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练习试题   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练习试题 【】有关于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练习试题是查字典物理网特地为您集合的,查字典物理网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全国考试资讯信息,供大家参考! .现有器材:电压表1V(量程3V,内阻约几千欧),电压表2V(量程15V,内阻约几十千欧),定值电阻1R(3.0k),滑动变阻器R(0~1750),直流电源(约6V,内阻不计),开关、导线若干,要求利用这些器材测量电压表1V的电阻值. (1)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2)用已知量和直接测得量表示的电压表1V内阻的表达式为 r =________. 式中各直接测得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答图 (2)11 21RUUUr 1U为电压表1V的示数,2U为电压表2 V的示数. 6.(1)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图是卡尺的读数部分的示意图,由图可知金属 块的长度是 m。 A V Rx R S E (4分) (2)为了测量量程为3V的电压表V的内阻(内阻约2019),实验室可以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A1,量程为0.6A,内阻约0.1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约3500 变阻器R1阻值范围为09999 变阻箱R2阻值范围为099.9 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约为100,额定电流1.5A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0.5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a)请从上述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设计一个测 量电压表V的内阻的实验电路, 在虚线方框 中画出电路原理图 ( 电路原理图中的元件要 用题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要求测量尽量 准确。 (b)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中所给的实物图 上画出连线。 (c)说明实验所要测量的量: ; 写出计算电压表V的内阻RV的计算公式为RV= 。 【答案】(1)2.55010-2 (2)(a)如图(4分) (b)连线图略 (c)电压表V的示数U,电压表V2的示数U2,电阻箱R1的

教辅习题相关资料
4.7万次浏览
9446人收藏
高考物理实验题练习试题

高考物理实验题练习试题

【】有关于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练习试题是查字典物理网特地为您集合的,查字典物理网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全国考试资讯信息,供大家参考!.现有器材:电压表1V(量程3V,内阻约几千欧),电压表2V(量程15V,内阻约几十千欧),定值电阻1R(3.0k),滑动变阻器R(01750),直流电源(约6V,内阻不计),开关、导线若干,要求利用这些器材测量电压表1V的电阻值.(1)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用已知量和直接测得量表示的电压表1V内阻的表达式为r =_.式中各直接测得量的意义是:_ _.【答案】(1)如答图(2)1121RUUUr1U为电压表1V的示数,2U为电压表2V的示数.6.(1)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图是卡尺的读数部分的示意图,由图可知金属块的长度是m。第1 页AVRx R SE(4分)(2)为了测量量程为3V的电压表V的内阻(内阻约2019),实验室可以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为0.6A,内阻约0.1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约3500 变阻器R1阻值范围为09999 变阻箱R2阻值范围为099.9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约为100,额定电流1.5A 电源E,电动势6V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实验测试题

物理 网 为 大家 准备 2021 高考 物理 实验 测试 题 , 希望 大家 的 能力 更 上 一 层 楼 。 第 四 节 实验 ( 1 ) 测 定 玻璃 的 折射 率 实验 ( 2 ) 用 双缝 干涉 测光 的 波长 随 堂 演练 巩固 1 . ( 2021 上海 单科 , 17 ) 用 极 微弱 的 可见 光 做 双缝 干涉 实验 , 随着 时间 的 增加 , 在 屏 上 先后 出现 如 图 ( a ) ( b ) ( c ) 所 示 的 图像 , 则 ( ) A . 图像 ( a ) 表明 光 具有 粒子 性 B . 图像 ( c ) 表明 光 具有 波动 性 C . 用 紫外 光 观察 不 到 类似 的 图像 D . 实验 表明 光 是 一 种 概率 波 【 答案 】 ABD 2 . ( 2021 北京 理综 , 14 ) 如 图 所 示 的 双缝 干涉 实验 , 用 绿光 照射 单 缝 S 时 , 在 光 屏 P 上 观察 到 干涉 条纹 . 要 得到 相邻 条纹 间距 更 大 的 干涉 图样 , 可以 ( ) A . 增大 与 的 间距 B . 减小 双缝 屏 到 光 屏 的 距离 C . 将 绿光 换 为 红光 D . 将 绿光 换 为 紫光 【 解析 】 根据 知 相邻 条纹 间距 x 变 大 , 可以 是 减小 与 的 间距 d , 或者 增大 波长 即将 绿光 换 为 红光 . 【 答案 】 C3 . 在 用 双缝 干涉 测光 的 波长 实验 中 , 将 双缝 干涉 实验 仪 按 要求 安装 在 光具座 上 ( 如 图 甲 ) , 并 选用 缝 间距 d = ? 0 . 20 mm ? 的 双缝 屏 . 从 仪器 注明 的 规格 可知 , 像 屏 与 双缝 屏 间 的 距离 L = 700 mm . 然后 , 接 通 电源 使 光源 正常 工作 . 乙 丙 ( 1 ) 以 线状 白炽 灯 为 光源 , 对 实验 装置 进行 了 调节 并 观察 实验 现象 后 , 总结 出 以下 几 点 , 你 认为 正确 的 是 ? . A . 灯丝 和 单 缝 及 双缝 必须 平行 放置 B . 干涉 条纹 与 双缝 垂直 C . 干涉 条纹 疏密 程度 与 双缝 宽度 有关 D . 干涉 条纹 间距 与 光 的 波长 有关 ( 2 ) 已知 测量 头 主 尺 的 最小 刻度 是 毫米 , 副 尺 上 有 50 分度 . 某 同学 调整 手轮 后 , 从 测量 头 的 目镜 看 去 , 第 1 次 映 入 眼帘 的 干涉 条纹 如 图 乙 ( a ) 所 示 , 图 ( a ) 中 的 数字 是 该 同学 给 各 暗 纹 的 编号 , 此时 图 乙 ( b ) 中游 标尺 上 的 读 数 ? . 16 mm ? 接着 再 转动 手轮 , 映 入 眼帘 的 干涉 条纹 如 图 丙 ( a ) 所 示 , 此时 图 丙 ( b ) 中游 标尺 上 的 读 数 ?

高中物理高考实验习题精选

高中 物理 实验 习题 精选 卢宗 长 01 . 研究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1 . ( 09 广东 理科 基础 卷 ) “ 研究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 的 实验 中 , 使用 电磁 式 打点 计时 器 ( 所用 交流 电 的 频率 为 50 Hz ) , 得到 如 图 所 示 的 纸带 。 图 中 的 点 为 计数 点 , 相邻 两 计数 点 间 还有 四 个 点 未 画 出来 , 下列 表述 正确 的 是 ( C ) A . 实验 时 应 先 放开 纸带 再 接 通 电源 B . ( S6 一 S1 ) 等于 ( S2 一 S1 ) 的 6 倍 C . 从 纸带 可 求 出 计数 点 B 对应 的 速率 D . 相邻 两 个 计数 点 间 的 时间 间隔 为 0 . 02 s 解析 : 在 “ 研究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 的 实验 中 , 实验 时 应 先 接 通 电源 再 放开 纸带 , A 错 。 根据 相等 的 时间 间隔 内 通过 的 位移 有 , 可知 ( S6 一 S1 ) 等于 ( S2 一 S1 ) 的 5 倍 , B 错 。 根据 B 点 为 A 与 C 的 中间 时刻 点 有 , C 对 ; 由于 相邻 的 计数 点 之间 还有 4 个 点 没有 画 出 , 所以 时间 间隔 为 0 . 1 s , D 错 。 2 . ( 09 中山 一中 卷 ) ( 1 ) 在 用 “ 图象 法 ” 处理 实验 数据 时 , 为了 减少 误差 ( ) A . 应 使 纵 、 横 坐标 每 单位 长度 表示 的 数值 大 一些 B . 应 使 纵 、 横 坐标 每 单位 长度 表示 的 数值 小 一些 C . 为 使 图线 通过 每 个 实验 数据 点 , 应 使 图线 画 成 折线 D . 应 使 图线 画 成 直线 或 光滑 曲线 , 让 实验 数据 点 大致 均匀 分布 在 图线 附近 , 对于 个别 离 线 较 远 的 点 可以 舍去 ( 2 ) 某 同学 要 进行 探究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实验 , 请 在 下面 列 出 的 实验 器材 中 , 选出 本 实验 中 不 需要 的 器材 填 在 横线 上 ( 填 编号 ) : 打点 计时 器 天平 低压 交流 电源 低压 直流 电源 细绳 和 纸带 钩码 和 小车 秒表 一端 有 滑轮 的 长 木板 刻度 尺 ( 3 ) 某 同学 利用 打点 计时 器 所 记录 的 纸 带来 研究 做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小车 的 运动 情况 , 实验 中 获得 一 条 纸带 , 如 图 所 示 , 其中 两 相邻 计数 点 间 有 四 个 点 未 画 出 。 已知 所用 电源 的 频率 为 50 HZ , 则 打 A点 时 小车 运动 的 速度 vA = _ m / s , 小车 运动 的 加 速度 a = _ m / s2 。 ( 结果 要求 保留 三 位 有效 数字 ) OABCD 3 . 186 . 74 ( 单位 : cm ) 10 . 6915 . 05 答案 : ( 1 ) BD ( 2 ) ( 3 ) 0 . 337 m / s , 0 . 393 m / s 23 . 某 校 学习 兴趣 小组 在 研究 “ 探索 小车 速度 随 时间 变化 的 规律 ” 的 实验 , 图 是 某 次 实验 得出 的 纸带 , 所用 电源 的 频率 为 50 HZ , 舍去 前面 比较 密集 的 点 , 从 0 点 开始 , 每 5 个 连续 点 取 1 个 计数 点 , 标 以 1 、 2 、 3 。 各 计数 点 与 0 计数 点 之间 的 距离 依次

