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通用6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需要跟试卷打交道,作为学生,想要成绩提升得快,那么平时就一定要进行写练习,写试卷,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1   这次期中考试满分100分,考试内容是九年级第十一单元到十三单元第三节内容,正好跟教学进度相符。这次参加考试学生一共66人,平均分41.15,最高分90,最低分10分。优秀率为6%,及格率为18.2%。考试题型分以下几类:选择、填空、作图、实验、和计算。整套试卷难度并不大,立足基础,考试内容简单。简单识记之后成绩就不会太差。特别是实验题,全是课本上的实验。   学生考试成绩反映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从知识点上,学生在以下地方还存在问题。   其一,在杠杆内容上学生对于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实例分析掌握较好,但在不确定的杠杆上分析力的大小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同时,在杠杆上施加最小力的问题学生只是听懂,但并没有学会,这次考试中,作图正确率很低。   其二,在滑轮问题上,简单的分析没有问题,主要体现在实验题上,而对于滑轮组的问题还是存在很大问题, 特别是对力的关系分析。   其三,在能的转化上,改变内能的方式本来很简单,但很多同学答案出现了问题。   其四,在各类计算上,比如杠杆平衡计算、功的计算、吸放热计算问题相对较多。而学生表现好的一点是在简单的电路问题上,掌握情况相对较好,特别是男生这块。   针对这些问题,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仅仅停留在识记的基础上,并不用心去想想背后的原因,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读题审题方面不会把语言描述变成物理信息。针对学生计算和作图方面的问题,有可能是学生平时练习太少,有的练习也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掌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我会勤抓学生基础,加强检测,在大题上加强练习。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2   在备课方面,在备每节课时,总是先对整个一章,以及它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和中考中的地位作通盘考虑,然后在具体到每一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得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分析学生已有前知识和程度,注意在教学中分散难点,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应该说在教学、备课中作了较详细和充分的准备。   在上课方面,平时在教学中,认认真真,注意知识的导入,上课的衔接,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 练,在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经历探究的过程和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作业布置不多,课后也认真作了批改,要求学生把做错的作业要求订正,在教师上课这方面应该说是没有大问题。   在这次期中测试中,班级学生出现好坏两极分化很严重,班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有54分,本来在学生成绩应该是中间大,尾较小分布,现在变成尾很大的不正常分布,造成班级均分不高,究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本届毕业学生不多,他们对学习和学习成绩没有要求,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差,具体可从学生作业的态度上反应出来,字迹潦草,连自己的名字多写得连自己都不认识,所做的作业就像是草稿,为了作业的字迹问题,也单独找过学生进行了解和谈心,说了学生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仍然在作业上一如既往没有改观,上课听课时的坐姿一看就不舒服,居然有个别学生在上课能睡觉,发现他们睡觉时也采取了教师常用的方法提醒,课后找他们了解原因,回答是我想大家都明白。还说:反正我有不上高中吃这个苦干嘛?就这些问题我也给学生做了思想工作,学生也明白这样做不对,但收效甚微,想改,但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还有部分学生找借口说:我八年级物理没有学好,现在我学不好了。一句话就是懒怕苦。为此也找他们进行了思想交流,说九年级物理的内容与八年级内容不同,就相当于大家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跑,对于一部分思想上想学的学生,通过这半个学期的教学学习 习惯和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二、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作业完成情况看尽管作业不多,但两个班都有作业部分学生是抄袭或不做,造成所学内容没有巩固,课堂上听懂了,但不巩固,知识掌握情况就不好,从试卷上看基础部分得分情况也只有70--80%,对于能力部分得分也只有50--60%,还有就是作图,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可从实验探究得分率只有40%多,尽管课堂上对于实验探究过程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带领学生一起寻找到了原因,但从学生答题来看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试验时应怎样拉动弹簧秤的回答发现掌握情况只有50%,所以在下阶段的教学中任务艰巨,怎样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阶段准备的做法:   1、 继续保持以前好的做法,课后在作业问题上下功夫,从学生字迹上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上和杜绝超作业上入手,课堂上多做一些与基础知识相关的练习,加强默写和抽查,以期来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 对于一些程度相对来说较好的学生和想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和能力的训练,以期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能让他们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进入自己满意的高中。   3、 课后加强辅导来帮助一些理解上不是较好的而又想学的学生,使他们的成绩有所突破。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3   一、试卷分析:   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三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共6个大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题型;32个小题;占用4个B4页面。   考查的范围包括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前三章,分别是《物体的运动》、《声现象》和《光现象》。《物体的运动》以计算题为重点,《光现象》以作图题、实验题为重点,《声现象》相对次要。   试题特点有两个:一是题量大,完全按照“莱芜市2011年物理中考试题”要求命制;二是难度大,题目大多来源于2008年全国各地市物理中考试题,因为经过精心选择,所以难度更大。   二、考试情况分析:   平均每个班有2人较突出,15人合格;三班总体情况最好,二班总体情况最差,三个班的差距比较大。   单项选择题学生做的较好,计算题做的非常差,实验题、作图题也做的差强人意。   三、存在问题:   1、学生理解能力不强。三个应用题学生做的非常差,难就难在他们弄不懂题目的意思。比如第二个计算题,只有看明白一张列车时刻表,才能正确计算,而时刻表信息量大,很难懂。   2、学生没有掌握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从题目要求

