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相关资料
4.9万次浏览
9710人收藏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静电场1、静电场是一种可以传播静电力,有无限大小的物理场,由负荷密度引起,并由电势差决定,它决定着相互之间产生电力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电场和场强是物体两点间的力。它和力的大小有关,它的方向和力的方向相同。电场的方向可以通过一种叫电势测量仪来测量。3、电场和场强之间的关系:场强E定义为在单位电位差处的等效力:E=F/q,单位是c/Nm2·。其中,F是电荷q之间的作用力,也就是电力衰减的梯度;而场强则是在任意一个位置处的等效力。4、静电场中Q1和Q2间的力总是等同且相互作用,且随着Q1和Q2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表示为:U=-kQ1Q2/r,r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其中k为斯特林定律常数,斯特林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磁场1、磁场是一种单一磁场强度或是由磁通量和磁位积引起的磁势差,它是由磁体散射的一种抽象的物理存在的场。2、它是有方向性的,并且属于磁性,它由磁体中磁力线绘制出,通过磁感应产生。3、受磁感应的物

物理-初三物理的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2021

2025年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苏轼 初三 物理 知识 点 总结 归纳 ( 完整 版 ) 很 有 多 同学 在 对 初三 物理 进行 复习 时 , 因为 之前 没有 对 知识 点 进行 整理 总结 , 所以 导致 复习 效果 不 明显 。 初三 物理 知识 点 总结 归纳 ( 完整 版 ) 1 、 电路 的 组成 : 由 电源 、 用 电器 、 开关 、 导线 组成 的 电流 的 路径 叫 电路 。 ( 1 ) 电源 : 提供 电能 ; ( 2 ) 用 电器 : 消耗 电能 ; ( 3 ) 导线 : 传输 电能 ; ( 4 ) 开关 : 控制 电流 通 断 。 2 、 电路 的 三 种 状态 通路 : 处处 连通 的 电路 叫 通路 ; 开路 : 断开 的 电路 叫做 开路 ; 短路 : 直接 把 导线 接 在 电源 的 极 上 而 不 经过 任何 用 电器 的 电路 叫 短路 。 是 绝对 不 允许 的 。 3 、 电路 图 : 用 规定 的 符号 表示 连接 情况 的 图 叫做 电路 图 。 ( 1 ) 用 规定 的 元件 符号 ( 2 ) 导线 画 线 做到 横 平 竖直 ( 3 ) 元件 不要 画 在 电路 拐角 处 4 、 内能 ( 1 ) 概念 : 物体 内部 所有 分子 做 无 规则 热 运动 的 动能 和 分子 势能 的 总和 , 叫 物体 的 内能 。 内能 是 指 物体 内部 所有 分子 做 无 规则 热 运动 的 动能 和 分子 势能 的 总和 , 不是 指 少数 分子 或 单个 分子 所 具有 的 能 。 内能 与 温度 有关 , 但 不 仅仅 与 温度 有关 , 从 微观 角度 来 说 , 内能 与 物体 内部 分子 的 热 运动 和 分子 间 的 相互 作用 力 有关 。 从 宏观 的 角度 来 说 , 内能 与 物体 的 质量 、 温度 、 体积 都 有关 。 一切 物体 在 任何 情况 下 都 具有 内能 , 物体 的 内能 与 温度 有关 , 博学 之 , 审问 之 , 慎思 之 , 明辨 之 , 笃 行 之 。 《 礼记 》 同 一个 物体 , 温度 升高 , 它 的 内能 增加 , 温度 降低 , 内能 减少 。 ( 2 ) 影响 内能 的 主要 因素 : 物体 的 质量 、 温度 、 状态 及 体积 等 。 ( 3 ) 热 运动 : 物体 内部 大量 分子 的 无 规则 运动 叫做 热 运动 。 分子 无 规则 运动 的 速度 与 温度 有关 , 温度 越 高 , 分子 无 规则 运动 的 速度 就 越 快 , 物体 的 温度 越 低 , 分子 无 规则 运动 的 速度 就 越 慢 。 内能 也 常 叫做 热能 。 ( 4 ) 内能 与 机械 能 的 区别 物体 的 内能 的 多少 与 物体 的 温度 、 体积 、 质量 和 物体 状态 有关 ; 而 机械 能 与 物体 的 质量 、 速度 、 高度 、 形变 有关 。 它们 是 两 种 不同 形式 的 能 。 一切 物体 都 具有 内能 , 但 有些 物体 可以 说 没有 机械 能 , 比如 静止 在 地面 土 的 物体 。 内能 和 机械 能 可以 通过 做功 相互 转化 。 内能 的 单位 与 机械 能 的 单位 是 一样 的 , 国际 单位 制 都 是 焦耳 , 简称 焦 。 用 J 表示 。

2025年2022年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 物理 知识 点 总结 【 力学 局部 】 1 、 速度 : V = S / t 2 、 重力 : G = mg 3 、 密度 : ρ = m / V 4 、 压强 : p = F / S 5 、 液体 压强 : p = ρ gh 6 、 浮力 : ( 1 ) 、 F 浮 = F ’ - F ( 压力 差 ) ( 2 ) 、 F 浮 = G - F ( 视 重力 ) ( 3 ) 、 F 浮 = G ( 漂移 、 悬浮 ) ( 4 ) 、 阿基米德 原理 : F 浮 = G 排 = ρ 液 gV 排 7 、 杠杆 平衡 条件 : F1 L1 = F2 L2 8 、 理想 斜面 : F / G = h / L 9 、 理想 滑轮 : F = G / n 10 、 实际 滑轮 : F = ( G + G 动 ) / n ( 竖直 方向 ) 11 、 功 : W = FS = Gh ( 把 物体 举 高 ) 12 、 功率 : P = W / t = FV 13 、 功 原理 : W 手 = W 机 14 、 实际 机械 : W 总 = W 有 + W 额外 15 、 机械 效率 : η = W 有 / W 总 16 、 滑轮 组 效率 : ( 1 ) 、 η = G / nF ( 竖直 方向 ) ( 2 ) 、 η = G / ( G + G 动 ) ( 竖直 方向 不 计 摩擦 ) ( 3 ) 、 η = f / nF ( 水平 方向 ) 【 热学 局部 】 1 、 吸热 : Q 吸 = Cm ( t - t 0 ) = Cm Δ t 2 、 放 热 : Q 放 = Cm ( t 0 - t ) = Cm Δ t 3 、 热值 : q = Q / m 4 、 炉子 和 热 机 效率 : η = Q 有效 运用 / Q 燃料 5 、 热 平衡 方程 : Q 放 = Q 吸 6 、 热力 学 温度 : T = t + 273 K 物理 九 年级 学问 点 人 教 版 比热容 1 . 试验 : 用 两 同样 电 加热 器 给 M 同样 水 和 煤油 加热 , 它们 在 同样 时 间 里 汲取 热量 是 同样 。 可以 看到 : 1 ) 在 通电 同样 时间 里 , 煤油 温度 上升 得高 。 2 ) 要 使 水 和 煤油 上升 到 同样 温度 , 则 应 给水 加热 时间 要 长 某些 。 2 . 结论 : 质量 同样 ( 如 : 1 kg , 也 叫 单位 质量 ) 不 一样 物质 在 温度 上升 度数 同样 时 ( 如 : 大家 都 上升 1 ° C 时 ) , 汲取 热量 是 不 一样 。 物理 上 , 把 物质 这 一 种 特性 叫 比热容 。 3 . 比热容 定义 : 单位 质量 某 一 种 物质 温度 上升 ( 减少 ) 1 ° C 时 汲取 ( 放 出 ) 热量 a . 单位 : J /

