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满分答题套路 第一部分 诗歌答题模式(重在读懂答准)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第二部分 现代文(论述文)答题模式(重在分点答题)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物+心)+联系上下文(心物同构)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形象或性格)+侧面烘托(或印证)+内容更加丰富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第三部分 小说独特答题模式(重在人物手法)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第四部分 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重在发幽探微) 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 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 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补充或印证) 第五部分 积累——现代文(务必耳熟能详)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第六部分 修辞手法的作用(重在联系文本)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第七部分 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八部分 结构安排的特点 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第九部分 积累——诗歌 1.对仗: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 3.拟声词: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 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 6.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动静C视、听、嗅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 记忆口诀:时空动静视听嗅,虚实正侧色形声 第十部分 高考小说阅读 环境类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查内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2、环境描写的特点。3、环境描写的手法。4、环境描写的寓意。5、环境描写的赏析。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 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1、联系段落位置 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2、联系词语选用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如用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用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环境效果。 3、联系描写对象 作者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事先都要进行仔细斟酌,因为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作者往往要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4、联系情节发展 每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可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总是与情节发展或人物心理相关联的,只有把景物描写放到小说的具体情境中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它的作用。许多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或展示世态风情,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 5、联系作品主题 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首先将作品通览一遍,再联系小说创造意图(如果有复杂背景,命题者一般会安排注释标明),来反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 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三、环境描写寓意题 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 第十一部分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 一、情节梳理题 (一)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 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二)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满分答题套路相关资料
5.4万次浏览
1.1万人收藏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满分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满分答题套路

第一部分诗歌答题模式(重在读懂答准)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文)答题模式(重在分点答题)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

【高考语文】各题型满分答题套路

时间分配:第卷阅读题70分(70分钟);第卷表达题80分(诧言运用20分钟,作文50分钟)。全卷检查10分钟。 Part 1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力争6分以上)[约15分钟] 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1.树立一种概念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怃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与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丌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基亍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如“理解重要词诧、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诧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插,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2.具备两种心态 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与注。叧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迚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収现问题,作出判断。 一定要认真仔绅。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绅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不原文丌

2023届高考语文新高考I卷全题型满分考前答题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学霸教你满分的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套路汇总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套路汇总

[高考语文的高分答题套路]语文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14类满分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各题型满分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汇总-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汇总-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套路总结

高考语文最新各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最新各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之13类题型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考试答题的套路

高考语文考试答题的套路高考语文140+的学霸告诉你:这才叫考试答题的套路!误区1:“语文主要是靠平常的积累,没什么取巧的方法。”语文的确和积累有关,不过文化素养和考试成绩是两码事。既然考试是一张试卷,那么一定有技巧可以让你呈现得更好。误区2:“高三阶段想提升语文成绩,既缓慢又浪费精力。”那是你的方法不对。坦白讲,试卷上除了作文之外,能显示你素养的东西几乎为零。大部分还是应试的策略。想提高成绩,就得掌握答题的方法。有了你自己的一套策略之后,成绩的提升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选择题拿不准的有多少,阅读有哪道题自己的答案有两点重合了,作文是否合自己的胃口,文言文有没有读不懂的语句...高手出了考场之后,对自己这次120+,130+还是能冲击140,是有基本认识的。几点宏观的终极秘诀——这是老师教给我的语文高分秘诀!把你眼前那张答题纸当成艺术品来处理,而不仅仅是一张卷子。“艺术品”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就是这么个理儿。工整的字迹、合

高考语文各题型满分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各题型满分答题攻略

统编版高中语文各种题型答题模板汇编(实用,必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高考语文答题套路

