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蓝皮书(2023年) 近日,由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撰的2023年度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2022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是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之年,也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奋进之年。截至2022年,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 《报告》从七个部分分别讨论了2022年中国高考改革的政策背景、命题特征、教学改革、招录情况、社会影响和评价体系,系统讨论高考综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应对策略。 《报告》指出,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发现,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语言组织与表达、独立思考与质疑(提出问题、开放作答、合理论证)、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这充分表明以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和要求。 除了上述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近年来的高考文科试题中大量出现的识别隐含前提、开放式设问、合理论证、寻求证据、有效推理与论证/证据评估等,理科试题中大量出现的开放式设问、结构不良、替代性解决方案等,这些也都是批判性思维在高考命题改革中的具体体现。 《报告》对2023年高考趋势作出了几点判断。 2023年高考四大趋势 一、落实立德树人,鲜明体现时代主题 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高考试题命制中,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鲜明特征和坚定方向,这在过去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将是2023年高考命题的核心要旨。 新高考试题历经多年积累,试题不再回避热点,而是直接面对热点,在引导课堂教学与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现实热点和生产生活实践。 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不断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系统性地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紧扣时代脉搏,夯实信仰根基,彰显五育并举,由注重智育评价的人才选拔向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载体转变,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选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高考命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学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激励学生,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2年语文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集中体现新时代我国在体育、科技、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卓越与跨越,引导学生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从2022年高考命题立意来看,2023年命题将延续这一风格,聚焦时代重大现实问题、关键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科技前沿进步、伟大建设成就等,着重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责任担当与理想信念,以及美育、体育、劳动等领域的道德品质。 二、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 突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试题命制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 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完 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022年高考命题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加强试题情境化设计,加大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的结合力度,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广泛选材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高考试题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 2023年高考命题也将围绕上述关键能力进行加强和优化,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三、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高考评价体系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有助于将学生从传统的对知识的简单占有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强化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培育,推动高水平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在“考思维”“考能力”的引导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课堂教学将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成为更有效的教学教育模式。随着高考内容和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将逐步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到“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转变。 四、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向指挥作用,积极引导高中教育教学,形成“招-考-教-学”良性互动,引导教学回归课标、 回归课堂。 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引导中学依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高考命题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以考促教,服务教学提质增效。 高考评价体内在的三条逻辑线 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总体特征可以从“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三条线索进行理解和把握。 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穿高考命题和评价的始终,“能力素养银线”成为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的串联线。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 1、核心价值金线 “核心价值金线”是指围绕立德树人来考查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维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道德品质 高考试题命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内容在考试中的要求,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无价值,不入题”已成为近年来高考内容改革的一个鲜明特征。 2、能力素养银线 “能力素养银线”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掌握、实践探索以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高考评价体系综合统筹知识、能力、素养的

高考命题蓝皮书2023年相关资料
4.7万次浏览
9451人收藏
高考命题蓝皮书(2023年)

高考命题蓝皮书(2023年)

高考命题蓝皮书(2023年)近日,由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撰的2023年度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2022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是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之年,也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奋进之年。截至2022年,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报告》从七个部分分别讨论了2022年中国高考改革的政策背景、命题特征、教学改革、招录情况、社会影响和评价体系,系统讨论高考综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应对策略。《报告》指出,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发现,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语言组织与表达、独立思考与质疑(提出问题、开放作答、合理论证)、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这充分表明以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和要求。除了上述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近年来的高考文科试题中大量出现的识别隐含前

高考蓝皮书2023

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探究高考2023新动向近日,由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撰的2023年度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 以下简称报告)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2022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是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之年,也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奋进之年。截至2022年,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报告》从七个部分分别讨论了2022年中国高考改革的政策背景、命题特征、教学改革、招录情况、社会影响和评价体系,系统讨论高考综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应对策略。《报告》指出,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发现,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语言组织与表达、独立思考与质疑(提出问题、开放作答、合理论证)、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这充分表明以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关键能力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和要求。除了上述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近年来的高考文科试题

2023届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一)试题

全国卷标准样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黄河文明是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其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中独树一帜。而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重视,人们总是给这种平原流域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源自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基础性论述。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很深的影响,是没有异议的;平原流城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也可以找到不少例证。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而一旦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黄

2023年高考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一)

全国卷标准样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黄河文明是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其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中独树一帜。而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重视,人们总是给这种平原流域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源自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基础性论述。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很深的影响,是没有异议的;平原流城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也可以找到不少例证。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而一旦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黄

2023年高考语文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试题二含解析

2023年高考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

新高考卷标准样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类媒介载体逐渐打破彼此间的对立竞争关系,实现扬优互补、融合发展、合作共赢,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媒体运作模式和传播体系,预示着融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跨文化传播是指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提升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优化跨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构建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融媒体时代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先进的媒介技术,但是如果陈旧的思维不革新,再先进的媒介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归根到底改变传播思维是重中之重。要坚持“受者本位”的传播原则。研究海外受众对中国形象的接受途径和认知要素,摒弃“秀肌肉”“大喇叭”“高音炮”式的传播方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化“硬传播
高考蓝皮书-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2024)218p

