 人口 死亡 信息 报告 实施 细则 本 细则 要求 县 及 县 以上 医疗 机构 认真 执行 人口 死亡 信息 登记 管理 规范 与 相关 方案 , 建立 健全 本 单位 人口 死亡 登记 信息 管理 制度 ; 及时 、 准确 、 完整 地 填写 《 死亡 证 》 , 指定 专门 的 部门 或 人员 审核 并 按 程序 完成 网络 上报 ; 做好 《 死亡 证 》 的 日常 管理 与 原始 凭证 保存 , 参加 疾病 预防 控制 机构 召开 的 例会 和 培训 , 不断 提高 自身 业务 素质 , 协助 疾病 预防 控制 与 妇幼 保健 机构 开展 人口 死亡 登记 信息 的 质量 控制 和 相关 调查 。 ( 一 ) 签发 对象 发生 在 辖区 内 的 所有 死亡 个案 均 为 死因 登记 报告 的 对象 , 包括 在 辖区 内 死亡 的 户籍 和 非 户籍 中国 居民 , 以及 港 、 澳 、 台 同胞 和 外籍 公民 。 ( 二 ) 责任 单位 及 责任 人 1 责任 单位 : 负责 接诊 或 死亡 调查 的 医疗 卫生 机构 ( 包括 急救 中心 和 急救 站 ) 。 责任 人 : ( 1 ) 各级 各类 医疗 卫生 机构 医务 人员 均 为 死亡 信息 的 报告 人 。 ( 2 ) 负责 救治 的 执业 医师 或 负责 死亡 调查 的 执业 ( 助理 ) 医师 方可 填报 《 死亡 证 》 。 ( 三 ) 死亡 个案 的 填报 1 、 医疗 卫生 机构 或 来 院 途中 死亡 ( 1 ) 凡 在 各级 各类 医疗 机构 或 来 院 途中 发生 的 死亡 个案 ( 包括 出诊 医生 到 现场 已 死亡 、 到达 医院 时 已 死亡 、 院 前 急救 过程 中 死亡 、 院内 诊疗 过程 中 死亡 ) 均 应 由 诊治 医生 做出 诊断 并 逐 项 认真 填写 《 死亡 证 》 。 死亡 原因 不明 者 必须 将 死亡 者 生前 的 症状 、 体征 、 主要 的 辅助 检查 结果 、 既往 史 及 诊治 经过 等 记录 在 《 死亡 证 》 第 一 联 的 调查 记录 栏 内 , 并 由 家属 或 知情 人 签字 。 ( 2 ) 新生 儿 死亡 , 包括 活 产 随即 死亡 的 应 由 诊治 医生 或 接生 员 ( 助产 士 ) 填写 《 死亡 证 》 。 2 、 家庭 或 其他 场所 死亡 个案 ( 1 ) 正常 死亡 个案 在 家中 、 养老 服务 机构 、 其他 场所 等 死亡 者 , 由 现 住址 所在 地 的 社区 卫生 服务 机构 或 乡镇 ( 街道 ) 卫生 院 的 医生 , 根据 死者 家属 或 其他 知情 人 提供 的 死者 身份 证明 、 社区 / 村 委员 会 证明 材料 、 死者 生前 病史 、 体征 和 / 或 医学 诊断 等 死亡 申报 2 材料 , 做出 正常 死亡 和 非 正常 死亡 判断 。 对于 正常 死亡 者 , 应对 其 死因 进行 推断 , 填写 《 死亡 证 》 , 同时 必须 填写 死亡 调查 记录 ( 记录 内容 包括 致死 疾病 的 全称 、 诊断 单位 、 时间 、 依据 等 ) , 并 由 家属 签名 。 对于