2025年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三 物理 总 复习 辅导 教学 测量 初三 物理 总 复习 辅导 教学 机械 运动 初三 物理 总 复习 辅导 教学 质量 和 密度 初三 物理 总 复习 辅导 教学 力 初三 物理 总 复习 辅导 教学 压强 压力 和 重力 区别 压力 ( F ) 重力 ( G ) 定义 垂直 压 在 物体 表面 上力 由于 地球 吸引 而 使 物体 受 到 力 施 力 物体 任何 物体 只要 挤压 只能 是 地球 力 性质 属于 弹力 场 力 产生 方式 接触 且 挤压 不 需 接触 力 作用 点 受 力 物体 表面 重心 方向 垂直 于 物体 接触 面 且 指向 被 作用 物体 总是 竖直 向 下 1 、 物体 放置 在 水平 面 或 桌面 , F = G , 此时 只是 数值 相等 , 但 F 与 G 也 是 两 个 不 一样 力 大小 2 、 F 与 G 有关 , 但 不 相等 , 3 、 F 与 G 无关 1 、 压强 ( 1 ) 压强 是 表达 压力 作用 效果 物理 量 。 压强 定义 是 : 物体 单位 面积 上 受 到 压力 。 ( 2 ) 压强 公式 : P = 。 这 个 公式 合 用于 固体 、 液体 和 气体 。 ( 3 ) 压强 国际 单位 是 帕斯卡 , 1 帕 = 1 牛 / 米 2 。 ( 4 ) 增大 和 减小 压强 措施 : 增大 压力 , 减小 受 力 面积 也许 增大 压强 , 减小 压力 , 增大 受 力 面积 可以 减小 压强 。 2 、 液体 压强 ( 1 ) 液体 压强 特点 : 液体 对 容器 底 和 侧壁 均 有 压强 , 液体 内部 向 各个 方向 均 有 压强 。 液体 压强 随 深度 增长 而 增大 。 在 同 一 深度 , 液体 内 各个 方向 压强 相等 ; 不 一样 液体 压强 还 跟 密度 有 关系 。 ( 2 ) 液体 压强 公式 : P = ρ gh 。 其中 ρ 表达 液体 密度 , h 表达 自由 液面 竖直 向 下 计算 深度 。 3 、 大气 压强 ( 1 ) 大气 对 浸 在 它 里面 物体 压强 叫做 大气 压强 。 证明 大气压 存在 著名 试验 , 是 马德堡 半球 试验 。 ( 2 ) 用 托里斯 拆 利 试验 可 测 定 大气压 数值 ( 3 ) 大气压 单位 : 帕斯卡 、 原则 大气压 、 等于 760 毫米 水银 柱 大气压 叫 原则 大气压 。 1 原则 大气压 = 1 . 01 × 105 帕 ( 4 ) 大气 压强 现象 ( 5 ) 大气压 随 压 度 增长 而 减小 . 初三 物理 总 复习 辅导 教学 浮力 一 、 浮力 产生 : 浸 在 液体 中 物体 受 到 液体 向上 托 起力 叫做 浮力 。 当 一 种 正 立方 体 浸 在 液体 中 处在 某 一 位置 A 时 , 如 图 1 所 求 , 由于 上 , 下 两 表面 深度 不 一样 , 所 受 液体 压强 不 一样 , 下 表面 受 到 向上 压强 不 小于 上 表面 受 到 向 下 压强 , 从而 使 物体 受 到 向上 压力 不 小于 向 下 压力 , 这 两 个 压力 差 就是 液体 对 物体 浮力 。 物体 处在 位置 B , 则 浮力 就是 物体 受 到 向上 压力 。 浮力 既是 压力 差 。 二 、 阿基米德

2025年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3篇

水 是 最 常用 溶剂 c 、 溶液 质量 = 溶质 质量 + 溶剂 质量 朝霞 般 美好 理想 , 在 向 你们 召唤 。 你们 是 一 滴 一 滴水 , 全 将 活 溶液 体积 溶质 体积 + 溶剂 体积 跃 在 祖国 大海 里 ! 下面 是 我 给 大家 带来 初三 物理 知识 点 总结 , 欢迎 大 d 、 溶液 名称 : 溶质 溶剂 溶液 ( 如 : 碘酒 碘 酒精 溶液 ) 家 阅读 参照 , 我们 一 起来 看 看 吧 ! 在 一定 温度 时 , 同 一 种 溶质 饱和 溶液 一定 要 比 它 不 饱和 溶液 3 . 常见 温度 计 有 ( 1 ) 试验 室 用 温度 计 ; ( 2 ) 体温 计 ; ( 3 ) 寒暑 浓 表 。 ( 5 ) 溶解 时 放 热 、 吸热 现象 体温 计 : 测量 范围 是 35 至 42 , 每 一 小 格 是 0 . 1 。 溶解 吸热 : 如 NH 4 NO 3 溶解 4 . 温度 计 使用 : ( 1 ) 使用 前 应 观测 它 量程 和 最小 刻度 值 ; ( 2 ) 溶 解放 热 : 如 NaOH 溶解 、 浓 H 2 SO 4 溶解 使用 时 温度 溶解 没有 明显 热 现象 : 如 NaCl 计 玻璃 泡 要 所有 浸 入 被 测 液体 中 , 不要 碰到 容器 底 或 容器 壁 ; 初三 物理 知识 点 : 物态 变化 知识 归纳 ( 3 ) 待 温度 计 1 . 温度 : 是 指 物体 冷热 程度 。 示 数 稳定 后 再 读 数 ; ( 4 ) 读 数 时 玻璃 泡 要 继续 留 在 被 测 液体 中 , 测量 工具 是 温度 计 , 温度 计 是 根据 液体 热 胀 冷缩 原理 制 成 。 视线 与 温度 2 . 摄氏 温度 ( ) : 单位 是 摄氏 度 。 计 中 液 柱 上 表面 相 平 。 在 BC 段 是 熔化 6 . 熔化 : 物质 从 固态 变成 液态 过程 叫 熔化 。 过程 , 吸热 , 但 温度 不变 , 处在 固 液 共存 状态 , CD 段 处在 液 要 吸热 。 而 DG 是 晶 7 . 凝固 : 物质 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过程 叫 凝固 。 体 凝固 曲线 图 , DE 段 于 液态 , EF 段落 是 凝固 过程 , 放 热 , 要 放 热 . 温度 不变 , 处 8 . 熔点 和 凝固 点 : 晶体 熔化 时 保持 不变 温度 叫 熔点 ; 于 固 液 共存 状态 , FG 处在 固态 。 晶体 凝固 时 保持 不变 温度 叫 凝固 点 。 13 . 汽化 : 物质 从 液态 变为 气态 过程 叫 汽化 , 汽化 方式 有 蒸发 晶体 熔点 和 凝固 点 相似 。 和 沸腾 。 9 . 晶体 和 非 晶体 重要 区别 : 晶体 均 有 一定 熔化 温度 ( 即 熔点 ) 都 要 吸热 。 , 而 非 晶 14 . 蒸发 : 是 在 任何 温度 下 , 且 只 在 液体 表面 发生 , 缓慢 汽化 体 没有 熔点 。 现象 。 10 . 熔化 和 凝固 曲线 图 : 15 . 沸腾 : 是 在 一定 温度 ( 沸点 ) 下 , 在 液体 内部 和 表面 同步 11 . ( 晶体 熔化 和 凝固 曲线 图 ) ( 非 晶体 熔化 曲线 图 ) 发生 剧烈 12 . 上 图 中 AD 是 晶体 熔化 曲线 图 , 晶体 在 AB 段 处在 固态 , 汽化 现象 。 1 . 长度 测量 是 最 基本 测量 ,

