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数字
大写数字。大写数字据说是唐代武后则天所定,其后明太祖朱元璋又下令推广,并沿用至今。就其来源来说,这十个字可以分为如下的两类:一类是字义相通的,有“壹贰叁伍”四个字。“壹”本来是专一、一致的意思;“贰”本来是不专一、不一致的意思;“叁”是“参”的变形,可以用做分数的分母, “参之一”就是三分之一;“伍”是古代军队和户籍的一种编制单位,兵士五人、居民五家都叫“伍”。这四个字与小写“一二三五”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在某些场合可以互相通用。另一类是同音假借的,有“肆陆柒捌玖拾”六个字。“肆”解释为放肆或市肆;“陆”解释为陆地;“柒”是漆树;“捌”是一种农具;“玖”是一种似玉而非玉的浅黑色石头;“拾”解释为捡拾。这六个字与小写“四六七八九十”并无意义上的联系,只是因为同音而被假借。十进位制是通用的记数法,供这种计数法用的“十百千”三字也有大写,就是在原字的左边加立人旁,变成了“什佰仟”。“万”是千的十倍。万位以上,古代用“亿兆京垓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