猜你喜欢
3.6万次浏览
7153人收藏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通用6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需要跟试卷打交道,作为学生,想要成绩提升得快,那么平时就一定要进行写练习,写试卷,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1  这次期中考试满分100分,考试内容是九年级第十一单元到十三单元第三节内容,正好跟教学进度相符。这次参加考试学生一共66人,平均分41.15,最高分90,最低分10分。优秀率为6%,及格率为18.2%。考试题型分以下几类:选择、填空、作图、实验、和计算。整套试卷难度并不大,立足基础,考试内容简单。简单识记之后成绩就不会太差。特别是实验题,全是课本上的实验。  学生考试成绩反映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从知识点上,学生在以下地方还存在问题。  其一,在杠杆内容上学生对于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实例分析掌握较好,但在不确定的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总结初三物理知识点大总结初三物理知识点大总结知识点总结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c2、比热容的单位:符在物理学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3、应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Q吸cm(tt0),Q放cm(t0t),其中Q为热量,单位是J;c是比热容,单位是J(kg·);m为物体质量,单位为kg;t0为物体初温,t为物体末温,单位是4、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

初三物理考试题

考试题一、选择题(18分)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在水中速度快2.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能形成清晰美丽的倒影,下列关于这一现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B.倒影是景物所成的实像C.倒影的大小与景物的大小相同D.倒影与景物到水面的距离相等3.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的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甲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B.图乙可用

物理成绩分析

试卷结构试卷共38小题满分120分、时间为90分钟、考试范围为第6章至第10章的内容(包括实验),均为已经学过的内容。具体的题型是1题17题为选择题分值为34分、18题25题为填空题分值32分,2630题为探究与解答题分值为26分,第31题为写作题分值为8分,3236为B卷选择题分值为10分,3738题为综合题分值为10分。全年级A卷平均分59.8分,B卷平均分7.2分,优生率24.8,及格率52.7,差生率19.9。 试题总体特征1.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注意了对能力的考查,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抓住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没有规范的解题格式和严密的分析思路,缺乏学习新知的能力,知识表述能力很差。试卷90%以上的题目或相似题目在平时都有过练习和评讲。题目难度中等偏难,但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有较大的难度。这次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平时听讲的效果及效率。2.本次试卷和去年期末考试试卷相比,题型与去年极为相似。特别是大题的设置上,非常相似。总体来说本次试卷的难度较去年有所提升。但最后几次课程是对去年期末考试试卷的评讲,把握了复习的重点。只是比较仓促时间急迫,没有取到预期的效果。3、总的来说,本次试题仍是一套可以检测学生和老师实际情况的试题,具有一定的分析价值。 考试结果及反映的问题从考试结果来看,综合前几次模拟考试,成绩还在意料之中,虽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的目的,但还能让人接受,学生的普遍反应是感觉不难,就是不能得分。从试题调查看还是选择题、实验题失分严重。后面的计算题规范性很差。从学生的答卷分析,也反映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1.基础不扎实,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不深入。具体体现为选择题得分率低。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如9题、11题很少得分,很少思路正确。3.学生平时听讲效果不好,具体体现为第3题、5题、13题、15题、24题、29题等,曾经讲过的题目仍然有很多人做错。计算题的30题都是平时反复练习过的题型,而这次仍然不是很理想。 教学建议:从考试来看,我们的教学还要注意,总的原则是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1.加强备课,多研究学生,多和学生本身出发来设计教学。2.加强课堂的实效性、学生的知识的落实。抓好基础是关键。加强课堂训练,精心组织训练的题目,以小巧为主,抓好定时训练并及时评讲,一心一意抓好基础。不能贪大求全。3.用一定量的习题例题来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训练。通过习题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训练一定量的试题是必要的。4.要结合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规范解题,要让学生形成规范的解题习惯。必要时还要讲解根据公式如何解出答案,有些问题,还要依据答案进行必要的讨论,评讲过程中,还应加强应试技巧的指导。