2025年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以 家 为 家 , 以 乡 为 乡 , 以 国 为 国 , 以 天下 为 天下 。 — — 《 管子 》 年 初中 物理 知识 点 总结 归纳 2025 初中 物理 知识 点 总结 归纳 篇 1 一 、 测量 ⒈ 长度 L : 主 单位 : 米 ; 测量 工具 : 刻度 尺 ; 测量 时 要 估 读 到 最小 刻度 的 下 一 位 ; 光年 的 单 位 是 长度 单位 。 ⒉ 时间 t : 主 单位 : 秒 ; 测量 工具 : 钟表 ; 实验 室 中用 停表 。 1 时 = 3600 秒 , 1 秒 = 1000 毫秒 。 ⒊ 质量 m : 物体 中 所 含 物质 的 多少 叫 质量 。 主 单位 : 千克 ; 测量 工具 : 秤 ; 实验 室 用 托盘 天平 。 二 、 机械 运动 ⒈ 机械 运动 : 物体 位置 发生 变化 的 运动 。 参照 物 : 判断 一个 物体 运动 必须 选取 另 一个 物体 作 标准 , 这 个 被 选 作 标准 的 物体 叫 参照 物 。 ⒉ 匀速 直线 运动 : ① 比较 运动 快慢 的 两 种 方法 : a 比较 在 相等 时间 里 通过 的 路程 。 b 比较 通过 相等 路程 所 需 的 时间 。 ② 公式 : 1 米 / 秒 = 3 . 6 千米 / 时 。 三 、 力 ⒈ 力 F : 力 是 物体 对 物体 的 作用 。 物体 间 力 的 作用 总是 相互 的 。 力 的 单位 : 牛顿 ( N ) 。 测量 力 的 仪器 : 测 力 器 ; 实验 室 使用 弹簧 秤 。 力 的 作用 效果 : 使 物体 发生 形变 或 使 物体 的 运动 状态 发生 改变 。 物体 运动 状态 改变 是 指 物体 的 速度 大小 或 运动 方向 改变 。 ⒉ 力 的 三 要素 : 力 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 点 叫做 力 的 三 要素 。 第 1 页 共 5 页 老当益壮 , 宁 移 白 首 之 心 ; 穷且益坚 , 不 坠 青云 之 志 。 — — 唐 · 王勃 力 的 图示 , 要 作 标度 ; 力 的 示意 图 , 不 作 标度 。 ⒊ 重力 G : 由于 地球 吸引 而 使 物体 受 到 的 力 。 方向 : 竖直 向 下 。 重力 和 质量 关系 : G = mgm = G / g g = 9 。 8 牛 / 千克 。 读法 : 9 . 8 牛 每 千克 , 表示 质量 为 1 千克 物体 所 受 重力 为 9 . 8 牛 。 重心 : 重力 的 作用 点 叫做 物体 的 重心 。 规则 物体 的 重心 在 物体 的 几何 中心 。 ⒋ 二 力 平衡 条件 : 作用 在 同 一 物体 ; 两 力 大小 相等 , 方向 相反 ; 作用 在 一 直线 上 。 物体 在 二 力 平衡 下 , 可以 静止 , 也 可以 作 匀速 直线 运动 。 物体 的 平衡 状态 是 指 物体 处于 静止 或 匀速 直线 运动 状态 。 处于 平衡 状态 的 物体 所 受 外力 的 合 力为 零 。 ⒌ 同 一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5年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 物理 知识 点 第 一 部分 第 一 章 声 现象 1 、 光 在 同种 均匀 介质 中 沿 直线 传播 ; 2 、 光 沿 直线 传播 应用 : ( 1 ) 小孔 成像 : 像 形状 与 小孔 形状 无关 , 像 是 倒立 实 像 ( 树阴 下 光斑 是 太阳 像 ) ( 2 ) 取 直线 : 激光 准 直 ( 挖 隧道 定向 ) ; 整队 集合 ; 射击 瞄准 ; ( 3 ) 限制 视线 : 坐井观天 ( 规定 会 作 有 水 、 无 水 时 青蛙 视野 光 路 图 ) ; 一叶障目 ; ( 4 ) 影 形成 : 影子 ; 日食 、 月食 ( 规定 懂得 日食 时 月球 在 中间 ; 月食 时 地球 在 中间 ) 3 、 光线 : 常用 一 条 带 有 箭头 直线 表达 光 传播 径迹 和 方向 ; 三 、 光速 1 、 真空 中 光速 是 宇宙 中 最 快 速度 ; 在 计算 中 , 真空 或 空气 中 光速 c = 3 × 108 m / s ; 一 、 声音 产生 : 1 、 声音 是 由 物体 振动 产生 ; ( 人 靠 声带 振动 发声 、 蜜蜂 靠 翅膀 下 小 黑点 振动 发声 , 风声 是 空气 振动 发声 , 管制 乐器 靠 里面 空气 柱 振动 发声 , 弦 乐器 靠 弦 振动 发声 , 鼓 靠 鼓面 振动 发声 , 钟 靠 钟 振动 发声 , 等等 ) ; 3 、 光 在 水中 速度 约 为 c , 光 在 玻璃 中 速度 约 为 c ; 2 、 振动 停止 , 发声 停止 ; 但 声音 并 没 立即 消失 ( 由于 本来 发出 声音 仍 在 继续 传播 注 : 发声 物体 一定 振动 , 有 振动 不 一定 能 听见 声音 ) 4 、 光年 : 是 光 在 一 年 中 传播 距离 , 光年 是 长度 ( 距离 ) 单位 ; 1 光年 9 . 4608 × 1015 m 9 . 4608 × 1012 km ; 注 : 声音 在 固体 中 传播 得 最 快 , 液体 中 次之 , 气体 中 最 慢 , 真空 中 不 传播 ; 光 在 真空 中 传播 最 快 , 空气 中 次之 透明 液体 、 固体 中 最 慢 ( 两者 刚好 相反 ) 。 光速 远 远 不 小于 声速 , ( 如 先 看见 闪电 再 听见 雷声 , 在 100 m 赛跑 时 声音 传播 时间 不 能 忽视 不 计 , 但 光 传播 时间 可 忽视 不 计 ) 。 四 、 光 反射 : 1 、 当 光 射 到 物体 表面 时 , 有 一 部 份 光 会 被 物体 反射 回来 , 这种 现象 叫做 光 反射 。 2 、 我们 看见 不 发光 物体 是 由于 物体 反射 光 进入 了 我们 眼睛 。 3 、 反射 定律 : 在 反射 现象 中 , 反射 光线 、 入射 光线 、 法 线 都 在 同 一 种 平面 内 ; 反射 光线 、 入射 光线 分居 法 线 两 3 、 发声 体 可以 是 固体 、 液体 和 气体 ; 4 、 声音 振动 可 记录 下来 , 并且 可 重新 还原 ( 唱片 制作 、 播放 ) ; 二 、 声音 传播 1 、 声音 传播 需要 介质 ; 固体 、 液体 和 气体 都 可以 传播 声音 ; 一般 状况 下 , 声音 在 固体 中传 得 最 快 , 气体 中 最 慢 ; 2 、 真空 不
2025年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5年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范仲淹 年 人 教 版 初三 物理 知识 点 总结 20251 . 电学 知识 - 原子 的 结构 : 原子 由 质子 、 中子 和 电子 组成 。 - 电荷 和 电流 : 电荷 是 物质 上 的 属性 , 电流 是 电荷 的 流动 。 - 电路 : 电路 由 电源 、 导线 和 电阻 组成 。 - 电阻 : 电阻 对 电流 的 流动 进行 阻碍 , 单位 为 欧姆 。 - 串联 和 并联 : 电阻 在 串联 时 电阻 值 相加 , 在 并联 时 电阻 值 取 倒数 的 和 的 倒数 。 - 电压 和 电 功率 : 电压 是 电能 转化 为 其他 形式 能量 的 比例 , 单位 为 伏特 ; 电 功率 是 单位 时间 内 电能 的 转化 速率 , 单位 为 瓦特 。 - 静电 和 电场 : 静电 是 由 电荷 的 积聚 所 产生 的 , 电场 是 电荷 周围 的 区域 。 2 . 光学 知识 - 光 的 传播 : 光 的 传播 遵循 直线 传播 原理 。 - 光 的 反射 和 折射 : 光 在 介质 之间 传播 时 会 发生 反射 和 折射 。 - 光 的 成像 : 平面 镜 和 球面 镜 可以 用于 成像 。 - 光 的 色散 : 光 的 频率 不同 , 波长 也 不同 , 所以 会 产生 色散 现象 。 - 光 的 干涉 和 衍射 : 光 的 干涉 和 衍射 是 光波 的 特性 。 - 目镜 和 物镜 : 显微 镜 和 望 远 镜 中 常用 的 两 个 透镜 。 第 1 页 共 2 页 百川 东 到 海 , 何时 复 西 归 ? 少壮 不 努力 , 老大 徒 伤悲 。 汉 乐府 3 . 声学 知识 - 声 的 传播 : 声波 是 通过 介质 传播 的 。 - 声 的 反射 和 折射 : 声波 也 会 发生 反射 和 折射 。 - 声 的 特性 : 声音 的 频率 决定 了 声 的 高低 , 振幅 决定 了 声 的 大小 。 - 声 的 干涉 和 共振 : 声波 也 可以 发生 干涉 和 共振 现象 。 - 听力 和 声音 的 保护 : 听力 是 人类 的 感觉 , 需要 保护 听力 健康 。 4 . 力学 知识 - 牛顿 三 定律 : 牛顿 第 一 定律 是 惯性 定律 , 物体 静止 的 物体 会 保持 静止 , 物体 运动 的 物体 会 保持 运动 ; 牛顿 第 二 定律 是 加 速度 定律 , 物体 的 加 速度 与 施 加力 成 正比 ; 牛顿 第 三 定律 是 作用 与 反 作用 定律 , 互相 作用 的 两 个 物体 之间 力 的 大小 相等 、 方向 相反 。 - 重力 和 万有引力 : 物体 之间 存在 引力 , 地球 上 物体 的 重力 是 由 质量 和 地球 引力 的 产生 。 - 力 和 功 : 力 是 改变 物体 状态 的 原因 , 功 是 力 对 物体 做 的 功 。 以上 是 初三 物理 的 部分 知识 点 总结 , 希望 对 你 有 所 帮助 。 但 请 注意 , 这 只是 一个 简略 的 总结 , 具体 内容 还 需要 参考 相关 教材 。 第 2 页 共 2 页

