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套路汇总 时间分配: 第Ⅰ卷阅读题70分(70分钟); 第Ⅱ卷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0分钟)。全卷检查10分钟。 Part 1 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力争6分以上)[约15分钟] 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 1.树立一种概念 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2.具备两种心态 ① 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② 一定要认真仔细。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3.明确六个步骤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1) 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 ① 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② 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③ 关联词。 ④ 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⑤ 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2) 审(题干、选项),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 ① 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 ② 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 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 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 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3)找(筛选信息),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① 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② 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A.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B.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③找错因 社科文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为十种陷阱: A.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 B.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 C.以偏赅全:以偏赅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 D.是非颠倒: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 E.强加因果: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 F.超前判断: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了“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 G.无中生有: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 H.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 I.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 J.喧宾夺主:是指选项中所列的内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但只有一个是阐释概念的主要原因,其他项虽不算错,但都是次要原因,这样放在一起干扰考生,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 (4)比(干扰项) 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比照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题肢。 (5)排 根据从文中筛选到的信息,对选项进行排除,将错误选项逐一排除。 (6)选 选出正确选项。 小结:论述文阅读解题方法:①根据选项找原文;②对照原文找差异;③针对差异作判断。 Part 2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4-6题,12分,力争10分以上)[约11分钟] 1.解题原则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 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2.解题技巧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①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②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③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3)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4)分析表现手法: 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 B.人物描写方法 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C.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语言特色: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6)探究题: 命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①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②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让考生判断其正误或优劣;③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等。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①要点须全面;②陈述有条理。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Part 3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7——9,14分,力争10分以上)[约12分钟] 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 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 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套路汇总相关资料
4.8万次浏览
9662人收藏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套路汇总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套路汇总

时间分配:第卷阅读题70分(70分钟);第卷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0分钟)。全卷检查10分钟。Part 1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力争6分以上)[约15分钟]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1.树立一种概念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2.具备两种心态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一定要认真仔细。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

2025年高考语文的万能答题公式

2022届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格式套路

2025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2025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2025年(全)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2025年(全)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2024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2025年高考语文语文阅读问题套路及答题格式攻略+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满分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满分答题套路

2025年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2025年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语文考试答题的套路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汇总

高考语文答题套路总结

【高考语文】各题型满分答题套路

2025年高中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中语文题型答题套路及技巧共2篇最新精选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汇总及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2023)

高考语文的各题型该如何答题有哪些技巧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答题攻略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方法技巧最新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套路汇总

PDF389KB 8
1/8
2/8
展开阅读剩余6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