高考物理实验检测试题

关于 这 篇 2019 届 高考 物理 检测 试题 , 希望 大家 认真 阅读 , 好好 感受 , 勤于 思考 , 多 读 多 练 , 从中 吸取 精华 。 一 、 选择 题 ( 本 题 共 4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8 分 . 每 题 有 一个 或 多 个 答案 正确 , 全 选 对 得 2 分 , 漏 选 得 1 分 , 错 选 或 不 选 得 0 分 ) 1 . 如 图 所 示 , 是 力学 中 三 个 实验 装置 , 这 三 个 实验 共同 的 物理 思想 方法 是 ( ) A . 控制 变量 的 思想 方法 B . 放大 的 思想 方法 C . 比较 的 思想 方法 D . 猜想 的 思想 方法 2 . 在 利用 单摆 测 重力 加 速度 的 实验 中 , 某 同学 先 测 得 摆 线 长 , 再 用 游 标 卡尺 测 摆球 直径 , 然后 让 单摆 开始 振动 , 如果 该 同学 测 得 的 g 值 偏 大 , 可能 的 原因 是 ( ) A . 计算 摆 长 时 未 加上 摆球 的 半径 B . 开始 计时 时 , 秒表 开启 过 迟 C . 摆 线 上端 未 牢固 地 系 于 悬 点 , 振动 中 出现 松动 , 使 摆 线 长度 增加 D . 实验 中 误 将 29 次 全 振动 计 成 30 次 3 . 如 图 所 示 为 卢瑟福 发现 质子 的 实验 装置 . M 是 显微 镜 , S 是 荧光 屏 , 窗口 F 处 装有 银箔 , 氮气 从 阀门 T 充 入 , A 是 放射 源 .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 A . 该 实验 的 核 反应 方程 为 : + 14 7 N 16 8 O + 第 1 页 B . 充 入 氮气 后 , 调整 银箔 厚度 , 使 S 上 见 不 到 质子 引起 的 闪烁 C . 充 入 氮气 前 , 调整 银箔 厚度 , 使 S 上 能 见到 质子 引起 的 闪烁 D . 充 入 氮气 前 , 调整 银箔 厚度 , 使 S 上 见 不 到 粒子 引起 的 闪烁 4 . 在 探究 摩擦 力 的 实验 中 , 用 弹簧 测 力 计 水平 拉 一 放在 水平 桌面 上 的 小 木块 , 小 木块 的 运动 状态 和 弹簧 测 力 计 的 读 数 如下 表 所 示 ( 每次 实验 时 , 木块 与 桌面 的 接触 面 相同 ) , 则 由 右 表 分析 可知 ( ) A . 木块 受 到 的 最大 摩擦 力 为 0 . 8 NB . 木块 受 到 的 最大 静 摩擦 力 可能 为 0 . 6 NC . 在 这 五 次 实验 中 . 木块 受 到 的 摩擦 力 大小 只有 两 次 是 相同 的 D . 在 这 五 次 实验 中 , 木块 受 到 的 摩擦 力 大小 各 不 相同 二 、 实验 题 5 . ( 4 分 ) 某 同学 在 做 平 抛 实验 中 , 在 纸 上 记 下 了 纵 坐标 y , 描 出 了 如 图 所 示 的 一 段 曲线 , 忘记 标 出 抛 出 点 的 位置 。 为了 求得 初 速度 , 他 在 曲线 上 取 A 、 B 两 点 , 并用 刻度 尺 分别 量 出 它们 到 y轴 的 距离 x1 、 x2 , 以及 AB 的 竖直 距离 h , 则 小球 的 初 速度 v 0 = _ , 落 到 A点 时 下落 的 竖直 高度 第 2 页 y 0 = _ 。 6 . ( 8 分 ) 一个 两用 表 的 电路 如 图 所 示 , 电流 计 G 的 量程 Ig = 0 . 001 A , 内阻 Rg = 9900 , R2

高考物理实验练习(后面附答案)

1 . ( 6 分 ) 某 同学 利用 图 甲 的 实验 装置 来 验证 机械 能 守恒 定律 ( 1 ) 该 同学 开始 实验 时 情形 如 图 甲 所 示 , 接 通 电源 释放 纸带 。 请 指出 该 同学 在 实验 操作 中 存在 的 两 处 明显 错误 或 不当 的 地方 2 ) 该 同学 经 修改 错误 并 正确 操作 研究 从 静止 开始 下落 的 物体 所 受 阻力 的 情况 , 得到 如 图 所 示 的 纸带 ( A 、 B 、 C 、 D 、 E 均 为 相邻 的 打点 ) , 测 出 A 、 C 间 的 距离 为 14 . 77 cm , 点 C 、 E 间 的 距离 为 16 . 33 cm 。 已知 当地 重力 加 速度 为 10 m / s2 , 重锤 质量 为 m = 1 . 0 kg , 设 重锤 所 受 阻力 大小 不变 。 在 从 A 下落 到 E 的 过程 中 , 阻力 大小 为 _ N ( 保留 两 位 有效 数字 已知 电源 的 频率 为 50 HZ ) 2 . ( 6 分 ) 某 实验 小组 设计 了 如 图 ( a ) 所 示 实验 装置 , 通过 改变 重物 的 质量 , 利用 计算机 可 得 滑块 运动 的 加 速度 a 和 所 受 拉力 F 的 关系 图像 。 他们 在 轨道 水平 和 倾斜 的 两 种 情况 下 分别 做 了 实验 , 得到 了 两 条 a - F 图线 , 如 图 ( b ) 所 示 。 滑块 和 位移 传感 器 发射 部分 的 总 质量 m = kg ; 滑块 和 轨道 间 的 动 摩擦 因数 μ = ( 重力 加 速度 g 取 10 m / s2 ) 位移 传感 器 位移 传感 器 a / 接收 部分 发射 部分 / × 10 - 5 Pa 420 滑块 1 F / N 力 传感 器 轨道 - 2 重物 3 . ( 8 分 ) 某 小组 用 图示 器材 测量 重力 加 速度 的 大小 。 实验 器材 由 底座 带 有 标尺 的 竖直 杆 、 光电 计时 器 A 和 B 、 钢制 小球 和 网兜 组成 。 通过 测量 小球 在 A 、 B 间 不同 位移 时 的 平均 速度 , 求 重力 加 速度 。 回答 下列 问题 : ( 1 ) 实验 中 保持 A 不 动 , 沿 杆 向 下 移动 B , 测量 A 、 B 之间 的 距离 h 及 钢球 经过 该 距离 所用 时间 t , 经 多 次 实验 绘 出 h / t 与 t 关系 图象 如 图 所 示 。 由 图 可知 , 重力 加 速度 g 与 图象 的 斜率 k 的 关系 为 g , 重力 加 速度 的 大小 为 m / s2 ; ( 2 ) 若 另 一 小组 用 同样 的 实验 装置 , 保持 B 不 动 , 沿 杆 向上 移动 A , 则 ( 选填 “ 能 ” 或 “ 不 能 ” ) 通过 上述 方法 测 得 重力 加 速度 ; ( 3 ) 为 减小 重力 加 速度 的 测量 误差 , 可 采用 哪些 方法 ? ( 提出 一 条 即可 7 分 ) ( 郑州 卷子 有 ) 研究 性 学习 小组 围绕 一个 量程 为 30 mA 的 电流 计 展开 探究 。 ( 1 ) 为 测量 该 电流 计 的 内阻 , 同学 甲 设计 了 如 图 ( a ) 所 示 电路 。 图 中 电源 电动势 未知 , 内阻 不 计 。 闭合 开关 , 将 电阻 箱 阻值 调 到 20 Ω 时 , 电流 计 恰好 满 偏 ; 将 电阻 箱 阻值 调 到

(完整版)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

2019 年 全国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 5 分 ) ( 2019 年 全国 1 卷 22 ) 某 小组 利用 打点 计时 器 对 物 块 沿 倾斜 的 长 木板 加快 下滑 时 的 运动 进行 研究 。 物 块 拖动 纸带 下滑 , 打 出 的 纸带 一 部分 以下 图 。 已知 打点 计时 器 所用 交流 电 的 频次 为 50 Hz , 纸带 上 标 出 的 每 两 个 相邻 点 之间 还有 4 个 打 出 的 点 未 画 出 。 在 ABCDE 五 个 点中 , 打点 计时 器 最初 打 出 的 是 点 , 在 打 出 C 点 时 物 块 的 速度 大小 为 m / s 3 m / s2 2 ( A ( 保存 位 有效 数字 ) ; 物 块 下滑 的 加快 度 大小 为 ( 保存 位 有效 数字 ) 。 0 . 75 ) 23 . ( 2019 年 全国 1 卷 23 ) ( 10 分 ) 某 同学 要 将 一 量程 为 250 μ A 的 微安 表 改装 为 量程 为 20 mA 的 电流 表 。 该 同学 测 得 微安 表 内阻 为 1 200 Ω , 经 计算 后 将 一 阻值 为 R 的 电阻 与 微安 表 连结 , 进行 改装 。 而后 利用 一 标准 毫安 表 , 依据 图 ( a ) 所 示 电路 对 改装 后 的 电表 进行 检测 ( 虚线 框 内 是 改装 后 的 电表 1 ) 依据 图 ( a ) 和 题 给 条件 , 将 ( b ) 中 的 实物 连结 。 ( 2 ) 当 标准 毫安 表 的 示 数 为 16 . 0 mA 时 , 微安 表 的 指针 地点 如 图 ( c ) 所 示 , 由此 可以 推断 出 改装 的 电表 量程 不是 预期 值 , 而是 。 ( 填 正确 答案 标号 ) A . 18 mA A . 21 mA C . 25 mA D . 28 mA ( 3 ) 产生 上述 问题 的 原由 可能 是 。 微安 表 内阻 丈量 错误 , 实质 内阻 大于 1 200 Ω B . 微安 表 内阻 丈量 错误 , 实质 内阻 小于 1 200 Ω C . R 值 计算 错误 , 接 入 的 电阻 偏 小 D . R 值 计算 错误 , 接 入 的 电阻 偏 大 ( 4 ) 要 达到 预期 目的 , 不论 测 得 的 内 阻值 是 都 正确 , 都 不用 从头 丈量 , 只要 要 将 阻值 为 R 的 电阻 换 为 一个 阻值 为 kR 的 电阻 即可 , 此 中 k = 。 99 ( 1 ) 连线 以下 图 ( 2 ) C ( 3 ) AC ( 4 ) 79 1 / 6 ( 完整 版 ) 全国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22 . ( 2019 年 全国 2 卷 22 ) ( 5 分 ) 如 图 ( a ) , 某 同学 设计 了 丈量 铁块 与 木板 间 动 摩擦 因数 的 实验 。 所用 器械 有 : 铁架 台 、 长 木板 、 铁块 、 米尺 、 电磁 打点 计时 器 、 频次 50 Hz 的 沟通 电源 , 纸带 等 。 回答 以下 问题 : ( 1 ) 铁块 与 木板 间 动 摩擦 因数 μ = ( 用 木板 与 水平 面 的 夹 a ) 角 θ 、 重力 加快 度 g 和 铁块 下滑 的 加快 度 a 表示 ) ( g sin g cos ( 2019 年 全国 2 卷 22 ) ( 2 ) 某 次 实验 时 , 调整 木板 与 水平 面 的 夹角 θ = 30 ° 。 接 通