2025年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粤

诸葛亮 九 年级 物理 知识 点 总结 沪 粤 物理 是 一门 研究 物质 和 能量 变化 规律 的 科学 , 是 自然 科学 中 一门 基础 而 重要 的 学科 。 九 年级 的 物理 学习 内容 较为 广泛 且 具有 一定 难度 , 下面 对 九 年级 物理 的 知识 点 进行 总结 。 一 、 力 和 运动 1 . 力 的 概念 : 力 是 改变 物体 状态 或 形状 的 原因 。 力 的 单位 是 牛顿 ( N ) 。 2 . 力 的 作用 效果 : 力 的 作用 可以 使 物体 产生 位移 、 改变 速度 或 形状 。 3 . 力 的 分类 : 接触 力 和 非 接触 力 。 接触 力 包括 弹力 、 摩擦 力 、 支持 力 等 。 非 接触 力 包括 重力 、 电磁 力 等 。 4 . 牛顿 第 一 定律 : 物体 静止 或 匀速 直线 运动 时 , 受 力 合力 为 零 。 5 . 牛顿 第 二 定律 : 物体 受 力 作用 时 , 加 速度 与 所 受 力成 正比 , 与 物体 质量 成 反比 。 二 、 光学 1 . 光 的 传播 和 反射 : 光 是 以 直线 传播 的 , 具有 直线 传播 的 特点 。 光 在 与 边界 面相 碰 触 时 会 发生 反射 。 天行健 , 君子 以 自强 不息 。 地势 坤 , 君子 以 厚德载物 。 《 周易 》 2 . 镜 的 成像 : 球面 镜 的 成像 特点 和 规律 。 凸镜 和 凹镜 的 成像 特点 。 3 . 光 的 折射 : 光线 从 一 种 介质 进入 另 一 种 介质 时 发生 折射 。 根据 斯涅尔 定律 , 光线 折射 时 遵循 折射 定律 。 4 . 光 的 色散 : 光 在 经过 某些 介质 时 会 发生 色散 , 即 被 分解 为 不同 颜色 的 光 。 三 、 电学 1 . 电流 和 电路 : 电流 是 电荷 在 单位 时间 内 通过 导体 的 数量 , 单位 是 安培 ( A ) 。 电路 是 电流 在 电路 中 的 路径 。 2 . 电阻 和 电阻 定律 : 电阻 是 指 电流 通过 导体 时 的 阻碍 程度 , 单位 是 欧姆 ( Ω ) 。 欧姆 定律 描述 了 电流 、 电压 和 电阻 之间 的 关系 。 3 . 并联 电路 和 串联 电路 : 并联 电路 中 各个 电器 并联 连接 , 电流 分流 。 串联 电路 中 各个 电器 串联 连接 , 电流 相同 。 4 . 电磁 感应 : 当 导体 在 磁场 中 运动 或 磁场 变化 时 , 会 在 导体 中 产生 感应 电动势 。 5 . 电磁 感应 定律 : 法拉第 电磁 感应 定律 描述 了 感应 电动势 与 磁场 变化 快慢 、 导线 长度 、 磁 感应 强度 之间 的 关系 。 不 飞 则 已 , 一飞冲天 ; 不鸣则已 , 一鸣惊人 。 《 韩 非 子 》 四 、 能量 和 能量 转化 1 . 功 和 机械 能 : 功 是 力 对 物体 做功 的 结果 。 机械 能 是 动能 和 势能 的 总和 。 2 . 机械 能 守恒 定律 : 在 没有 外力 做功 的 情况 下 , 一个 系统 的 机械 能 保持 不变 。 3 . 能量 的 转化 和 耗散 : 能量 可以 相互 转化 , 如 机械 能 转