诗歌背诵。1.常规背诵是必须的,要是比较懒的话,可以把手上的练习册练习卷掏出来,画出重复考的句子,这些都是重点句,着重背诵。我高考的时候《离骚》还有《出师表》本来课本上没有说要背诵,但是考纲下来又说要,我就每次周考之前都把《出师表》和《离骚》画出来的重点句子一遍遍的背,结果就没有超出我画出来的范围过,默写基本上可以说满分。2.会背诵的篇目请注意。尤其是像赤壁赋这样的,很多会背诵但是给了下句常常会卡壳对不出上句。这个时候在考试前一小时就是要巩固下,和同学对抽那些不好想出来的下句对上句,比如:“举匏樽以相属”的上句是什么, 3.注意易错字。如《蜀道难》的“可以横绝峨眉巅”是“峨眉”不是“峨嵋 离骚》里的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是“蛾眉”不是“娥眉”。 古文阅读我的顺序是:先看看第4小题的文章意义梗概。如果文章不懂的话就可以从这里看出点东西。然后顺序做,翻译题可以边看边翻译在题目卷上。通篇阅读完后再整理,这样可以避免涂改而且使得句子调理比较清晰些。古文的选择题我用排除法。因为。8个实词20个虚词,掌握的再牢固也是会有记忆盲点的,还不如用排除法。福建的卷子一般都让选择错误的是哪一个,那么排除到只剩下两个犹豫的时候看:a.词性,名词形容词动词有没有弄混了。b.引申意可以根据词的原意推测。 第3题一般都是人物品质问题,这个用排除法,正确率可以达到95%以上。我们老师也是用这种方法。 诗歌鉴赏学习诗歌有先后。 1.首先对诗歌的形象分析、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情感取向要牢牢掌握。这时候就要一本书给大家了,《优化方案》高考复习书(白底绿边的)里面是我见过最全的。它有把常见的诗歌情感归类,做题目时候先分析是哪一种诗歌类型再从那个情感基调来答题。2.做题技巧分析。因为为有些诗歌很朦胧,压根不知所云。如今年题目晓至湖上?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这时候a.看题目,时间地点:早上湖上。还有一类是可以直接看出情感取向的如“送别”“遥寄”b.看句子。画出写环境的感官字。“静”“寒”“有声”“无影”“安”。 名著这个就要靠平时积累,名著选择用排除法。 高考名著篇目中简答题一般都是一个中国名著一个外国名著,你至少要选择一边记得滚瓜烂熟。我建议牢记外国的。因为本国名著太博大了,红学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来个所以然更不用说我们。老师对本国名著可能会考得比较偏。外国的好把握。 论述类文本阅读这个题目首先要看它的问题,然后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或者也可以说“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定义是什么,好处坏处理由,作者倡导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做法和文章意义”阅读的时候要标清楚。,按点来分析,如果读题有条理那么做题的时候也会跟着有条理了。做题的时候最好分点来答,这时候要看分值,6分题有3或者6个踩分点,4分题有2~4个踩分点 选作个人建议。因为小说比较好把握,只需要里清楚1.环境。社会和自然。共同的作用都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人物性格、为下文的XX埋下伏笔2.情节。注意抓住矛盾表面和不矛盾内在。 3.人物性格,一事件一性格的答题。 所以如果有小说必选小说,当然如果你传记类的文章好也可以选另一个。如果没有小说,那么先看下大题题目,尽量不要选择那种要理解朦胧表象朦胧句子的文章,这类比较难踩中踩分点。还有回答答题的时候很大以部分可以借鉴选择题的情感基调,选择题要好好利用甚至改装成答案。 杂七杂八病句、成语、仿写、扩写都是它的偏爱。这方面还是要请教老师的 一句话和评论1.一句话。如果给的材料有两个不同声音那么就要用上“XX(事)引起XX(人)热议”或者“XX(人)对XX(事)看法不一”如果没有两种不同表现的,就用陈述句把它概括下,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等六要素。2.评论。开头第一句,“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我不同”“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鲜明的表达自己支持的观点。然后要有条《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高考语文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各题型满分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高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具体说明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把_和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的_特点.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典型题实战兵法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高考语文各题型满分答题攻略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满分答题套路

PDF505.5KB 11
1/11
2/11
3/11
4/11
展开阅读剩余7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