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1 、 〔 安徽 21 . 〕 〔 18 分 〕 . 〔 5 分 〕 根据 单摆 周期 公式 12 Tg , 可以 通过 实验 测量 当地 的 重力 加 速度 。 如 图 1 所 示 , 将 细线 的 上端 固定 在 铁架 台 上 , 下端 系 一 小 钢球 , 就 做 成 了 单摆 。 ( 1 ) 用 游 标 卡尺 测量 小 钢球 直径 , 求 数 如 图 2 所 示 , 读 数 为 _ mm 。 ( 2 ) 以下 是 实验 过程 中 的 一些 做法 , 其中 正确 的 有 _ 。 a . 摆 线 要 选择 细 些 的 、 伸缩 性 小 些 的 , 并且 尽 可能 长 一些 b . 摆球 尽量 选择 质量 大 些 、 体积 小 些 的 c . 为了 使 摆 的 周期 大 一些 , 以 方便 测量 , 开始 时 拉开 摆球 , 使 摆 线 相距 平衡 位置 有 较 大 的 角度 d . 拉开 摆球 , 使 摆 线 偏离 平衡 位置 大于 5 度 , 在 释放 摆球 的 同时 开始 计时 , 当 摆球 回到 开始 位置 时 停止 计时 , 此 时间 间隔 t 即 为 单摆 周期 Te . 拉开 摆球 , 使 摆 线 偏离 平衡 位置 不 大于 5 度 , 释放 摆球 , 当 摆球 振动 稳定 后 , 从 平衡 位置 开始 计时 , 记 下 摆球 做 50 次 全 振动 所用 的 时间 t , 那么 单摆 周期 tT 50 . 〔 6 分 〕 〔 1 〕 在 测 定 一 根 粗细 均匀 合金 丝 电阻 率 的 实验 中 , 利用 螺旋 测 微 器 测 定 合金 丝 直径 的 过程 如下 图 , 校 零时 的 读 数 为 _ mm , 合金 丝 的 直径 为 _ mm 。 〔 2 〕 为了 精确 测量 合金 丝 的 电阻 Rx , 设计 出 如 图 所 示 的 实验 电路 图 , 按照 该 电路 图 完成 图 2 中 的 实物 电路 连接 。 〔 7 分 〕 根据 闭合 电路 欧姆 定律 , 用 图 所 示 电路 可以 测 定 电池 的 电动势 和 内 电阻 。 图 中 R 0 两 端 的 对应 电压 U 12 , 对 所得 的 实验 数据 进行 处理 , 就 可以 实现 测量 目的 。 根据 实验 数据 在 1 Ru 坐标 系 中 描 出 坐标 点 , 如 图 2 所 示 。 0150 R , 请 完成 以下 数据 分析 和 处理 。 12 〔 1 〕 图 2 中 电阻 为 的 数据 点 应 剔除 ; 〔 2 〕 在 坐标 纸 上 画 出 1 Ru 关系 图线 ; 12 〔 3 〕 图线 的 斜率 是 11 ( ) v , 由此 可 得 电池 电动势 nEv 。 2 、 〔 北京 21 . 〕 ( 18 分 ) 某 同学 通过 实验 测 定 一个 阻值 约 为 5 Ω 的 电阻 Rx 的 阻值 。 〔 1 〕 现有 电源 〔 4 V , 内阻 可不 计 〕 , 滑动 变阻器 〔 050 Ω , 额定 电流 2A 〕 , 开关 和 导线 假设 干 , 以及 以下 电表 : A . 电流 表 〔 0 Ω 〕 B . 电流 表 〔 0 Ω 〕 C . 电压 表 〔 03 V , 内阻 约 为 3k Ω 〕 D . 电压 表 〔 015 V , 内阻 约 为 15k Ω 〕 为 减小 实验 误差 , 在 实验 中 , 电流 表 应 选用 , 电压 表 应 选用 〔 选填 器材 字母 〕 。 实验 电路 应 采用 图 1 中 的 〔 选填 甲 或 乙 〕 〔 2 〕 图 2 是 测量

高考物理实验题试题练习及答案分析

【 】 高考 是 每 个 人 一生 中都 要 经历 的 一次 至 关 重要 的 一次 考试 , 要 考 好 高考 , 就 一定 要 知道 高考 要 考 些 什么 。 查 字典 物理 网 高考 频道 的 编辑 就 为 您 准备 了 2019 年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试题 练习 及 答案 分析 专题 十 二 力学 实验 1 . ( 2019 海南 ) 某 同学 用 图 甲 所 示 的 实验 装置 验证 机械 能 守恒 定律 . 已知 打点 计时 器 所用 电源 的 频率 为 50 Hz , 当地 重力 加 速度 为 g = 9 . 80 m / s2 . 实验 中 该 同学 得到 的 一 条 点 迹 清晰 的 完整 纸带 如 图 乙 所 示 . 纸带 上 的 第 一 个 点 记 为 O , 另 选 连续 的 三 个 点 A 、 B 、 C 进行 测量 , 图 中 给 出 了 这 三 个 点 到 O 点 的 距离 hA 、 hB 和 hC 的 值 . 回答 下列 问题 ( 计算 结果 保留 三 位 有效 数字 ) . ( 1 ) 打点 计时 器 打 B 点 时 , 重物 速度 的 大小 vB = m / s . ( 2 ) 通过 分析 该 同学 测量 的 实验 数据 , 他 的 实验 结果 是否 验证 了 机械 能 守恒 定律 ? 简要 说明 分析 的 依据 . 2 . 如 图 甲 所 示 为 探究 加 速度 与 物体 受 力 与 质量 的 关系 实验 装置 图 . 图 中 A 为 小车 , B 为 装有 砝码 的 托盘 , C 为 一端 带 有 定 滑轮 的 长 木板 , 小车 通过 纸带 与 电 火花 打点 计时 器 相连 , 计时 器 接 50 Hz 交流 电源 . 小车 的 质量 为 m1 , 托盘 ( 及 砝码 ) 的 质量 为 m2 . 第 1 页 甲 ( 1 )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A . 每次 改变 小车 质量 时 , 应 重新 平衡 摩擦 力 B . 实验 时 应 先 释放 小车 后 接 通 电源 C . 本 实验 m2 应 远 大于 m1 D . 在 用 图象 探究 加 速度 与 质量 关系 时 , 应 作 a - 图象 ( 2 ) 实验 时 , 某 同学 由于 疏忽 , 遗漏 了 平衡 摩擦 力 这 一 步骤 , 他 测量 得到 的 a - F 图象 . 可能 是 图 中 的 图线 . ( 填 、 或 ) ? 乙 ( 3 ) 如 图 丙 所 示 为 某 次 实验 得到 的 纸带 , 纸带 中 相邻 计数 点 间 的 距离 已 标 出 , 相邻 计数 点 间 还有 四 个 点 没有 画 出 . 由此 可 求得 小车 的 加 速度 大小 为 m / s2 . ( 结果 保留 两 位 有效 数字 ) ? 丙 3 . 利用 如 图 甲 所 示 的 装置 可 测量 滑块 在 斜面 上 运动 的 加 速度 . 一 斜面 上 安装 有 两 个 光电 门 , 其中 光电 门 2 固定 在 斜面 上 靠近 底端 处 , 光电 门 1 的 位置 可 移动 . 当 一 带 有 遮光 片 的 滑块 自 斜面 上 滑 下 时 , 与 两 个 光电 门 都 相连 的 计时 器 可以 显示 出 遮光 片 从 光电 门 1 至 2 所用 的 时间 t ; 改变 光电 门 1 的 位置 进行 多 次 测量 , 每次 都 使 滑块 从 同 一点 由 静止 开始 下滑 , 并用 米尺 测量 1 、 2 之间 的 距离 s , 记 下 相应 的 t值 ; 所得 数据 如下 表 所 示 . 甲 第 2 页 s / m 0 . 50

高考物理实验测试题(带答案)