2025年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 物理 电学 知识 点 总结 作者 : 教育 人 [ 标签 : 知识 点 总结 物理 概念 ] 十 四 、 电荷 电荷 也 叫 电 , 是 物质 一 种 属性 。 电荷 只有 正 、 负 两 种 。 与 丝绸 摩擦 过 玻璃 棒 所 带 电荷 相似 电荷 叫 正 电荷 ; 而 与 毛皮 摩擦 过 橡胶 棒 所 带 电荷 相似 电荷 叫 负 电荷 。 同种 电荷 互相 排斥 , 异种 电荷 互相 吸引 。 带电 体 具有 吸引 轻 小 物体 性质 电荷 多少 称为 电量 。 验 电 器 : 用来 检查 物体 与否 带电 仪器 , 是 根据 同种 电荷 互相 排斥 原理 工作 。 2 、 导体 和 绝缘 体 容易 导电 物体 叫 导体 , 金属 、 人体 、 大地 、 酸碱 盐水 溶液 等 都 是 是 常见 导体 。 不 容易 导电 物体 叫 绝缘 体 , 橡胶 、 塑料 、 玻璃 、 陶瓷 等 是 常见 绝缘 体 。 理解 : 导体 和 绝缘 体 划分 并 不是 绝对 , 当 条件 变化 时 绝缘 体 也 能 变成 导体 , 例如 在 常温 下 是 很 好 绝缘 体 玻璃 在 高温 下 就 变成 了 导体 。 又 如 常态 下 , 气体 中 可以 自由 移动 带电 微粒 ( 自由 电子 和 正 、 负 离子 ) 很 少 , 因此 气体 是 很 好 绝缘 体 , 但 在 很 强 电场 力 作用 下 , 或者 当 温度 升高 到 一定 程度 时候 , 由于 气体 电离 而 产生 气体 放电 , 这时 气体 由 绝缘 体 转化 为 导体 。 因此 , 导体 和 绝缘 体 没有 绝对 界线 。 在 条件 变化 时 , 绝缘 体 和 导体 之间 可以 互相 转化 。 3 、 电路 将 用 电器 、 电源 、 开关 用 导线 连接 起来 电流 通路 电路 三 种 状态 : 到处 连通 电路 叫 通路 也 叫 闭合 电路 , 此时 有 电流 通过 ; 断开 电路 叫 断路 也 叫 开路 , 此时 电路 中 没有 电流 ; 用 导线 把 电源 两极 直接 连 起来 电路 叫 短路 。 4 、 电路 连接 方式 串联 电路 、 并联 电路 是 电路 连接 基本 方式 。 理解 : 识别 电路 基本 措施 是 电流 法 , 即 当 电流 通过 电路 上 各 元件 时 不 出现 分流 现象 , 这 几 种 元件 连接 关系 是 串联 , 若 出现 分流 现象 , 则 分别 在 几 种 分流 支路 上 元件 之间 连接 关系 是 并联 。 5 、 电路 图 用 符号 表达 电路 连接 状况 图形 。 ( 初三 物理 电学 知识 点 , 下 一 页 电流 、 电压 、 电阻 、 欧姆 定律 等 知识 点 初三 物理 电学 知识 点 总结 : 十 五 、 电流 电压 电阻 欧姆 定律 1 、 电流 产生 : 由于 电荷 定向 移动 形成 电流 。 电流 方向 : 正 电荷 定向 移动 方向 为 电流 方向 理解 : 在 金属 导体 中 形成 电流 是 带电 自由 电子 定向 移动 , 因此 金属 中 电流 方向 跟 自由 电子 定向 移动 方向 相反 。 而 在 导电 溶液 中 形成

初三物理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

2025年初中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 物理 60 个 重要 知识 点 总结 1 . 匀速 直线 运动 速度 一定 不变 , 速度 一定 是 一 种 定 值 , 与 旅程 不成 正比 , 时间 不成 反比 。 2 . 平均 速度 不是 速度 平均 值 , 只能 是 总 旅程 除以 这 段 旅程 上 花费 所有 时间 , 包含 中间 停 时间 。 3 . 密度 不是 一定 不变 。 密度 是 物质 属性 , 和 质量 体积 无关 , 但 和 温度 有关 , 尤其 是 气体 密度 跟随 温度 变化 比较 明显 。 4 . 天平 读 数 时 , 游码 要 看 左侧 , 移动 游码 相称 于 在 天平 右 盘中 加 减 砝码 。 5 . 受 力 分析 环节 : 确定 研究 对象 ; 找 重力 ; 找 接触 物体 ; 判断 和 接触 物体 之间 与否 有 压力 、 支持 力 、 摩擦 力 、 拉力 , 阻力 , 电磁 吸引 力 等 其他 力 。 6 . 平衡 力 和 互相 作用 力 区别 : 平衡 力 作用 在 一 种 物体 上 , 互相 作用 力 作用 在 两 个 物体 上 。 7 . 物体 运动 状态 变化 一定 受 到 了 力 , 受 力 运动 状态 不 一定 变化 。 力 是 变化 物体 运动 状态 原因 。 受 力 也 包含 受 包含 受 平衡 力 , 此时 运动 状态 就 不变 。 8 . 惯性 大小 和 速度 无关 。 惯性 大小 只 跟 质量 有关 。 速度 越 大 只能 阐明 物体 动能 大 , 可以 做功 越 多 。 9 . 惯性 是 属性 不是 力 , 惯性 是 物体 固有 属性 。 不 能 说 受 到 惯性 , 只能 说 具有 惯性 。 10 . 物体 受 平衡 力 作用 , 物体 处在 平衡 状态 ( 静止 或 匀速 直线 运动 ) 。 物体 受 非 平衡 力 : 运动 状态 一定 变化 。 11 . 电动 机 原理 : 通电 线圈 在 磁场 中 受 力 转动 , 把 电能 转化 成 机械 能 。 外 电路 有 电源 。 发电 机 原理 : 电磁 感应 , 把 机械 能 转化 成 电能 , 外 电路 无 电源 。 12 . 月球 上 弹簧 测 力 计 、 天平 都 可以 使用 , 太空 失重 状态 下 天平 不 能 使用 而 弹簧 测 力 计 还 可以 测 拉力 等 除 重力 以外 其他 力 。 13 . 滑动 摩擦 力 跟 压力 有关 , 但 静 摩擦 力 只 跟 和 它 平衡 力 有关 , 拉力 多 大 摩擦 力 多 大 。 14 . 两 个 物体 接触 不 一定 发生 力 作用 。 还要 看 有无 挤压 , 相对 运动 等 条件 。 15 . 摩擦 力 和 接触 面 粗糙 程度 有关 , 压强 和 接触 面积 大小 有关 。 16 . 画 力 臂 措施 : 一 找 支点 ( 杠杆 上 固定 不 动 点 , 杠杆 绕 着 转动 点 ) , 二 画 力作 用 线 ( 把 力 延长 或 反向 延长 ) , 三 连 距离 ( 过 支点 , 做 力作 用 线 垂线 ) 、 四 标 字母 。 17 . 求 作 最小 动力 , 力 臂 应当 最大 。 力 臂 最大 作法 : 支点 到 力 动力 作用 点 长度 就是 最 大力 臂 。 18 . 液体 压强 跟 液 柱 粗细 和 形状 无关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三 物理 的 知识 点 梳理 归纳     电磁     1 . 永磁 体 包括 人造 磁体 和 天然 磁体 . 在 水平 面 内 自由 转 动 的 条形 磁体 或 磁针 , 静止 后 总是 一端 指南 ( 叫 南极 ) , 一端 指 北 ( 叫 北极 ) . 同名 磁极 相互 排斥 , 异名 磁极 相互 吸引 . 原来 没有 磁性 的 物质 得到 磁性 的 过程 叫 磁化 . 铁棒 磁化 后 的 磁性 易 消失 , 叫 软 磁铁 ; 钢棒 磁化 后 的 磁性 不易 消失 , 叫 硬 磁铁 .     2 . 磁体 周围 空间 存在 着 磁场 . 磁场 的 基本 性质 是 对 放 入 其中 的 磁体 产生 磁力 的 作用 , 因此 可用 小 磁针 鉴别 某 空间 是 否 存在 磁场 .     3 . 人们 为了 形象 地 描述 磁场 引入 了 磁感线 ( 实际 并 不 存 在 ) 。 ( 采用 了 模型 法 ) 磁感线 的 疏密 表示 该 处 磁场 的 强弱 , 磁感线 的 方向 ( 即 切线 方向 ) 表示 该 处 磁场 方向 。 在 磁体 外部 磁感线 从 北极 出发 回到 南极 , 在 磁体 内部 磁感线 从 南极 指 向 北极 。 磁感线 都 是 闭合 曲线 。     4 . 可以 用 安培 定 则 ( 右手 螺旋 定 则 : 右手 握 住 导线 , 让 伸直 的 大 拇指 方向 跟 电流 方向 一致 , 那么 弯曲 的 四 指 所 指 的 方向 就是 磁场 方向 ) 来 判定 电流 产生 的 磁场 方向 。 对于 通 电 螺线 管 , 用 右手 四 个 手指 的 环绕 方向 表示 螺线 管 上 的 电 流 方向 , 则 大 拇指 指向 即 为 通电 螺线 管 的 N 极 。     5 . 电 磁铁 与 永磁 体 相比 有 很 多 优点 , 它 可以 通过 调整 电 流 的 有无 、 强弱 、 方向 , 达到 控制 磁场 的 有无 、 强弱 、 方 向 。 利用 电 磁铁 做 成 的 电磁 继 电 器 ( 电铃 ) 在 自动 控制 和 远 距 离 操纵 上 常 有 应用 。     6 . 通电 导体 在 磁场 中 会 受 到 力 的 作用 , 受 力 方向 跟 电流 方向 和 磁感线 方向 有关 。     7 . 直流 电动 机 就是 利用 通电 线圈 在 磁场 里 受 到 力 的 作用 发生 转动 而 制作 的 。 在 这 一 过程 里 把 电能 转化 为 机械 能 。 在 直流 电动 机 里 利用 换 向 器 改变 线圈 中 电流 方向 , 使 线圈 在 磁场 力 作用 下 持续 沿 同 一 方向 转动 。     8 . 闭合 回路 的 一 部分 导体 , 在 磁场 中 作 切割 磁感线 运动 时 , 导体 中 会 产生 感应 电流 , 这 就是 电磁 感应 现象 。 产生 感应 电流 的 条件 是 : 一 是 电路 闭合 ; 二 是 导体 做 “ 切割 ” 磁 感 线 运动 , 即 导体 运动 方向 不 能 与 磁感线 平行 。     9 . 发电 机 是 利用 闭合 线圈 在 磁场 中 作 切割 磁感线 转动 时

