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习题相关资料
4.6万次浏览
9220人收藏
2021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题知识点及例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1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题知识点及例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1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题知识点及例题练》散文阅读必备知识一、散文阅读常识(一)散文的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梳理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知识点梳理及答题技巧(含精选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知识点梳理及答题技巧(含精选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理解训练汇总大全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的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答案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答案名篇名句不离口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3.险以远;则至者少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5.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19~21.CCD22.答案要点:①由孔子对流水的吃惊兴叹,引发自己对时间的联想、感触;②感悟到时间与水有相似性,都在不停地流逝;③认识到时间与水也有不同点,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④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23.(4分)①远古的人根据太阳的出没规律来感知时间,时间是模糊的;②后来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来认识时间,时间被称作光阴;③用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更精准;④发明钟表来清楚的显示和约定时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也使人类成为时间的奴隶。(意思对即可,答出一点给1分)24.(6分)①心跳,是因

高考语文专题提升练习:5、6散文阅读_(带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备考散文阅读(含解析)

高考语文备考散文阅读(含解析)散文阅读基础早知道1.《师说》中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2.《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答案】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易错成语勤温习1.不论什么时候,冰心老人都是坐如春风、亲切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是喧哗而锋芒难避。(坐如春风,比喻听了长辈教导,像是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主语应该是听话人。)2.记者赶到李婉芬生前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有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案【散文阅读题及答题指导】

阅读流程一读一一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意思:分析题目含义。一一用一句话概括中心。二读一一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抓每层每段的中心句。一一用铅笔做好标识。三找一一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四述一一整合答案: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整合;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一一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誓写。 阅读题型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词语特殊含义:指代义、修辞义、语境义方法:从原文中摘取、提炼、概括考查词句含义的往往是: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标明句子出处;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答案要点:抓关键词+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借代义、指代义、比喻义)+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分析作品结构关于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一有什么作用?作用题两大要点:内容上;结构上。结构作用(专业术语 1)文首:开篇点题、总结全文;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关于人物(人称)题型-----人物形象概括:课内示例:翠翠是一个有着浓郁人性美的形象,这种人性美主要表现在嘟些方面?请简要分析。答:美在天真质朴:对凄苫的身世,清贫的生活,单调的日子。她没有抱怨,不想残忍事,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美在善良孝顺:帮助爷爷摆渡,逢年过节让爷爷喝上酒,自己进城备办东西。美在热爱生活:聚精会神听故事,与爷爷吹笛和唱,采野花把自己装扮成新娘子。解题思路:找关键情节,析人物形象(圈画、标注)高考链接1一一人物形象概括题:(2020新课标II卷《书匠》)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答: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关于环境课内示例:《边城》中用大量笔墨描写风景和风俗,有何用意?答:环境本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创设人物活动的场所,增强真实性,渲染了一种安宁和谐的气氛,为小说奠定感情基调;对人物:犹存的古老风俗、淳朴的民风、安宁和谐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憨厚善良的形象。对情节:描绘端午节赛龙舟风俗,引出了主要人物傩送,为后文写傩送水中捉鸭,二人河边相识作铺垫。对主题:暗示了讴歌古老风俗、淳朴民风、至美人情、人性的主题。思考角度:环境、情节、人物、主题高考链接5一环境作用赏析题(2021年浙江省高考题《麦子》)第自然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答:交代背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守护边疆荒漠土地的艰难。衬托人物,用环境的恶劣衬托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 关于情节(叙事)题型一:某一情节的作用课内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林冲和李小二在东京的旧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情节结构)林冲巧遇李小二这一情节的安排,交代了二者的渊源,为下文李小二向林冲通风报信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这一简短的插叙,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主题表达)这与后文林冲怒杀陆虞候三人形成鲜明反差,从而更加凸显小说官逼民反的宗旨。思考角度:情节、人物、主题高考链接7情节作用赏析题(2017全国I卷《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答: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关于标题题型一:标题意蕴高考链接11一一标题意蕴理解题(2016年全国I卷《锄》)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解题思路:根据标题本身的内容分析标题的表层义;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分析标题的深层义。题型二:标题作用课内示例:《祝福》叙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剧故事,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却取名为“祝福”?答:从情节结构角度分析:“祝福”是小说的一条明线,作者围绕着鲁镇的三次祝福,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 关于物象高考链接13一一物象作用赏析题:(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H《鞋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答: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环境);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情节);鞋时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人物、主题)。思考角度:环境、情节、人物、主题高考链接14物象作用赏析题:(2021年浙江省高考题《麦子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答: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情节结构)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人物)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关于文本特征考题示例一一《岭上无战事》(王筠):这篇小说在构思上有“以小见大”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小题材表现大战争,用夫妻重逢小题材来表现抗美援朝大战争;小人物表现大群体、用李八里、王翠兰等小人物来表现志愿军大群体的精神风貌;小情节表现大主题,用夫妻谈论战争小情节来表现和平需要战争保护的大主题;小环境表现大背景,用黑云岭小阵地来表现志愿军作战大背景;小细节表现大现实,用黑云岭战士住山洞、衣服生虱、夜盲眼、缺水等小细节表现志愿军战斗生活艰苦。考题示例一一《穗儿红》:如何体现传奇色彩的?答:人物上:小说主人公屈旺生于制陶世家,练就了一手烧制“穗儿红”泥壶的绝技,远近闻名;为人机警聪明,正义爱国,不辱使命,其人物形象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 关于语言题型一:语言特色赏析考题示例一一《卖葱》(侯德云):有人评价侯德云的小说语言朴素又充满张力的美感,干净利落,充满生活味儿,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小说的语言特色。(6分)答:语言生活化,多用口语来表达。如“笑什么笑”“话头赶到这里了嘛”“今天不赖”等,就是完全的口语,生活化的语言,让人感到亲切。语言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生动而准确地勾勒出女人外在的“丑”的形象。再如,“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比喻贴切,很有表现力,写出了女人幸福的笑容。语言幽默。在对卖葱夫妻的描写上,注重夸张、对比与幽默,用“碾盘倭瓜”来形容脑袋,男瘦女胖、男细女粗的对比,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 关于主题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2.用故事的形式针硬时弊。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宣扬什么。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5.表达了什么情感。课内示例:《装在套子里的人》最后一句中“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指什么样的人?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指像别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加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过关检测题一、说“帘”陈从周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分外地感到幽绝,瓶花妥贴,十分宜人。这小天地起了变化。还不是这帘在起左右吧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说得率直点,是增添了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日已是人去楼空,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呤出了古人这句词来。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教人遐思,引人入画。记得在“文革“中失去的数十封女作家凌叔华写给徐志摩的信,是用荣宝斋特制的花笺。画的是帘影双燕,毛笔小楷出之,文情令人魂销。当年的作家们是如昆高雅绝俗,而今事隔几十年,她远客英伦,八十多岁的老人提起此事,还分明记得呢“垂帘