2019 届 高考 物理 实验 测试 题 ( 带 答案 ) 查 字典 物理 网 高考 频道 第 一 时间 为 您 发布 2019 届 高考 物理 实验 测试 题 ( 带 答案 ) 第 四 节 实验 ( 1 ) 测 定 玻璃 的 折射 率 实验 ( 2 ) 用 双缝 干涉 测光 的 波长 随 堂 演练 巩固 1 . ( 2019 上海 单科 , 17 ) 用 极 微弱 的 可见 光 做 双缝 干涉 实验 , 随着 时间 的 增加 , 在 屏 上 先后 出现 如 图 ( a ) ( b ) ( c ) 所 示 的 图像 , 则 ( ) A . 图像 ( a ) 表明 光 具有 粒子 性 B . 图像 ( c ) 表明 光 具有 波动 性 C . 用 紫外 光 观察 不 到 类似 的 图像 D . 实验 表明 光 是 一 种 概率 波 【 答案 】 ABD 2 . ( 2019 北京 理综 , 14 ) 如 图 所 示 的 双缝 干涉 实验 , 用 绿光 照射 单 缝 S 时 , 在 光 屏 P 上 观察 到 干涉 条纹 . 要 得到 相邻 条纹 间距 更 大 的 干涉 图样 , 可以 ( ) A . 增大 与 的 间距 B . 减小 双缝 屏 到 光 屏 的 距离 C . 将 绿光 换 为 红光 D . 将 绿光 换 为 紫光 【 解析 】 根据 知 相邻 条纹 间距 x 变 大 , 可以 是 减小 与 的 间 第 1 页 距 d , 或者 增大 波长 即将 绿光 换 为 红光 . 【 答案 】 C3 . 在 用 双缝 干涉 测光 的 波长 实验 中 , 将 双缝 干涉 实验 仪 按 要求 安装 在 光具座 上 ( 如 图 甲 ) , 并 选用 缝 间距 d = ? 0 . 20 mm ? 的 双缝 屏 . 从 仪器 注明 的 规格 可知 , 像 屏 与 双缝 屏 间 的 距离 L = 700 mm . 然后 , 接 通 电源 使 光源 正常 工作 . 乙 丙 ( 1 ) 以 线状 白炽 灯 为 光源 , 对 实验 装置 进行 了 调节 并 观察 实验 现象 后 , 总结 出 以下 几 点 , 你 认为 正确 的 是 ? . A . 灯丝 和 单 缝 及 双缝 必须 平行 放置 B . 干涉 条纹 与 双缝 垂直 C . 干涉 条纹 疏密 程度 与 双缝 宽度 有关 D . 干涉 条纹 间距 与 光 的 波长 有关 ( 2 ) 已知 测量 头 主 尺 的 最小 刻度 是 毫米 , 副 尺 上 有 50 分度 . 某 同学 调整 手轮 后 , 从 测量 头 的 目镜 看 去 , 第 1 次 映 入 眼帘 的 干涉 条纹 如 图 乙 ( a ) 所 示 , 图 ( a ) 中 的 数字 是 该 同学 给 各 暗 纹 的 编号 , 此时 图 乙 ( b ) 中游 标尺 上 的 读 数 ? . 16 mm ? 接着 再 转动 手轮 , 映 入 眼帘 的 干涉 条纹 如 图 丙 ( a ) 所 示 , 此时 图 丙 ( b ) 中游 标尺 上 的 读 数 ? . ( 3 ) 利用 上述 测量 结果 , 经 计算 可 得 两 个 相邻 明纹 ( 或 暗 纹 ) 间 的 距离 x = mm ; 这种 色 光 的 波长 nm . 第 2 页 ( 4 ) 如果 测量 头 中 的 分 划 板 中心 刻 线 与 干涉 条纹 不 在 同 一 方向 上 , 如上 图 所 示 . 则 在 这种 情况 下 测量 干涉 条纹 的 间距 x 时 , 测量 值 实际 值 . ( 填 大于 小于 或 ? 等于 解析 】 ( 1 ) 为 使 屏 上 的 干涉 条纹 清晰 , 灯丝 与 单 缝 和 双缝 必须 平行 放置 , 所 得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年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集锦 年 物理 卷 第 14 题 〔 5 分 〕 如 下列 图 为 一 显示 薄膜 干预 现象 的 实验 装置 , 是 附有 肥皂 膜 的 铁丝 圈 , 是 一点 燃 的 酒精 灯 . 往 火焰 上 洒 些 盐 后 , 在 肥皂 膜 上 观察 到 的 干预 图象 应 是 以 下列 图 中 的 _ . 14 . . D 【 解析 】 此 题 考查 了 光 的 薄膜 干预 现象 及 理解 能力 。 因 在 重力 的 作用 下 , 肥皂 膜 的 厚度 上下 不同 , 左右 相同 , 所以 肥皂 膜 上 观察 到 的 干预 图象 应 为 D 。 做 过 实验 的 考生 可 凭 记忆 立即 答 出 。 年 物理 卷 第 15 题 . 〔 7 分 〕 如 下列 图 器材 可 用来 研究 电磁 感应 现象 及 判定 感应 电流 方向 . 〔 1 〕 在 给 出 的 实物 图 中 , 用 实线 作为 导线 将 实验 器材 连成 实验 电路 . 〔 2 〕 将 线圈 插入 中 , 合 上 开关 . 能 使 感应 电流 与 原 电流 的 绕行 方向 相同 的 实验 操作 是 _ . 插入 软 铁棒 拔 出线 圈 . 使 变阻器 阻值 变 大 断开 开关 15 . 〔 1 〕 如 下列 图 〔 2 〕 B C D 【 解析 】 此 题 考查 了 电磁 感应 实验 及 实验 理解 能力 。 〔 1 〕 该 实验 中 有 两 个 闭合 回路 , 线圈 L1 与 变阻器 、 电键 、 电源 构成 一个 回路 , 线圈 L2 与 电流 表 构成 一个 回路 , 然后 用笔 连接 , 如 有 线路 交叉 , 将 线路 调整 一下 。 ( 2 ) 根据 楞 次 定律 , 要 使 感应 电流 方向 与 原 电流 的 绕行 方向 相同 , 即 感应 磁场 的 方向 与 原 磁场 方向 相同 , 线圈 L2 中 的 磁通 量 必须 减少 , B 、 C 、 D 选项 符合 要求 。 年 物理 卷 第 16 题 . 〔 6 分 〕 如 下列 图 为 一 实验 小车 中 利用 光电 脉冲 测量 车速 和 行程 的 装置 的 示意 图 , 为 光源 , 为 光电 接收 器 , 、 均 固定 在 车身 上 , 为 小车 的 车轮 , 为 与 同轴 相连 的 齿轮 . 车轮 转动 时 , 发出 的 光束 通过 旋转 齿轮 上 齿 的 间隙 后 变成 脉冲 光 信号 , 被 接收 并 转换 成 电 信号 , 由 电子 电路 记录 和 显示 . 假设 实验 显示 单位 时间 内 的 脉冲 数 为 , 累计 脉冲 数 为 , 那么 要 测 出 小车 的 速度 和 行程 还 必须 测量 的 物理 量 或 数据 是 _ ; 小车 速度 的 表达 式 为 _ ; 行程 的 表达 式 为 _ . R 和 齿轮 的 齿 数 p 2 π Rn / p , 2 π RN / p 【 解析 】 此 题 考查 了 匀速 圆周 运动 , 线 速度 , 及 理解 能力 , 计算 能力 。 小车 的 速度 与 D 轮 上 的 齿 数 p 、 C 轮 的 半径 R 有关 , 车轮 转动 一周 行程 为 2 π R , 每 一 脉冲 小车 行程 为 p2 R , 累计 脉冲 为 N , 累计 行程 为 p2 RN 。 单位 时间 内 的 脉冲 数 为 n , 小车 速度 ( 高中 物

高考物理实验综合练习题

肖学锋 冲 刺 练 习 ★ 读 数 不 变 , 当 角 a 由 图 中 大 小 逐 渐 一 . 、 . A . 如 有 两 个 一 样 大 的 铁球 和 木球 , 应 选 铁球 来 做 减小 时 。 为 使 结点 位 置 不 变 , 可 采 用 实验 的 方 法 是 ( ) . B . 操作 时 应 先 释放 重物 , 再 接 通 电源 A . 增 大 测 力 计 乙 读 数 , 并 减 小 口角 c . 打点 计 时 器 应 接 在 4 ~ 6 V 的 直流 电源 上 B . 减 小 测 力 计 乙 读 数 , 并 减 小 口角 . D . 重 复 做 几 次 实验 得 到 几 条 纸 带 , 应 取 第 1 、 2 两 c . 减 小 测 力 计 乙 读 数 , 并 增 大 口角 点 间距 为 2 inln 的 纸 带 , 且 点 迹 清 晰 D . 增 大 测 力 计 乙 读 数 , 并 增 大 口角 7 . 某 同学 根 据 光 的 直 线 传播 性 质 , 设 计 用 一 根 有 3 . 某 同学 在 用 单 摆 测 重 力 加 速 度 的 实 验 中 , 用 一 刻度 的 米 尺 , 测量 广 场 上 一 根 很 高 的 直 立 旗 杆 高 度 的 个 小 铜锁 代 替 摆 球 ( 他 没 有 确 定 重 心 位 置 ) , 他 第 一 次 实验 . ( 规定 只 能 在 地 面 上 操 作 , 不 能 登 高 或 爬 到 旗 杆 量 得 悬 线 的 长 度 为 L 。 , 周 期 为 。 , 第 二 次 量 得 悬 线 的 上 去 ) , 下 面对 完 成 测 量 旗杆 实 验 和 应 具 有 的 天 气 条 件 长度 为 L2 , 周 期 为 , 根据 上述 数据 , g 的 值 应 为 作 了 说 明 , 你 认 为 正确 的 是 ( ) . ( ) . A . 天气 晴 朗 , 上午 或 下 午 容 易进 行测 量 实验 A . 4a - 2 ( L l + L 2 ) / ( 砰 + ) B . 天气 晴朗 , 中午 时 间 不 容易 进行 测量 实 验 B . 47 r ( L 1 一 L2 ) / ( 砰 一 ) c . 多 云 阴天 , 不 能 进 行测 量 实验 c . 47 r2 ( L 1 + L2 ) / 砰 D . 多 云 阴天 , 也 能 够 进 行测 量 实验 D . 47 r2 ( L . 一 L ) / r 8 . 在 “ 测 定 玻 璃 的 折 射 率 ” 实 验 中 , 其 中 会 引 起 测 4 . 在 测 定 一 干 电池