2025年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物理 初三 上册 知识 点 总结 人 教 版 【 导语 】 学习 是 快乐 , 学习 是 幸福 , 虽然 在 学习 道路 上 我们 会 遇到 许多 困难 , 不过 只要 努力 处理 这些 困难 后 , 你 将 会 感觉 到 无比 轻松 与 快乐 , 因此 我 想 让 大家 和 我 一起 进入 学习 海洋 中 , 去 共同 享有 快乐 。 xx 搜集 《 物理 初三 上册 知识 点 总结 人 教 版 》 , 但愿 对 同学 们 有 协助 。 【 篇 一 】 一 、 功 1 、 做功 两 个 必要 原因 : 一 是 作用 在 物体 上力 , 二 是 物体 在 力 方向 上 通过 距离 。 假设 同步 具有 , 那么 力 做 了 功 。 2 、 功 定义 : 在 物理 学 中 , 把 作用 在 物体 上力 和 物体 在 力 方向 上 移动 距离 乘积 . 3 、 功 公式 : W = FsW 表达 功 , 对应 单位 是 焦耳 ( J ) ; F 表达 力 , 对应 单位 是 牛 ( N ) ; s 表达 距离 , 对应 单位 是 米 ( m ) 5 、 功 原理 : 使用 机械 时 , 人们 所 做功 , 都 不会 少于 直接 用 手 所 做功 ; 即 : 使用 任何 机械 都 不省 功 。 理想 状况 下 : W 机械 = W 人 即 : Fs = Gh 二 、 功率 1 、 功率 物理 意义 表达 物体 ( 力 ) 做功 快慢 程度 物理 量 . 2 、 功率 定义 : 物体 ( 力 ) 在 单位 时间 内 所 完毕 功 . 3 、 功率 公式 : P = W / tP 表达 功率 , 对应 单位 是 瓦 ( w ) ; W 表达 功 , 对应 单位 是 焦耳 ( J ) ; t 表达 时间 , 对应 单位 是 秒 ( S ) ; 4 、 功率 单位 : 主 单位 : 瓦 ( w ) 常用 单位 : 千瓦 ( kw ) 换算 : 1 kw = 1000 w 某 小 轿车 功率 66 kW , 它 表达 : 小 轿车 1 s 内 做功 66000 J 。 5 、 测量 功率 措施 : ( 器材 、 环节 、 体现 式 ) 三 、 机械 效率 1 . 额外 功 定义 : 并非 我们 需要 但 又 不得 不 做功 。 2 . 总 功 定义 : 有用 功 加 额外 功 或 动力 所 做功 3 、 机械 效率 公式 : η 表达 机械 效率 , 用 ; W 有用 表达 有用 功 , 对应 单位 是 焦耳 ( J ) ; W 总 表达 总 功 , 对应 单位 是 焦耳 ( J ) ; 4 、 提高 机械 效率 措施 : 减小 机械 自重 、 减小 机件 间 摩擦 。 1 / 45 、 测 滑轮 组 机械 效率 应 测 物理 量 : 钩码 重力 G 、 钩码 提高 高度 h 、 拉力 F 、 绳 自由 端 移动 距离 S 。 影响 η 滑轮 原因 : 动 滑轮 和 绳子 重力 、 摩擦 力 、 被 提高 货物 重力 。 测 斜面 机械 效率 : 影响 η 斜面 原因 : 斜面 倾 度 、 粗糙 程度 。 【 篇 二 】 比热容 1 . 试验 : 用 两 相似 电 加热 器 给 M 相似 水 和 煤油 加热 , 它们 在 相似 时间 里 吸取 热量 是 相似 。 可以 看到 : 1 ) 在 通电 相似 时间 里 , 煤油 温度 升高 得高 。 2 ) 要 使 水 和 煤油 升高 到 相似 温度 , 那么 应 给水 加热 时间 要 长 某些 。 2 . 结论
2025年(完整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2025年(完整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 孟子 》 第 一 章 打开 物理 世界 的 大门 1 . 物理 学 是 研究 自然 界 中 各种 物理 现象 的 观 律 和 物质 结构 的 一门 科学 。 物理 实验 是 研究 物理 间 题 的 基本 方法 之一 。 2 科学 探究 的 主 耍 环节 : 提出 冋 题 一 猜想 与 假设 - 制定 汁 划 与 设计 实验 一 进行 实验 与 收集 证据 T 分析 与 论证 T 评估 T 交流 与 合作 第 二 章 运动 的 世界 1 . 长度 的 测量 是 最 基本 的 测量 , 最 常用 的 工具 是 刻度 尺 。 2 . 长度 的 主 单位 是 米 , 用 符号 : m 表示 , 我们 走 两 步 的 距离 约 1 米 。 长度 的 单位 还有 千米 ( km ) 、 分米 ( dm ) 、 厘米 ( cm ) 、 毫米 ( mm ) 、 微米 ( um ) 、 纳米 ( nm ) , 它们 关系 是 : 1 km = 1000 m = ldm ; 1 dm = 0 . 1 m = l6 m - 2 3 1 cm = 0 . 01 m = 1 Om ; 1 mm = 0 . 001 m = 1 Om ; - 6 9 1 um = 1 O m ; 1 nm = 10 rrio 3 . 刻度 尺 的 正确 使用 : ( 1 ) 使用 前 耍 注意 观察 它 的 零 刻 线 、 量程 和 最小 分度 值 ; ( 2 ) . 用 刻度 尺 测量 时 , 零 刻度 线 要 对准 被 测 物体 的 一端 ( 不要 用 磨损 的 零 刻度 线 ) ; ( 3 ) . 刻度 尺 的 刻度 线 要紧 靠 被 测 物体 , 尺 的 位置 要 放 正 ; ( 4 ) 读 数 时 视线 耍 与 正 对 刻度 线 , 不 可 斜视 ; ( 5 ) . 在读 数 时 , 要 估 读 到 最小 分度 值 的 下 一 位 , 测量 结果 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 4 . 在 实验 室 里 常用 量筒 、 量杯 测量 物体 的 体 枳 ; 它们 常用 毫升 做 单位 , 1 ml = 1 crr 1 ; 测量 液体 体积 时 , 视线 要 与 液面 的 凹形 底部 ( 或 門 形 顶部 ) 相 平 。 5 淚 差 : 测量 值 与 真实 值 之间 的 差异 , 叫 误差 。 误差 是 不 可 避免 的 , 它 只能 尽量 减少 , 而 不 能 消除 , 常用 减少 娱 差 的 方法 是 : 多 次 测量 求 平均 值 。 6 . 特殊 测量 方法 : ( 1 ) 累 枳 法 : 把 尺寸 很 小 的 物体 累 枳 起来 , 聚成 可以 用 刻度 尺 来 测量 的 数量 后 , 再 测量 出 它 的 总 长度 , 然后 除以 这些 小 物体 的 个数 , 就 可以 得出 小 物体 的 长度 。 如 测量 细 銅 丝 的 直径 , 测量 一 页 奴 的 厚度 ( 2 ) 替代 法 : 有些 物体 长度 不 方便 用 刻度 尺 直接 测量 的 , 就 可用 其他 物体 代替 测量 。 如 : 先 天下 之 忧 而 忧 , 后 天下 之 乐 而 乐 。 范仲淹 怎样 测 地图 上 一 曲线 的 长度 ? 士 不 可以 不 弘毅 , 任重 而 道远 。 仁 以为 己任 , 不 亦 重 乎 ? 死而后已 , 不 亦 远 乎 ? 《 论语 》 7 . 机械 运动 : 一个 物 休 相对 干 另 一个 物体 位置 的 变化 叫 机械 运动 。 8 . 参照 物 : 在 研究 物 休 运动 还是 静止 时 被 选 作 标准 的

