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资料相关资料
4.4万次浏览
8880人收藏
北京天坛 -资料

北京天坛 -资料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总面积273公顷,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 祈谷"的场所,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北京天坛。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你知道吗?天坛的四大妙音天坛内的四大妙音值得您好好研究一下。A.回音壁的回音--皇穹宇殿外四周有一座正圆形围墙,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两侧墙边,一人对墙低声细语,另一人将耳朵贴近墙面,清晰的如同在打电话一般。想知道为什么吗?B.对话石的对音--如果您站在皇穹宇殿前甬道第18块青石上说话,声音会清晰的传到36米远的东配殿的东北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天坛

北京名胜古迹天坛

[投你所好]The Temple of Heaven天坛英文简介【原创精品】

天坛的介绍

天坛的介绍

天坛的简介和历史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在历史长河中,天坛的建筑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改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这里曾经是皇家祭祀的神圣之地,也是皇帝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地方。 天坛的建筑风格天坛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以祈年殿为中心,环绕着回音壁、圜丘等独特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别具一格的造型,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其中,祈年殿是整个天坛的核心建筑,它以高耸入云的造型和宏伟的气势而著称。 天坛的文化意义天坛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这里,皇帝们向上天祈求丰收和平安,以祭祀天神的方式表达对上天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这些祭祀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天坛的生态环境天坛公园占地广阔,生态环境优美,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园林风光、茂密的树林以及清澈的湖泊。这些自然景观与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为游客带来一次难忘的旅游体验。 天坛的旅游价值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天坛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以及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此外,天坛还是一个开展文化交流和举办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天坛的历史文化保护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天坛的保护工作。政府加大了对天坛的保护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维修和保护。同时,教育部门也将天坛列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天坛的现代变迁与未来展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天坛也在不断地适应着新的环境和变化。近年来,天坛公园在保护原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和升级。未来,天坛将继续发挥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的作用,同时也会积极拓展新的功能和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优质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探索天坛天坛,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这是一片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充满了古老的历史和文化的痕迹。在天坛里,有着许多吸引人的景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1.圜丘圜丘是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它由三层圆形的台地组成,中央有一座大殿,用来供奉天神。在这里,皇帝会进行祭祀仪式,祈求上天保佑国家繁荣昌盛。2.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的主要建筑之一,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祈求农业丰收的地方。这座大殿采用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巍峨壮观,充满了庄严和神圣的气息。3.回音壁回音壁是一道圆形围墙,它的一面是空旷的场地,另一面则是一些房屋。在这里,人们可以站在墙的一边说话,声音会从另一边反射回来,形成美妙的回音。

北京天坛的资料450字

北京天坛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2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8.57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文观测仪器。天坛由内城墙、外环墙和圆形祭坛组成,主要建筑包括祈年殿、皇穹宇、神厨房、神库等。以下是详细的天坛资料。天坛的历史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为庆祝明太祖赵匡胤的祖庙完工而修建,也是明朝皇帝祭天的场所。清朝时期,天坛被改建和扩建。在清朝,皇帝们不仅在天坛祭祀太阳、月亮、星星等自然界物体巨大的天球仪、水桥等设施,也成了阐扬天人合一理念的庄严场所。天坛的建筑天坛主要建筑包括祈年殿、皇穹宇、神厨房、神库等。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为圆形建筑,直径为32.72米,高38.2米。它有三个大门,面朝不同的方向,象征着“三才”(天、地、人)的意义;还有一座嵌在南门墙壁上的神武门,供奉神武八卦图和天地神。皇穹宇位于祈年殿的正上方,属于祈

天坛公园简介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在北京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路东。是明朝、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进

北京天坛简介100字左右

世界文化遗产/天坛

[精品]天坛

天坛1简要介绍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丹陛桥相连。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1]2地理位置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3历史沿革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

世界文化遗产--天坛

北京天坛

北京天坛由内坛外坛两个部分组成,外坛墙总长6553米,内坛墙总长4152米,主要古建筑和景点集中在内坛,外坛以祭坛的附属建筑和古树群落为主。天坛内坛最南部为圜丘,位于南门北部,东部为宰牲亭、神厨等建筑。圜丘北部为皇穹宇,回音壁即位于皇穹宇。皇穹宇北部为丹陛桥,西侧建造有斋宫和钟楼。丹陛桥北部为祈年殿,祈年殿西部有宰牲亭、神厨等为祭祀而服务的附属建筑。祈年殿西部为月季园、百花园,北部为皇乾殿。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面积约为273万平方米,是明清时期皇帝冬至举行祭天和祈谷、祈雨仪式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因建成时兼具祭天和祭地的功能而被称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时祭天和祭地的功能分离,天地坛更名为天坛。明清两代先后有22位皇帝在此举行过654次祭天大典。1961年,天坛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介绍-课件(PPT演示)

北京天坛北京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墙,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北京天坛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筑。5 天坛的建筑特点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之一。在中国,祭天仪式起源于周朝。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天坛与祭祀的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大坛公园的格局。光合作用强度m_微软性1溶液浓度的溶液浓度为浓硫酸溶液浓硫酸溶液浓硫酸溶液浓硫酸溶液浓硫酸溶液浓硫酸一个小组的一个小组的小组合作用量为零件的物质的量为零件的物质的量为零件一个人的人,只溶液中溶液中溶质量为m的 天坛的文化遗产价值(一)北京天坛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把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的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北京天坛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三)北京天坛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是古代精品代表作。