高考物理专题十四实验试题

专题 十 四 实验 探 考 情 悟 真题 【 考 情 探究 】 5 年 考 情 预测 热 考点 考 向度 考题 示例 学业 水平 关联 考点 素养 要素 解法 运动 与 相互 作用 观 2019 课标 , 22 , 5 分 3 纸带 法 测 加 速度 念 运动 与 相互 作用 观 2019 课标 , 22 , 5 分 3 牛顿 第 二 定律 逐 差 法 念 实验 中 纸带 的 处理 运动 与 相互 作用 观 2017 课标 , 22 , 5 分 4 纸带 法 测 加 速度 逐 差 法 念 纸带 法 测 加 速度 、 运动 与 相互 作用 观 2015 课标 , 22 , 6 分 4 逐 差 法 动 摩擦 因数 念 游 标 卡尺 读 数 、 胡克定 2018 课标 , 22 , 5 分 3 证据 律 测 力 计 读 数 、 动 摩擦 因 力学 2018 课标 , 23 , 9 分 3 证据 数 实验 测 力 计 读 数 、 运动 与 相互 作用 观 2017 课标 , 22 , 6 分 3 平行 四边形 定 则 念 运动 与 相互 作用 观 2018 天津 理综 , 9 ( 2 ) 3 平行 四边形 定 则 基本 力 念 学 实验 运动 与 相互 作用 观 2019 北京 理综 , 21 , 18 分 3 平 抛 运动 念 纸带 法 测 速度 、 运动 与 相互 作用 观 2016 课标 , 22 , 5 分 4 牛顿 第 二 定律 念 运动 与 相互 作用 观 2016 课标 , 22 , 6 分 4 纸带 法 测 速度 念 2017 天津 理综 , 9 ( 2 ) 4 机械 能 守恒 定律 能量 观念 1 运动 与 相互 作用 观 2016 课标 , 23 , 10 分 4 牛顿 第 二 定律 念 2019 课标 , 23 , 10 分 3 并联 分流 、 串联 分 压 科学 推理 2019 课标 , 23 , 10 分 4 闭合 电路 欧姆 定律 科学 推理 2019 课标 , 23 , 10 分 4 闭合 电路 欧姆 定律 科学 推理 基本 仪器 的 2018 课标 , 22 , 6 分 4 并联 分流 、 串联 分 压 科学 推理 原理 及 使用 2015 课标 , 23 , 9 分 4 故障 分析 科学 推理 2015 广东 理综 , 34 ( 2 ) , 10U - I 图线 、 测 电动势 和 3 证据 分 内阻 2018 课标 , 23 , 10 分 4R - t 图像 证据 替代 法 电学 2017 课标 , 23 , 10 分 4 I - U 图像 证据 实验 2017 课标 , 23 , 9 分 4 实物 图 连线 交流 测量 电阻 和 描绘 小 灯泡 2016 课标 , 23 , 9 分 4 实物 图 连线 科学 推理 半 偏 法 的 伏安 特性 2015 课标 , 23 , 9 分 4 测 电压 表 内阻 证据 半 偏 法 曲线 2019 江苏 单科 , 11 , 10 分 4U - I 图像 证据 2015 福建 理综 , 19 ( 2 ) , 124 U - I 图像 证据 分 测 电源 的 电 2017 天津 理综 , 9 ( 3 ) 4 I - I 图像 证据 伏安 法 动势 和 内阻 2016 四川 理综 , 8 , 11 分 4U - I 图像 科学 推理 伏安法 分析 解读 物理 是 以 实验 为 基础 的 学科 , 实验 能力 是 物理 学科 的 重要 能力 , 高考 物理 历来 重视 考查 实验 能力 , 从 近 几 年 的 高考 试题 可以 看出 高考 命题 有 以下 几 个 特点 : 1 . 基本 仪器 的 使用 是 考查 的 热点 。 如 刻度 尺 、 游 标 卡尺 、 螺旋 测 微 器 、 电流 表 、 电压 表 、 多用 电表 、 滑动 变阻器 、 电阻 箱 等 的 使

(高中物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年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集锦 年 物理 卷 第 14 题 〔 5 分 〕 如 下列 图 为 一 显示 薄膜 干预 现象 的 实验 装置 , 是 附有 肥皂 膜 的 铁丝 圈 , 是 一点 燃 的 酒精 灯 . 往 火焰 上 洒 些 盐 后 , 在 肥皂 膜 上 观察 到 的 干预 图象 应 是 以 下列 图 中 的 _ . 14 . . D 【 解析 】 此 题 考查 了 光 的 薄膜 干预 现象 及 理解 能力 。 因 在 重力 的 作用 下 , 肥皂 膜 的 厚度 上下 不同 , 左右 相同 , 所以 肥皂 膜 上 观察 到 的 干预 图象 应 为 D 。 做 过 实验 的 考生 可 凭 记忆 立即 答 出 。 年 物理 卷 第 15 题 . 〔 7 分 〕 如 下列 图 器材 可 用来 研究 电磁 感应 现象 及 判定 感应 电流 方向 . 〔 1 〕 在 给 出 的 实物 图 中 , 用 实线 作为 导线 将 实验 器材 连成 实验 电路 . 〔 2 〕 将 线圈 插入 中 , 合 上 开关 . 能 使 感应 电流 与 原 电流 的 绕行 方向 相同 的 实验 操作 是 _ . 插入 软 铁棒 . 拔 出线 圈 . 使 变阻器 阻值 变 大 . 断开 开关 15 . 〔 1 〕 如 下列 图 〔 2 〕 BCD 【 解析 】 此 题 考查 了 电磁 感应 实验 及 实验 理解 能力 。 〔 1 〕 该 实验 中 有 两 个 闭合 回路 , 线圈 L1 与 变阻器 、 电键 、 电源 构成 一个 回路 , 线圈 L2 与 电流 表 构成 一个 回路 , 然后 用笔 连接 , 如 有 线路 交叉 , 将 线路 调整 一下 。 ( 2 ) 根据 楞 次 定律 , 要 使 感应 电流 方向 与 原 电流 的 绕行 方向 相同 , 即 感应 磁场 的 方向 与 原 磁场 方向 相同 , 线圈 L2 中 的 磁通 量 必须 减少 , B 、 C 、 D 选项 符合 要求 。 年 物理 卷 第 16 题 . 〔 6 分 〕 如 下列 图 为 一 实验 小车 中 利用 光电 脉冲 测量 车速 和 行程 的 装置 的 示意 图 , 为 光源 , 为 光电 接收 器 , 、 均 固定 在 车身 上 , 为 小车 的 车轮 , 为 与 同轴 相连 的 齿轮 . 车轮 转动 时 , 发出 的 光束 通过 旋转 齿轮 上 齿 的 间隙 后 变成 脉冲 光 信号 , 被 接收 并 转换 成 电 信号 , 由 电子 电路 记录 和 显示 . 假设 实验 显示 单位 时间 内 的 脉冲 数 为 , 累计 脉冲 数 为 , 那么 要 测 出 小车 的 速度 和 行程 还 必须 测量 的 物理 量 或 数据 是 _ ; 小车 速度 的 表达 式 为 _ ; 行程 的 表达 式 为 _ . R 和 齿轮 的 齿 数 p2 π Rn / p , 2 π RN / p 【 解析 】 此 题 考查 了 匀速 圆周 运动 , 线 速度 , 及 理解 能力 , 计算 能力 。 小车 的 速度 与 D 轮 上 的 齿 数 p 、 C 轮 的 半径 R 有关 , 车轮 转动 一周 行程 为 2 π R , 每 一 脉冲 小车 行程 为 pR2 , 累计 脉冲 为 N , 累计 行程 为 pRN 2 。 单位 时间 内 的 脉冲 数 为 n , 小车 速度 v = ts = pRn 2 。 年