初三物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 也 可 表达 为 : 测量 结 第 十 二 章 运动 和力 复习 提纲 果 由 准确 值 、 估 读 值 和 单位 组成 ) 。 一 、 运动 的 描述 5 、 时间 的 测量 ( 1 ) 单位 : 秒 ( S ) 还有 小时 ( h ) 和 分 ( min ) 1 h = 60 min 1 、 机械 运动 ( 1 ) 定义 : 物理 学 里 把 物体 位置 变化 叫做 机械 运动 。 1 min = 60s ( 2 ) 测量 工具 : 机械 钟 、 石英钟 、 电子 表 、 停表 等 ( 2 ) 特点 : 机械 运动 是 宇宙 中 最 普遍 的 现象 。 2 、 参照 物 ( 1 ) 定义 : 为 研究 物体 的 运动 选 作 标准 的 物体 叫做 参照 物 。 停表 : 大 圈 表示 一 分钟 , 小 圈 表示 一 小时 。 6 . 误差 ( 2 ) 如果 物体 ( 研究 对象 ) 相对 于 这 个 标准 的 位置 发生 变化 , ( 1 ) 概念 : 测量 值 与 真实 值 之间 的 差别 就是 误差 则 物体 是 运动 的 ; 如果 物体 ( 研究 对象 ) 相对 于 这 个 标准 的 位置 ( 2 ) 产生 原因 : 测量 工具 、 测量 环境 、 人为 因素 。 ( 3 ) 减小 误差 的 方法 : 多 次 测量 , 求 平均 值 ; 选用 精密 的 测量 工具 ; 改进 测量 方法 不 发生 变化 , 则 物体 是 静止 的 ; 3 、 物体 的 运动 和 静止 是 相对 的 ( 1 ) 一切 物体 都 是 在 运动 ( 4 ) 误差 只能 减小 而 不 能 避免 , 而 错误 是 由于 不 遵守 测量 仪器 的 使用 规则 和 主观 粗心 造成 的 , 是 能够 避免 的 。 四 、 力 1 、 力 的 概念 : 力 是 物体 对 物体 的 作用 。 ( 2 ) 相对 静止 二 、 运动 的 快慢 1 . 速度 ( 1 ) 物理 意义 : 物理 学 中用 速度 表示 物体 运动 的 快慢 。 2 、 力 产生 的 条件 : 必须 有 两 个 或 两 个 以上 的 物体 。 物体 间 ( 2 ) 定义 : 速度 等于 运动 物体 在 单位 时间 内 通过 的 路程 。 ( 3 ) 公式 : v = s / t 必须 有 相互 作用 ( 可以 不 接触 ) 。 3 、 力 的 性质 : 物体 间 力 的 作用 是 相互 的 ( 相互 作用 力 在 任何 S 路程 米 ( m ) 情况 下 都 是 大小 相等 , 方向 相反 , 作用 在 不同 物体 上 ) 。 两 物体 t 时间 秒 ( s ) 相互 作用 时 , 施 力 物体 同时 也 是 受 力 物体 , 反之 , 受 力 物体 同时 v 速度 米 每 秒 ( m / s ) ( 4 ) 单位 : m / skm / h 也 是 施 力 物体 。 4 、 力 的 作用 效果 : 力 可以 改变 物体 的 运动 状态 。 力 可以 改变 物体 的 形状 。 说明 : 物体 的 运动 状态 是否 改变 一般 指 : 物体 的 运动 快慢 是否 改 换算 1 m / s = 3 . 6 km / h2 . 匀速 直线 运动 ( 1 ) 概念 : 物体 沿着 直线 快慢 不变 的 运动 , 叫做 匀速 直线 运动 。 ( 2 ) 特点 : 在 整个 运动 过程 中 , 物体 的 运动 方向 和 运动 快慢 都 变 (