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摸

全国 死因 登记 信息 网络 报告 工作 规范 ( 试行 ) 与 质量 控制 王黎君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信息 中心 编辑 ppt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第 一 部分 全国 死因 登记 信息 网络 报告 工作 规范 ( 试行 ) 编辑 ppt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内容 一 、 背景 二 、 死因 登记 信息 网络 报告 及 工作 管理 死因 登记 信息 报告 和 管理 死因 登记 信息 报告 和 管理 1 . 1 . 组织 机构 及其 职责 组织 机构 及其 职责 2 . 2 . 信息 的 分析 与 利用 信息 的 分析 与 利用 3 . 3 . 考核 与 评估 考核 与 评估 4 . 4 . 制度 保障 制度 保障 5 . 5 . 编辑 ppt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一 、 背景 编辑 ppt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目前 , 全国 93 % 县级 以上 医疗 卫生 机构 和 66 % 的 乡 卫生 院 通过 网络 直报 系统 直接 报告 疫情 和 突发 公共 卫生 事件 。 死因 网络 报告 覆盖 了 近 80 % 的 县区 , 信息 报告 和 审核 更加 便捷 , 超过 75 % 的 死亡 病例 在 1 周 内 得到 报告 , 75 % 多 的 死亡 病例 在 上报 后 1 天 内 完成 审核 。 为了 进一步 规范 和 完善 死因 登记 报告 信息 管理 , 统一 信息 管理 平台 , 获得 及时 、 统一 、 准确 的 死亡 登记 信息 编制 了 本 规范 。 编辑 ppt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二 、 死因 登记 信息 网络 报告 及 工作 管理 to 死因 登记 信息 报告 和 管理 死因 登记 信息 报告 和 管理 1 . 1 . 组织 机构 及其 职责 组织 机构 及其 职责 toto 2 . 2 . 信息 的 分析 与 利用 信息 的 分析 与 利用 toto 3 . 3 . 考核 与 评估 考核 与 评估 toto 4 . 4 . 制度 保障 制度 保障 toto 5 . 5 . 编辑 ppt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1 、 死因 登记 信息 报告 和 管理 信息 收集 网络 报告 信息 管理 资料 的 保存 与 管理 编辑 ppt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信息 收集 1 . 报告 对象 发生 在 辖区 内 的 所有 死亡 个案 均 为 死因 登记 报告 的 对象 , 包括 在 辖区 内 死亡 的 户籍 和 非 户籍 中国 居民 , 以及 港 、 澳 、 台 同胞 和 外籍 公民 。 2 . 报告 单位 和 报告 人 ( 1 ) 报告 单位 : 各级 医疗 卫生 机构 均 为 死因 信息 报告 的 责任 单位 。 ( 2 ) 报告 人 : 1 ) 各级 各类 医疗 卫生 机构 医务 人员 均 为 死亡 信息 的 报告 人 。 2 ) 具有 执业 医师 资格 的 医疗 卫生 人员 方可 填报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 。 编辑 ppt 中国 疾病 预防 控制 中心 信息 收集 3 . 死亡 个案 的 填报 医疗 卫生 机构 死亡 个案 各级 各类 医疗 机构 由 诊治 医生 作出 诊断 并 逐 项 认真 填写 各级 各类 医疗 机构 由 诊治 医生 作出 诊断 并 逐 项 认真 填写 《 《 死亡 医学 证明 书 死亡

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规范PPT课件

河南省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豫卫疾控[2008]21号河南省卫生厅关于下发《河南省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的通知.2内容一、背景二、使用范围三、依据四、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及工作管理1.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和管理2.组织机构及其职责3.信息的分析与利用4.考核与评估5.制度保障五、死因登记信息系统管理六、其他相关内容1.人口和出生资料2.漏报调查3.督导方案4.质控标准.3一、背景目前,全国93%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66%的乡卫生院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直接报告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河南省100%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91.45%的乡卫生院。死因网络报告覆盖了近80%的县区,信息报告和审核更加便捷,超过75%的死亡病例在1周内得到报告,75%多的死亡病例在上报后1天内完成审核。.4一、背景存在多个死因监测系统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DSP妇幼监测系统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多系统共存带来的问题多套死因数据,导致了我国的人群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对外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8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DOCX10.9KB 2
1/2
展开阅读剩余1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