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练习(24)-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理综 实验 专题 之 物理 1 . ( 4 分 ) 某 同学 采用 如 图 甲 所 示 的 实验 装置 探究 恒力 做功 和 物体 动能 变化 间 的 关系 , 已 测 出 滑块 的 质量 为 M , 钩码 的 总 质量 为 m . 实验 时 , 该 同学 想 用 钩码 的 重力 表示 滑块 受 到 的 合力 , 为了 减小 这种 做法 带来 的 实验 误差 , 除 平衡 摩擦 力 外 , 还要 满足 。 如 图 乙 所 示 是 实验 中 得到 的 一 条 纸带 , 其中 A 、 B 、 C 、 D 、 E 、 F 是 连续 的 六 个 计数 点 , 相邻 计数 点 间 的 时间 间隔 为 T , 相邻 计数 点 间 距离 已 在 图 中标 出 , 从 打 B 点 到 打 E点 的 过程 中 , 为 达到 实验 目的 , 该 同学 应该 寻找 和 之间 的 数值 关系 。 II . ( 8 分 ) 有 一个 小 灯泡 上 标 有 “ 3 . 8 V 、 0 . 5 A ” 的 字样 , 现 要 描绘 这 个 灯泡 的 伏安 特性 图线 。 有 下列 器材 供 选用 : A . 电压 表 ( 05 V , 内阻 约 为 10k Ω ) B . 电流 表 ( 00 . 6 A , 内阻 约 为 0 . 电流 表 ( 03A , 内阻 约 为 0 . 滑动 变阻器 ( 010 Ω , 2A ) E . 滑动 变阻器 ( 01 k Ω , 0 . 学生 电源 ( 直流 6 V ) , 还有 开关 、 导线 若干 实验 中 所用 电流 表 应 选用 , 滑动 变阻器 应 选用 。 实验 时 要求 尽量 减少 实验 误差 , 测量 电压 从 零 开始 多 取 几 组 数据 , 应 选用 图 甲 中图 所 示 电路 进行 实验 。 某 同学 根据 实验 得到 的 数据 画 出 了 该 小 灯泡 的 伏安 特性 曲线 ( 如 图 乙 所 示 ) , 若 用 电动势 为 3 V 、 内阻 为 2 . 5 Ω 的 电源 给 该 小 灯泡 供电 , 则 该 小 灯泡 的 实际 功率 是 W 。 ( 1 ) 某 同学 在 做 “ 探究 动能 定理 ” 实验 时 , 其 主要 操作 步骤 是 : a . 按 图 甲 安装 好 实验 装置 , 其中 小车 的 质量 M = 0 . 5 kg , 钩码 的 总 质量 m = 0 . 10 kg ; 接 通 打点 计时 器 的 电源 ( 电源 的 频率 f = 50 Hz ) , 然后 释放 小车 , 打 出 一 条 纸带 . 他 在 多 次 重复 实验 得到 的 纸袋 中 取出 最 满意 的 一 条 , 如 图 乙 所 示 . 把 打下 的 第 一 点 记 作 O , 然后 依次 取 若干 个 计数 点 , 相邻 计数 点 间 还有 4 个 点 未 画 出 , 用 厘米 刻度 尺 测 得 各 相邻 计数 点 间 的 距离 分别 为 d1 = 0 . 8 cm , d2 = 2 . 4 cm , d3 = 4 . 1 cm , d4 = 5 . 6 cm , d5 = 7 . 2 cm , d6 = 8 . 8 cm , 他 把 钩码 重力 作为 小车 所 受 合力 , 计算 出 从 打下 计数 点 0 到 打下 计数 点 5 时 合力 所 做 的 功 W = J , 把 打下 计数 点 5 时 小车 的 动能 作为 小车 动能 的 改变 量 , 计算 出 Ek = J ( 当地 重力 加 速度 g = 9 . 80 m / s2 , 结果 均 保留 三 位 有效 数字 ) 根据 以上

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练习(word附答案)汇总

他 先 测 出 不 挂 砝码 时 弹簧 下端 指针 所 指 的 标尺 刻度 , 然后 在 弹簧 下端 挂 上 砝码 , 并 逐个 增加 砝码 , 测 出 指针 所 指 的 标尺 刻度 , 所得 数据 列表 如下 : ( 重力 加 速度 g = 9 . 8 m / s2 ) A . 电磁 打点 计时 器 是 一 种 使用 低压 直流 电源 的 计时 仪器 B . 电磁 打点 计时 器 是 一 种 使用 交流 220 V 电源 的 计时 仪器 , 其 打点 周期 为 0 . 02 sC . 电磁 打点 计时 器 是 一 种 使用 低压 ( 46 V ) 交流 电源 的 计时 仪器 , 其 打点 周期 为 0 . 02 sD . 电 火花 打点 计时 器 是 利用 火花 放电 使 墨粉 在 纸带 上 打 出 墨 点 而 显出 点 迹 的 计时 仪器 , 它 使用 220 V 交流 电源 2 、 关于 “ 测 定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的 加 速度 ” 实验 的 操作 , 下列 说法 中 正确 的 是 ( ) 根据 所 测 数据 , 在 答题 卡 的 坐标 纸 上 作出 弹簧 指针 所 指 的 标尺 刻度 x 与 砝码 质量 m 的 关系 曲线 。 根据 所 测 得 的 数据 和 关系 曲线 可以 判断 , 在 N 范围 内 弹力 大小 与 弹簧 伸长 关系 满足 胡克 定律 。 这种 规格 弹簧 的 劲度 系数 为 N / m 。 A . 长 木板 不 能 侧 向 倾斜 , 也 不 能 一端 高一 端 低 B . 在 释放 小车 前 , 小车 应 靠近 打点 计时 器 C . 应 先 接 通 电源 , 待 打点 计时 器 开始 打点 后 再 释放 小车 D . 要 在 小车 到达 定 滑轮 前 使 小车 停止 运动 3 、 在 “ 测 定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的 加 速度 ” 实验 中 , 对于 减小 实验 误差 来 说 , 下列 方法 中 有益 的 是 ( ) 砝码 质量 m / 102 g 01 . 002 . 003 . 004 . 005 . 006 . 007 . 00 标尺 刻度 x / 102 m 15 . 0018 . 9422 . 8226 . 7830 . 6634 . 6042 . 0054 . 50A . 选取 计数 点 , 把 每 打 五 个 点 的 时间 间隔 作为 一个 时间 单位 B . 使 小车 运动 的 加 速度 尽量 小 些 C . 舍去 纸带 上 密集 的 点 , 只 利用 点 迹 清晰 、 点 间 间隔 适当 的 那 一 部分 进行 测量 、 计算 D . 选用 各处 平整 程度 、 光滑 程度 相同 的 长 木板 做 实验 4 、 图 - 2 为 接 在 50 Hz 低压 交流 电源 上 的 打点 计时 器 , 在 纸带 做 匀 加速 直线 运动 时 打 出 的 一 条 纸带 , 图 中 所 示 的 是 每 打 5 个 点 所 取 的 记数 点 , 但 第 3 个 记数 点 没有 画 出 。 由 图 数据 可 求得 : ( 1 ) 该 物体 的 加 速度 为 m / s2 , ( 2 ) 第 3 个 记数 点 与 第 2 个 记数 点 的 距离 约 为 cm , ( 3 ) 打 第 3 个 点 时 该 物体 的 速度 为 m / s 。 5 、 ( 09 年 广东 理科 基础 ) “ 研究 匀 变速 直线 运动 ” 的 实验 中 , 使用 电磁 式 打点 计时 器 ( 所用 交流 电 的 频率 为 50 Hz ) , 得到 如 图 8 所 示 的 纸带 。 2 、 ( 09 年 广东

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

实验 测 定 金属 的 电阻 率 1 . 2007 上海 物理 卷 第 15 题 . 为了 测量 一个 阻值 较 大 的 末 知 电阻 , 某 同学 使用 了 干 电池 ( 1 . 5 V ) , 毫安 表 ( 1 mA ) , 电阻 箱 ( 0 - 9999 ) , 电键 , 导线 等 器材 。 该 同学 设计 的 实验 电路 如 图 ( a ) 所 示 , 实验 时 , 将 电阻 箱 阻值 置于 最大 , 断开 K2 , 闭合 K1 , 减小 电阻 箱 的 阻值 , 使 电流 表 的 示 数 为 I 11 . 00 mA , 记录 电流 强度 值 ; 然后 保持 电阻 箱 阻值 不变 , 断开 K1 , 闭合 K2 , 此时 电流 表示 数 为 I 10 . 80 mA , 记录 电流 强度 值 。 由此 可 得 被 测 电阻 的 阻值 为 _ 。 经 分析 , 该 同学 认为 上述 方案 中 电源 电动势 的 值 可能 与 标称 值 不 一致 , 因此 会 造成 误差 。 为 避免 电源 对 实验 结果 的 影响 , 又 设计 了 如 图 ( b ) 所 示 的 实验 电路 , 实验 过程 如下 : 断开 K1 , 闭合 K2 , 此时 电流 表 指针 处于 某 一 位置 , 记录 相应 的 电流 值 , 其 大小 为 I ; 断开 K2 , 闭合 K1 , 调节 电阻 箱 的 阻值 , 使 电流 表 的 示 数 为 _ , 记录 此时 电阻 箱 的 阻值 , 其 大小 为 R 0 。 由此 可 测 出 Rx _ 。 1 . 答案 : 3 . 75 , I , R 0 , 【 解析 】 解 : 对 ( a ) 图 , 断开 K2 , 闭合 K1 时 , 有 , 得 , 断开 K1 , 闭合 K2 时 , 有 , 得 。 对 ( b ) 图 , 断开 K1 , 闭合 K2 时 , 有 , 断开 K2 , 闭合 K1 时 , 调节 电阻 箱 的 阻值 为时 , 使 电流 表 的 示 数 仍 为 I , 有 , 得 。 点评 : 本 题 考查 测 电阻 的 原理 。 前者 是 伏安法 , 应用 的 不是 部分 电路 欧姆 定律 , 而是 全 电路 欧姆 定律 。 后 者 是 比较 法 , 在 电源 电动势 不变 且 电流 相等 的 条件 下 , , 这 就 避免 了 在 计算 电阻 的 过程 中 用到 电动势 E 值 , 可 克服 电源 电动势 的 值 可能 与 标称 值 不 一致 的 问题 。 16 . ( 5 分 ) 某 同学 设计 了 如 图 ( a ) 所 示 电路 研究 电源 输出 功率 变化 情况 。 电源 E 电动势 、 内 电阻 恒定 , R1 为 滑动 变阻器 , R2 、 R3 为 定 值 电阻 , A 、 V 为 理想 电表 。 ( 1 ) 若 滑动 片 P 由 a 滑 至 b 时 A 示 数 一直 变 小 , 则 R1 和 R2 必须 满足 的 关系 是 _ 。 ( 2 ) 若 R16 , R 212 , 电源 内 电阻 r6 , , 当 滑动 片 P 由 a 滑 至 b 时 , 电源 E 的 输出 功率 P 随 外 电路 总 电阻 R 的 变化 关系 如 图 ( b ) 所 示 , 则 R3 的 阻值 应该 选择 A ) 2 。 图 a 图 b 解 : ( 1 ) A 示 数 , 欲 使 滑动 片 P 由 a 滑 至 b 时 A 示 数 一直 变 小 , 须 使 一直 变 大 , 因为 两 电阻 之 和 一定 时 , 当 二者 相等 时 并联 电阻 最大

