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师用书教学用书
本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为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服务。(二)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在继承以往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正确思想与方法以及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编制的有益经验基础上,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勇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开拓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小学科学教材,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不 本套教材的结构本套教材的整体结构按照“学习进阶”理论,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分学段进行安排。教材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按照学生生活经验圈和视野的不断扩大,以“家庭一学校一家乡与祖国一地球与宇宙”为脉络,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在内容的选择和编写上注意小学低年级段与中高年级段的进阶性,整体设计教材框架。同时,每册学生用书关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内容的均衡。整套教材的构建,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分段安排课程内容,即将“家庭一学校一家乡与祖国一地球与宇宙”四个经验圈分别对应低年级段四个学期、中年级段四个学期、高年级段四个学期,实行四个经验圈的三个循环的螺旋进阶。 本套教材的特点(一)强调以科学实践为核心的学习过程本套教材各单元的每课都安排了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包括科学探究活动和工程技术活动,突出了“科学实践”在科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每课设计1~2个主题明确的科学实践活动或工程实践活动,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或工程技术过程,在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理解科学的本质和工程技术的本质,使学生的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有序的发展。近20年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第一,儿童都是研究者。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最初的观念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儿童在进入学校之前,虽然缺乏大量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在与世界的接触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认知方式。 本套教材编写的依据(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本套教材依据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进行编每一册科学课本配一册学生活动手册。本套教材的结构与特点3写,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2.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能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经历科学实践过程,实现对科学实践的理解,发展科学实践能力,初步养成科学实践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逐步养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去看待和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5.了解科 单元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自然界的天气现象包括阴、晴、雨、雪、风等。2.能描述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3.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功能。(二)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天气现象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2.在教师指导下,能设计天气符号,并用符号记录天气现象。3.在教师指导下,能观察并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天气现象。4.在教师指导下,能就天气变化和影响与同学开展讨论和交流。(三)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兴趣。2.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3.在交流活动中愿意倾听和分享信息。(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通过收听天气预报,可以了解未来的天气变化,帮助我们安排生活和出行。 单元主要内容(一)内容简介本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与天气和气候相关的内容,也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长时间观察和记录的主要学习单元之一。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观察自然界的天气现象产生兴趣,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鼓励学生养成坚持观察的习惯,培养坚持观察的毅力。本单元设计了3课,包括第1课、第2课和第3课。第1课是《各种各样的天气》。通过观察日常的天气情况、回顾生活中出现过的具体天气现象,使学生认识到阴、晴、雨、雪、风等是自然界常见的天气现象。虽然每种天气现象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如晴天时阳光普照、万里无云,雨天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但是可以从一些共同的角度来描述天气现象。 单元评价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发言、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和完成活动手册的情况等多种途径,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可参考下列评测量表对单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一)科学知识发展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优秀良好及格知道自然界存在阴、晴、雨、雪、风等各种天气现象,知道并能从太阳、云、气温、风、降水(包括雨和雪)等多个角度描述天气现象知道自然界的天气现象包括阴、晴、雨、雪、风等只知道自然界存在阴、晴、雨、雪、风等各种天气现象,只能从1个角度描述天气现象或者不知道如何描述天气现象知道自然界存在阴、晴、雨、雪、风等各种天气现 单元页介绍100了解天气第一单元“千条线,万条线,落到地上看不见”,这是对雨的描述,除了降7我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一)内容说明单元页是一幅雨天的户外场景图。通过一条耳熟能详的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地上看不见”,引出学生最熟悉的天气现象下雨。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对下雨这一熟悉的天气现象进行描述之后,再让学生回忆更多的天气现象,并尝试描述所知道的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二)使用建议单元页是本单元的起始环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探索的主题是每天都会出现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类自然现象天气。这时,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问题的讨论,来了解学生关于天气有着怎样的前概念,如:·关于天气,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天气现象包括阴、晴、雨、雪、风等。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天气现象感兴趣。3.在教师指导下,从天气现象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4.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天气。5.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教学内容本课是《了解天气》单元的第一课。这节课,让学生从观察当前天气现象开始,激发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尝试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制订观察天气的简单计划。为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观察做好准备。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为“怎样描述天气现象”,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是观察和描述当天的天气。对于天气现象的学习需要从真实的观察开始,因此,带领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是这个环节的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当前的天气,通过自己的感受、对天空的观察和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怎样描述天气,还可以尝试用画一画的方式描述天气。通过观察和描述,使学生发现,可以从多个角度如太阳、云、气温、风、降水(包括雨和雪)等方面描述当天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