高考蓝皮书-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2024)218p

高考蓝皮书BLUEBOOKOFNCEE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2024)INTERPRETATIONOF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POLICIESANDPROPOSITION(2024)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是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的学术决策机构,《中国高考报告》是高考改革研究智库成果,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九所大学(机构)的高考研究专家共同创作,系统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实践成效。二十大明确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使命,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高考作为高中教育的终结性评价,备受党、国家和社会的关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 重大战略,规划先

2023年高考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

2023年高考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二)Word版含解析

2023年高考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二)Word版含解析

2023年高考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类媒介载体逐渐打破彼此间的对立竞争关系,实现扬优互补、融合发展、合作共赢,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媒体运作模式和传播体系,预示着融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跨文化传播是指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提升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优化跨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构建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融媒体时代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先进的媒介技术,但是如果陈旧的思维不革新,再先进的媒介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归根“”到底改变传播思维是重中之重。要坚持受者本位的传播原则。研“”“究海外受众对中国形象的接受途径和认知要素,摒弃秀肌肉大喇”“”“”“叭高音炮式的传播方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化硬传播为软传”播,将文化

2023届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二)语文试题(1)

2023届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二)语文试题2023年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二)(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创作了一批战争、历史主题的作品,并形成了一种雄浑高亢的审美风格,其中的代表就是《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片长100分钟,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鲜明,风格浑朴自然,树立了电影叙事的高度。从叙事的深广度上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对战斗本身着墨不多,将叙述的重点放在了敌我双方斗智斗勇,争取民心凝聚民意之上。这种叙述手法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在《左传》《史记》等作品中看到,它不仅增强了战争画面的立体感,更增添了影片的艺术魅力。影片十分重视人物塑造的叙事功能,没有刻意丑化敌人。如阿曼巴依,作为最大的反派,他在看到自己大势已去时,依然一脸平静地整理衣装。这一反常态的表现突出了反面角色的复杂性格,也深

2023年高考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蓝皮书(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高考蓝皮书(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高考蓝皮书BLUEBOOKOFNCEE高考试题分析(2023)ANALYSISOFNATIONAL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TESTQUESTIONS(2023)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丛书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数学现代教育出版社Modern Education Press高考蓝皮书BLUEBOOKOFNCEE高考试题分析(2023)ANALYSISOFNATIONAL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TESTQUESTIONS(2023)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丛书策划/徐尚昆中国高考报告学木委员会是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的学术决策机构,《中国高考报告》是高考改革研究智库成果,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九所大学(机构)的高考研究专家共同创作,系统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实践成效。强化关键能力,落实核心素养2022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套数学试卷,包括全国甲卷2套(文、理科)、全国乙卷2套(文、理科)、新高考全国卷1套(不分文、理科)、新高考全国卷1套(不分文、理科).2022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立德树人

2023年高考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一)

新高考卷标准样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类媒介载体逐渐打破彼此间的对立竞争关系,实现扬优互补、融合发展、合作共赢,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媒体运作模式和传播体系,预示着融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跨文化传播是指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提升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优化跨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构建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融媒体时代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先进的媒介技术,但是如果陈旧的思维不革新,再先进的媒介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归根到底改变传播思维是重中之重。要坚持“受者本位”的传播原则。研究海外受众对中国形象的接受途径和认知要素,摒弃“秀肌肉”“大喇叭”“高音炮”式的传播方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化“硬传播

2023年高考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一)

2023年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二)

2023年高考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语文试题(二)

2023届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二)语文试题

2023年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二)(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创作了一批战争、历史主题的作品,并形成了一种雄浑高亢的审美风格,其中的代表就是《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片长100分钟,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鲜明,风格浑朴自然,树立了电影叙事的高度。从叙事的深广度上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对战斗本身着墨不多,将叙述的重点放在了敌我双方斗智斗勇,争取民心凝聚民意之上。这种叙述手法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在《左传》《史记》等作品中看到,它不仅增强了战争画面的立体感,更增添了影片的艺术魅力。影片十分重视人物塑造的叙事功能,没有刻意丑化敌人。如阿曼巴依,作为最大的反派,他在看到自己大势已去时,依然一脸平静地整理衣装。这一反常态的表现突出了反面角色的复杂性格,也深刻地折射出战争的残酷和曲折,拓宽了电影的

高考试题分析蓝皮书地理

必备知识指的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地理学科相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基本技能),是由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组成的基础知识体系,主要包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义务教育课程内容。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基本可以分为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三大类。地理学科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原则和特点。1.以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为基础,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同时,高校选拔人才对必备知识的范围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以学科思想方法为主线强调地理知识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避免了偏怪、偏难的考查现象。3.围绕区域差异考查地理特征。在区域差异的对比中,能更好地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这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4.基于空间关系原理考查地理联系。空间中事物之间
高考蓝皮书化学

高考蓝皮书化学

一、选择题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答案】D 【解析】A项,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盐酸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两者不能混合使用,A错误;B项,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B错误:C项,棉花、麻来源于植物,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为碳水化合物,但蚕丝来源于动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是碳水化合物,C错误;D项,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形成“云雾”效果,D正确;故选D_{0} 8.辅酶Q10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辅酶Q10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_{60}H_{90}O_{4} B.分子中含有14个甲基C.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不在同一平面D.可发生加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21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高考命题蓝皮书(2023年)

DOCX20.1KB 9
1/9
2/9
展开阅读剩余7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