高考物理实验题汇总_MOMO

高中 物理 实验 复习 题 集 实验 复习 要求 : 二 、 验证 力 的 平行 四边形 定 则 1 、 在 “ 验证 力 的 平行 四边形 定 则 ” 的 实验 情况 如 图 甲 所 示 , 其中 A 为 固定 橡皮筋 的 图钉 , O 为 橡皮筋 与 细绳 的 结点 , OB 和 OC 为 细绳 。 图 乙 是 在 白纸 上 根据 实验 结果 画 出 的 图 。 ( 1 ) 图 乙 中 的 F 与 F 两 力 中 , 方向 一定 沿 AO 方向 的 是 _ ( 2 ) 本 实验 采用 的 科学 方法 是 - - - ( ) A . 理想 实验 法 B . 等效 替代 法 C . 控制 变量 法 D . 建立 物理 模型 法 三 、 探究 弹簧 弹力 与 伸长 量 的 关系 : 1 、 用 金属 制 成 的 线材 ( 如 纲 丝 、 钢筋 ) 受 到 的 拉力 会 伸长 , 17 世纪 英国 物理 学 家 胡克 发现 , 金属 丝 或 金属 杆 在 弹性 限度 内 的 伸长 与 拉力 成 正比 , 这 就是 著名 的 胡克 定律 . 这 个 发现 为 后人 对 材料 的 研究 奠定 了 重要 的 基础 . 现有 一 根 用 新 材料 制 成 的 金属 杆 , 长 为 4 m , 横 截 面积 为 0 . 8 cm 2 , 设计 要求 它 受 到 拉力 后 的 伸长 不 超过 原 长 的 1 / 1000 , 由于 这 一 拉力 很 大 , 杆 又 较 长 , 直接 测试 有 困难 , 就 选用 同种 材料 制 成 样品 进行 测试 , 通过 测试 取得 数据 如下 : ( 1 ) 根据 测试 结果 , 推导 出 线材 伸长 x 与 材料 的 长度 L 、 材料 的 横 截 面积 S 及 拉力 F 的 函数 关系 为 。 ( 2 ) 在 寻找 上述 关系 中 , 你 运用 哪 种 科学 研究 方法 ? 。 ( 3 ) 通过 对 样品 的 测试 , 求 出 新 材料 制 成 的 金属 细杆 能 承受 的 最大 拉力 约 。 2 、 在 研究 弹簧 的 形变 与 外力 的 关系 的 实验 中 , 将 弹簧 水平 放置 测 出 其 自然 长度 , 然后 竖直 悬挂 让 其 自然 下垂 , 在 其 下端 竖直 向 下 施加 外力 F , 实验 过程 是 在 弹簧 的 弹性 限度 内 进行 的 . 用 记录 的 外力 F 与 弹簧 的 形 变量 x 作出 的 Fx 图线 如 图 所 示 , 由 图 可知 弹簧 的 劲度 系数 为 . 图线 不过 原点 的 原因 是 由于 。 3 、 以下 是 一 位 同学 做 “ 探究 形变 与 弹力 的 关系 ” 的 实验 。 ( 1 ) 下列 的 实验 步骤 是 这 位 同学 准备 完成 的 , 请 你 帮 这 位 同学 按 操作 的 先后 顺序 , 用 字母 排列 出来 是 : 。 A 、 以 弹簧 伸长 量 为 横 坐标 , 以 弹力 为 纵 坐标 , 描 出 各组 数据 ( x , F ) 对应 的 点 , 并用 平滑 的 曲线 连结 起来 。 B 、 记 下 弹簧 不 挂 钩码 时 , 其 下端 在 刻度 尺 上 的 刻度 L 0 C 、 将 铁架 台 固定 于 桌子 上 , 并 将 弹簧 的 一端 系 于 横梁 上 , 在 弹簧 附近 竖直 固定 一刻 度 尺 D 、 依次 在 弹簧 下端 挂 上 1 个 、 2 个 、 3 个

近十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集锦(2)

近 十年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集锦 022002 年 上海 物理 卷 第 14 题 ( 5 分 ) 如 图 所 示 为 一 显示 薄膜 干涉 现象 的 实验 装置 , 是 附有 肥皂 膜 的 铁丝 圈 , 是 一点 燃 的 酒精 灯 . 往 火焰 上 洒 些 盐 后 , 在 肥皂 膜 上 观察 到 的 干涉 图象 应 是 下 图 中 的 _ . 14 . . D 【 解析 】 本 题 考查 了 光 的 薄膜 干涉 现象 及 理解 能力 。 因 在 重力 的 作用 下 , 肥皂 膜 的 厚度 上下 不同 , 左右 相同 , 所以 肥皂 膜 上 观察 到 的 干涉 图象 应 为 D 。 做 过 实验 的 考生 可 凭 记忆 立即 答 出 。 2002 年 上海 物理 卷 第 15 题 . ( 7 分 ) 如 图 所 示 器材 可 用来 研究 电磁 感应 现象 及 判定 感应 电流 方向 . ( 1 ) 在 给 出 的 实物 图 中 , 用 实线 作为 导线 将 实验 器材 连成 实验 电路 . ( 2 ) 将 线圈 插入 中 , 合 上 开关 . 能 使 感应 电流 与 原 电流 的 绕行 方向 相同 的 实验 操作 是 _ . 插入 软 铁棒 拔 出线 圈 使 变阻器 阻值 变 大 断开 开关 15 . ( 1 ) 如 图 所 示 ( 2 ) B C D 【 解析 】 本 题 考查 了 电磁 感应 实验 及 实验 理解 能力 。 ( 1 ) 该 实验 中 有 两 个 闭合 回路 , 线圈 L1 与 变阻器 、 电键 、 电源 构成 一个 回路 , 线圈 L2 与 电流 表 构成 一个 回路 , 然后 用笔 连接 , 如 有 线路 交叉 , 将 线路 调整 一下 。 ( 2 ) 根据 楞 次 定律 , 要 使 感应 电流 方向 与 原 电流 的 绕行 方向 相同 , 即 感应 磁场 的 方向 与 原 磁场 方向 相同 , 线圈 L2 中 的 磁通 量 必须 减少 , B 、 C 、 D 选项 符合 要求 。 2002 年 上海 物理 卷 第 16 题 . ( 6 分 ) 如 图 所 示 为 一 实验 小车 中 利用 光电 脉冲 测量 车速 和 行程 的 装置 的 示意 图 , 为 光源 , 为 光电 接收 器 , 、 均 固定 在 车身 上 , 为 小车 的 车轮 , 为 与 同轴 相连 的 齿轮 . 车轮 转动 时 , 发出 的 光束 通过 旋转 齿轮 上 齿 的 间隙 后 变成 脉冲 光 信号 , 被 接收 并 转换 成 电 信号 , 由 电子 电路 记录 和 显示 . 若 实验 显示 单位 时间 内 的 脉冲 数 为 , 累计 脉冲 数 为 , 则 要 测 出 小车 的 速度 和 行程 还 必须 测量 的 物理 量 或 数据 是 _ ; 小车 速度 的 表达 式 为 _ ; 行程 的 表达 式 为 _ . 16 . 车轮 半径 R 和 齿轮 的 齿 数 p 2 π Rn / p , 2 π RN / p 【 解析 】 本 题 考查 了 匀速 圆周 运动 , 线 速度 , 及 理解 能力 , 计算 能力 。 小车 的 速度 与 D 轮 上 的 齿 数 p 、 C 轮 的 半径 R 有关 , 车轮 转动 一周 行程 为 2 π R , 每 一 脉冲 小车 行程 为 , 累计 脉冲 为 N , 累计 行程 为 。 单位 时间 内 的 脉冲 数