北京的天坛

四遨七豪魄羡坛口兴隆村古代人们将“天”想象成为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的主宰者,出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精神生活上的需要,我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 已经出现了祭天礼俗, 如《周礼·春官·大司乐》里记载: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六舞”中的“云门”和“大咸”, 就是属于当时用以祭祀天地的两种乐舞。从当时人们精神生活上的需要来看, 天跳“云门”或者“大咸”这两种乐舞, 就是属于企图祈求“天”每年都能风调雨顺, 使农业生产年年有个丰收的好年景,才能使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以示敬重“天文学家”取得的重大的科研成果, 则才出现了祭天的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春秋时代的“天文学家”通过用土圭(古观测仪)对日影长短变化的观测, 不仅确定出春夏秋冬时间最短的一天“日南至”(亦称“冬日至”等,即今称的“冬至 而且还将经过连续四次对“日南至”日中日影的观测, 其日影准确无误恢复到原处的时间为一千四百六十一天作为一个周期, 并将这一周期分为四

北京天坛公园

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目前天坛公园格局。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地处原北京外城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城南,正阳门外东侧。 总面积为273公顷。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 第4页贰平面布局和特色第5页平面布局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各有坛墙相围。外坛墙总长6414米。内坛墙3292米,北面围墙高大,均为半圆形;南边围墙较低而呈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中轴线布局。天坛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中轴线南北两端,南有圆丘坛,北有祈年殿。南北两坛之间由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米多“丹陛桥”相连接,组成了一种完整、壮观建筑群体。整个建筑位于林海之中,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广阔高远内坛位于外坛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空阔程度,使人们从西边正门

【优选】北京天坛

年年)19981998年天坛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年天坛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1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在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天坛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2天坛公园东西南北全有门,这是天坛公园西门3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贯穿中国历史达五千年的祭祀史41918年民国政府将天坛辟为公园,实行售票开放..这是天坛公园的西二门5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是故宫的22倍6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7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公园有各种树木66万多株,更有3500多株古松柏、古槐8斋宫位于天坛西天门南,是皇帝来天坛祈谷、祈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9一条360米长的丹陛桥10丹陛桥南端有圜丘、皇穹宇,北端有祈年殿、皇乾殿11丹陛桥北端有祈年殿、皇乾殿12园内景区收门票20元,对老人不打折,不优待,买全票13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14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15乾隆十六年(1751年)

历史名园天坛

81199A 2013,-,004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天祈谷大典的祭坛,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RESTIT The hall 1000 #include 19装饰图国内统一刊号:CN11-5688/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2877 邮发代号:2-634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300号零售:19.70元ISSN1674-2877 0.4> 9"771674"28713

天坛

7 3 MIlL K K M c IOFa Ha c eBep 一一OKOHO 16 00 M C BOCT OK a Ha 3an aa 一一OK OYIO 170 0 M X p aM H e6a 6bin rlOCT pOeH B 1 42 0 r . B 1 53 0 r . 9 TO 3HaqHT:H e6o一一Kp y r no e,3 eMnu一一K Ba~p aTHaf1 .

北京天坛

它是明清封建塞帝祭天的地方,占地约3 8 刘鹏4000 亩,比故宫面积还大两倍。天坛有两重坛墙,分为内坛和外坛。 内外两熏坛墙的上面是圃形的,下面是方形的圆形象征天,方形象征地,即所谓”天圆地方”。在永乐年间修筑天坛的时候还天地台祀,后来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祭地,天坛才成为专门祭天、祈谷的地方。天坛内的丹陛桥,又称海墁大道(神道)。它连接7 天坛的两组主要建筑。往北是析年殿,往南有童穹宇和圜丘。这三座建筑是在天坛南北向的一条巍线上。海墁大道的东侧有一个凸出的平台,叫悬服台,是基帝祭祀时整理服具的地方。祈年殿位于析谷坛上展坛面正中。进祈年门,一座三层圆形高大的白石台基呈现在眼前。台基四丽都有石阶可登上正中的祈年殿。明清两代皇帝,每年正月都到祈年殿来祈祷五谷丰登。是窿长方形大殿1544 年,明世宗将大祀殿拆掉重建,改为大享殿:1645 年清顺治鲺帝改大辜殿为祈谷坛1753 年,清乾隆皇帝将其命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c 1889 年)被雷火所焚

北京的天坛

始建于1420年,原来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现在是供人民游览的公园。天坛公园的建筑独特,结构精巧,吸引着不少中外游客。特别是人称“声学三奇”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更使游人终生难忘。 天坛公园的“声学三奇”(1)回音壁回音壁位于天坛公园的中心稍偏南,它是皇穹宇四周的围墙。回音壁天坛公园的“声学三奇”(1)回音壁回音壁表面磨砖密砌,整齐平滑,是声波很好的反射面。一个人在回音壁内侧对着墙低声说话,由于声波经回音壁内表面多次反射,另一人站在回音壁内侧的任意位置,都能清楚地听到说话声,而且几乎和面对面谈话一样。天坛公园的“声学三奇”(2)三音石从皇穹宇到回音壁大门的大路是一条用白色石块铺的路,三音石就是从皇穹宇数起的第三块铺路石。只要游人站在这块石头上拍一下掌,就可以听到三下掌声。三音石天坛公园的“声学三奇”(2)三音石三音石位于回音壁的圆心上。这种特殊的声学现象是回音壁造成的。当拍掌声发出后,声波就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0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北京天坛 -资料

DOCX11.4KB 2
1/2
展开阅读剩余1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