2025年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 十 五 章 电流 和 电路 摩擦 起 电 : 摩擦 过 物体 具有 吸引 轻 小 物体 现象 带电 体 = = 本质 : 电荷 转移 正 电荷 : 被 丝绸 摩擦 过 玻璃 棒 带 电荷 种类 电荷 负 电荷 : 被 毛皮 摩擦 过 橡胶 棒 带 电荷 性质 : 同种 电荷 互相 排斥 , 异种 电荷 互相 排斥 检查 : 验 电 器 原理 : 同种 电荷 互相 排斥 电量 : q 单位 : 库伦 简称 : 库 符号 : C 元 电荷 : 最小 电荷 : e = 1 . 6 × 10C 构成 : 电源 、 开关 、 导线 、 用 电器 电源 : 提供 电能 开关 : 控制 电路 通 断 作用 用 电器 : 消耗 电能 导线 : 传播 电能 途径 导体 : 金属 、 人体 、 食盐 水 两 种 材料 绝缘 体 : 橡胶 、 玻璃 、 塑料 电流 产生 条件 电路 闭合 保持 通路 定义 : 正 电荷 移动 方向 电路 电流 方向 在 电源 中 电源 正极 用 电器 电源 负极 单位 : AmA 工具 : 电流 表 测量 使用 措施 电流 表 必须 和 被 测 用 电器 串联 电流 大小 ( I ) 看清 量程 、 分度 值 , 不准 超过 电流 表 量程 必须 正 入 负 出 任何 状况 下 都 不 能 直接 连 到 电源 两极 电路 连接 : 先 串 后 并 , 就近 连线 , 弄清 首尾 通路 : 接 通 电路 三 种 状态 断路 : 断开 电路 短路 : 电流 不 通过 用 电器 直接 回到 电源 负极 两 种 类型 : 类型 定义 开关 作用 串联 把 用 电器 逐一 连接 起来 电路 可以 控制 所有 用 电器 , 与 开关 位置 无关 并联 把 用 电器 并列 连接 起来 电路 在 干 路 时 , 可 控制 所有 用 电器 ; 在 支路 时 , 只 可以 控制 本 支路 用 电器 类型 电流 规律 用 电器 特点 串联 在 串联 电路 中 , 电流 到处 相等 任何 一 种 用 电器 工作 与否 , 都会 影响 其他 用 电器 并联 在 并联 电路 中 , 干 路 电流 等于 支 任何 一 种 用 电器 工作 与否 , 不会 影响 其他 用 1 路 电流 之 和 电器 一 、 电荷 1 、 物体 有 了 吸引 轻 小 物体 性质 , 我们 就 说 物体 带 了 电荷 ; 换句话说 , 带电 体 具有 吸引 轻 小 物体 性质 。 2 、 用 摩擦 措施 使 物体 带电 叫 摩擦 起 电 ; 3 、 摩擦 起 电 实质 : 摩擦 起 电 并 不是 创生 了 电 , 而是 电子 从 一 种 物体 转移 到 了 另 一 种 物体 , 失去 电子 带 正电 ; 得到 电子 带 负电 。 二 、 两 种 电荷 : 1 、 把 用 丝绸 摩擦 过 玻璃 棒 带 电荷 叫 正 电荷 ; 电子 从 玻璃 棒 转移 到 丝绸 。 2 、 把 用 毛皮 摩擦 过 橡胶 棒 带 电荷 叫 负 电荷 ; 电子 从 毛皮 转移 到 橡胶 棒 。 3 、 基本 性质 : 同种 电荷 互相 排斥 , 异种 电荷 互相 吸引 ; 4 、 带电 体 排斥 带 同种 电荷 物体 ; 带电 体 吸引 带 异种 电荷 物体 和 轻 小 物
初中物理全思维导图汇总

初中物理全思维导图汇总

版块 一 : 声光 现象 产生 : 物体 的 振动 传播 : 靠 介质 传播 。 真空 不 能 传 声 。 一 . 声音 : 声速 : 空气 中 : 340 米 / 秒 。 V _ { B } > V _ { 液 } > V _ { A } 回声 : 间隔 0 . 1 s 以上 , 距离 > 17 米 , 测距 : S = 1 / 2 vt 二 . 声音 感知 途径 : 1 、 耳朵 , 2 、 骨 传导 ( 1 ) 音调 : 声音 的 高低 , 与 发声 体 频率 有关 。 人 听 频 范围 : 20 Hz - 20000 Hz 次 声波 : 低于 20 Hz 的 声音 ( 海啸 地震 核 爆炸 ) 三 . 乐音 三 特征 : 超 声波 : 高于 20000 Hz 的 声音 ( 2 ) 响度 : 声音 的 大小 , 与 发声 体 振幅 和 距 发声 体 远近 距离 有关 。 ( 3 ) 音色 : 声音 的 品质 , 与 发声 体 的 材料 , 结构 有关 物理 : 无 规则 振动 定义 : 环保 : 影响 人们 正常 休息 工作 学习 , 干扰 的 声音 。 等级 : 分贝 , dB 四 . 噪声 : 控制 途径 : 在 ( 1 ) 声源 处 ( 2 ) 传播 过程 中 ( 3 ) 人 耳 处 减弱 ( 1 ) 传递 信息 : 声 呐 ( 回声 定位 ) 、 B超 五 . 利用 : ( 2 ) 传递 能量 : 超声 清洗 、 超声 体内 碎石 天然 : 太阳 、 恒星 光源 : 人造 : 发光 电灯 、 点燃 蜡烛 一 . 光 沿 直线 传播 : 条件 : 同种 、 均匀 介质 光速 : V 固 < V 液 < V 气 真空 : C = 3 \ times 108 m / s 现象 : 小孔 成像 、 影子 、 日食 、 月食 规律 : 三 线 共 面 , 分居 法 线 两侧 , 两 角 相等 镜面 反射 : 反射 光 平行 二 . 光 的 反射 : 分类 : 漫 反射 : 反射 光 向 四面八方 特点 : 反射 时光 路 是 可逆 的 原理 : 光 的 反射 三 . 平面 镜 成像 : 特点 : 正立 、 等 大 、 虚像 。 像 与 物 到 镜面 距离 相等 , 连线 垂直 应用 : 成像 、 改变 光 路 ( 潜望 镜 ) 四 . 球面 镜 : 凹面 镜 光学 性质 : 会聚 应用 : 太阳 灶 、 手 电筒 的 反光 装置 凸面 镜 光学 性质 : 发散 应用 : 汽车 观 后 镜 、 街头 拐弯 处 的 反光 镜 发生 条件 : 一 种 介质 斜射 入 另 一 种 介质 五 . 光 的 折射 : 规律 : 空气 斜射 入 其他 介质 , 向 法 线 偏折 特点 : 折射 时 , 光 路 是 可逆 的 定义 : 光谱 红光 外侧 红外 线 作用 : 热 作用 : 红外 线 夜视 仪 . 烤箱 . 浴霸 六 . 看 不见 的 光 : 穿透 能力 强 : 遥感 技术 遥控 : 电视 机 遥控 器 紫外线 定义 : 光谱 紫光 外侧 作用 : 化学 作用 强 : 照相 底片 感光 生理 作用 强 : 紫外线 灯 杀菌 荧光 效应 : 验钞 机 光 的 色散 : 白光 分解 成色 光 七 种 色 光 : 红 、 橙 、 黄 、 绿 、 蓝 、 靛 、 紫色 光 三 原色 : 红 、 绿 、 蓝 颜料 三 原色 : 红 、 黄 、 蓝 透明 体 的 颜色 : 通过 它 的 色 光 决定 不 透明 体 的 颜色 : 反射 的 色 光 决定 七 . 颜色 : 凸透镜 结构 : 中间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DOCX37.2KB 2
1/2
展开阅读剩余1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