【精品】高考物理实验专题配套习题及答案

跟踪 练习 1 . 下列 关于 误差 的 说法 正确 的 是 ( 填 字母 ) _ . A . 误差 是 实验 中 产生 的 错误 B . 误差 都 是 由于 测量 不 仔细 产生 的 C . 误差 都 是 由于 测量 工具 不 精密 产生 的 D . 任何 测量 都 存在 误差 E . 实验 时 认真 测量 就 可以 避免 误差 F . 采用 精密 仪器 , 改进 实验 方法 , 可以 消除 误差 G . 实验 中 产生 误差 是 难免 的 , 但 可以 想 办法 尽量 减小 误差 H . 多 次 测量 取 平均 值 可以 减小 偶然 误差 I . 多 次 测量 取 平均 值 可以 减小 系统 误差 2 . 甲 、 乙 、 丙 三 位 同学 在 使用 不同 的 游 标 卡尺 测量 同 一 物体 的 长度 时 , 测量 的 结果 分别 如下 : 甲 同学 : 使用 游 标 为 50 分度 的 卡尺 , 读 数 为 12 . 045 cm 乙 同学 : 使用 游 标 为 10 分度 的 卡尺 , 读 数 为 12 . 04 cm 丙 同学 : 使用 游 标 为 20 分度 的 卡尺 , 读 数 为 12 . 045 cm 从 这些 数据 中 可以 看出 读 数 肯定 有 错误 的 是 _ 同学 . 3 . 如 图 5 - 22 甲 、 乙 所 示 , 用 同 一 套 器材 测量 铁块 P 与 长 金属 板 间 的 滑动 摩擦 力 , 甲 图 使 金属 板 静止 在 水平 桌面 上 , 用 手 通过 弹簧 秤 向 右 用力 F 拉 P , 使 P 向 右 运动 ; 乙 图 把 弹簧 秤 的 一端 固定 在 墙上 , 用力 F 水平 向 左拉 金属 板 , 使 金属 板 向 左 运动 . 则 铁块 P 与 金属 板 间 的 滑动 摩擦 力 的 大小 是 _ N . 2 最佳 生 32 . 048 . 01 . 1 x / cm 19 . 644 . 1 甲 乙 y / cm 图 5 - 22 图 5 - 234 . 在 “ 研究 平 抛 物体 的 运动 ” 的 实验 中 , 得到 的 轨迹 如 图 5 - 23 所 示 . 根据 平 抛 运动 的 规律 及 图 中 给 出 的 数据 , 可 计算 出 小球 平 抛 的 初 速度 v _ { 0 } = \ _ { m } / s . 5 . 在 验证 机械 能 守恒 定律 的 实验 中 , 质量 m = 1 kg 的 重物 自由 下落 , 在 纸带 上 打 出 了 一 系列 的 点 , 如 图 5 - 24 所 示 , 相邻 记数 点 间 的 时间 间隔 为 0 . 02 s , 长度 单位 是 cm , g 取 9 . 8 m / s . 求 : AB 3 . 134 . 86 - 7 . 02 图 5 - 24 ( 1 ) 打点 计时 器 打下 计数 点 B 时 , 物体 的 速度 v _ { B } = \ _ ( 保留 两 位 有效 数字 ) . ( 2 ) 从 起点 O 到 打下 记数 点 B 的 过程 中 , 物体 重力 势能 减小 量 \ triangle E _ { P } = \ _ . 动能 的 增加 量 \ triangle E _ { k } = ( 保留 两 个 有效 数字 ) . ( 3 ) 即使 在 实验 操作 规范 、 数据 测量 及 数据 处理 很 准确 的 前提 下 , 该 实验 求得 的 \ triangle E _ { p } 也 一定 略 大一 \ triangle E _ { k } , 这 是 实验 存在 系统 误差 的 必然 结果 , 试 分析 该 系统 误差 产生 的 主要 原因 . 6 . 在 测 定 一 节 干 电池 ( 电动势 约 为 1 . 5 V , 内阻 约 为 2 Ω ) 的 电动势 和 内阻 的 实验 中 , 变阻器 和 电

高考物理实验题精选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是 高考 物理 试卷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部分 , 主要 考查 学生 对 物理 实验 的 理解 、 设计 和 操作 能力 。 本文 将 精选 近年 来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 并 进行 详细 的 分析 和 解答 , 希望 能 对 广大 考生 有 所 帮助 。 一 、 实验 原理 实验 原理 是 实验 题 的 核心 , 只有 理解 了 实验 原理 , 才能 正确 地 进行 实验 设计 和 数据 分析 。 在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中 , 通常 会 涉及 到 一些 基本 的 物理 原理 , 如 牛顿 第 二 定律 、 胡克 定律 、 欧姆 定律 等 。 因此 , 考生 需要 熟练 掌握 这些 物理 原理 , 并 能 将 其 应用 到 实验 中 。 二 、 实验 仪器 实验 仪器 是 进行 实验 的 必要 工具 , 考生 需要 了解 实验 中 所 用到 的 仪器 的 名称 、 用途 、 使用 方法 和 读 数 方法 等 。 在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中 , 通常 会 涉及 到 一些 基本 的 仪器 , 如 游 标 卡尺 、 螺旋 测 微 器 、 打点 计时 器 、 电压 表 、 电流 表 等 。 因此 , 考生 需要 熟练 掌握 这些 仪器 的 使用 方法 , 并 能 正确 地 读取 实验 数据 。 三 、 实验 步骤 实验 步骤 是 进行 实验 的 具体 操作 流程 , 考生 需要 按照 实验 步骤 进行 实验 , 确保 实验 的 准确 性 和 可靠 性 。 在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中 , 通常 会 给 出 详细 的 实验 步骤 , 但 也 有 一些 实验 题 需要 考生 自行 设计 实验 步骤 。 因此 , 考生 需要 熟悉 实验 的 基本 操作 流程 , 并 能 根据 实验 要求 设计 合理 的 实验 步骤 。 四 、 数据 处理 数据 处理 是 实验 题 的 重要 组成 部分 , 考生 需要 对 实验 数据 进行 处理 和 分析 , 得出 实验 结论 。 在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中 , 通常 会 涉及 到 一些 数据 处理 方法 , 如 平均 值 法 、 列表 法 、 图像 法 等 。 因此 , 考生 需要 熟练 掌握 这些 数据 处理 方法 , 并 能 根据 实验 要求 选择 合适 的 数据 处理 方法 。 五 、 注意 事项 在 进行 实验 时 , 考生 需要 注意 一些 细节 问题 , 如 仪器 的 调零 、 实验 环境 的 控制 、 实验 数据 的 记录 等 。 这些 细节 问题 可能 会 影响 实验 的 准确 性 和 可靠 性 , 因此 考生 需要 认真 对待 。 总之 , 高考 物理 实验 题 是 高考 物理 试卷 中 的 重要 组成 部分 , 需要 考生 具备 扎实 的 物理 基础 和 实验 技能 。 希望 本文 对 广大 考生 有 所 帮助 , 祝 大家 在 高考 中 取得 好 成绩 !

经典高考物理实验题

例 1 . ( 1993 年 四 ( 5 ) 题 ) 有 小 灯泡 L1 ( 6 V 、 3 W ) 和 L2 ( 6 V 、 1 W ) 各 一 只 , 定 值 电阻 R ( 18 欧 、 5 W ) 一 只 , 电源 一 只 ( 电动势 12 V 、 内阻 不 计 ) , 电键 一 只 , 导线 若干 。 试 设计 一 电路 , 使 L1 和 L2 都 能 正常 发光 。 ( 1 ) 将 设计 的 电路 图 画 在 虚线 框 内 , 电路 图 中 要 标明 各 元件 的 代号 。 ( 2 ) 按 设计 的 电路 图 , 用 线 ( 表示 导线 ) 完成 右下 图 所 示 仪器 的 连线 。 例 2 . ( 1999 年 第 21 题 ) : 现有 一 阻值 为 10 . 0 欧姆 的 定 值 电阻 、 一个 电键 、 若干 根 导线 和 一个 电压 表 , 该 电压 表 表面 上 有 刻度 但 无 刻度 值 , 要求 设计 一个 能 测 定 某 电压 内阻 的 实验 方案 。 ( 已知 电压 表 内阻 很 大 , 电压 表 量程 大于 电源 电动势 , 电源 内阻 约 为 几 欧 ) 要求 : ( 1 ) 在 右边 方框 中 画 出 实验 电路 图 。 ( 2 ) 简要 写 出 完成 接线 后 的 实验 步骤 ; ( 3 ) 写 出 用 测 得 的 量 计算 电源 内阻 的 表达 式 r = 。 例 3 . ( 2000 年 第 19 题 ) : 某 同学 按 如 图 所 示 电路 进行 实验 , 实验 时 该 同学 将 变阻器 的 触片 p 移 到 不同 位置 时 测 得 各 电表 的 示 数 如下 表 所 示 序号 A1 示 数 ( 安 ) A2 示 数 ( 安 ) V1 示 数 ( 伏 ) V2 示 数 ( 伏 ) 10 . 600 . 302 . 401 . 2020 . 440 . 322 . 560 . 48 将 电压 表 内阻 看作 无限 大 , 电流 表 内阻 看作 零 . 电路 中 ε 、 r 分别 为 电源 的 电动势 和 内阻 , R1 , R2 , R3 为 定 值 电阻 , 在 这 五 个 物理 量 中 , 可 根据 上表 中 的 数据 求得 的 物理 量 是 ( 不 要求 具体 计算 ) . ( 2 ) 由于 电路 发生 故障 , 发现 两 电压 表示 数 相同 了 ( 但 不 为 零 ) , 若 这种 情况 的 发生 是 由 用 电器 引起 的 , 则 可能 的 故障 原因 是 . 例 4 . ( 2001 年 第 16 题 ) : 要求 测量 由 2 节 干 电池 串联 而 成 的 电池 组 的 电动势 ε 和 内阻 r ( 约 几 欧 ) , 提供 下列 器材 : 电压 表 V1 ( 量程 3 V , 内阻 1k Ω ) 、 电压 表 V2 ( 量程 15 V , 内阻 2k Ω ) 、 电阻 箱 ( 09999 Ω ) 、 电键 、 导线 若干 . 某 同学 用 量程 为 15 V 的 电压 表 连接 成 如 图 所 示 的 电路 , 实验 步骤 如下 : ( 1 ) 合 上 电键 S , 将 电阻 箱 R 阻值 调 到 R1 = 10 Ω , 读 得 电压 表 的 读 数 为 U1 . ( 2 ) 将 电阻 箱 R 阻值 调 到 R2 = 20 Ω , 读 得 电压 表 的 读 数 为 U2 . 由 方程 组 , , 解 出 ε 、 r . 为了 减少 实验 误差 , 上述 实验 在 选择 器材 和 实验 步骤 中 , 应 做 哪些 改进 ? 例 5 . ( 2002 年 16 题 ) : 如 图 所 示 为 一 实验 小车 中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高考物理实验题练习试题

DOC13.5KB 3
1/3
展开阅读剩余2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