(整理版)年高考散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word完整版)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教案16-散文类文本阅读-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梳理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鸟群高亚平  ①又是一个金风送爽的季节,我携妻带子回到了故乡。原野上,一丘丘成熟的水稻、苞谷、大豆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清香。农人们正在修车磨镰准备秋收,孩子们在乡场上玩耍,一群群的鸡在田畔渠头觅食。我望着眼前这些熟悉的场景,心里感到特别亲切。然而,于我的记忆中,似乎总少了一些什么,是什么呢?是鸟群。那种一到秋天,便一群一群的,于空中盘旋起落呼啸而过的鸟群。  ②在我童稚的心灵里,在我少年无羁的记忆里,鸟群实在是一种令人陶醉的景观。  ③我的家乡在樊川的腹地,它南依终南山,北靠少陵原,东傍一

高考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走,去山里看海苏沧桑这里的每一朵莲,至死都保持着盛放的姿势。深秋的径山,径山寺所在的径山。一壶鹅黄色的香莲茶递给我们一行七人第一声问候。我想起多年前第一次见它时的情景:“透过玻璃壶底,我们与莲面面相觑。片片花瓣,比宣纸更薄,更透,更淡。细软如珊瑚的白色花茎花蕊,随着水的微流齐齐摇曳。一朵莲,仿佛一条绝世独立、自在游弋的鱼。”午后的阳光照进枯败的荷塘,大部分用来做种的莲藕已经被起出来,去海南过冬了,到了春天,会被运回来,种下去。最后几朵不动声色盛开着的莲,紫色的,黄色的,与这个叫千花里的地方所有花卉一样,淡定而诱人。在荷塘水面的反光里,我想象那些莲藕种子,圆滚滚地倾泻进千里之外同样大小的荷塘,安静如一群离开母体的胚胎,蜷缩进临时胚胎管。冬天过后,它们回到母体,春分时节抽出第一枚新叶,开出绝美的一朵莲,两朵莲然后,它们被一双手两双手采下,送进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专题检测 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就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8页]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8页]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2021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题知识点及例题练》附答案解析

PDF1.5M 20
1/20
2/20
3/20
4/20
展开阅读剩余16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