初三物理知识点

机械能分子动理论内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5.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两
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13~14内能1分子热运动1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4分子间的作用力:存有引力和斥力2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3比热容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C=Q/m·(t-t)2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大的物质调温;比热容小的物质导热4热机1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2冲程:活塞从汽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一个冲程3汽油机的工作过程:①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活塞因惯性从气缸顶向气缸底运动,吸入油气混合气)→②压缩冲程(两气门关闭,活塞因惯性从气缸底向气缸顶运动,压缩油气混合气)→③做功冲程(两气门关闭,火花塞点火,油
最新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最新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

初三物理知识点

初三物理知识点一、声现象1、 声音靠发生,靠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决定因素:、、。3、 噪声的减弱途经:、、。4、 空气中的声速:。5、 声波的应用举例:、。二、光现象1、 光在传播是沿直线的。2、 光的反射规律:。3、 平面镜成像特点:。4、 光的折射规律:。5、 凸透镜具有作用,凹透镜具有作用。6、 凸透镜成像规律:7、 色光的三颜色:、、。8、 红外光特点:;应用:。紫外光特点:;应用:。三、热学1、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人体的正常体温是:℃。2、 人们把规定为 0℃,把规定为 100℃。3、 物态变化有六个过程,其中吸热的有:,放热的有:。4、 晶体非晶体的区别:。5、 汽化现象有两形式:、,区别是:。6、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7、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8、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内容:、、。9、叫热量,叫内能,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10、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是:。11、C 水=4.2×103J/( kg. ℃)表示:。12、吸放热的计算公式:Q= 13、为什么沿海
九年级物理一模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一模试卷分析

概述本文分析了九年级物理一模试卷,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试卷内容、掌握解题思路,提高物理成绩。本分析主要从试题类型、题目分布、难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试题类型分布九年级物理一模试卷主要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分析题等几种题型。下面是各种题型的分布情况:选择题:共有20道选择题,占试卷总分的40%。填空题:共有10道填空题,占试卷总分的20%。简答题:共有5道简答题,占试卷总分的20%。分析题:共有5道分析题,占试卷总分的20%。从题型分布来看,选择题占试卷总分的40%,所占比重最大,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加强选择题的练习。难度分析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题目涵盖了物理基础知识和常见解题方法。下面对各个题型的难度进行了具体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其中,有10道题为单选题,其余10道为多选题。解题方法主要是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选出正确答案。建议学生在备考

九年级第一次物理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联系生活,注重知识运用;识读数像,关注能力培养;探究实验,突出过程方法;开放综合,呈现物理特色等等特点。二、我校考试成绩总汇考试总分平均分及格及格率优秀优秀率人数人数人数188618747.8757942.42714.36三、答题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大题出错较多的是第4题、10题、4题错点:没有分析清楚物体一开始处于平衡状态,拉力始终等于静摩擦力。没能切实掌握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影响因素。 10题错点:物理量的概念不理解,物理量表示的意义不理解。受力分析不清楚和计算错误。 第二大题出错较多的题是13题、14题13题错点:不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意义不理解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没弄懂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及二力平衡条件。 第三大题错点20题错点:电压表接线柱接反不知道如何控制变量第四大题21题错点:公式、单位漏写、错写。缺少必要的语言描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推导过程。22题错点:单位、公式错写,答题不规范。23题错点:不够细心,错把人的质量当成整体质量导致计算结果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电路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1、电源:提供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3、导线:传输电能4、开关:控制电流通断 电路的三种状态D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的极上而不经过任何用电器的电路叫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1、用规定的元件符号2、导线画线做到横平竖直3、件不要画在电路拐角处第二节电路的连接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首尾相连的电路;1、电流只能一条路径,无干路和支路之分2、电流通过每一个用电器,相互影响3、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在不同的位置作用一样。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的电路叫并联1、电流有两条及以上的路径,有分支点和汇合点,即有干路和支路之分2、各支路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3、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 组合电路电路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 集成电路在较小面积的单晶片上构接了数千万个电子元件的电路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O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初三物理知识点 (4)

能对其他物体做功的物体就具有能量12.1 动能势能与机械能1、能量的概念2、动能大小相关因素实验a、控制变量a、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控制质量相同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控制速度相同b、如何控制速度b、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自由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滑下的高度高则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c、如何知道动能大小c、根据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大小,运动距离大则动能大d、质量大(速度大)木块运动距离大e、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d、现象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e、结论动能定义3、重力势能相关因素实验a、控制变量a、研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关系控制质量相同研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控制高度相同b、如何知道重力势能大小c、现象d、结论b、根据木桩被打入沙中的深度,木桩被打入沙中越深重力势能越大c、质量大(高度大)木桩被打入沙中深d、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 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注:发声的物体一定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 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的点的连线和镜面垂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直,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 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勾选下载
全部下载(13篇)
搜索
下载夸克,免费领特权
下载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DOCX18.2KB 12
1/12
2/12
3/12
4/12
展开阅读剩余8页
复制